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开丹霞神奇魅力的面纱——丹霞山更新理念突出自然生态文化游纪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撩开丹霞神奇魅力的面纱
——丹霞山更新理念突出自然生态文化游纪实
随着丹霞山申遗成功步伐的临近,人们对丹霞山的认识和期待也越来越高。
原广东省旅游局长郑通扬曾在多个场合表示,韶关市应成为广东省旅游的航空母舰,而丹霞山就是这艘航空母舰的龙头!
然而,前些年,丹霞山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地遇到难以突破的瓶颈问题:那就是丹霞山竟“沦落”成为半日游。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许多初次来丹霞山旅游的游客竟以为阳元石、阴元石就是丹霞山,来丹霞山旅游就是为看这两块奇石而已,使得丹霞山的声望大打折扣。
2006年12月,丹霞山正式提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按照申遗的规定和要求,所有的世界自然遗产命名地都必须严格保护其自然环境,只能在不破坏、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有限度地、合理地开发利用,用于科学普及、考察以及旅游观光。
这无疑给丹霞山的进一步开发套上了一个“紧箍咒”,有人担忧这肯定会影响丹霞山做大做强。
该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改变这个窘境呢?这是摆在丹霞山人、尤其是丹霞山管理者和经营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引导游客领略丹霞山水文化之美
丹霞山景区的总工程师、中山大学教授彭华和丹霞山管委会主任黄大维均认为,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改变对丹霞山的认知理念,要在充分展示丹霞山景区美学价值的前提下,引导广大游客充分领略丹霞山水文化的美学价值。
丹霞山以山石造型奇特而著称,拟人拟物、拟兽拟禽的造型地貌,均富有很强的表现力与可识性,构成其最基本的景观层次,具有很强的形态美。
丹霞山山石高下参差、疏密相生、群峰林立、组合有序,形成三维多层性,富有韵律感和层次感,显出强烈的结构美。
而赤壁丹崖的鲜明色彩又是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色,红色崖壁上受流水作用或有机质沉淀,加上藻类生长,被染成片片黛青色或暗褐色,干燥的红崖上藻类更是五颜六色,墨绿、淡绿、黄色、橙色等等,有钙质沉淀的地方则成白色或灰白色,使坡面色彩富于变化,尤其是在晨昏霞光中或是蓝天、白云、碧水、绿树、花草、亭阁的衬映之下,在和谐中产生对比,构成一幅幅多彩的画面。
这些独特的形态、结构、色彩,形成了丹霞山“雄、险、奇、秀、幽”的意境美,造就了丹霞山特有的境界和情调,从古至今吸引无数文人骚客前来吟诗作文,从丹霞山水的具象中抽象、升华出独特的意境之美。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丹霞山之美被屏蔽掉了,游客们无从领略。
于是,决策层一致决定:重新调整、规划景区旅游线路!
新栈道让游客尽览雄险
雄即雄伟之美,阳刚之美。
丹霞的山虽不高(主峰618米),但个个雄风大气,小尺度的石峰,也似有擎天之力。
古今文人将其比泰岱、华岳之雄,有“霞山拟岱宗”,“赤柱擎天太华雄”,“仰觉日月低,俯睇宇宙小”,“千仞赤城天地间”等诗句赞其雄伟之美。
险即险峻之美。
“无限风光在险峰”,险峻能激发人们的向上、探讨精神,故智勇者上之。
丹霞山以赤壁丹崖为其地貌特征,大多直立或呈反坡,令人望而生畏。
其大部分悬崖无法攀登,古人有“栈道依松别,危楼叠石连”,“绝壁当千仞,危崖一线开”,“飞鸟回翔不敢度”等诗句,形容丹霞的险峻之美。
其中最著名、人们攀爬最多的便是通向长老峰山顶的丹梯铁索。
但当他们得知爬上丹梯铁索、登上长老峰后,还必须原路返回,多数人选择放弃攀登。
而到了节假日,尤其是黄金周期间,丹梯铁索上上下下的游客人满为患、险象环生,也阻止了不少游客的步伐。
这样,游客们不但无法体验丹霞山雄伟、险峻之美,而且大大缩短了他们在丹霞山景区逗留的时间。
必须要解决这个困扰景区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这时,管委会决定在长老峰的西面修建一条观光栈道。
栈道全长近500米,去年9月份正式破土动工,今年5月1日顺利开通,整个工程施工严格按照世界遗产保护的要求进行。
该观光栈道的修建,构成了丹霞山主峰长老峰观日亭登山环线,一举解决了长期困扰景区的在旅游高峰期游客登山拥堵的问题,同时也开辟出一条新的登山旅游线路,满足了游客多视角游览景区的需求。
如今,登上长老峰云崖观光栈道,可以高空远眺那植被茂密、生态优美的核心保护区域,体会“壮怀登长老,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新景观、新视角吸引了游客的眼球,游客数量顿时成倍增加。
丹霞山人终于尝到了改变理念带来的甜头。
木栈道唤回“天下第一奇石”的神秘感
天下名山各有奇致,而唯丹霞遍山皆奇,古人曾有“山水有殊致,大块钟灵奇”,“顽山忽入高人手,幻出精蓝似画工”的赞词。
丹霞山的山奇、崖奇、石奇、洞奇、桥(天生桥)奇、沟谷也奇,奇得让人不敢相信,又不能不信,尤其晨雾之中或云海之上,仿佛海市蜃楼,又如仙山琼阁。
丹霞的山石个个象形,拟人拟物、拟兽拟禽。
让你觉得它们是雕塑大师的艺术杰作,但却无一不是出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而最具奇特之美的,莫过于号称“天下第一奇石”的阳元石。
由于风俗的原
因,1994年彭华教授主持开发以前,阳元石一直“养在深山人未识”,直到1995年正式对外开放,人们方有幸目睹这天下奇观。
那时,因有锦江之隔,人们游览阳元山景区必须先过渡口。
而渡口对面较好地保持了原始的山野风光,山下叫断石村的小山村虽然破旧,但却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那沿江的竹海与秀丽的田园,处处透射出传统农耕文化的熠熠光辉,给人们以“微风拂竹林,农舍两三家”的诗情画意。
过断石村,人们沿着树林掩映的山边小道和跳石行走,沿途景色秀美、鸟语花香,给人以充分的神秘感和惊喜感。
但是,后来锦江河上架了桥,水泥路铺到了阳元石脚下,不但这种神秘感和惊喜感荡然无存,而且使一个饶有兴趣的一天游变成了一小时游!
思路决定出路!怎样才能回归到旅游“行要快、游要慢”的本质呢?怎样才能唤回“天下第一奇石”的神秘感和游客的惊喜感呢?答案只有一个:重新规划线路,主动引导游客!
2008年下半年,阳元山木栈道动工兴建,今年元旦,工程竣工剪彩。
阳元山木栈道工程从门票站开始,沿着最初的线路,将原来阳元山旅游步道从阳元石脚延伸至拜阳台,再拓展到山顶改造成环形步道,全程长达1公里多,不但稳固安全、生态环保、持久耐用,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生态旅游内涵,提升了生态旅游品质。
漫步在林荫道中的游客,终于又找回了那种久违的神秘感和惊喜感!
让游人尽享自然之美
丹霞之秀,主要秀在锦江。
一江碧绿的玉液,出自南岭万顷林海,在丹霞山群中迂回南流,一路翠竹夹岸、树影婆娑、近石倒映、远山逶迤,富有岭南情调的山村田园掩映其间,古人诗曰:“一水浮青碧,千峰竞翠微”。
丹崖碧水。
要留住游客、丰富旅游产品、做大旅游产业,就必须做好水的文章。
福建武夷山、湖南崀山别具一格的竹排漂流,成了当地旅游的一个特色品牌,成了游客们游玩的一个必备项目,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丹霞山管委会决策层经过多次考察、反复分析,决定上马丹霞山水上旅游项目——锦江竹筏漂流,并于2008年12月18日正式宣布启动。
锦江竹筏漂流从锦江姐妹峰至观音山,全程为6.5公里,用时100分钟左右。
游客乘舟漫游不仅可以欣赏到丹霞山西部美丽的田园风光、古色古香的古村寨建筑,以及惟妙惟肖的姐妹峰、童子拜观音等奇景,而且还可以更加贴近大自然,感悟丹霞山的神奇魅力。
因此,锦江竹筏漂流从一开始就受到游客热捧。
丹霞山山高谷深,山崖围闭、状若城廓,谷中林木葱郁,青泉长流,尽显幽深、幽静之美。
行于林间小道,便会产生一种超脱、隐逸之情,是修心养性、怡然自乐的风水宝地。
古人写丹霞山之幽的诗最多:“径僻苔痕湿,林深暑气消。
松间时独鹤,树底乱鸣蜩”;“古壁嶙峋跨石台,幽然盘径绝尘埃,一溪水色浸台
径,四面涛声入玉杯”。
那么,怎样才能让普通游客深入到丹霞山深处,充分领略其幽深、幽静之美,充分领略古人描摹的诗情画意,同时又不破坏生态环境呢?丹霞山景区经过反复考察、详细规划,严格参照申遗标准,于今年8月1日正式开通了宝塔峰卧龙岗森林生态旅游步道。
步道长达4300米,路面采用本地经过处理的松木铺设,稳固安全、生态环保、行走舒适。
该线路景点集中、山水相间,林中杂树丛生,古藤野蔓杂缠无绪,颇具热带雨林的景色,充分显示了丹霞山植被茂盛的优势。
该步道的开通,不但突显出丹霞山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同时也扩大了丹霞山核心景区的旅游范围,大大延长了游客逗留的时间。
旅游理念的改变、精品线路的设计和开通,彻底改变了丹霞山沦为“半日游”的尴尬局面;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让所有丹霞山人懂得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懂得了如何解决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矛盾,懂得了怎样达到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和谐、丹山和碧水的和谐、雄险与奇秀的和谐,也让丹霞山人懂得了怎样去呵护自然、保护生态。
如今的丹霞山景区,正在逐步消除城市化、公园化痕迹,景区的山山水水正逐步显现其质朴无华的纯真面目,游人置身其中很有一种远离尘嚣、返璞归真的超脱之感。
丹霞山旅游理念的转变,赢得了游客、赢了市场,游客量迅猛增长。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古老而年轻的丹霞山,凭借自身雄厚的自然资源实力,以及丹霞山人开拓创新的精神、对先进旅游理念的执着追求,必将得到更多游客的青睐。
(彭华教授为本文提供资料,并给予热情指导,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