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整理)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串讲讲义(修改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串讲讲义
内容串讲
第五编宋代文学
二、本编知识结构
三、宋代诗词发展脉络勾勒
宋诗的发展:
(1)由宋初一直到仁宗天圣、庆历年间,是北宋词的初期,晏殊、欧阳修等词人,承续《花间》派与南唐词风而有变化;
(2)由仁宗天圣、景佑以后,直至英宗、神宗、哲宗三朝,是北宋词的创造时期,大词人柳永、苏轼以及秦观等,是推动宋词发展的关键人物;
(3)由哲宗末年,历徽宗一朝,直至汴京沦陷以前,是北宋词的总结期,出现“集大成”的词人周邦彦。

四、重难点详解
(一)北宋初期的文学
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2、白体、晚唐体、西昆体
(1)概念:“白体”,学习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代表人李昉、徐铉、王禹偁。

“晚唐体”,模仿贾岛、姚合的诗风,以清逸隐幽为旨归的诗作,代表人林逋。

“西昆体”,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它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

“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西昆酬唱集》共收诗人十七位,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2)西昆体的特色
西昆体创作特色:学习李商隐近体诗,讲究声律文采,修辞重用典。

其长处为文辞密丽,气象典雅,扫灭五代衰飒弊习,创造纯宋人之诗歌;而短处是太雕琢而无自然态度,太堆砌而少意味。

(3)王禹偁对宋初诗风、文风转变的促进作用
王禹偁早年喜爱白居易的诗,侧重于闲适唱和的一面。

贬官商州之后,学习白居易的讽谕诗,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

他进而学习杜甫,所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他很重视和推崇杜甫的诗歌。

学杜是宋诗别开生面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方面,王禹偁可谓得风气之先,在文学史上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他以诗歌较为著名,他的五、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近体、绝句则不乏平淡清远格调。

格调方面确与西昆体的华瞻典雅有别。

3、晏殊的令词
(1)生平
晏殊,字叔同,词集名《珠玉词》(全部为小令),死后谥“元献”,故世称“晏元献”。

有“太平宰相”“富贵词人”之称,是北宋专工令词而且以词名世的第一人,受南唐词人冯延巳的影响。

其词有情词、有妇人语,描写女性作品最多,给人以绮艳之感;但他抒情的温文尔雅处,别有一番曼妙含蓄的境界,柔婉而富有诗意。

(2)晏殊词艺术特色
在继承唐、五代词艺术经验的基础上,晏殊词以明净雅致的语言、深刻而纤细的内心体验、曲折精巧的构思,表现了对多彩人生的眷恋之情和与之相伴的伤感。

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

晏殊的词,直接地影响着同代稍后的欧阳修、晏畿道等人;再推远些,对于婉约派乃至宋代词坛,晏殊都发挥着重要而持久的影响力。

4、需要注意的其他知识点
《西昆酬唱集》、《珠玉词》、林逋诗歌特点、杨亿等西昆诗人
(二)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宋仁宗后期,以欧阳修为领袖,以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的古文运动和汉魏诗以及唐诗的成
功经验,反对形式主义,提倡内容充实,健康活泼的诗文,后人把这种文学思潮和创作实践活动叫做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2、欧阳修
(1)生平: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2)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地位及贡献
①欧阳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与创作实践对当时以及后代的影响很大,足以与韩愈相媲美。

②为纠正雕刻过甚的昆体偶丽之文的流弊,他实践了自己“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的创作主张,撰写了大量平易生动的古文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

③在知贡举时,利用政治手段,极力排抑“太学体”,擢拔文章晓畅的二苏、曾巩等英才。

④将建立流利流畅自然,平易婉转的风格作为宋古文运动的基本目标。

由此开创了一代文风,使宋代古文形成一种平易自然,流畅条达的成熟风格,扭转了古文复兴之后脱离社会现实的倾向。

⑤确立了散体文的地位,从而发扬光大,避免了重蹈中唐古文运动后继乏人的覆辙。

⑥以宋诗发展的角度看,当时有不少诗人团结在他的周围,朋辈如梅尧臣、苏舜饮,后学如曾巩、王安石、苏轼等,继承了发展诗歌创作的创新精神。

⑦他大力彰扬的是梅尧臣的“诗穷而后工”的奇峭以及苏舜饮诗的豪放,他自己写诗也带有韩愈那种浩荡变怪的散文化倾向,好议论,重气格,开始了宋诗自具面目而有别于唐诗的时代。

(3)欧阳修散文的特点
①欧阳修的文学创作中,以散文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

②学韩愈而能自出变化。

③欧文委婉含蓄,欧阳修摒弃了韩愈文怪奇的一面,以展了其“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起平易流畅,委屈婉转的文章风格,这是他对诗文运动最大的贡献。

④其文章叙事简洁,议论有致,多用语助词,不用冷僻怪异之字,大量化用骈文语句、注意语气的轻重和声调的谐和,善于利用文句的长短变化,语句的停顿,以加强文句之间的联系,使语句轻快,文气畅达。

⑤欧阳修散文的基本风格是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

⑥欧阳修散文的佳处在于:从平易近人处出发,从具体事物出发,从极平凡的道理出发,描写一些寻常景物,但写得婉转曲折,富有感情,及至写到中间或写到最后,其文章所含蓄的道理也是惊人不凡的,使人感到新鲜,富有韵致,具有魅力。

(4)欧阳修诗歌艺术特色(散文化倾向)
①用古文的章法写诗,讲究转折顿挫,虚实正反。

②句子彻底散行,长短不拘,少用偶名,故意做得似对非对,造成散文调而非诗调。

③诗中常用语助词,或散文式介词。

④他利用诗歌议论时政,探讨学术问题,鉴赏文物书画,歌咏日常常见的事物,在命意上追求创新,秀过表面现象进一步表现他对事物的认识,对生活的态度,以议论为诗。

⑤在诗之由唐而宋的转变过程中,欧诗实为枢纽。

(5)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
从总体上说,欧阳修的词未脱艳歌的传统格局,但它上承五代南唐词的情韵,下启东坡词的疏隽与少游词的深婉,在宋代词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欧阳修的词大体呈现两种风格,一是深婉含蓄,一是清新疏隽。

除了写适于歌者唱的艳词外,还把坎坷仕途的人生感受寄寓于词中,在题材和格调方面较晏殊有所拓展,在艺术手法上也有更多的创造性。

苏轼写词直抒胸臆,将词作为与诗同等的抒情载体,是由欧阳修开风气之先的。

他进一步发挥了词体写情婉转细致的特点,对后来的秦观、李清照的婉约词都有影响。

综观欧阳修的词,既有精致的小令,又有新兴的慢词;既有士大夫文学“雅”的一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宦途风波和地方风情,也有吸收民间文学风味,写女子相思和艳情的随“俗”的一面。

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是多样的。

3、苏舜钦与梅尧臣
(1)梅尧臣诗歌内容及艺术特点
题材非常广泛,其内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现实人民的疾苦,另一类是写个人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

常以哲理性的人生思考贯穿其间,使之有理趣,如食橄榄,耐人咀嚼,这也是宋诗的特色。

诗歌创作经历了由前期“本人情、状风物”的清丽平淡到后期的追求古朴深远转变。

以朴素的语言表现真实的感情,看似平淡无奇的描写中,却体现着深刻隽永的思想感情,从而有耐人咀嚼的艺术吸引力。

梅尧臣做诗追求“苦硬”、“瘦劲”,喜欢平淡的风格,其实是要求平淡其表,而深邃其里的。

梅诗的“平淡”具备这样的特点: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浓厚而语句平淡,寓意峭工朴素,淡而有味,这不仅是梅尧臣的创作追求,也是宋诗的一种审美倾向。

(2)苏舜钦诗歌风格特点
他力主改革弊政,忧国忧民的政治热情,悲愤的生活经历,豪迈刚烈的性格,都促使他用豪犷激切,直抒胸臆的方式写诗。

作诗充满激情,感激顿挫而发其郁积,语言明快豪迈,故其诗歌作品的主要风格是豪犷雄放而超迈横绝。

4、王安石
(1)生平: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有《临川先生文集》。

带有鲜明的功利主义,主张为文要“以适用为本”,“务为有补于世”,属经世派的政教文学说,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

(2)王安石的散文特点
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多为有关政令教化、适于世用之作。

无论长篇还是短制,结构都很严谨,语言朴素简洁而说理透彻,概括性很强。

笔力雄健,富有感情,文风峭刻。

以议论说理见长,有些文章给人以一种形象性、艺术感染力较弱的感觉。

语言简炼明快,而无害于笔力雄健,其文以折为峭而浑灏流转,词简而意无不到,不用比喻也能把道理说透彻。

(3)王安石诗歌创作的成就
早年诗多直抒胸臆,不少咏史诗或怀古的诗篇寄托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

语意求新,语句求工,语调求劲峭。

晚年罢相隐居后,人情世故看得多了,去掉了浮躁之气,感慨的怀抱趋于冷淡,而艺术修养却更进步了。

重炼意,又重修辞。

在用事、造语、炼字方面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主要载体是其晚期雅丽精绝的绝句。

王荆公体本唐音而带宋调,对宋诗发展起了不小的影响。

他绝句小诗的特色,以轻倩之笔写淡远之思,形成了“深婉不迫”之风格。

(4)《桂枝香·金陵怀古》对词境的开拓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较早的豪放词作。

上片写空阔萧瑟的秋景,下片感怀六朝盛衰兴亡的旧事,立意高远,用字精审,格调苍凉悲壮,为怀古作品的优秀之作。

本着表达思想意趣的需要,王安石把词当作诗来写,尽情地描述,自由地抒发,不为传统手法所拘束,丰富和提高了词的表现功能及艺术境界,为苏、辛词开了路。

5、需要注意的其他知识点
曾巩、苏洵、苏辙、王令
(三)苏轼的文学成就
1、苏轼的生平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出身于寒族地主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

著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苏轼在北宋党争的漩涡中几经沉浮,历尽坎坷。

因作诗被弹劾,酿成“乌台诗案”,几乎丧命。

2、苏轼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议论文在早期苏文中占的比重较大。

从儒家的政治理想出发,广引历史事实加以论证,精神上继承了贾谊、陆贽的传统,而文笔纵横汪洋恣肆。

显见《战国策》的影响。

史论如《留侯论》、《贾谊论》、《晃错论》、《论封建》等,能据常见史料作翻案文章,见解独到,不落窠臼。

在论说风格上,苏文既不同于欧阳修的纡徐委备,又不同于王安石的瘦硬简健,而是或援古证今,波澜层出;或振笔直书,才思横溢,既汪洋恣肆、笔锋犀利,又深入浅出、通俗明晓;既文采斐然,又说理秀辟。

故苏轼的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

3、苏轼记叙文写作特点
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堂阁记为代表,是苏轼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最具独创性的作品。

后《赤壁赋》、《石钟山记》、《雩泉记》、《喜雨亭记》、《放鹤亭记》、《醉白堂记》、《凌虚台记》、《超然台记》等,长于借题发挥、随机生发出一段妙理高论,融记事、抒怀与思辨为一体。

记叙文最能展示苏轼随物赋形的作文本领,体现他才情横溢的奇思妙想。

苏轼的记叙文多数是文学性散文,将叙述、描写、抒怀错杂并用,随意挥洒,笔酣墨畅,兼有魏晋文风的自由通脱,又自是宋文的简练和平易晓畅,诗情画意,触处皆是;覃思妙理,一出于自然。

4、苏轼散文的总体艺术特色
(1)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的自然真率之美。

多用空灵虚拟之笔,自由尽情挥洒,行文如行云流水,气势奔腾而壮阔雄奇句式多变,多用散行单句,又融合骈偶排比,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2)善用比喻,多形象思维。

在描述难于言传的状态、情绪和感受时,往往将其具体化和形象化,并且在议论中用比喻说明道理,议论横生而妙趣无穷。

(3)有诗化倾向。

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善于从虚处入手,采用诗家手法翻空出奇,或化有为无,或化无为有,讲究渲染气氛和营造意境,令人体会到一种真气内充的蓬勃诗意。

5、苏轼诗歌分前后期
苏轼诗歌现存二千七百余首,内容丰富,这些诗大致可以贬谪黄州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本着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写出了一批富有批判精神的社会政事诗,其中有一部分是针砭时弊和讽刺新法的作品。

后期主要是抒写贬谪时期复杂矛盾的人生感慨,以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佛老思想为基调。

创作风格由豪健清雄向清旷简远、平淡自然转变。

6、苏轼诗的题材内容:
苏诗大体可分为社会政事诗,山水景物诗和陶诗、题画诗四类。

(1)在前期诗歌里,有一些反映民生疾苦和时政得失的诗篇,如《夜泊牛口》、《苏枝叹》、《吴中田妇叹》、《山村五绝》等。

(2)有较高审美价值的是他那些将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写景中的抒怀遣兴之作,如写江岸流动景色的《江上看山》,写东海奇幻烟云的《登州海市》。

(3)由于热爱大自然,喜登山临水览奇观妙景,山水景物诗的写作贯穿了苏轼的一生。

追求类于陶渊明诗那种平淡的风格。

苏轼有一百二十多首和陶诗,而且作于不同时期,之所以爱和陶诗,一是爱好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特色,二是崇尚渊明的性情和为人。

(4)苏轼本人是宋代文人画的作者,有很高的绘画鉴赏水平,他创作的题画诗能把景转化为诗境,善于写出画面的动态,并就画意进行艺术联想,揭示画外之韵味。

7、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1)以文为诗是苏诗的显著特色之一。

诗的散文化,本非诗歌创作的正道,可苏轼才力横绝,无施不可,
竟成为他矜才使气、翻新出奇的手段。

他精辟而广博的比喻,由博喻体现的生动丰富的想象力,是苏轼以“才气”为诗的重要方面。

此外,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与出色的文字表现力,也是诗人才气的表现。

许多生活里的平凡事物,一经其手写出,往往具有不平凡的意义,给人以触处生春之感。

(2)苏诗的另一特色是以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

苏轼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

他的不少诗,写得不落俗套,但其中的形象描写往往夹有议论,或借助形象言理,依凭其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和敏捷的才思,使宋诗增加了耐人咀嚼的理趣。

好议论和重理趣,使苏诗的使事用典也较为突出,因诗涉理路必多使事,以示诗论有据,成为以文字为诗。

(3)苏诗在宋代即被称为“东坡体”,是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

8、“东坡体”
苏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擅长,而且风格多样,七绝吐语清丽精美,七古则气格雄健豪放,尤见才气横溢,成为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

这种诗体就是东坡体。

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清丽雄健,二是清旷闲逸;就体现苏轼“坡仙”的旷达品格而言,高风绝尘才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即一种超越世俗尘虑羁绊的风神韵致和审美境界。

9、苏轼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的贡献
(1)题材:凡可入诗者皆入词,大大拓宽取材范围。

即由专门反映比较放浪的生活,扩大到同时也反映比较高雅的生活。

(2)手法:有意识的以诗的意境,诗的创作手法入词。

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把词从歌辞变成独立的抒情诗体。

(3)苏轼一面以诗为词,另一方面又维护词体本身的特点,注意发挥词体声调协律、句式参差和用韵错落等长处,创造了他的古近体诗所未能有的独特的词境。

10、苏词对词境的开拓
苏轼改变过去以歌妓口吻作词以便女声演唱的传统,把词的题材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故多感事之作。

苏轼用词来表现政治抱负,吐诉人生感慨,抒写作者多种多样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感受,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极大的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

11、苏轼词的多样化风格
(1)普遍认为苏轼是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

苏轼的词作不仅“横放杰出”,也尽有许多清秀的作品,风格多样化。

(2)由于他在创作中自学转换词风,也由于他广泛的艺术兴趣,因而他的词既有豪放之作,又有婉约的清逸之作,同时有奇艳之作,大作家的风格常常是丰富多彩的。

(3)他的词中,豪放与与婉约两种风格并不排斥,而是刚柔相济,可以用苏轼自评其书的话:“刚健含婀娜”来概括。

(4)苏轼的豪放不只是今人讲的气势豪迈,笔力刚健。

也是指清旷飘逸,清丽蕴藉者等风格特征。

(四)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1、黄庭坚
(1)生平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著有《山谷集》《山谷外集》《山谷别集》,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三人合称“苏门四学士”黄庭坚与苏轼并称“苏黄”,同为宋诗的代表人物。

以黄庭坚为宗主的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陈师道、陈与义和吕本中等,是此诗派的中坚力量。

(2)山谷体
黄庭坚提倡学韩、杜,以要学问为诗。

落实于诗歌创作上,他提倡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他作诗造语好奇尚硬,创制拗句、拗律,工于炼字和用典,讲究语意老重和规模宏远,笔势奇纵,句法尤高。

于苏诗之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被称为山谷体。

严羽的《沧浪诗话》则将其列为“山谷体”。

(3)山谷诗的题材内容分类
黄庭坚现存诗歌约1900余首,大约可分为三类:①一类用于日常交际应酬的赠答诗、次韵诗,以及咏物诗等,约三百余首,缺乏诗的情思韵味,价值不大;②其次是反映民生疾苦和时事政治的诗,如《流民叹》《虎号南山》《和游景叔月报三捷》等直接涉及现实,表明诗人也关心社会政治,但这类诗不多;③第三类为能表现自我人格和襟怀的抒怀写意的作品,包括思亲怀友、感时抒怀、羁旅行役之作和一部分题咏书画及轩亭之作,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4)山谷体的艺术特点
山谷体的基本特征是求生避熟悉和求雅脱俗。

一是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

二是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求新,变俗为雅,长于点化铸造,富有思致和情趣。

三是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黄庭坚的学杜和深峭的诗风,受王安石的影响不小,两家在格律精严方面用力最深,宋人在律诗创作上也显示出与唐音不同的宋调,是从荆公体开始而完成于山谷体的。

(5)黄庭坚词的艺术特色
山谷词艳,艳俗之处近柳,婉媚之处近秦,豪放之处近苏,有两种反差极大的不同风貌,一是青年时代的“淫词艳曲”,如《忆帝京·私情》,这类词有四十余首,多写男性对女色的倾心和相思离别之情,词语通俗,称为“淫亵”的只有两首。

二是晚年比较严肃的“言志”之作。

如《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以诗法的特点融入词中,显得苍劲沉郁、明快劲折,充溢着傲岸不羁的峻骨豪气;故风格疏宕峻峭、真率自然,于倔强中风姿态。

2、陈师道与陈与义
(1)一祖三宗
宋末元初的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倡导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黄庭坚、陈师道、
陈与义为“三宗”。

(2)“后山体”和“简斋体”的艺术特征
陈诗道“后山体”的诗歌艺术风格:①陈师道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

他的诗被称为“后山体”,常与“山谷体”并称,是典型的宋诗。

②力求简省字句,以摒却华词丽藻,他的情感和心思都比黄庭坚深刻,可因一味学山谷体的瘦硬,表达得很痛苦,与其生活的不顺相似。

③诗至后山体,可以说已走入穷途,就只剩下瘦硬了。

如果说“山谷体”是疏影横斜,尚有暗香浮动,那么“后山体”是只见瘦硬而不通神。

④不过陈师道只要不是一味的以简缩字句为工,较为放松些,就可以写出极朴挚的诗来。

陈与义诗歌艺术特色:①他的前期诗歌创作深受黄庭坚、陈师道的影响,如重视句法,造话凝炼,但他的诗句比较流动,长于用宽对和活对,并用善炼虚字,善于在闲淡处取神。

后期的创作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使是写咏物之作,也常富有成效有深沉的家国之思。

②在陈与义的后期创作中,比较接近杜甫的是七言律诗,规模宏大,着重于上下句之间气脉的内在联系,使全诗的意境更加圆融。

这种“简斋体诗”已突破了黄、陈瘦硬诗风的局限。

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五)柳永与北宋词坛
1、柳永的慢词
(1)柳永的生平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与长兄三复,次兄三接,号“柳氏三绝”。

于景佑元年登第,初为睦州推官,后为泗州判官。

改官后,由著作佐郎迁著作郎,再迁太常博士,转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著有《乐章集》。

(2)柳永对词体的开创及其贡献
①在慢词体制的形成过程中,柳永起了关键作用。

他大量填写慢词,奠定了长调的形式和体制,就这点而言,他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

②创体与创调是相关连的。

小令是为旧声(清乐)而写,慢词是为新声(俗乐)而写,两者迥异。

柳永的创体是基于他的创调。

据统计,在宋词的880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个是由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词的体制至柳永而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都蔚然风起。

③柳永在词体和词调方面的开创,为宋词在表现功能和艺术风格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3)柳永词艺术特点
①以赋为词。

关于融合曲词和辞赋的长处;②羁旅行役词不减唐人高处。

他把赋体笔法引进到词里来。

增加了词的叙事因素。

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抒情结合起来。

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

如《雨霖铃》。

以赋为词发挥了慢词的铺叙之长,因此可以对事情发生的场面和过程进行逐层描绘,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的不同情感心态,从而大大扩展了词的叙事言情空间。

这在他的羁旅行役词中体现得很充分。

柳永的这类词直接以男性口吻写离愁,所写背景为其行踪所及的关塞山河,多了一分自然雄浑的力量,扩大了词境的容量。

(4)柳永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①柳永创制慢词长调,使歌词复与民众接近,且变旧声为新声。

在词体和词调方面的开创,为宋词在表现功能和艺术风格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②对题材的开拓,他写了许多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写都市风貌,都市生活风俗与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为主。

歌妓词,写与歌妓来往,这些词虽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欲的赤裸裸宣泄,更多带有才子佳人恋爱的情调而求灵与肉的统一。

柳永的笔下充分表现对歌女们的温柔多情的理解和大胆表现她们的情感,这种写法,开了市民文学的先声。

③以赋为词:柳永把赋体笔法引进词里来,增加了词的叙事因素,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结合起来。

④雅俗并存:“俗”的方面:柳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他能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一种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

柳词的“俗”还表现在题材内容方面,他写了许多描写城市生活的词和歌妓词。

“雅”的方面:一是以赋为词,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二是羁旅行役词,以男性口吻写离愁,所写的辽阔的山河,多了一分自然雄浑的力量,扩大了词境的容量。

(5)柳永词的题材内容
柳词在题材内容方面表现为,他写了许多描写城市生活的词和歌妓词。

现存的206首柳词中,描绘都市繁华的占五分之一,以写都市风貌、都市生活风俗与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为主。

柳词多些风尘女子,但作者对他们的感情是真挚、深沉、平等的。

柳永的不少词作为迎合受众而作,甚至可以说是作为商品投入市场的,受众的需要成为柳词题材内容的选择。

2、秦观、晏几道、贺铸
(1)生平
(2)艺术特色
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点:以抒情为主,较少叙事,能化景物为情思,避免了质实,显得空灵婉转而富有情致,具有情、辞兼胜的艺术特色。

清丽典雅,婉曲蕴藉,但于婉约含蓄里有凄苦的缠绵,轻描淡写中蕴涵凄厉的情感。

秦词的深婉,在于能掌握词体要眇宜修的物质,能言其所欲言,将身世之感寓于艳情中,表达幽微丰美的意蕴,在前人写滥了的题材中创出新意,以情韵取胜。

晏幾道词的艺术风格:善于运用不同的构思方式表现相似的题材,多用情景互衬的手法,造语曲折深婉、浅处皆深,不露雕琢痕迹。

善于吸取慢词的创造经验运用于令词的创作,言情委婉细腻而清新俊逸,有丰富的层次感和清刚顿挫之美。

此外,还善于化用前人成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