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积累福德资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积累福德资粮
被称为中国三大比丘尼之一的圆照法师,火化后牙齿、心脏久焚不坏。

她是贡嘎上师的弟子,曾向上师求金刚橛法。

上师劝她多供曼扎,先修福报。

但她执意修金刚橛,并修到把金刚橛插入水中不倒。

一次在山中打坐时,一块大石崩下朝她压过来,她马上拿起金刚橛一指,大石立即分成两半从两边滚开。

她以为躲过了一劫,但却在走路时摔了一跤,把一只胳膊摔成三段。

当时大雪封山,幸好还有点福报,遇到一个采药老人,把她治好了。

此后她经常跟弟子讲,要多修福德
有仁波切开示说:有足够的福报,我们的修行才能够提高。

禅定功夫的增长,智慧的生起,证悟的生起,都离不开福报。

以前的老参师傅都知道,在禅堂里,古代是开了悟的人做班首,没开悟但是修行理路明白的可以做参头。

参头师傅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把其他每个同参修行的境界问一下,看看谁有没有问题;谁的路子走错没走错,走偏没走偏,需不需要纠正。

同时也看一下,谁的境界达到什么程度了,如果疑情真实,功夫成片,那么呢,说明这个人很快就要开悟了。

他就会悄悄告诉班首,注意这个人,注意接引他。

一般来说,七天之内就会开悟,心里面应该生起证悟;如果七天还不开悟,那就说明有问题啦。

什么问题呢?福报不够,虽然功夫
用到了,但是福报不够,所以开不了悟。

这个时候呢,就要他大做供养。

二、如何积累福德资粮
证悟前,一切积资、忏罪的窍诀中,最快、最大的就是修菩提心。

在菩提心的摄持下,念佛、绕塔、转经轮、供养、布施、随喜等等一切善行,功德都不可思议。

即使自己功德不多,但真诚地回向于众生,回向于佛道,这样福报就增长得特别快。

如一滴水融入大海,永远不会枯竭。

布施有财施、法施和无畏施。

财施一般指以钱财帮助众生;法施如印经、弘扬佛法等;放生既是财施、又是无畏施,同时给它们念佛念咒,又是法施。

放生的功德非常不可思议! 放生时最重要的是为众生念佛念咒,为它们的解脱种下善因。

如果仅仅只是救它们的命,意义并不是很大。

转经轮的功德非常不可思议,佛典上说,在一切身、口方面的善业中,没有比转经轮更大的。

对于他人的任何功德善根都应该生欢喜心,这就是随喜。

随喜的功德不可思议,如果非常殷重真诚,甚至可能超过别人本身的功德。

有人说,我没有钱,没办法做功德。

其实做功德主要是发心,比如路上有一块石头,我怕它把人绊倒,就用脚把它拨到路边去;公共场所的水龙头漏水,把它关紧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象漂亮的风景、庄严的场面、好听的歌、热
天的一丝凉风,都可以观想供养给三宝。

每次吃饭前,将食物作供养,这是快速积集福报资粮的一个方便窍诀。

供养后,要观想三宝将饭食转赐给我,自己才可以吃,要不然有欺诳之嫌。

再如,每天在三宝前供香、供水、供灯,但不要以例行公事的心态去上供,要为出离轮回、为众生的解脱而供养。

坐时把三宝观想在头顶;走时观想在右肩,右绕三宝;睡觉时观想在心间放光。

还有,遇到猫狗牛马、蛇虫蚂蚁等众生时,为它们念佛念咒,使它们听到,为它们以后的解脱种下善根。

在吐痰、大小便,和倒剩饭剩水时,哪怕是倒洗脸水,念诵观世音菩萨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舍,观想化成甘露,全法界的饿鬼全部到一起来享用,并且都生起了欢喜心,进入佛道。

路过荒无人烟的地方或草丛、树林时,念诵佛菩萨圣号或咒语,也会利益到很多饿鬼。

有人把经过转经轮、或咒力加持的饼干屑,洒到蚂蚁出入的角落,使大量的蚂蚁种下解脱的种子,这又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但要尽量洒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免得别人踏杀。

还有烟供、施食等等,尤其是挂嘛呢旗,功德大得
不可思议!
为了了解正确的积聚福德资粮的方法,我们首先要知道有三种积聚的对象。

第一个是佛菩萨,他们是积聚福德资粮最至高无上的对象;第二个是那些曾在此生帮助过我们、善待我们的人,如:善知识、特别的朋友和一切曾利益我们的人;
第三个是贫困、需要财物或种种其它帮助的众生,他们也是积聚福德资粮的对象。

我们有时曾想,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人给予帮助,如此的行为是否也能积聚福德呢?答案是肯定的;但如果这位对象不真正那么需要帮助,则所积聚的功德就不像上述三个对象那么大了。

如果能供养佛菩萨,其所积聚的福德是非常大的,他们是我们所能积聚最大福德的对象。

即使我们所供的东西是微不足道的,但由于对象很殊胜圆满,所以也能积聚很大的福德。

举例来说,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一次,一些孩童在玩耍。

依照传统,佛陀每天要托钵出外乞食,那群孩童手中玩着一些豆子,其中有一位小孩把豆子丢到空中,说道:“
我要供养佛。

”这七粒豆子正好落入路过的佛陀的钵中。

结果,虽然那七粒豆子并不多,而在此人转世到第七世的结束前,便已经学到了足够的佛法而得成就。

这就是因对象十分圆满,能使我们积聚极大福德的例子。

以上这个故事,也许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已没机会再积聚
如此殊胜的功德,因为佛陀已经涅槃了。

但事实上,佛陀虽已不再住世,但我们知道佛陀的智能心(译注:此指法身)是无所不在、遍一切处的。

福德的积聚,完全视我们的信心及发心而定,如果我们具足信心,佛陀就存在;如果我们将发心供养的对象,例如佛像等,视为真正成就证悟的佛,则这就成为至高圆满的对象。

我们并不需要一位真正活生生的佛陀现前,只要我们有信心的向佛像供养灯、花
……等等,则这些佛像就是如实圆满的对象。

但如果有分别心,觉得此佛像样子不好看,不庄严、我不喜欢,而喜欢另一尊……等等,一旦生起这种分别心,发心就不清净了;不净的发心,就会破坏供养时所能真正带来的功德。

我们也可以应用佛法来积聚福德。

但该如何做呢?佛法是教导人们证悟佛果的方便途径,我们可用任何方法来让他人获得。

首先,假设有人没有佛经,我们赞助印经,使他们获得经书,这就是以法积聚资粮的方法。

如果已有人赞助佛书,而没有法师说法,恰巧法师的开示也很重要时,我们就可以邀请法师前来说法,提供他一切必备的东西,如:说法的地方……等等,这也是法资粮的积聚。

不论我们想做什么来使他人获得佛法,这都是积聚功德的圆满对象。

同样的,这些行为也都须视我们的发心而定,因为发心清净的话,不论我们做什么,例如:印经、供养法师、使学子有老
师等,也才能真正积聚很大的福德资粮。

接下来,我们谈到僧伽。

僧众有二种,即圣僧和凡夫僧。

圣僧是指一地以上的菩萨,具有高度的证悟,但以一般的人身来示现,因此我们一般人是无法分别出圣僧或凡夫僧的。

但不论是圣僧或凡夫僧,只要我们供食他们食物、住所
……等等,也都可以积聚极大的福德。

凡夫僧是指一般出家的比丘和比丘尼,或是在金刚乘中受过戒且持戒未破的僧众。

前面已经谈过,如果做供养时起了分别心,则不论我们供养时的对象为何,其所积聚的福德便很少了。

所以,为了积聚福德,我们的发心要尽可能的清净,不要有任何分别心。

假使在我们做供养时,觉得所供养的佛像很庄严,便会积很大的功德,这是由于我们对佛像产生欢喜心。

但如果我们做供养时,觉得佛像不美,虽然佛陀不会因此感受就对我们生出好坏或喜恶的分别,但由于我们自心的不净,便无法像喜欢佛像般积聚那么大的福德了。

简而言之,如果对圆满的对象以正确的方法来积聚资粮,不以希求心、竞争心或傲慢心来行供养,便可以积聚很广大的福德。

我想再阐释得更清楚一些:所谓不要有任何的希求心,是指在供养时,心中不要存有任何希求的想法;不要有傲慢心,是说供养时,不要认为自己的供养最殊胜特别,别人都比不上;不要有竞争心,是指行供养是出于已愿,不是被迫,
也不是见着别人供养,自己不好意思,或基于某种竞争的心理才做。

所以,一个人做供养时,不应有这三种心态,就如龙树菩萨曾说过的:供养时,态度的正确与否,将影响到其所产生的福德大小。

所以,一切都是取决于我们的态度,而非所供养的东西产生了差别。

就如同前面所举的例子,小孩子供养佛陀七粒豆子,其实豆子的价值微薄,但由于他的发心非常清净,没有任何傲慢、希求或竞争的心理,所以得到了非常大的功德。

曾经有个故事说,过去有一位老妇人,她把狗的牙齿当成佛陀的舍利放在佛桌上供养,每天顶礼、供香、灯
……等等东西,后来,犬牙竟然真的长出了舍利来!这并不表示犬牙已转变成非常珍贵的东西了,而是由于老妇全然十足的信心使然。

所以,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都是凡夫,无法分辨谁是清净或不净,谁是真的圣僧或不是,但只要对此具足信心,便都能够积聚很大的福德。

由此可见,所供养的东西是什么并非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发心。

我再讲一个故事,让大家了解在积聚功德时,发心是如何的重要。

有一种小擦擦是用土做的,样子像一座小小的舍利塔。

有个人看到一个“擦擦”,觉得这个东西应该让多一点人也能看到,所以就把它放在路的旁边。

第二个人走过来,看到这个“擦擦”说:“
这个擦擦非常美丽,非常好,但如果下雨被淋了,就不好了。

” 于是他拿了一只鞋后跟把它盖起来,以免淋到雨。

通常,鞋跟是不干净的,拿它盖在“擦擦”上也是不恭敬的,但由于他的发心非常纯净,所以,他还是积聚了功德。

第三个人走过时,看到这个“擦擦”,心想:“这是一个多么珍贵的东西,不应放在鞋跟下。

” 于是他又把鞋跟拿走了。

这三个人都积聚了功德,走上菩萨道,这是由于他们所做的都具纯净发心的缘故。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在此生中具有种种的美善、丰足以及幸福快乐,都是由于我们曾经积聚福德的缘故,而这些功德的积聚,也都是立基于正确的态度而来。

如果我们曾在过去供养过什么珍贵的东西,但几个月后就后悔了,觉得自己供得太多,由于这样一个反悔的心,就把我们的功德破坏了。

所以我们做供养时,发心是第一重要,而非所供养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