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痛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分析
【关键词】腹痛;心肌梗死;误诊
急腹症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诊科和基层门诊常见的急症,据报道以急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的腹痛型急性心肌梗死被误诊并不少见。笔者通过对近10年来我院接诊的16例腹痛型急性心肌梗死分析,以期使基层医生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做到及时正确诊治,提高患者生存率。
1 临床资料
16例中女9例,男7例,年龄42~81岁;主要症状为:上中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泻;梗死部位:下壁10例,下壁+正后壁1例,非Q波2例,下壁+广泛前壁1例,前间壁2例。既往有胃肠病史者9例,有慢性胆囊炎2例;16例中有13例因及时就诊,常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而得到及时诊治;2例误诊为胃炎(胃肠炎),1例误诊为胆囊炎。死亡2例。
误诊为胃炎的2例中,其中1例为老年女性,73岁,患有慢性胃病史多年,糖尿病、高血压病5年余;因脑梗死于当地专科门诊诊治,经药物及针灸治疗约15天,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后发作上腹部胀闷不适伴恶心呕吐,以为胃病复发;专科医生予胃复安等解痉止痛药及针灸治疗无好转;腹痛腹胀持续加重,后感胸闷憋气,伴大汗,于发病后2天转我院诊治,查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示急性心肌梗死(下壁+广泛前壁),血压低,末梢循环差,经积极救治,仍于入院后2天死亡。另1例下壁心梗患者,为42岁男性,有慢性胃病史,以轻微上腹痛伴呕吐、腹泻就诊,自诉有慢性胃病,可能饮食不合适引发肠胃炎,于我院急诊科按急性肠胃炎抗炎补液治疗,因无好转进一步检查心电图发现下壁心梗,经积极治疗,后好转出院。
误诊为胆囊炎1例,为老年女性,80岁,因上腹部疼痛伴胸闷5天在村卫生室按胆囊炎治疗无好转来诊。查心电图示下壁心梗,入院后经综合治疗后症状很快缓解,患者自觉病情好转,不听从医生劝告,随意起床活动,治疗一周后于小便后猝死。
2 讨论与分析
2.1 本组腹痛型心肌梗死有以下特点①老年多见,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病史的9例;②下壁心肌梗死多见,16例中14例为下壁心肌梗死;③腹痛主要以剑突下及中上腹部为主,多伴有胸闷、气短、心慌、大汗或低血压状态,心音低钝等临床表现;④易误诊为胃肠道及胆囊疾病。
2.2 一般认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前区疼痛是因心肌缺血后,心肌无氧酵解增加,使乳酸堆积,另外缓激肽等物质亦增加,刺激神经末梢,冲动经神经纤维传导至中枢引起,而腹痛的发生机制解释不一,可能的原因有:①心脏感觉纤维进入脊髓
后与由上腹部传来的感觉纤维共同聚合于同一神经元,经同一传导途径上传,因此心脏感觉冲动传入丘脑和大脑皮质后,使病人产生上腹痛的错觉;②心肌病变处刺激迷走神经,对胃产生一种反射作用,多见于下壁心肌梗死;③冠脉左前降支可能与腹腔血管存在着开放的侧支循环,当前降支急性闭塞,有血栓脱落,导致腹腔脏器梗死;④心室附壁血栓脱落使肠系膜动脉栓塞;⑤下壁心梗所致心包炎导致上腹痛的错觉;⑥合并胃肠疾病如急性胃炎、胃溃疡、阑尾炎、胆囊炎、胆结石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2.3 误诊原因①误诊原因主要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不典型;②与临床医生的理论知识水平高低和实践经验多少有关;有些临床医生(中医师、专科医师)缺乏理论和经验,对具体病人的病史、体征分不清主次,仅注意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的临床表现,被一些特殊的临床表现所迷惑,因而误诊。
3 结论
提高医务人员关于心梗的诊断水平,尤其是青年医师、中医师、针灸医师等。向病人家属普及冠心病急性心梗知识。凡40岁以上,尤其是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并做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动态观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以资鉴别,尽可能减少漏诊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