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田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井田制出现及瓦解的探讨
姚润豪2013020309 “井田”一词,最早见于《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
”所谓“井田”,井是灌溉单位,八家共用一口井。
一口井之水量可用来灌溉一井的田地。
据《孟子》云,所谓井田即“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及私事”,因此可以认为一井的土地包括了中间一块大家共同耕耘的“公田”和其他每家100亩的私田,当然也有800亩或1000亩的田地,只能说大致在900亩左右。
其中公田的收入归领主所有,私田收入归耕户所有。
井田制规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
正如《诗·小雅·北山》所说:“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井田制大致可分为八家为井而有公田与九夫为井而无公田两个系统。
记其八家为井而有公田者,如《孟子·滕文公上》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
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诗·小雅·甫田》“倬彼甫田,岁取十千。
”更是表明当时的税赋制度是助法,随年岁好坏而收成,这种赋税制度对于耕农来说还是比较有利的。
而记其九夫为井而无公田者,如《周礼·地官·小司徒》载:“ 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
”当时的赋役制度为贡、助、彻,皆为服劳役于公田,其收入全部为领主所有,而其私亩收入全部为个人所有是一种“劳役租税”。
九夫为井主要是行贡法的区域,将原属公田的一份分配与他人,让其进行耕种,但本质上土地还是国家所有,农民没有转让和买卖的权利。
《诗·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雨我公田说明了井田制确实曾经存在过,但随着各种原因导致井田制的逐渐瓦解,遂有“遂及我私”,至于为何井田制会被瓦解呢?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为人们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促进了耕地面积的扩大和农田产量的
提高,使得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和以个人经营为特色的小农阶层有了成为社会基础的可能性。
于是,井田制下的“千耦其耕”慢慢地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代之以分散的、个体的小农经济的出现。
同时,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当然,这里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井田制的瓦解就是不适应这种趋势,变法使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又逐渐相适应。
而在公元前361年,一次对中国历史具有深远影响的变法也逐渐揭开了帷幕:商鞅在秦国实施改革,主要内容有:“废井田”、“开阡陌”、“民得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春秋晚期到战国初期,彻底瓦解。
这里主要探讨下商鞅变法中废除井田制的原因:
原因之一就是农民多耕少报,与岸争地,于是商鞅就把阡陌破坏,自然而然地井田制就逐渐消失了。
而且当时在政治上已由封建制度变为郡县制,客观上需要把阡陌铲除,形成一整块的农田,也便于管理;
原因之二就是铁器的发明,有了铁器,生产力得到大幅提升,有能力耕耘面积更大的土地,客观上井田制已经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并且在春秋晚期时牛耕的出现让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也让劳动力的价值得到提升,有了与领主更大的谈判成本,提高自己的收获;
原因之三就是税收制度改变如“履亩而税”将税收改为视农田的实际收成所得而抽取固定比例,也即是《孟子》书中所说之“彻”法,有种鼓励耕农多开垦耕地,多收成多缴税的意思,提高劳动力的积极性;
原因之四就是开辟和耕种农田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在奴隶制下的收获激励已经不能满足这些农民的需求了,而如果扩大公田面积必定会增加监督成本,但如果不扩大公田面积又会造成资源浪费,农民懈怠于公田的耕种,而生产力的提高使得这种懈怠相对较难被发现,另一方面,贵族与周天子在公田的竞争所有权上变得越来越激烈,公元前580年,晋大夫却至公然与周王室争田,双方各不相让,竟然到晋侯那里打官司,最后取得晋侯的支持,王室才收回这块土地,随着时间的流逝,周王逐渐无力控制公田,土地私有制应运而生,于是一些顺应历史潮流的领主为了招募更多的劳动力,改变剥削制度,如齐国田氏向民众征赋税
使小斗,把粮食贷给民众用大斗;晋国韩氏、魏氏、赵氏采取扩大地亩,而不增税额的办法,收买民心,于是,农民纷纷从公室逃到私门,给予这些农民一些私田,为他们所有,收获除了需要缴纳适量的税收后完全由他们所有,封建关系由此产生。
井田制可以说是夏商周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以其独特的农业生产分配方式适应了一段时间的生产力水平,但随着上文提及的各种原因,井田制逐渐被历史洪流所淹没,逐渐被破坏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