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详细答案解析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卷
新余一中
宜春中学 命题人:新余一中 罗春根 审题人:新余一中 刘小玲
第I 卷(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
的一组是( ) A .包扎. (z ā) 圩.田(w éi ) 拗.不过(ni ù) 解.
甲归田(xi è) B .羞赧.(n ǎn) 脖颈.(gěng ) 瘙痒(s āo) 汗流浃.
背(jiā) C. 逋.慢(p ū) 稔.熟(r ěn ) 央浼.(m ěi ) 钟鼓馔.
玉(zhu àn ) D. 蒙.古(měng) 侘傺.(chì) 揽茝.(ch ǎī) 妃嫔媵.
(y ìng )嫱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赋与 薅草 左右逢缘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 装祯 寥郭 罄竹难书 糜不有初,鲜克有终
C. 整饬 迄今 振古烁今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 插坐 换档 以身作责 日月惊天,江河行地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项是( ) A .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不仅..
受到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也将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
B. 南朝宋国的谢灵运怀瑾握瑜....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
他的诗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C.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众多,国情复杂,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的所思所盼,要不断增强工作能力,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的意识。
D.面对东北黑龙江流域几十年不遇的洪水灾情,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
,不一会儿功夫就捐了5000多元钱。
4. 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 A. 钓鱼岛争端,使日本不但政治陷入混乱,更是冲击着日本脆弱的经济形势,之前日本公然叫嚣“日企撤离,崩盘的将是中国”,但是日本财务省最新的统计数据让这一谎言不攻自破。
B. 美国重返亚太,并暗中纵容和怂恿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利用领海问题不断挑起争端,其根本原因还是冷战思维所导致的。
C.莫言的小说,充满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以及对有尊严的、轰轰烈烈的生活的憧憬。
这两
个主题也是我们阅读莫言小说,走进他的文学世界的钥匙。
D. 江西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
配建,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密的《陈情表》选自《文选》(中华书局1977年版)。
原题作《陈情事表》,后简称为《陈情表》。
B.江西的命题理念和命题特色:坚持科学的语文观,坚持“三个有利于”,坚持以纲(教纲和考纲)为纲、以本(教材,即课本)为本的操作依据。
C.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 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 黛玉又问妹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D.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6. 下列关于有关文学作品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贾迎春,贾珍的妹妹,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后入栊翠庵为尼。
(《红楼梦》)
B. 在巴黎愚人节的狂欢活动中,爱斯梅拉达优美的舞姿使侍卫队队长弗比斯为之倾倒,神甫克洛德指使卡西莫多将爱斯梅拉达抢走。
在这危急时刻,弗比斯救下了爱斯梅拉达,并把卡西莫多擒获。
(《巴黎圣母院》)
C. 大卫的是非观念和健全人格是在保姆佩葛蒂的帮助下确立起来的。
她教导大卫“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话可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做人箴言。
(《大卫·科波菲尔》)D.堂吉诃德把风车当作巨人,把风车的翅翼看成是巨人的胳膊,要向前厮杀。
当他向第一架风车扑去时,刚好一阵风吹来,把他从风车上摔了出去。
亏得桑丘上来搀扶,他才爬起来。
当天,他们在林子里度过倒霉的一夜。
(《堂吉诃德》)
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做人要讲“君子人格”沈栖
记得英国作家威尔逊曾对“贵族”下过这么一些标准:虔诚的、道德服从的、绅士的、乐于助人的、敢讲真话的,如面对灾难,是敢于自我牺牲的;倘若只有钱而没有社会责任,只能叫暴发户或土财主。
在西方,称得上是贵族,那他首先得有财富,有地位,生活在社会底层者,再有道德,再有操守,再有自我牺牲精神,他与贵族也是绝缘的。
我国历代倡导的君子则不然,无论财富多寡、身份贵贱、地位高低、年龄长幼,只要有君子人格,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堂堂君子。
“君子”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经儒家学派的不断演绎、诠释而得以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
德典范。
虽说随着时代的进化和文明的进步,“君子人格”已被赋予现代的色彩和内容,但是,这些积淀在文明最底部的是非善恶观念以及由此而推导的善良行为规范,则构成了当代中国文明的基石。
儒家文化对中国最大的贡献,便是把中华及周围民族带出了野蛮,带进了文明,并崇重“礼”和“法”作为言行规则。
儒家素来力倡“五常”,视之为“君子人格”的底蕴。
倘若我们摒弃“仁义礼智信”中的等级制内涵,不无合理成分,它对于平等的民主社会仍是一种可资的优良的精神资源:“仁”与博爱大体相似;“义”相通于某种普世性原则的政治预设;“礼”有着尊重和维护他人并进而维护自身尊严的含义;“智”自是一种为人不可或缺的良知和慧识;“信”乃是诚信、共识,社会成员相处和合作的前提。
尽管儒家文化充斥着大量的封建主义毒素,但散见于儒家典籍中的有关“君子人格”的信条则是穿越时空、超越阶级的,它并没有过时,也决计不会过时。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所提供的一份在线调查,为我的这一断言作了佐证。
这份在线调查显示:85.7%的受访者肯定当下需要“君子人格”(值得注意的是,其中70后和80后的受访者超过6成);针对“当代君子人格’的核心是什么?”的问题,排在前三的依次是“仁”(73.6%)、“信”(71.7%)、“义”(65.5%);受访者最为推崇的中国儒家文化中关于“君子人格”的论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排在首位(54.5%),次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52.7%),再次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42.7%);89%的受访者直言当下社会“君子少见”,36%认为“几乎没有”,仅9.9%的人认为“君子常见”。
——这些调查的数据虽然存有随意性和简约化的不足,但它也昭示了这么一个社会态势:当下社会健康发展亟需辈出君子,亟需倡导“君子人格”。
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利益的分化与侵蚀、观念的多元与错位、社会的发展与阵痛,使得“君子”的挺立与“君子人格”的生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沙尘暴”,整个社会的价值坐标亟待重新确立。
当然,我们不能把人性庸俗化,觉得人生在世只图名利,也不能把人性理想化,觉得人人可以成为纯粹的天使,靠谱的假设是:“人之初”不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人性总是充满着弱点,需要社会规范和道德信条的制约,人的行为一旦服从于这样的规范和制约,善良的人性便会蔚然成风,肮脏的人性也会向善良的人性低头,久而久之,外在的道德压力内化于人心,被迫也就演化为自觉,从而“道德生态”得以呵护,“君子人格”得以崇尚,中国才能日臻名副其实的“君子国”——现代文明国度的愿景。
中国文化最讲究“知行合一”,要达到“君子人格”的境界,关键不在于了解多少关于“君子”的格言,而在于“知行合一”,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体现出“君子人格”。
但丁说得好:“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知识不能只写在书本上,美德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唯贤唯德,从我做起,做人都讲“君子人格”,和谐社会还会是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么?
7.下列关于“君子人格”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财富多寡、身份贵贱、年龄长幼,只有具备君子人格,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堂堂君子。
B.君子人格经儒家学派的不断演绎、诠释而得以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
C.君子人格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它会被赋予新的内容。
D.君子人格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良知和智慧,是社会成员相处和合作的前提。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仅9.9%的人认为“君子常见”,昭示出“君子人格”是当下社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B.当代中国人最为推崇的关于“君子人格”的论述,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当今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它是“君子人格”的生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沙尘暴”的根本原因。
D.“君子人格”的终极目标,是使和谐社会不至于沦为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使中国日臻名副其实的“君子国”。
9.对本文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有关“君子人格”的信条尽管散见于儒家典籍中,但依然适用于现代社会,且永远不会过时。
B.战胜人性的弱点,需要我们的行为服从社会规范和道德信条的制约,需要肮脏的人性向善良的人性低头,需要被迫而不是自觉。
C.觉得人生在世只图名利的人性庸俗化,觉得人人可以成为纯粹的天使的人性理想化,都是不靠谱的假设。
D.一个人算不算得上君子,不能只看他的口头,而要看他能否“知行合一”,有没有在生活中践行“君子人格”。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
太常寺奉礼郎李贺歌诗集序
杜牧
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牧曰:“必有异,亟取火来!”及发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曰:“吾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
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离为四编,凡二百三十三首。
数年来东西南北,良.为已失去;今夕醉解,不复得寐,即阅理箧帙,忽得贺诗前所授我者.。
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然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
贺复无家室子弟,得以给养恤问。
尝恨.想其人,咏味其言止矣!子厚.于我,与我为贺集序,尽道其所来由,亦少解我意。
”牧其夕不果以书道不可,明日就公谢.,且曰:“世谓贺才绝出于前。
”让居数日,牧深惟公曰:“公于诗为深妙奇博,且复尽知贺之得失短长。
今实叙贺不让,必不能当公意,如何?”复就谢,极道所不敢叙贺。
公曰:“子固若是,是当慢我。
”牧因.不敢复辞,勉为贺叙,终甚惭。
贺,唐皇诸孙,字长吉。
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
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①,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②,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堕殿,梗莽丘垄③,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呿鳌掷④,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
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
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谣》。
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
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
贺死后凡十有五年,京兆杜牧为其叙。
[注]①顺风之船,冲锋陷阵之马。
②远古烧土为棺,是为瓦棺;铸篆文于古鼎,是为篆鼎。
③荒废的国都,颓败的宫殿,杂乱的草木,清冷的坟墓。
④呿(qū):张口;掷:跳跃。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尝恨.想其人,咏味其言止矣恨:遗憾
B.明日就公谢.谢:道谢
C.良.为已失去良:确实
D.子厚.于我厚:交情深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忽得贺诗前所授我者.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若属皆且.为所虏
C.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既自以心为.形役
D.牧因.不敢复辞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然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
B.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然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
C.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然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
D.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然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子固若是,是当慢我。
(4分)
(2)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
(4分)
(3)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
(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渔家傲
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
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1).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词上片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中“而今乐事他年泪”,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二评论说:“二语合参,可悟一意化两之法。
”也即“一语两意”,请简要赏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古诗文填空。
(5题限选4题)(8分)
(1)君子去仁,恶乎成名?,造次必于是,。
(《论语》)(2),隔叶黄鹂空好音。
,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
(3)渔舟唱晚,;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4)有志与力,______________,至于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5),夕济兮西澨。
,将腾驾兮偕逝。
(屈原《湘夫人》)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江南雨巷
董滇宁
①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
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辨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
②轻轻地走入小巷。
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楞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
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③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
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铅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
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
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
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
灰白色的墙面在斑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⑤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
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
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
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槌,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⑥雨停了。
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
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
眼前的小巷变的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
⑦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
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
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辨识出你的故居吗?
⑧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
扶栏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
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⑨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
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
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世界中无限延伸!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⑩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16. 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
(2分)
②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
(2分)
17.文中第③段说:“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
”综观全文,“莫名”实际上已“有名”,请概括说明这“悲”与“喜”的具体内容。
(8分)
18.第⑤段中描写的井边“蓝衣少女”与戴望舒诗歌《雨巷》中描写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什么不
同的作用。
(5分)
1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二项是()()(4分)
A.作者以时空为序,给我们描绘了具有幽雅恬静、古老纯朴特点的江南雨巷,读后使人产生无限的遐
想。
B.本文和戴望舒的诗歌《雨巷》都有着浓郁的江南地域文化韵味,描绘了江南雨巷烟雨迷蒙的图
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C.文章第⑤段,作者写雨巷两旁屋子里面的人,有的打着盹,有的忙碌着,刚写完人接着就写人
去楼空。
这样描写一方面以动写静,突出江南雨巷的寂静;另一方面又不至于给人以“闹”
的印象,更能突出雨巷的自然、古老与宁静。
D.文章第⑨段,作者用现实的嘈杂与躁动反衬江南小巷的平静与安宁,从而表现出作者别样的思
绪:现实紧张浮躁,侵扰人心;而江南小巷抚慰受伤的心灵,使人超脱于现实,让人得到慰藉。
E.通过文章我们可以感觉到,尽管作者对眼前的美好事物正在逐渐变得模糊而倍感落寞,但最后
还是表现出顺其自然的洒脱。
六(15分)
20.小作文
下面是《宝玉挨打》中的一段文字: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
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
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想象一下,如果宝钗来看宝玉,会有怎样的情景?请描写出来。
要求:(1)至少有两种以上人物描写方法。
(2)人物语言、行为与小说中人物性格相符。
(3)200字以上。
七、写作(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50分)
2010年,92岁高龄的日本著名教育家大田尧在清华大学给中国教育同行作了一个精彩的演讲。
他一开头就讲了一个故事:他的一位农民朋友给他切开一个苹果,指着苹果核中的种子说,每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设计图,我的工作就是培土、施肥、浇水,使它按照自己的设计图长成一个优质的苹果。
只施有机肥料,不用化肥、农药,完全让种子自由发芽、成长。
这样做,虽然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与市场经济不相宜,但是长成的苹果又香又甜。
如果施加无机化肥,苹果虽然长得又快又大,却不香甜。
要求:(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2)必须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3)字数不少于700
(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