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早读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早读材料

要求:1、每周读两篇,大声朗读;2、摘抄论点,分论点、论据和美的语句;3、能品味出文章的美并灵活运用自己的

作文之中。

《语文月刊》:2016最新高考作文样板文章(10篇,含点评)

1.关于话题:诗意

在生活中酿造诗意

德国当代哲学大师海德格尔在他的哲学著作中不止一次地引用荷尔德林的诗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大地之上。”说得多么好啊!人,不管有多少劳顿、困苦,但还充满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大地之上。正是有这种诗意,人才在这块大地上延续至今。

诗意是一种美,是一种崇尚美的精神之光的闪烁,是自由的心灵在广阔世界飞翔时撞击出的美丽火花。只要有生活存在,诗意就不会消失。

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最丰富多彩、缤纷多姿的。烂漫春光里有诗意,萧瑟秋风中也有诗意,夏日骄阳下有诗意,寒冬冰雪中也有诗意。你会在清晨的朝阳中发现诗意,你会在林中的鸟鸣中感受诗意,你会在金叶飘飘中寻找诗意,你会在溪水潺潺中倾听诗意……

没有诗意的人生是干枯的。人生的诗意比大自然的诗意更温馨更深沉,更使人为之心弦颤动。少女的明眸,飘逸的长发,舞动的肢体,婴儿的啼哭,情侣的凝视,莞尔一笑,偶然邂逅,真诚呼唤,久别重逢……都会让人感受到诗意的美。

人要充满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就要在生活中酿造诗意,在生活中发现和创造诗意,不管生活发生多么巨大的变化,酿造诗意的土壤永远存在。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富翁整日忙碌在商场,烦躁地说:“我穷得什么也没有了,只剩下钱了。”一天抽闲,他去了农村,见一荷锄而歌的赤脚农民,便去询问农民为何这样快乐。农民说:“我连鞋子也买不起,我曾悲哀过,可是当我看见有鞋子却没有双脚的人,我就没有理由不哼歌了。”农民在生活中看到了阳光,他的诗意没有失落在穷苦的劳作中,相反,他在艰辛中酿造出诗意。

诗意是一种心情,一种激情的抒发和流露。叶圣陶先生离开乡间住进北京,在没有秋虫的都市却出现了秋虫唧唧的幻听。在他看来,虫吟是“无上美的境界”,“只要时时有点味道尝尝,生活就不空虚了”。

诗意撒落在人生茫茫的大地上,像碎金一样隐藏在生活的每一处,在岁月的每时每刻,装点一个个闪光的日子。无论你是谁,如果你愿意去寻找去感受,它都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胸。即使你面对怎样的艰难困苦,你也会带着微笑,诗意地安居于这块大地之上。

简评

用诗意的眼光来看世界。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美。本文作者将“诗意”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既将看不见摸不着的“诗意”的感觉写得可观可感,又将我们平时所谓枯燥入乏味的“生活”写得充满人性的光辉,令人感动。

【借鉴之处】注重观察生活,从细处着笔是文章打动人心的重要法宝。“少女的明眸,飘逸的长发,舞动的肢体,婴儿的啼哭,情侣的凝视,莞尔一笑,偶然邂逅,真诚呼唤,久别重逢……”在我们看来或许微不足道,但与本文主题“在生活中酿造诗意”契合紧密;很能让人产生共鸣,博得阅卷老师的好感。

【话题拓展】积极乐观、享受生活、人与自然

2.关于话题:遗产

守望文明

秋日的天空,了无雁雀划过的痕迹,云薄薄地舒展着,一片白净与轻柔,裁下来宜题杜牧的七绝,宜绘唐寅的扇面,天地之间充斥着厚重的墨香。中华文明就像这祥和宁静的秋日,上千年的历史流转旋涡将这灵动飘逸的华章、似烟似雾的山水、遒劲或柔美的书法一并吸纳熔铸,造就了秋日般的平和境界和灿烂辉煌。

但岁月的车轮驶到了21世纪,趋向一体化的经济在重新塑造着这个被多元的民族文化分解的世界。文明在沸腾的时代血液中沉浮,古典与历史面临着抉择。希腊疲倦了,她只想靠着爱琴海的冰蓝,沐浴着酥甜的阳光,做一个知足常乐的渔夫;埃及只能在金字塔中封存她那神秘而久远的魅力,无奈地注视现代化竞技场上的硝烟弥漫;两河文明在战火中死去,古文明的遗体已经冰冷……而我们那秋日般辉煌的文明呢?

我渴望用温软的手指去触摸故宫的城墙,用双眼去盛满汉时的月光。

我渴望在绵绵的梅雨里聆听随风潜入夜的清脆如玉的古筝或是缠绵悱侧的箫声。

我渴望去寻访沉淀了文人风骨的名山大川,追随李白的放达,感受那喷薄的激情。

……

我渴望的太多,但事实上,我却看到定海古城成了一堆废墟,长城的砖石上留着游人的刀痕;充斥在耳边的是横行无忌的“帝国英语”,而鲜有唐诗宋词悠远的音律……机器冷酷地开过,钢齿嚼烂了“中国红”,在它身后,拖出的是一串串模式化的大楼,这在华夏大地又刻上了一道道难以愈合的伤口。用了几千年时间来慢慢沉淀精细打磨的风貌,只需十几年甚至几年就可以被彻底毁灭,我们有了形似旧金山的大连,貌似纽约的上海,本民族文化却正在消失。旧时的明月是否依旧?

的确,我们显赫过,也曾落后过,在自大与自卑间要找准坐标很难。于是,有人钻入死角中,认为我们过去的落后是因为文化劣予西方,因此唯西方马首是瞻。其实一种文明的兴衰不完全以其诞生地的国力强盛与否来判定,试想,即使中国会因全盘西化而强大,那也只是政治理念,而与人文精神毫不相干——这种浮华也只会是昙花一现,不能持久,我们的辉煌昨天值得每一位轩辕子孙好好地珍惜与继承。

不然,当我们摒弃了构成自己生命的文明后,回首望去,只能见到悲壮的夕阳熔化着火红滴入寂寥的文化荒漠中。正如尼采所说:“我们离开了陆地,乘船航行,我们把身后的桥梁——不仅仅是桥梁,连同整个陆地都给切断了。于是,方始惊呼:小船啊,你可要加倍留神啊!”

但愿,今后不是只能在迷雾中寻找那片曾经拥有的蔼蔼清荫。

简评

文章针对现在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在西风东渐的风潮中受到破坏的状况,表现华夏子孙应该珍惜、保护、传承中华文明的主题,立意高远,忧虑深广,表现出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感。语言生动而准确,形象而文雅,富有表现力的感染力。

【借鉴之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文心雕龙》)语言是思想内容的外衣,作者灵活地运用比喻、排比、对比、反复、引用、设问、通感等各种修辞手法,并灵活地运用句式,灵活地安排段落,充分而独特地表情达意。个性化的表达能给读者独特的审美享受。

【话题拓展】珍惜、文明、传承、责任、愿景

3.关于话题:倾听

学会倾听,善莫大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