凤阳山景区导游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韭山洞洞外景观特征

1、韭山属于大别山山脉,江淮丘陵,海拔301米。

2、物产丰富:山鸡、小黄羊、野兔、大雁、野鸡、野鸭、斑鸠、藤茶、蕨菜,中药材:杜仲、何首乌、党参、黄芩、灵芝、山里红、葛藤、紫藤、金银花等。

3、人文景观:朱元璋据山屯兵修建了石垒城、七里大寨,收编了华云龙和驴排寨的农民起义军,投兵郭子兴麾下,汇聚了李善长、徐达、汤和、常遇春部队从这里南下滁阳统一中国。

4、韭山洞景区:空气清新、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并释放出大量负离子(天然氧吧),地表水与地下暗河相结合。

5、由于生态环境良好,每年六月份出现大量的桃花水母。桃花水母又称桃花鱼是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生物,距今约6.5亿年比恐龙还早几亿年,被称为生物进化研究的“活化石”。桃花水母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PH值6.5左右,温度20℃—30℃)活体罕见,极难制成标本,被列为世界最高级别的“极危生物”,更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韭山洞生态环境和地质地貌

一、韭山洞是韭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为喀斯特溶洞,形成于寒武纪,距今已有五—六亿年地质历史。

1、韭山洞景区作为喀斯特地貌,形成前原是一片海洋,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了地上和地下岩溶地貌的韭山洞景观,现已开发的是地上溶洞。

2、形成此溶洞景观的主要原因(据北师大卢云亭教授介绍)与此处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地貌有关,岩溶地貌的面积之大,造型之奇特,溶势之深,构造之复杂世界罕见。独特之处:1)地上和地下石林相结合。 2)显示石林和埋藏石林相结合。 3)喀斯特地貌与地下河相结合。

原因:1)岩性为石灰岩,呈层状。可溶性岩石易被溶蚀,即溶蚀性很强。 2)地势高差大,地下有地下河。3)土壤呈酸性。 4)江水比较丰富。

主要过程:1)由于地壳的不断运动,地壳抬升,海洋变成了陆地,形成山峰、盆地、平原等地貌。韭山洞景区是喀斯特地貌。2)由于印支期地壳运动,伴随着岩体中大量裂隙的形成,加大了雨水贯穿的速度。也就加快了空气和水的侵蚀速度,从而形成大空间的溶洞,地下形成大面积的地下河。3)有了空间,溶洞内就有水流和水滴现象,从而形成韭山洞如今壮美的石幔和钟乳石景观。

洞内的景观特征

1、几亿年前海洋中的海藻类化石,清晰度之高,形象之直观,分布之集中,

实属罕见,也证明了喀斯特地貌几亿年前是一片海洋。

2、洞内显示水与地下暗河相通。潺潺流水当流入饮马泉之后,无影无踪——流入地下暗河,泛舟地下河领略洞内奇观。

3、喀斯特泉水相当优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呈弱酸性,昌莹闪亮的为硅酸盐物质。景点有:朱元璋的饮马泉、贵妃出浴等。

4、钟乳石形成极为奇特,韭山洞洞内钟乳石以石幔为主,石幔的形成因地下水经岩石表面和岩层中分散而下,经过长年累月的沉积,形成石幔景观,而洞内钟乳石形成则极为缓慢。景点有:莲花台(议事台)、千年灵芝、倒挂金钟、观鹰桥、贵妃出浴、水帘洞、天宫玉柱等。

5、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珠联壁合,(1)人文景观:朱元璋驻军。收编其他起义军,洞内的磨盘古道,出土的文物都是朱元璋当年留下的,自然形成的天然灵芝、老鹰、双凤呈祥都是朱元璋当年命名的。南宋抗金英雄王惟忠也曾据山抗金。(2)自然景观连绵的山峰,山峰上的瀑布,倒垂的莲花,形象的文物古迹和名山大川。(3)韭山洞的特点是深、大、险、奇、古;特色是恢弘朴野、大块文章。景点有:登天云梯、囊括五岳(天上人间)、天宫玉柱等。

6、恒定的洞内温度,常年恒温在18摄氏度,被喻为纯天然绿色环保的自然空调。

致欢迎词(略)

韭山洞位于凤阳县城南30公里处,是韭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体海拔最高301米,韭山又名九山,鸠山,大韭山,早在1500年前《水经注》中就记载了“古阳陵县境内有石穴,不测所究,言穴出钟乳”文中的“石穴”即韭山洞,那么“韭”字从何而来呢,南宋时的《方舆胜览》中提到:韭山因“山暖多韭而得名”此后洞冠以山名,山因洞而盛,洞口上方三个墨绿色的大字“韭山洞”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钱君陶先生在他八十八岁高龄时所写的,石壁上郁郁葱葱的一片就是野韭菜,野韭菜又被当地人称为“长寿菜”说“吃上韭山韭,能活九十九”,大家看到右边石壁上刻的这首诗是明朝诗人彭立学在游韭山洞时所写的诗——《寻韭山洞》,咱们取其中两句,全诗是“闻道藏仙洞,空歌乱石根,云岚生怪壁,壁涧泄灵元。火蚀残碑暗,尘侵古篆昏,至今樵竖侣,为指石城垣。”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进洞欣赏如琼台仙境的奇绝异境。

韭山洞是天然形成的溶洞,洞内常年温度恒定在18度,属喀斯特地貌,石灰岩溶洞,形成于寒武纪和震旦之间,距今已有5-6亿年的地质历史,喀斯特地貌是1839年,南斯拉夫学者斯维奇在欧洲巴尔干半岛一个名叫喀斯特的地方,首次详细研究了因石灰的溶蚀形成的各种地形,后来就使用“喀斯特”一词来称呼因

岩石的化学溶解而引起的一系列地质作用和地貌现象(我国学者又把“喀斯特”叫做岩石溶,即碳酸盐岩的溶蚀)如此庞大的洞穴是怎样形成的呢?在岩溶洞作用的地区必须有水和可溶性岩石,这是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水必须是流动的,而且要含有一定的酸根,只有这样地下水才能使用,使可溶岩不断地被溶蚀,搬移,岩石中的空间逐渐变大,最后产生洞穴。

韭山洞在长江以北唯一发育良好的溶洞,以其“深、大、险、奇、古”的特点,和恢宏朴野,大块文章的风格,被专家誉为“江北第一洞”。主洞全长1472米,共分为韭山宝帐、囊括五岳、峡谷幽深、清流碧影和玉溪泛舟五大景区。韭山洞与其他溶洞最大的区别就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与铺垫。

今天大家参观游览的韭山洞啊,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初起义兵南掠定远,打仗时期的藏兵洞,此洞全长1472米,共分五大景区。

第一景区:虎踞龙蟠

虎踞龙蟠分为“磨盘古道、一夫当关、演兵场、莲花台”四个景点。

磨盘古道:凤阳是帝王之乡,而前方这条盘旋的巨龙是朱元璋的象征,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皇帝,他出生于凤阳,在这放过牛,在龙兴寺当过和尚,25岁参加起义军时,曾率部队驻扎在此,因此,韭山洞这个天然的溶洞自然就成为朱元璋藏兵之所并在山上留下石鸡亭,七里大寨,石垒城其众多古战场遗址,下方这条是磨盘古道,据说,这些是当时朱元璋的军中磨粮食用颓的磨盘一破两半进行废物利用铺成的。每块磨石直径80厘米,厚15厘米,开发前上面均被两米厚的淤泥所覆盖,直到九一年开发溶洞时才露出它的本来面目,共22阶台级,在洞内共有两处。朱元璋当年在此利用了韭山的险要地势,收编华云龙和驴牌寨的部队,拥有了一支属于自己的部队,并结识了明朝第一谋士-李善长,朱元璋就是带领这支部队攻下定远,南下滁阳、占领南京,拥有了自己的根据地,迈出了统一全国的征程。前方这只仰天咆哮的老虎是人工修建的,它代表了南宋建炎四年时的抗击金兵的当地义军首领王维忠,也突现出这里是藏龙卧虎之地。

一夫当关:前方的这处景点叫做一夫当关。这是一处石柱景观,它就像一位身穿铠甲的士兵,手拿兵器在此看守,他驻守着身边这条狭窄的小道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溶洞里的石钟乳属于洞穴化学沉积物,洞穴化学沉积物从成因上可分为滴石、流石、凝结水或雾状沉积、毛细管沉积及水下沉积等。这处石柱就是滴石的一种。它的形成是由上面滴水所长的钟乳石和下面凸起向上长的石笋,长到上下结合所形成的。滴石是洞穴中通过滴水形成存在的石炭酸钙结晶,或非结晶固体物(碳酸钙即家中烧水时的水垢)主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钟乳的生长速度十分缓慢,每百年长一厘米,这处石柱生长到今已有近2亿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