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述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这篇文章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学情分析:
“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个专题,使学生第一次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丰富想象力,激发其热爱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

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

2、在朗读、想象、词语品析中理解并学会方法,从而提升语文能力,感受盘古开天地的信心、决心和牺牲奉献精神。

3、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想象力丰富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在朗读、想象、词语品析中学习方法。

教法:想象画面法、词语品析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
首先是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朋友,看看他们是谁?学生看完后说说他们都有哪些本领和能力。

2、小结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是啊,他们身上都有这我们常人身上所没有的神奇的魔力,都超出了我们的本能,像他们这种都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

在中国古代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们就是——盘古。

在老师写课题的同时学生对课题进行书空并齐读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首先让学生读课文,提醒学生要读准字音。

接着出示词语检查字词是否疏通
(1)肌肤四肢(2)滋润血液
(3)混沌清浊(4)一丈辽阔
然后在学生读词语时重点强调“血”“混沌”这三个字在文中的读音。

最后请学生用上这上面的其中一个或两个词语说说自己知道了课文的哪些内容。

第三个环节是整体感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读成一句话。

过度:同学们,通过读课文我们已经把课文读通读顺啦,也初步了解了文章的一些内容。

但是读书有一种更高的本领,那就是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

想想盘古开天地你能把它读成一句话吗?也就是说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你能找出来吗?
2、让学生默读课文。

默读完课文在全班交流时学生找到了概括全文的句子: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在学生说出句子是评价学生并指导这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
看,同学们像这种能包含全文的句子,我们一般把它叫做文章的中心句。

找文章的中心句也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

4、读成一个词。

过度:同学们再读本文的中心句,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为关键。

(1)学生会说“创造”并交流理解“创造”的意思。

首先让学生观察“创造”一词并说“创”字的偏旁。

为什么要用“立刀旁”,学生可能会说,因为这个“创”字是要用工具刻的,还需要很大的力气。

接着让学生观察:“造”字为什么要用走之底?学生可能会说要创造必须要行动起来。

5、小结并指点方法
看看我们中国的汉字真有意思,根据它的字形就能理解意思,这就是解词的一种好方法。

刚才有同学说创造必须要行动起来,是啊,原地不动能创造吗?同学们“创造”就需要工具,需要力量和行动!我们今天就去看看盘古,用什么工具,付出了怎样的行动,如何创造了我们这个美丽的宇宙的,拿起书,再读读中心句,看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四个环节是提出自己的疑问
学生可能会提出(1)宇宙创造前是什么样子的?(2)盘古是怎样创造的?
(3)宇宙创造后是什么样子的?
第五个环节就是品读课文寻找答案。

(一)品读寻找“宇宙创造前是什么样子的?”
1、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闭眼想象画面,把文字变成一幅连环画。

过度:同学们带着我们的第一个问题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朗读,穿越时光隧道,来到远古时代。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2、请学生睁开眼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他们可能看到的事盘古睡在一个小小的地方。

也可能看到的是宇宙乱七八糟、很模糊的样子。

像这样乱七八糟、模糊一片的宇宙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就是——“混沌”。

这里借助想象的画面,让学生理解词语“混沌”。

3、在学生想象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

你能把你得想象和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后评价并指导方法:像他这样把文章读成画面,用画面来理解词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

这里重点指导读好“混沌”和“十万八千年”,并让孩子们在读的时候注意重点词语,要读出画面感。

(二)品读寻找“盘古是怎样创造宇宙的?”
1、过度:在这混沌一片的宇宙中,盘古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有一天,他忽然醒了,醒了之后他是怎样创造宇宙的呢?
2、让学生自读课文寻找答案藏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学生会找出第二、三、四自然段都是写盘古怎样创造宇宙的。

这样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结构。

3、过度:对啊,这几个自然段都是写他是怎样创造宇宙的,具体他是怎样做的呢?学生交流的语句是: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1)理解“抡”。

老师欲擒故纵的读改后的句子。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拿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砍过去。

学生就老师改后的句子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会觉得拿显得没有力气,而砍也不是很好,因为猛劈就是要靠很重的力气朝前面劈过去。

(2)做动作理解“抡”。

让学生做一个抡的动作,要注意提醒学生把浑身的力气
的集中在胳膊和手上。

4、想象表情。

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耳朵里听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仿佛看到了盘古在用力的用斧头猛劈,仿佛听到了天崩地裂一样的声音。

让我们看看是这样的吗?出示动画。

5、体会心情。

说说这时候的盘古在想些什么呢?我一定要把宇宙给劈开。

再次出示动画,让学生配着音乐带着这种力量和决心齐读这句话。

6、过度:盘古就是带着这样的力量个决心把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啦!(1)出示对偶句: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同学们书上泡泡中告诉我们这里有不少意思相反和相对、以及相近的词语,你读读这两句话看能找出来吗?学生找出后让他们说说在读着两句话时应该注意什么?
(2)朗读指导。

可以让学生试读,评读,也可以在学生读不到位时范读,或者生生之间的合作读。

7、再次体会“混沌”。

借助文中句子,进一步理解这个词语。

同学们在这天和地分开之前这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混杂在一起,用前面的词语来说既是——“混沌”。

8、小结并指导方法。

借助上下文也能理解词语,这就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看来,理解词语的方法可不止一种。

9、概括成成语。

盘古凭着一把斧头,带着他的决心和力量就把天和地分开了,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说那就是——“开天辟地”。

这时让学生把这个成语写在第二自然段的旁边做个批注,并告诉学生这也是学习的一个好习惯。

10、过度:其实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中也藏着一个成语。

让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哪句话中包含着这个成语。

学生交流说“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这个成语就是——顶天立地。

(出示图片)并告诉学生像这样头顶着天,脚蹬着地,我们把它叫做顶天立地。

11、接下来让学生理解“不知过了多少年”。

盘古这样头顶着天,脚蹬着地一百年吗?三百年吗?这里追问学生那是多少年?学生会说:不知过了多少年。

就是说没有人知道到底过了多少年,盘古依然在顶天立地。

12、引读,引导学生把文章的内容想象丰富。

让我们读读吧,请接着老师的读,一百年过去了,盘古——三百年过去了,盘古——一万年,几十万年。

几千万年过去了,盘古——就这样,天地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指名都让学生读这个变化。

13、继续引读。

一百天过去了,天升高——,地下沉——;
一千天过去了,天升高——,地下沉——;盘古也随着长高——。

此时,盘古仿佛就在眼前看,让我们抬起头,仰望盘古能看得到他吗?学生会说看不到。

这里评价学生说:同学们不知不觉当中我们也学会编神话故事啦,真了不起!
14、这时候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说说神话故事的特点。

想象力丰富,故事神奇的特点。

最后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很多理解词语的方法并感受了神话故事的神奇,下节课让我们继续感受神话的神奇。

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
创造
开天辟地——顶天立地
教学反思:神话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之一。

三年级学生第一次在精读课文中接触神话故事,就是要让学生受到这种文化的浸润。

我本节课的设计注重了让学生“想象融景”,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进入文本,而是要在阅读语言文字中,与境融合,化为一体。

因此,设计中让学生闭目想象、朗读融景等学习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