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谐党群关系科学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想
如何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
重 要的作 用 ,政治协 商是 人 民代表 大会 制度下人 民 管理 国家和 社会事 务 的重 要途径和 形式 。完善利 益
表达 与政 治参与机 制 ,就 要求 充分发挥人 民代表 大 会 和政治 协商 的利 益表达 功能 ,让 人 民群 众 能够 更 好地表达 民意。
民 ,时刻 把群众 的冷暖安 危放在 心上 。要正视 改革 深 化和利 益关 系调 整 带来 的种种 社会 问题 ,紧紧地 依 靠人 民群众 ,在 求同存异 、统筹兼 顾原则 的指导 下 ,合理 整合好 人 民内部各种 利益 一要务 。实现好 、维 护好 、发展 好最广 大 人 民群众 的根本利 益 ,大力发展 生产力 ,加快物质
财 富的积 累 ,以保 证全体 人 民共 享发展 的成 果 ,为 密切党群 关 系奠定雄厚 的物质 基础。此 外 ,我们 党 要充 分发挥利 益整合功 能 ,调 整利益 分配关 系。要 善于从 政策取 向上找准 大 多数 人的共 同利益 与不 同 阶层具体 利益 的结合 点 ,把 不同利益和 意见整 合为
( 三 )充 分发 挥 党的利 益整 合功 能 ,调整 利益
分配关系 构建和谐 的党群 关系 ,必须把发展作 为党执 政
根 本 政 治路 线 和 组 织 路线 就 不 会 变 ,密切 联 系群 众 的领导作 风 、工 作 方法 也决不 允许变 。各级 党组 织和 领导 干部要端 正对群 众的态度 ,增进 对群众 的 感情 ,察 民情 ,知 民意 ,聚 民智 ,惜 民力 ,诚 心为
十八大 报告指 出: “ 坚持 以人 为本、执 政为 民, 始终保持 党同人 民群众 的血 肉联 系。” 目前 ,要围绕 保持 党的先进性和 纯洁性 ,在全党 深入开展 以为 民
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
一
3 、 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就是要给具体的事
二、 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 系构建 的原则
物以明确的规定性。构建和谐社会指标体系,
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相应 要从现实出发, 尽量简单, 容易理解 , 便于操 的原则。深入分析和谐社会的内涵, 掌握和谐 作, 指标少而精, 应用方便。 用最少的指标反映 社会的基本特征, 总结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最多的内容 , 便于 资料搜集和计算分析。 因此 ,
等素质 方面 的增 长 ,最 重要的是人 的全面 提 好地概括了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 涵盖了人与 项利益, 是科学发展观 的核心 。
高。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研究, 就是要 人之间,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 建立起具体的评价指标 体系, 对社会的诸多方面进行定量或定性研究
不断满足人民 又要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还要不断满足人们 概括, 即“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从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 出发 ,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城市不仅要有人 应该是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充满活 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 化需要 , 依靠人 民, 同时让 口、 空间和经济等规模增长, 也要有综合效益 力, 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 很 国家发展成果 由人 民共享 , 切 实保 障人民的各
的 后 人 已在 原 址 复 业 。历 史 故 事 是 厚 重 的, 具有不 可复制性 , 应 深 度 挖 掘 老 字 号 六、 结 语 传 统 技 艺 是 我 们 国 家 的 宝贵 财 富 , 是
【 1 】 陈雨, 黄风 . 中华老字号知 识产权保护
也在不断加快, 城市已经成为国来自经济的主要 年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 的构建指南是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全文)
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一、构建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原则1.要坚持以人为本。
传统的进展观是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物质财富的增加、速度增长等方面,以经济增长为中心。
无疑,经济增长是重要的,但是,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为了人的进展,为了提高RM的生活水平。
进展是一个无限连续的、连续的过程,进展是多元的,既包括经济增长,又包括社会、科技、生态环境的建设与进展,它们互相促进,互相联系。
这是新世纪以人为本的现代进展观。
评价和谐社会建设进程情况的指标体系,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2.坚持易操作性。
指标的本质在于给具体的事物以明确的规定性。
度量和谐社会的指标体系,应尽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用尽量少的指标反映尽量多的内容,同时便于收集和计算分析。
构建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把复杂的、模糊的和谐社会变为可以度量、计算、比较的数字,以便为制定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及方针政策提供定量化的依据。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所选择的评价指标不可能面面俱到,否则会使指标体系十分繁杂,不便操作,甚至操作失灵。
因此,合理地、正确地选择有代表性、可比性、独立性、信息量大的指标是构建高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
3.要具有可比性。
构建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既要符合国情,能反映ZG和谐社会进展的实际,也要考虑能进行地区之间的和谐社会水平的比较,既可以纵向测算一个地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又可以横向比较不同地区和谐社会水平的差异。
4.要具有系统性。
和谐社会是一个综合体系。
它包括从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工业,从农村社会过渡到城市社会;从不太完善的民主社会过渡到较发达的民主社会;从传统文明过渡到现代文明。
不仅强调经济因素,也要强调社会转型、民主化进程的提高和文明层次的提升。
因此,和谐社会是一个广泛、综合、系统的范畴。
建立和谐党群关系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和方法
党
的 建 设
对 人 民的领 导教育 还 是人 民对党 的批评 监督 都不 是
单 向 的,都会 得 到另一 方积 极的 回应 。和谐 概念 本 身就 意味 着 , 政党 和人 民群众 是两 个主体 , 执 而不 是
投 其所好 , 喜 不报忧 。这种 对 民意 反映 的“ 报 体制性
迟钝 ” 领 导者 陶醉于 “ 歌燕 舞” 中, 让 莺 之 “自我感觉 良好 ” 甚至 面对危机 麻 木不仁 。苏共 的教训 证 明了 ,
会 发展 过程 中共进 、 惠。 互 和 谐 的前 提是党 和人 民根本利 益 的一致 性 。党 群 关系 实质上 是利益 关系 ,执政党 代表 人 民根 本利
个新 的科 学理念 的提 出 ,既是 以往 研 究的 结
果 , 因提 出新研 究任务 而成 为进一步 研究 的起 点 。 又 党群 和谐 这个新 理念 ,是对 党 的群众 路 线 的丰 富 和
、
党群和谐 理念 是对 新的历 史条件 下 党
要 的基 础 。 执 政党和 人 民群众之 间建立 良性 的交流 、互动 关系 : 领导 、 党 教育 人 民, 同时 向人 民群众 学习 , 接受
群 关系特点认识 的深化
从 词源 学的意 义上 讲 ,和谐 是事 物 内部各要 素
之 问处 于恰 当、 衡 的状态 。引 申到社会 领域 方面 , 均
众 的地位不 同, 由此 产生职 责不同、 掌握 信息 不对 称 、 看 问题 角度 不 同、具体 观 点不尽相 同等 差异 。和 谐 不 是完全 同一 , 而是 “ 而不 同” 是承认 、 重差 异 , 和 , 尊
化解 矛盾 。党 群和谐 既是 目标 , 是 不断化 解矛 盾 、 又 调 适关 系 的过程 。
建立科学化信息化制度化基层党建绩效考评体系的思考
建立科学化信息化制度化基层党建绩效考评体系的思考“我们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是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新的论断新要求。
用自我革命式的制度规范体系对基层党建工作绩效进行考评,对于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信息化、制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如何以“纪实+画像”构建科学的党建绩效考评体系,是新形势下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1 现状分析近年来,党政基层、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围绕基层党建绩效考评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考评机制科学化精细化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但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围绕国有企业视角论述,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1 党建考评缺乏明确导向性考评的目的就是通过制度的规范性和稳定性来防止因企业整体运行水平、地方营商服务环境和管理人员素质高低等因素,决定或影响党建工作水平,促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干部正确履行职责,抓好党建。
在实际工作中,对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绩效考评,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即重业务工作,轻党建工作;重工作实绩,轻群众满意;重年终考核,轻党建考核;重考核评价,轻结果运用。
抓党建工作流于表面形式,服务中心不够,“两张皮”的问题比较突出,基层党建处于低层次循环,从而削弱了基层党建绩效考评对各项工作的促进作用,弱化了党建工作绩效考评的目标激励、责任激励、效果激励的导向作用。
还有的缺乏工作标准与规范,特别缺少狠抓工作落实的考核办法,凭感情树优,以印象评先,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难以调动工作积极性。
1.2 考评指标缺乏科学合理性考评指标的设置是绩效考核中一个重要的、也是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实践中,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指标中对不同责任主体的考核工作不易界定,一方面,很多基层党组织没有从全局的角度去理解、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在指标收集和衡定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偏差。
浅谈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
规律 , 实提高组织群众 、 切 宣传 群众 、 教育群众 、 务群众 服
的本领 , 不仅要为群众办好事 , 而且要 把好 事办好 , 努力营
政府需要针对不同的利益群体统筹群众工作 。 四是工作手 段多样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 各级党组织必须广泛发动 社会各界 , 有的放矢 开展 各具特色 的群 众工作 , 形成 党领
及 群 众 切 身 利 益 的各 种 关 系 ,这 是 得 到 群 众 拥 护 的 根 本
二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一般规律要做好群众工作关键是要深入研究群众工作的内在规律切实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不仅要为群众办好事而且要把好事办好努力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Th or e y Res r ea chI
芋 _ — — 一 埕 — — —一 化 l
解 决 、 闹大解 决” 大 的心态 , 动不动就越 级访 、 重复访和集 体访 。三是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并存 。当前的矛盾 以非对抗性 的人 民内部矛 盾为主 , 但也出现了一些对抗 性 矛盾的苗头 和倾 向。 矛盾形成 原因趋 向多样 化 。一是 由决策失误带 来 的。 的地方在执行政 策 、 有 形成决策 的过程 中, 对可能 出现 的问题估计不足 , 措施 、 办法脱离实际。 危害了人民群众切 身利益 , 也损 害了党在人 民群众 中的形象 。二是 由处置失 当带来的 。有的干部与群众的联系不紧密 , 把握不 了群众 的思想动 向, 工作方法简单 , 处理矛盾纠纷不够及时 。 致使
更高等等 。这些 问题 的存在 , 要求我们深入分析新 形势下
党的群众工作 的特 点 、 律 , 规 从中找 出更加合 理的办法 来
加强这项 工作 。
如何构建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和谐关系
如何构建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和谐关系摘要:党群、干群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定,同时也影响到社会是否稳定和谐、是否健康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从总体上讲是健康和谐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影响到我党政治优势的发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因此,党员干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认识和积极化解这些不和谐因素,采取有效方法,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对于我们从容应对挑战,增强执政本领,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和谐;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问题;对策如何正确分析和把握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之间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探讨并研究在新时期如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对策与方法,加强和巩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构建新时期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我们党虽然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力度,还在其教育、引导方面也增加了许多内容,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认识程度上、对党的领导干部的观念、行为等理解上还存在着很多的看法,群众的思想、观念及某些想法和党的意图有时不能达到有机的统一。
也正是因为党群、干群之间在思想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观念问题,于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就出现了部分干部“不知道群众在想些什么”,群众也“不知道干部在做些什么,干部感叹“现在的群众越来越不听话了”,群众道怨“现在的干部越来越不像话了”等现象。
在新形势下,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的。
如何构建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和谐关系,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并发展好其根本利益,是新时期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所面临的新问题。
论构建新时代和谐党群关系的途径
丨和谐社会建设论构建新时代和谐党群关系的途径王贵花(中共喀什地委党校 新疆喀什 844000)【摘 要】 本文提出了构建新时代和谐党群关系的途径: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和健全利益诉求和利益协调机制;改进党的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构建科学的群众对党员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发挥新兴媒体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要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关键词】 和谐党群关系;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途径密切党群关系是中国共产党赢得执政地位的基础,是党永葆执政地位的关键,是党完成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的党群关系总体上是好的,但不可否认,党群关系存在着问题,如:党群之间矛盾复杂化和多样化的问题,利益关系在党群关系中占主导的问题,党群之间存在思想隔阂、感情疏远和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影响力下降的问题,党的自身建设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必须多管齐下,构建新时代和谐党群关系。
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首先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而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改变这种状况的唯一途径,只有创造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财富,才能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凝聚力。
正如邓小平所说:“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只有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提升了,给群众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切切实实的利益,让人民安居乐业,党群关系才能会得到很好地改善。
同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统筹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际国内的发展关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得以长期稳定,党的执政之基才会日益牢固。
浅析“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和谐 是 中 华 民 族 的 传 统 思 想 和 文 化 精 髓 。
“ 和谐社 会 ” , 就是 要 实现 全 社 会各 阶层 成 员之 间 的融 洽 发 展 、 协调共存 , 强 调 成 员 之 间 的互 尊 互
关键 词 : 和谐社 会 ; 评价; 指 标体 系
中图分类 号 : C 9 1— 0 3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5 4 6 2 ( 2 0 1 3 ) 0 1— 0 0 1 8— 0 4
2构建 指标体 系的重要性
2 0 0 5年 1 0月 中共河北 省委 六届八 次会议 上 ,
不 同时 代 、 不 同 国家 的人们 , 对 和谐社 会 有着 不 同 的认识 和理 解 。各 种不 同理 念 中又有 着诸 多 共 同
行梳理 , 深入分析和谐社会 的内涵及特征 , 广泛阅 读相关学术文献 , 借鉴各地专家、 学者“ 和谐社会” 指标 体 系的构 建 思路 和评 价 指 标 , 经 过 科 学 的筛
Vo 1 . 2 6 N o . 1
J o u r n a l o f Ha n d a n P o l y t e c h n i c Co l l e g e
Ma r . 2 0 1 3
浅析“ 和 谐 社会 ” 评 价 指 标 体 系的构 建
宫颖华 杜继勇 秘运冬
谐社 会评 价指标 体 系是 3前 - 需要 认 真研 究的 一 项课题 。在 对“ " 和谐 社 会 ” 的 内涵及 基 本 特征
构建和谐党群关系:问题与对策
来看 , 改革开放以来 , 共产党领导下 的中国在经济发
展 、 治 民主 、 识形 态 、 会 和谐 、 政 意 社 党群 关 系等 方 面 都取 得 了很 大 的成效 ,但 是 目前 我 国正 处在 现 代化 进程 的关键 时期 和改革 攻 坚期 ,在 经济 与社 会保 持
此 消彼 长 的关 系。部 分官 员 干部利 益 的获得 是 以社 会其 他 群体 成为 改革 代价 的承 担者 和利 益 的受 损者 为基 础 的 。这种 利益 分配 的失衡 使 得人 民大 众 充满 疑惑 、焦虑 和不 安全感 ,进而 发展 到不 满甚 至 是敌 对, 严重 影 响到党 群关 系 的和谐 。
民, 一切依靠人民, 从群众中来 , 到群众中去” 的群众 路线 , 并且一直在努力实践着 , 但是受几千年 的封建 文化传统的影响,在我们党内仍然有一些党员干部 以社会的精英 阶层 、 国家的统治者和管理者 自 , 居 大
搞特 权 ,高 居于 群众 之上 ,对 于人 民群 众 的根本 利
势化趋向。 其弱势化趋向主要表现为 : 同时经受着绝 对 贫 困与相 对贫 困 的双重 困扰 ;劳 动权 利 的维 护处
在 十分 弱化 的状 态之 中 ; 人担 忧 的社会 保 障状 况 ; 令
劳动技能总体水准下降; 程度不 同的边缘化等 。(
近 年来 ,虽 然党 一直 强调要 坚 持 “ 一切 为 了人
图唤起社会中的人 民群众对它 的合法性信仰。如果 执政党 的政权没有在人 民中建立起道 德信 任和忠 诚, 就会产生合法性危机或者政权权威危机 , 严重的
关于党建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关于党建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作者:张哲来源:《求知》 2018年第6期抓实抓好党建工作这个“最大的政绩”,需要在遵循党建工作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出一套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党建工作评价指标体系。
从目前来看,各地方都已认识到抓党建的极端重要性,在实践中探索出了推进党建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但是如何更好地激发出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使党建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仍需要深入的摸索和探讨。
从这一现实问题出发,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就优化党建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路径提出看法与建议。
一、融合创新:推动党建工作的“指挥棒”和“助推器”党建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初步解决了党建工作“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用”的问题,成为发挥党建工作实效的“指挥棒”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把党建工作的“软任务”转变为“硬指标”。
当前,各地持续加大对党建工作考评统筹力度,把党建工作有机地融入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使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1.统筹工作内容,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发展。
在构建党建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各地都注重运用标准化的协调原理,以改革精神和创新思路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协调统一起来,促进二者深入融合,从而有效解决“自我空转”“两张皮”的问题。
比如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有些地方依据量化工作内容,细化责任标准,硬化考核结果,保障重点工作落地落实。
2.规范工作程序,推动党建工作程序化、时序化。
各地一方面运用标准化的简化原理,将党章党规中的各项工作要求进行凝练,确立起清晰明确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运用标准化的统一原理,将党建工作的具体任务、时间要求、实施步骤等要素进行固化,确立起必须严守的一致规范,提升党建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比如针对机关党组织换届不及时的问题,编制了《机关党委机关纪委换届选举程序》《党支部设置与换届规范》,明确了机关党委、机关纪委和党支部构成人数、任期时间,换届选举的基本步骤、具体内容。
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思考
与保持先进性的要求不相适应的 问题 : 有些干部理
想 信 念动 摇, 政 意识 淡 薄, 执 带领群 众 前进 的 能力 不 强, 锋模 范 作用 发挥 得 不好 ; 些领 导干 部 思想 理 先 有 论水 平不 高 , 依法 执政 能 力不 强 , 决复 杂矛 盾本 领 解 不大 , 不 能根据 社会 生 活和 群众 思 想 的新变 化 , 又 不 断提 高 自身 素质 和 能力 , 从而 造成 “ 领 恐慌 ”用 老 本 , 办法 处理 新 问题, 起 群众 不 满 , 至 使 矛 盾激 化 ; 引 甚 有 些 干 部 受 “ 本 位 ” 特 权 思想 的 影 响, 对 上 负 官 和 “
高, 不能充分满足人 民群众 不断增强 的民主参与诉
求 。政 治 参 与 的供 需矛 盾 , 得 相 当 一 部 分人 的诉 使
求在体制 内得 不到满足 的情况下, 不能正确对待利 益调整, 容易产生失衡心理和仇官仇富心理, 从而选
择 体 制 外 的 途 径 甚至 以违 法 手 段 来满 足 个 人 利 益 。 近 年 来 不 断 发 生 的 群 体 性 突 发 事 件 , 此 不 无 关 与
[ 摘 要] 营造和谐的党群关 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至关重要 。现阶段党 群关系中 的问题是在社 会大变革的深刻背 对
景下产 生的 , 是转型 期各种矛盾 的突 出反 映。建立和谐 的党群关系 , 必须对 影响党群关 系和谐 的因素 进行深入分析 , 从经 济、 政治 、 队伍和工作机制等方面探索 改善党群关系的方法和途径 。 [ 关键词] 党群关系; 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 社会转 型期 [ 中图分类号1 2 1[ D 6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0 8 6 5 (0 ) 5 0 1 3 1 0— 13 2 1 0 —0 4 —0 1 [ 作者简介] 罗东( 9 5 ) 男 , 16 - , 四川乐至人, 大学文化 , 管道储运 公司聊城输 油处党委办公室主任、 组织部部长 , 政工师 。
浅论如何构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和谐党群关系
浅论如何构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和谐党群关系和冬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最突出的政治特色,这让我们党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了最为密切的关系,无论是革命战争还是改革发展历史阶段,正是因为得到了来自人民群众最广泛的理解、支持和拥护,我们党才能凝聚起最大的力量,攻坚克难,不断取得新成绩,实现历史新突破。
今天的中国,能够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民生各个方面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离不开坚定和谐党群关系的支撑。
本篇文章,主要是围绕着必要性、存在问题及构建策略等方面展开,对于加快建设新时期更加和谐的党群关系起着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1 引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改革发展当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着核心领导作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改革决策以来,我们党团结和领导人民群众坚定不移的落实了各项改革发展政策,把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综合国力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更加幸福了,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靠着和谐党民党群关系来支撑的,有了和谐的党群关系,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就会更加的有底气,对于发展问题的分析、研判和解决也就能够更好地集中力量,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也能够更为精准的把握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
当前,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在各个层面全面铺开,有机遇,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挑战,怎样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发展,实现新的突破?从以往的道路上来看,那就是一定要多层面构建起一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和谐党群关系来,这样才能坚定方向,凝聚力量,谱写新的改革发展篇章。
2 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必要性分析对于我们党而言,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着人民群众开展的,人民群众是否满意、高兴和答应是衡量我们党所有工作的最高标准。
我们党能够从最初1921年成立时的几十人一步步发展到今天拥有接近9000万名党员,靠的是什么?归根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各项改革发展不断提速,和谐党群关系的构建显得更加重要。
新时期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研究
新时期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研究以山东省泰安市的党群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广泛调研和思考,总结当前党群关系已取得的成绩和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路径如下:强化“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致力经济发展提供物質保障;强化政治民主;提升执政能力。
标签:泰安市;和谐;党群关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和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丰硕成果。
但在当前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及社会信息化大趋势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环境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前党群关系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这些变化,要求我们必须以新的视角来看待党群关系问题。
一、和谐党群关系的内涵有关和谐党群关系的理论界定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题之一。
有学者指出,“和谐党群关系是指党群关系处于和睦、协调的良好状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党群实现和谐的最重要的政治基础”[1]。
也有学者认为:“和谐的党群关系可以从两个角度衡量:一是人民信任和拥护党的领导,把党作为自己利益的代言人;二是执政党时刻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断改善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使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不断巩固。
”[2]上述探讨,对本文的研究有积极作用。
具体说来,和谐的党群关系是指执政党和人民群众形成和善协调、彼此相亲的良好互动关系。
它既表现在党的执政理念契合于广大人民群众对政治民主、经济富足、精神需求的充实满足从而不断得到民众的拥戴和支持,也体现在党的执政功绩、成果与人民共享从而使其执政地位日益巩固。
这样必然会出现党群同利同享、党群互通互信、党群合力合为的良好局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保障。
二、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重要意义1.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群关系是执政党最重要的关系,如果脱离群众,政党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曾拥有两千万党员的苏联共产党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始终岿然不动,但却在执政七十多年,取得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之后政权坍塌。
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探讨文章首先阐述了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提出: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设计出一套较为客观的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的标准值及权重,最后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和谐社会的实现程度进行综合评价。
标签: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社会公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为此,从定量分析的视角看,当前急需构建一套可以用来评估和谐社会的指标体系,作为衡量和评价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程度的基本尺度和重要标准。
一、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认识1.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与和谐共处,以及社会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相处。
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这种和谐包括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阶层之间的和谐等。
概括地说,所谓和谐社会,就是充满创造活力,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公共秩序稳定、人们和睦相处的社会。
2.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
从和谐社会的含义可以看出,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生产力不断发展和社会公平基础之上的,其中,社会是否公平是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
所谓社会公平,就是在平等、公正的制度、政策和规则下,人人享有同等的生存、发展机遇和权利,并且重视对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社会保障和人道主义公平。
其基本内容就是制度公平和政策公平,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效率公平、分配公平和人道主义公平五个层次。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同样,—个公平的社会也必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只有人们普遍认同了社会是公平的、公正的,各种利益关系才能得到有效协调,人与人之间才能融洽相处,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整个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和谐发展。
如果社会长期存在严重不公,就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激化各种矛盾,甚至酿成社会动荡,使发展的成果毁于一旦,也就不可能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新时代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四大举措
新时代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四大举措作者:梁晓宇来源:《世纪桥》2020年第04期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这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密切新时代党群关系提出了现实要求。
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要务之一。
构建新时代和谐党群关系,要创新社会治理、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新时代信访工作。
关键词:群众工作;党群关系;社会治理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75(2020)04-055-04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是新时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将“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列入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的重要内容,彰显出群众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再一次明确了群众工作在党治国理政中的特殊地位。
新时代,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措施。
一、创新社会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创新社会治理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的一个重大历史命题。
较之以前提出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理念的提出使我们对整个国家社会发展目标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一是创新社会治理要发挥好党委的主导作用。
首先,社会治理在本质上是对人的服务,说到底是做党的群众工作。
具体要做到“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寓智力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治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
只有基层稳定了,天下才会安宁。
以四川省为例,“四川从省到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都成立了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建立‘大调解协调中心’,在村(社区)和相关部门、单位及社会团体、协会建立了调解室,形成了纵向延伸省、市、县、乡镇、村五级,横向覆盖各区域、各行业以及社会管理各方面的‘大调解’组织网络,一个党政统一领导,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协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已经建立,并成为解决矛盾纠纷的治本之策” [1](P.3)。
关于建立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关于建立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发表时间:2016-12-07T14:15:37.8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23期作者:刘宇1 王欢2[导读] 为调动党务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的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和办法,实施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对建立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1开封黄河河务局兰考黄河河务局河南开封 475300;2开封黄河河务局第二黄河河务局河南开封 475300摘要:考核评价工作是督促落实党建各项工作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为调动党务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的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和办法,实施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对建立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从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考核体系的现实意义、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应把握的重点环节及建立科学的党建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对策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党建工作;考核评价;研究本文通过对党建工作考核的探讨,阐述如何建立更有效更科学的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现阶段,党建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党建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一、建立企业党建工作考核体系的现实意义1、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党的执政能力,就是我们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党的执政能力的水准高低,直接影响着党的执政成本;党的执政成本的评价,同样直接反映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程度。
因此,建立一套对党的执政成本进行考核的科学方法,有利于正确和客观地掌握党组织执政能力的状况,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益,提高执政能力。
2、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党的先进性是党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
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意见
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意见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各个领域的评价也越来越强调客观、全面和科学。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成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就探究一下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意见。
一、认识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用于描述和衡量特定属性或特征的水平或程度。
它有助于收集、整理、分析并提供相关信息来支持决策。
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各个领域的监管和改进提供初步的指导,而且,它还能够有助于帮助管理者们发现问题并作出及时的决策,提高组织运转的效率和效益,进而促进各个领域的可持续、平衡和协调发展。
二、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1.目标导向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该明确和具体,对于实现组织目标、推动发展和改进管理具有实际的、可操作的意义。
2.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全面覆盖特定领域的各个方面,没有短板,最大程度的涵盖各个角度的需求和利益。
3.客观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客观、科学、公正和可信。
涵盖规范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等多个维度的考核指标,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4.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该具有可操作性,管理者肯定能够很好地进行操作,并据此作出有效决策和改进。
5.增量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该遵循提高指标科学性、全面性和可用性等多个维度来不断改进和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升级。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核心业务。
这是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前提,评价指标的建立要始终坚持核心业务的分类。
具体来讲就是分析其环境和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内外部的需求和管理要求,将核心业务以及确定发展目标明确提炼出来,以此为依据来建立适合自己的评价指标体系。
2.梳理并分解业务。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在于梳理核心业务,并对其进行精准地分类。
可以根据各个业务的特点,将其分解为相对独立的、具有判断和考核能力的一些类别。
论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
Constructing Compatibl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arty and People
作者: 黄明哲[1];李菁毅[1]
作者机构: [1]江西赣州市委党校,赣州341000
出版物刊名: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59-63页
主题词: 党群关系;和谐;构建
摘要: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谐的党群关系表现在:一方面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党的领导,并把党作为自己利益的代言人和保障自身利益的可靠力量;另一方面党及党的干部时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行
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新的形势下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要牢固树立执政兴国富民的理念,要不断提高为人民谋福利的能力,要不断完善法律制度,依法规范党群关系,要建立和完善通畅有效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并着力加强执政信用建设.努力提高党的各级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和艺术,只有这样,才能构筑起和谐的党群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08-27[作者简介]姚桓(1948-),男,北京人,北京党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洪小良(1966-),男,江苏丹阳人,社会学博士,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建立和谐党群关系科学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想姚桓1洪小良1(1.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海淀100044)[摘要]本文论述和谐党群关系的内涵、特征和考量意义,通过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提出和谐党群关系科学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想。
[关键词]党群和谐;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D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01(2009)06-0088-04第13卷第6期2009年12月中共中央党校学报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Vol.13,No.6Dec.,2009党群和谐这一新理念,是由新的实践奠基和催生的,标志着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群关系特点认识的深化,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发展;同时又提出了如何实现党群关系和谐的新任务,引发出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新命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对现实的党群关系状况、和谐程度作出符合实际的科学化的评价,这是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一、和谐党群关系的内涵、特征和考量意义从词源学的意义上讲,和谐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处于恰当、均衡的状态。
引申到社会领域,是指社会关系的协调、有序。
所谓和谐的党群关系,是指执政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处于和睦协调的良好状态。
和谐党群关系的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第一,执政党和人民群众互相依存:“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
和谐的前提是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党群关系实质上是利益关系,执政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以及人民对这种代表性的认同,是党群和谐最重要的基础。
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为取得和巩固政权,也懂得依靠和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力图扩大自己的执政基础。
但是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决定其“爱民”政策只能是“牧民”,其处理与群众关系的方法,不外乎“体恤”、“安抚”、“教化”等等。
毛泽东指出,剥削阶级的生活离不了老百姓,他们讲“爱民”同爱牛差不多,为的是用牛耕田,从牛身上挤奶。
我们不同,我们党是人民的代表,我们要使人民觉悟、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只有先进的工人阶级政党能够实现党群关系的真正和谐。
在实践中实现这一点,要求党坚持执政为民,使人民不断得到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第二,执政党和人民群众之间建立良性的交流、互动关系:党领导、教育人民,同时向人民群众学习,接受人民的批评和监督;人民群众拥护党的领导,同时对执政党提出建议,依法对执政党进行监督。
无论党对人民的领导教育还是人民对党的批评监督都不是单向的。
和谐概念本身就意味着,执政党和人民群众是两个主体,而不是把党作为唯一主体,把群众仅仅看作党的工作对象。
和谐不是完全同一,而是“和而不同”,是承认、尊重差异,化解矛盾。
第三,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作为社会政治关系的核心,它反映各种社会关系,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党群关系会随着党的执政能力、执政绩效、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党群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可能在社会发展中得到解决,关系更加和谐;也可能因各种因素而趋于尖锐化。
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党群关系的变化也更为迅速。
党群关系的和谐状况与和谐程度是可以用数据、指标考量的。
考量的意义,一是避免以“大而化之”的抽象议论代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以主流和全局是好的”掩盖一些环节和局部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客观科学地评价党群关系,是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预警机制的前提。
二是有助于实事求是地、全面地考察党群关系的各方面表现和影响党群和谐的各种因素。
例如,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是促进党群和谐的必要因素,却不是充分因素,相反还可能掩盖其他方面的问题,掩盖潜在的危机,历史上不乏经济高速增长而社会矛盾激化的事例。
全面认识影响党群关系的种种因素,可以及时地采取针对性、纠正性和防范性措施,使党群关系建设更有实效性,防患于未然。
三是以往一些党建著述中,存在忽视定量考核乃至以定性代替定量的缺点。
借助社会学方法,采用从定量到定性、以数据指标说明事物状况,进而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提高研究成果的科学性,这对拓宽党建学科研究视野、发展党建学科是有益的。
二、和谐党群关系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和内容框架(一)设置原则和谐党群关系的内涵和特征决定了和谐党群关系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然而,和谐党群关系评价指标体系不是所有反映党群关系指标的简单堆积和随意拼凑,而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根据特定原则精心选择而建立起来的指标集合。
构建和谐党群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构建和谐党群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必须以科学理论和严格的统计方法为指导,一方面使指标体系能够反映和谐党群关系的实质;另一方面确保指标体系对一个地区的党群关系有一个客观的反映和评价,避免在指标和权重设置上的主观随意性。
2.全面、精炼、可操作的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构建的指标体系就评价目的来说应能够全面反映评价党群关系的各个方面的特征,以实现指标信息的全面性。
一个优秀的指标体系应当对评价总体的各个特征没有遗漏,能够全面反映针对评价目标的全部信息,指标体系就反映总体特征来说是完备和充分的。
精炼性原则要求纳入和谐党群关系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数量在保证信息全面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少。
在构建指标体系中,如果盲目追求指标反映信息的数量,就可能使构建的指标体系过于庞大,在实践中难于操作或流于形式。
因此,构建的指标体系,应当在全面反映总体信息的基础上,使得指标的设定少而精。
这就要求在构建和谐党群关系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在反映信息的全面性和指标数量精炼的要求方面寻找一个平衡点。
可操作性原则要求数据有较强的可获得性,尽可能利用现有统计数据,特别是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减少难于测量的指标。
为了能够利用和谐党群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对一个地区的党群关系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价,必须要求所选择的测量指标具有易获得性。
3.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相结合、相印证的原则。
客观指标是反映社会基本事实的数据,主观指标是人们对社会基本事实的感受。
党群关系的和谐状况既是一种客观事实,具有特定的可以观察的外在特定,也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
客观数据和人的主观反应密切相关,但并不总是一致的。
了解党群关系的客观层面和主观层面,是和谐党群关系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二者的基本状况及相互关系是和谐党群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
因此,在和谐党群关系评价指标体系中,必须将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结合起来。
统计指标可以分为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
在评价和谐党群关系上,正向指标是那些体现党群关系和谐特征和程度的指标,指标值越大,和谐程度越高;逆向指标是那些反映党群关系不和谐或冲突特征和程度的指标,指标值越大,和谐程度越低。
评价党群关系和谐与否,既要从正面入手,采用反映党群关系和谐特征的正向指标;也要从反面入手,采用反映党群关系不和谐状况的反向指标。
我们建议同时从和谐及不和谐两个方面对一个地区的党群关系的和谐状况进行评价。
(二)指标体系的内容框架从上述设置原则出发,和谐党群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客观状况和主观评价两大部分。
客观现状部分全部采用易于取得的统计指标,所有指标数据均可从各级统计局发表的统计年鉴和其他统计资料中获取,主观评价部分则采用抽样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指标数据。
1.党群和谐的客观状况。
党群和谐的客观状况是对影响党群和谐客观因素的描述。
我们将其分解为3个子类:反映党群和谐的经济指数、政治指数和关系协调指数。
(1)经济指数。
经济利益的实现及其格局是影响党群和谐的基础性因素。
经济指数主要用以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成员收入变化、社会成员之间特别是党群、干群之间的收入差距。
可以分别用以下6个统计指标来衡量:“人均GDP增长率”、“人均收入增长率”、“国民经济各行业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国家机关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收入增长与税收增长之比”、“调查失业率”。
(2)政治指数。
政治因素包括公众对党的执政理念和政策的认同、政治活动参与率、社会冲突事件状况以及可能影响党群关系的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状况等,可以分别用以下6个统计指标反映:“党报党刊自费订阅数”、“申请入党人数”、“基层民主选举投票率”、“腐败案件涉及党政官员比例”、“腐败案件结案率”、“重大刑事案件破案率”。
(3)关系协调指数。
党群、干群矛盾的协调机制和协调状况是影响党群和谐的重要方面。
可以考虑采用以下6个统计指标来反映:“信访办接待集体访批次”、“信访问题处理率”、“群体性事件发生数”、“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案件中的贪污贿赂案件数”、“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案件中的渎职侵权案件数”、“人民来信中表扬建议与批评揭发的比例”。
2.党群和谐的主观评价。
党群和谐的主观评价是人们对于党群和谐状况的主观感受,此部分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完成。
由于党群和谐的客观现状指标采用各级统计局发布的相关统计指标,在指标的代表性和全面性上受到一定限制。
为了使建立的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这是必要的选择。
而对于党群和谐主观评价指标,由于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可以做到相对全面和完善。
党群和谐的主观评价同样可以分为3个子类:反映党群和谐的经济评价指数、政治评价指数和关系协调评价指数。
(1)经济评价指数。
经济评价指数反映人们对于经济发展、社会收入分配和个人及家庭生活水平变化的主观感受和评价。
可以由以下6个主观评价指标构成:“对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对民生保障的评价”、“对社会分配公平程度的评价”、“当党群干群经济利益关系的评价”、“对个人及家庭生活水平状况的满意程度”、“对未来个人及家庭生活水平状况的预期”。
(2)政治评价指数。
政治评价指数反映人们对于党群政治关系的主观评价。
可以采用以下6个主观指标衡量:“公民对自身民主权利实现的满意度”、“对党和政府基本政策的拥护率”、“对一级党政机关执政和行政绩效的评价”、“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状况的评价”、“对党风和廉政建设的评价”、“对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评价”。
(3)关系协调评价指数。
关系协调评价指数是表达人们对于党群关系协调程度的主观评价。
可以使用以下6个主观指标来评价:“对人民代表发挥作用的评价”、“对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评价”、“对党协调民族关系能力的评价”、“对党协调不同群体利益关系能力的评价”、“对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和国家监察工作的评价”、“对党政机构处理群体性事件能力的评价”。
以下两张表是和谐党群关系指标评价体系的内容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