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赔款的分配、追加及偿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庚子赔款的分配、追加及偿付

庚子赔款数额之巨, 超过其前因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战争和甲午战争而迭被勒赔之数, 且超过这三役赔款的总和, 即使再加上整个近代期间与兵事有关而支付的多次偿款、“恤款”, 也远不及庚款那般多。庚子赔款的清偿, 与上述三役战争赔款于结束当时, 或滞后三两年即予付讫不同, 而是规定从1902 年到1940 年的39 年间分年付给部分, 而在情况的变化下嗣后且展延到预期至1947 年才能完全偿清。在漫长的清偿期间, 大而国际形势、中外关系, 小至一国货币、汇兑比率, 变化多端, 从而在庚款清偿中, 发生了诸如偿还赔款究竟是以银还是以“金”为准、以“金”易银为准衍生出设仍用银为准来计算在事实上增加了清偿量、彼方接收我所付之款转手又交还给我可我对此“退”款却又无支配全权的“退还”等等事情

一、 庚子赔款分配及债务化

庚子赔款数额及分配根源在于各国对清政策及本国的勒索意图。

美国认为索赔量应限定在中国财源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认为以115 亿美元(约合关平银2. 02 亿两) 较为合理。需要说明的是这绝非美国的“善意”行为,实际上这源于美国当时的战略考虑。当时,美国政府从刚确立的对华门户开放政策出发,认为一个稳定完整的中国是符合美国利益的,因此在赔款问题上不像德、法、日、俄等国那样,希望从清政府那里榨取尽可能多的赔款,相反,主张将赔款额尽量限制在清政府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不要给清政府造成过度的财政压力,以致清政府失去生存和改革的能力。当其他列强对此发表不满意见之后美国略为上调了目标额度,在此后有关赔款问题的谈判中,美国政府一再主张将赔款额限在4000 万镑(约合关平银2. 6666 亿两) ,避免给中国造成严重的财政困难,逼迫清政府采取一些不但危害列强自身利益、并且也危害中国独立和完整的应急措施,强调“更多的优惠和行政改革要比大量的金钱赔偿更合乎需要”。

德国亟谋以从中国勒索所得充实其正在进行的扩军备战经费的不足, 认为赔款必须体现出严厉惩罚的原则, 数量“不必过于慷慨”②, 言外之意, 是该多点、更多点。

俄国的主张与德国相似, 企图以赔偿之款填补其国库的空虚, 充作加速建筑西伯利亚铁路的追加资金, 虽同意把索赔原则定在“中国财力”可能的限度上, 而在具体数字上,则认为美国提出的数字是太少了。

日本刚从前不久的甲午战争中从中国勒索得巨额赔款, 形成“战争可以发财”的意识, 又谋乘机榨取一笔“无偿收入”, 对提出的所有赔款原则无异议, 但认为中国偿付“能力实际超过”已提出的数字所示

的额度,即极力希望能够最大化赔款额度

英国既以中国的“保护人”, 又以诸国的政治领袖自居, 对赔款问题作了“全面”——中国偿付能力、索赔数量、偿付方式、担保品等等——考虑之余, 由其驻华公使萨道义(E. M.Satow ) 根据外相兰斯当(L an sdow ne) 的训令, 于1902 年1 月28日向公使团会议提出方案: 索赔额不超过英金5000 万镑(约合关平银313 亿两)、使赔款债务化, 即: 分年摊付、年息四厘, 由漕粮、盐税、常关三项税收作为担保

当时的国外报刊鼓噪中国应赔各国兵费英金5000 万镑(金镑),外加各种公私损害2000 万镑, 或作“至少”得赔7000 万英镑(金镑), 约合“华银6 亿两左右”。

诸国于2 月22 日授权美、德、比、荷四国公使柔克义(W. W. Rockh ill)、穆默(A. von M umm )、姚士登(M. Jo ston s)和克伯罗(F. M. Kuobel) 四人组成赔款委员会(The Commission for Payment of Indemnities) 处理索赔事宜。根据14 国原始索赔清单并按1901 年4 月1日中国关平银与各国货币的汇率, 折合关平银总计超过4.6 亿两,达到当时清政府财政年收入的十倍多。公使团初以为索赔量过大,要求各国核实酌减; 在有关各国都托词拒绝的情况下, 转而确定以当年中国人口数(4.5 亿) 为准征取人头税似地每人摊派一两, 定为海关银4.5 亿两

此项赔款系以39 年期年息四厘作清偿的, 利息总量预计多过本金, 合本息共为关平银918 亿余两, 并以下述三项作为担保: (1)海关关税除了已承保的借款本利偿清后的余数和把进口货税增至切实值百抽五所增加的收入; (2) 所有常关的各项进款和(3) 盐税除了归还泰西借款一宗外, 余数全充担保。此外, 对常关, 另附立一条款, 其在通商口岸的“均归新关”即海关“管理”

这里把庚款的摊分情况及其在总量中所占比重等, 依据《和约》包括附件所记, 制成表如下。

1 附图: snap13.bmp (833718 字节)


二、庚子赔款的事实追加

镑亏案

“镑亏”在中国近代外债史上是个通俗用语, 却又似一个专有名词, 指的是: 各项按外币单位所订借款其逐年偿付的本息银数,在银价不断跌落下总比按订借年份平均汇价所应偿付来得多所形成的“亏”, 并以当年外债多以英镑为计量单位而称作“镑亏”。

债务化了的庚子赔款按《辛丑和约》有关规定, 原系以海关银为准。怎么清偿法, 有关规定是:“本息用金付给, 或按应还日期之市价易金付给。”银之“易金”按约定时兑换率(参看表) 来折合, 符合赔款系以银为准的精神, 且也不可能出现“镑亏”;如果按“时价”来折合, 则有违赔款的以银为准精神, 而实换为以“金”为准。这样, 便有可能出现“镑亏”。在当年银相对于“

金”价日益趋跌情况中, 列强在此等处便亟谋为自已牟最大之利而有所动作。

辛丑条约签订时英金镑一镑合关平银6.66两,至1903年庚款还本付息时,一镑已合关平银7,5两,金贵银贱的问题使得各国寻求手段压迫清政府多支付。

当条约仓促签后,还本付息之前由户部向赫德咨询各款解释。赫德作为大清国的“客卿”, 事事总先为其祖国利益谋。他特具机心地胡说: 赔款原非银数,“乃系以‘金’核计”(原约规定系以“银折合当时之“金”, 而非以“金”核计)。赫德的解释是个讯息, 列强将不顾约定而要求以“金”为准来清偿。比利时公使于1903 年10 月提出折衷方案, 各国继续接受中国以银为准所偿付的赔款, 金银汇价间的差额留待最后清偿到期再调整解决, 即银价若跌, 则“此项差额视作[中国]欠付各国之数额”, 反之,“多付之款”退还中国。 签署于《辛丑和约》的11 国除美国之外的10 国代表于1904 年7 月26 日(光绪三十年五月三十日) 会衔照会外务部, 转而提出把1902—1904 年间由于银价跌落所形成的差额照数补还。清政府不敢抗议。

经过交涉, 议定从首次偿付的一笔起, 到其时,“亏欠”总数为关平银800 万两, 一次清结。具体规定:( 1) 这笔“镑亏”从1905 年1 月1 日起按年息四厘行息; (2) 1905年1 月起, 把已收之银退还中国, 嗣后中国付款按改定的“新法”即上述互换的照会所述的以“金”为准执行。 这个新法日后或称之为“1905 年协议”。



金法郎案

在解决庚款的“镑亏”中把庚款之以银为准换成以“金”为准的同时, 规定这个“金”由各国自行选择, 或以各该国本国货币为准,或以他国的货币为准都可。俄、日等国采用英镑, 但多数国家则以各该国本国的货币为准, 法国等国要求以法国法郎为准。

法国法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及战后一段期间里, 大幅度地下跌着。法国认为按照贬着值的法郎折算成银来接受庚款太吃亏了。它不顾一国币值的涨跌原纯属一国的内务, 与国际清算无涉这个国际清算中的惯例, 以中国可欺, 由其驻华公使傅乐猷(M.A. J. de F leu riau) 于1922 年6 月21 日照会外交部, 把事实上法郎并不存在“金”、“纸”之别两种, 说成“金法郎实与纸法郎”有别,以此相蒙混, 并要求嗣后偿付法国部分的庚款,“不如不用法郎”,或“径以金元(按: 指美元) 计算, 较为简便”。7 月12 日又函外交部,“撤回”上述提议, 改要求嗣后法国部分庚款,“按照1901 年条约暨1905 年7 月2 日协约所载以金币照付”, 并解释这个金币, 系指法国政府法定的法郎纯金含量的等价, 从而把法国流通着的纸币法郎偷换成“金锭”, 或并不存在的“金

法郎”, 日后所称的“金法郎案”, 从此炮制了出来

1922年底, 北洋政府作出拒绝的答复, 表示:“中国应付各国庚款, 按既定协议偿付, 义务已尽”,“自首次付款以来, 历年均系如此办理”, 严正声明: 各“该国代表国币之纸币能否兑取现货, 自非我国所能过问”

随后法国指使在华法国银行——东方汇理银行截留“盐余”, 企图以扼制北洋政府一个重要财源相要挟, 并约同与庚款有关国, 威逼北洋政府限于1923年2 月10 日前接受法国要求。北洋政府在此威胁下屈服了, 于限期前一天即2 月9 日, 决定此后对法国庚款的支付,“以金法郎计算”, 当时总统曹锟批曰“可”

北洋政府行为激起全国各阶层爱国人士的义愤。北京政府慑于民情, 由外交部于1923年12 月27 日分致照会给签署《辛丑和约》的各国驻华使节声明,再次拒绝各国要挟,称: 无论是《辛丑和约》还是1905 年协议中的“金”字, 只能认定为各签字国通行的货币, 而不是任何其他。

1924 年初, 与庚款有关的诸国为声援法国等国, 发起外交攻势。坚持要求中国以“金”为准来清偿。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F. A. A glan) 与之相配合, 放出风声, 如果不按照公使团的要求行事, 有可能把“关余”截留, 并致函顾维钧, 以中国若不妥善解决这个问题, 列强会拒绝召开旨在提高中国关税税率的关税会议相讹诈。

同年年底, 段祺瑞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后不久, 谋求取得列国的支持并缓解其财政困境,1925 年4 月12 日以互换照会方式, 确认中国政府此后对法国部分庚款“一并折合美元”支付。“金法郎案”在中法间以略去“金法郎”一词、事实上完全接受了法国的要求作为最后解决,法国在所谓“金法郎案”中, 取得了预期取得的一切。

如没有后来发生的诸如退款,停付等事件,实际上根据金法郎案解决协议,以当年平均汇率计算法比意三国剩余庚款以美金偿付,中国当增加支付2800-3300万美元,如各国均按协议规定行事,则其余国家赔款当增加银4110.51万两,两者合计超过一亿两。而如以1905年协定的赔付以“金”为本位,则整个《辛丑条约》的协议赔付额决不是以前所说的“本息合计9.8亿两”,实际预期偿付量应为11亿两。

三、庚款的偿付

1905年镑亏案

1905年所签对镑亏案的确认,以关平银800万两一次性支付各国。

1912年,以总税务司拨付赔款

按辛丑条约规定,庚款担保为:关税及百抽五的增税,盐税,各口岸30里内的常关税收入。由于辛亥革命爆发英籍海关代理总税务司安格联,令各口岸海关税务司夺取税款存入汇丰银行。以确保庚款财源安全。清政府及后续的袁世

凯政府承认了这一做法。税收保管权落入外国。

1917年协约七国赔款延缓五年

一战后段琪瑞政府急于借机扩军,协约七国协商后最终决定,将庚款延后五年,俄国所占的18.97%部分仍需按月照付,余10%缓付。

德奥赔款的停付及撤销

1919年凡尔赛条约第128款规定德国放弃1917年3月14日以后的庚款,截止其时已付本息184000326马克

1919年9月10日中奥复交,1920年中匈建交,奥国放弃1917年8月14日之后的庚款,匈牙利放弃奥匈赔款,截至其时已支付9625183克勒尼。

俄国庚款的缓付、停付、及最后放弃

1917年12月1日,协约国达成一致,沙俄所占庚款28.97%中的10%部分缓付至1922年。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声明放弃沙俄时期一切条约及在中国一切特权。北洋政府遂决定于1920年7月后所有俄国庚款停付。1924年5月31日中苏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苏联放弃庚款,

金法郎案

由法,比,意挑起,美英日支持,北洋政府遂于1925年4月12日协定自1924年12月1日起以美元为偿付本位,美元与法郎兑价,应用从前之金币为平准,按1美元兑5.1826法郎。当时财政总长李思洁回忆,该案中国损失超过六千万元。

庚款退还

美国受到国内对于庚款所取过多的指责,同时为继续顺利推行门户开放政策,倡议核减赔款,美国实收本息11880187美元,两次退还分别为28922519美元和12545438美元,首次退款用于兴办清华及留美学生资助。在美国倡议下,其他各国也对退款有所表示。

日本侵华对海关税款的劫持

抗战爆发后日军侵占的重点地区基本都是当时中国较为富庶的地区,尤其对各口岸,日军更是重点“关注”,敌战区海关税款全被日军洗劫,存与日方银行,原来作为赔付抵押的海关税款名存实亡,但当时国民政府为维持债信,对关税担保的赔款不敷之数,由中央银行透支支付,至1939年达1.75亿元,

签订新约及停付

太平洋爆发后中国政府提出庚款未付部分应予免偿,1943年中国先后与美英法比荷签订新约,庚款取消。此时对德奥俄部分已经清结。

四、庚款最终完成情况

中国历年支付庚款实际数额,共计668661220海关两,因外币汇价上升而多付之数为92268470两,减去此差额中国实际完成的赔付占原定数额的58.11%。

注:
“历年支付”总数不包括嗣后的退款,

另,因退款实际控制权基本为外方所有,故不列入中国政府实际赔款的减项

又,有战友称法币最初之准备金来源于英国庚款退款,因尚未找的足够证据支持,故暂不置评。


参考文献:

苏黎明,《说说庚子赔款》
宓汝成,《庚子赔款的债务化及其清

偿,退还和总清算》
江珊,《赔款波折,金银之争》
崔志海,《关于美国第一次退还部分庚款的几个问题》
清朝的赔款是不是真的全部付清了?----闲聊清朝赔款问题(转)

大家都知道,清朝时中国与日本八国联军签了一大堆协议,赔了一大票银子。
但有一点,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无论是甲午赔款还是辛庚子赔款,虽然金额极大,但都是要求几十年,乃至四五十年分年付清的。

这就有个问题,清朝政府在赔款协议签订后不到二十年就翘了辨子。辛亥革命时,至少庚子赔款还没有全部支付完毕的。这些赔款在政府变更之后的中国是如何处理的呢?

历史书上中提过北洋政府虽然也承认了这些外债赔款,在民国初年的确也赔了一部份,然尔老美等一些国家不但不要赔款了,而且把已经赔了庚子赔款退了回来建了好几所大学,但应该不是所有国家都这么好心吧?那些未放弃国家的赔款呢,是不是北洋时代仍然在支付呢?

再进一步,赔款在南京政府时期是如何处理的呢?庚子赔款如严格按赔款协议支付的话,应该到1950左右才全部赔清,但未曾听说过南京政府公开废除过赔款,但好象也未曾听说过南京政府在继续赔款,不知有谁了解具体情况?个人感觉,南京政府是即使认这笔帐,但至少在财政尚要英美大力援助倒贴钱的抗战时期,是不可能支付这笔钱的。

另,赔款问题在清政府时代感觉是一个严重的财政问题,为此清政府不得不向外国举债,但感觉在民国后就未曾听说过其对财政有什么大的影响,这倒底是赔款年支付金额变小了呢,还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了呢?

总而言之,个人感觉虽然瘐子赔款协议上签订的金额很惊人,但实际上随着时代变迁大多数是不了了之了。中国近代的落后,赔款固然是一方面,但切不可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对外赔款方面。真是国家制度先进,民族富裕的话,一点点赔款根本动摇不了国家的元气根本,如普法战争,50亿法郎,说起来可是庚子赠款的上十赔呢,可人家十年内就还清了,而且迅速复兴,重新成为德的的强劲竞争对手。须知,落后挨打是因,战败赔款是果。根子在自己身上,问题得自己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