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中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辽阳市为例

合集下载

辽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辽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辽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12.06•【字号】辽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6届]第36号•【施行日期】2021.12.06•【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正文辽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六届]第36号)《辽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已于2021年10月28日经辽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21年11月26日经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公布之日起施行。

辽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1年12月6日辽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加强对本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和利用等有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保护原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应当坚持保护优先、统筹规划、合理利用的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山水环境,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四条【各级政府及部门职责】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应当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并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所需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市、县(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具体实施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发展改革、工信、财政、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应急、林草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履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监督管理的有关责任。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第十章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第一节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原则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一种独特的资源,把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中,在城市发展战略的层面通盘考虑,将有利于提高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有利于城市整体健康而持续地发展。

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起源于文物建筑的保护。

自19世纪末起,世界各国陆续开始通过立法保护文物建筑。

法国1840年颁布了《历史性建筑法案》,1887年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1913年颁布了《历史古迹法》,1930年颁布了《景观地保护法》;英国1882年颁布了《历史纪念物保护法》,1900年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修正案,1913年颁布了《古建筑加固和改善法》,1931年颁布了《古建筑加固和改善法》修正案,1953年颁布了《历史建筑与古纪念物法》;日本1897年制定了《古社寺保存法》.1919年制定了《古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法》,1929年制定了《国宝保护法》,1950年制定了《文化财保护法》;美国1906年制定了《古物保护法》等。

1964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威尼斯召开的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上,通过了著名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即通常所称的《威尼斯宪章》。

《威尼斯宪章》的制定是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这是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第一个国际宪章。

它确定了文物建筑的定义及保护、修复与发掘的宗旨与原则,其指导意义延续至今。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了第一个获国际公认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其中有一节专门论述“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指出了保护的意义与基本原则。

自20世纪60年代起,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开始从文物建筑扩大到历史地段。

1962年,法国颁布了保护历史地段的《马尔罗法令》,又称《历史街区保护法》。

之后,很多国家也陆续制定自己国家历史地段保护法规,如丹麦、比利时、荷兰分别于1 962、1962、1965年在各国《城市规划法》中规定了保护区;日本1966年颁布《古都保存法》,并于]975年在《文物保护法》的修改中增加“传统建筑群保存地区”的内容;英国于1967年颁布的《城市文明法》中将有特别建筑和历史意义的地段划定为保护区;美国于1935年制定了《历史地段与历史建筑法》,于1966年制定了《国家历史保护法》等。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摘要: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载体与重要组成部分,老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记忆与城市历史最完整的物质体现。

城市老街区的生存、保护与发展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建设的高潮时期,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也处于高危时期。

随着遗产资源经济价值的彰显,各地政府纷纷依托历史文化名城的遗产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不可避免地面对城市化发展与旅游商业化开发的巨大冲击,出现街区历史建筑、风土文化过度开发,城市风貌趋同,逐渐丧失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特色等诸多现象。

因此,有必要认识与概括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现象,深层次分析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 老街区;改造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以老街区改造为核心内容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特色历史建筑消失、城市空间变异、城市肌理切断、城市社会网络瓦解等。

在进行老街区改造时应更加慎重,采取合理方式进行,为增加历史文化街区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通过提升旅游服务、乡村振兴等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政府探索出一条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保护利用模式,同时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概念与内涵历史文化名城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包括古都型、传统风貌型、地方及民族特色型、风景名胜型、一般史迹型等。

城市老街区,又称城市历史街区,是指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遗存、具有比较重要景观价值和相对完整的城市历史肌理、融合了一定城市功能和生活内容的城市地段。

城市更新的目的包括两方面: 一是对城市物质空间的拆迁、改造与建设,包括城市中衰落的区域、城市建筑物的改造,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另一方面是对城市经济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环境等的改造与延续,包括邻里的社会网络结构、心理定势、情感依恋等的延续与更新。

街区的老化是对其进行更新改造的根本原因,它不仅仅表现在由于时间久远而造成的各种建筑及设施等形态上的破损陈旧,也表现在由于城市发展导致的街区原有的功能结构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的保护与利用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的保护与利用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的保护与利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被破坏和遗忘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的保护与利用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记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

通过保护与利用,我们可以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激发人们的文化认同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保护可以避免历史文化名城被破坏和消失。

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城市扩张、土地开发和商业化的压力,很容易被改建或拆除。

如果没有有效的保护措施,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将永远失去。

另一方面,利用可以使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的生机。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开发,历史文化名城可以成为旅游景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艺术表演场所等,为城市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保护与利用的挑战与困境然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并非易事。

首先,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修缮古建筑、保护文物、整治环境,都需要耗费巨大的资源。

而且,这些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其次,历史文化名城的利用需要平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能为了商业利益而随意改变。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让历史文化名城发挥其经济和社会功能,为城市带来效益。

如何在保护与利用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个难题。

最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都应该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合力。

但是,由于各方利益的不同,往往会出现利益冲突和矛盾。

如何协调各方的关系,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保护与利用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利用中的挑战与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城市更新研究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城市更新研究

在 的自然和人工的背景 , 与历史地段 环境在 时空上有直接 联系 在 大都市 和主要名胜古迹表现 为保 护性毁坏 , 中小城 市则主要 以及 表现 为建设性毁坏” 从 中也 表现 出 了在历史 文化名 城保护 和发 , 或经过社会 、 经济 、 文化纽带相联系 的背景 。 展 中的种种矛盾 。 12 城 市更 新理 念 .
更新概念却是在 2 世纪 5 年代二 次世界大 战以后 , 复城市 施的严重滞后 , 0 0 为恢 使居 民生 活环境 质量 和水平 受到严 重制约 , 由 并 生机 , 欧美各 国率先展 开大 规模 的“ 城市更 新 ” 动 , 由此 建立 此导致居 民的乱搭 、 建 、 架 、 堆等行 为发生 , 运 并 乱 乱 乱 破坏 了传统 民
维普资讯
第3 2卷 第 l O期 200 6 年 5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o. 2 No 1 1 .0 3
Ma. 20 y 06
・5 ・
文章编号 :0 9 8 5 2 0 )0 0 5 2 1 0 2 (0 6 1 — 0 — 6 0 0
城市是人类 文明 的结 晶 , 是人 类文 明发展 历史 最 集 中 的体 不仅是市民的精神家园和集体记忆, 而且强化着人们的乡土意识
现, 有着极其丰富的政治、 经济、 科学、 文化 、 艺术 、 社会和历史等 和爱国情感, 是现代文明的宝贵源泉。保护旧城, 开发新城; 保护 价值, 是人类社会的无价之宝。继承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环境已 传统 , 现代文 明 , 发展 这两者并不矛盾 。 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城市现代化文明进步的重要标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也是为了发展 , 为了创造效益。无形文化 志。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 历史文化名城大都进行了 资产转化为一定的资产价值, 不但使建筑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使 大规模 的旧城改造 、 市基 础设施 建设 和房地 产开发 , 历史 文 用者所重视 , 而有 利 于它们保 护 , 城 使 从 文 化 名 城保 护 中的城 市更 新 研 究

城市更新规划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

城市更新规划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

城市更新规划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更新规划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城市更新不仅仅是简单的建设与改造,更是涉及到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

在城市更新规划中,如何平衡城市的发展与历史文化的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城市更新规划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

一、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城市更新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与其他地方的区别所在。

在城市更新规划中,历史文化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城市更新规划需要对历史文化进行科学的保护。

这包括对历史建筑、古迹、文化遗产等的保护。

城市更新规划应该尊重历史文化的价值,保护好每一个历史文化遗产,让其成为城市的瑰宝。

其次,城市更新规划需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

传承历史文化可以让城市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可以让人们对城市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城市更新规划中,应该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通过文化活动、教育等方式,让历史文化得以传承。

二、历史文化的利用与城市更新历史文化不仅仅是需要保护的,更是可以利用的。

在城市更新规划中,可以通过利用历史文化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首先,历史文化可以成为城市的名片。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可以成为城市的标志和象征。

通过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可以让城市有更加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其次,历史文化可以成为城市的经济支柱。

通过开发历史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可以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

历史文化的利用不仅可以为城市带来经济收入,也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的挑战在城市更新规划中,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

城市的发展需要空间和资源,而历史文化的保护需要保留原有的建筑和风貌。

如何在城市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历史文化的利用需要专业的人才和资金支持。

历史文化的利用不仅仅是简单的开发,还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规划和管理。

城市更新规划中的历史保护与更新改造平衡

城市更新规划中的历史保护与更新改造平衡

城市更新规划中的历史保护与更新改造平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更新成为了许多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城市更新旨在提升城市的功能、形象和品质,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然而,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历史保护与更新改造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更新规划中的历史保护与更新改造的平衡,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历史保护的重要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独特之处,是城市的灵魂和记忆。

历史建筑、古迹和传统街区代表了城市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

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不仅能够传承历史文化,还能够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因此,历史保护在城市更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城市更新往往需要对城市进行改造和更新,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城市的功能和结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因此,在城市更新中,如何平衡历史保护和更新改造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二、历史保护与更新改造的冲突城市更新中的历史保护与更新改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一方面,历史保护要求保留和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原貌和风貌,以保持城市的历史连续性和文化传承。

另一方面,更新改造要求对城市进行改造和更新,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在于如何在更新改造的过程中保护好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

在城市更新中,如果过于强调历史保护,可能会导致城市的功能和形象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而过于强调更新改造,可能会破坏城市的历史连续性和文化传承。

因此,如何在城市更新规划中找到历史保护与更新改造的平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三、历史保护与更新改造的平衡策略为了平衡历史保护与更新改造之间的关系,城市更新规划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平衡策略。

首先,要加强规划和管理。

城市更新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历史保护的需求,明确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和要求。

同时,要加强对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其得到有效保护。

城市更新中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以沈阳市124中学改造方案为例

城市更新中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以沈阳市124中学改造方案为例

城市更新中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以沈阳市124中学改造方案为例胡毅军【摘要】沈阳市是一所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和历史建筑保护矛盾越加明显.124中学主楼建筑呈对称式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建筑技术与艺术特征,是沈阳近代教育发展史的重要载体,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相关研究,探讨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的方式,指导学校改造方案,更好的发挥历史建筑的价值.【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8(037)019【总页数】2页(P223-224)【关键词】124中学;城市更新;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作者】胡毅军【作者单位】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沈阳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0 引言沈阳市是一所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一大批优秀的历史建筑,这些历史建筑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历史建筑的利用功能不尽相同。

随着近年来沈阳市城市发展的加快,城市更新和历史建筑保护矛盾越加明显。

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可持续保护历史建筑,发挥历史建筑在历史文化城市传承中的作用,是当前研究历史建筑保护的热点话题。

1 项目概况124中学位于沈阳市和平区新华地区,东临南京南街。

用地范围东至现状住宅、南京南街,西至同泽南街,南至南十一马路,北至南十马路,用地面积约3.8公顷,学校师生人数1600人,现状包括教学楼、体育馆、换热站、校办工厂等建筑,校内绿化条件良好,包括多棵古树名木。

教学楼面积约10200平方米,其中体育馆面积约1200平方米,体育场面积约8800平方米,锅炉房面积约550平方米,地下人防设施面积约4200平方米,外围校办工厂面积约3800平方米。

目前学校内设施陈旧,操场面积过小,不能满足周边学生就学需求,按照相关部门要求,需要对学校进行改造更新。

2 保护价值124中学原为葵寻常小学,最初开办于1937年1月,1945年学校停办,1946年改办国立辽宁省第三中学。

1948年为沈阳军区政治部驻地,1962年改为解放军沈阳军区八一学校,1968年改为124中学至今。

探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协调发展

探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协调发展

探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协调发展摘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是当今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通过探究历史文化名城与城市更新基本理论,分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面临的基本问题,提出理顺体制机制,为古城保护与城市更新注入新的活力、加强总体谋划,为保护更新提供技术支持与规划引导、推动重点项目,为以点带面解决项目各类难点提供范例等措施,提高城市品质和竞争力,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名城保护;城市更新;历史文化一、历史文化名城与城市更新基本理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既要尊重历史、保护传统,又要注重创新、发展。

保护的原则包括真实性、完整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等,保护措施包括法律法规保护、规划保护、修缮保护、利用保护等。

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旧区进行改造、更新和再开发,以提高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更新的目标包括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居住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等。

城市更新的实施策略包括综合整治、功能提升、拆除重建等。

历史文化名城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更新需要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上进行。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应遵循“保护优先、利用为本、更新为辅”的原则,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包括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改造和利用,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整治和更新,利用现代技术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播等。

关于政策和管理,包括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划、政策和标准,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的质量和效果。

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面临的基本问题(一)文化环境利益与其他利益的矛盾文化环境利益是指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强调对古城风貌、历史建筑、传统文化等的保留和弘扬。

这有助于维护城市的独特性和历史文化底蕴,增强城市的文化自信心。

然而,在追求文化环境利益的过程中,可能会与其他利益产生冲突。

城市更新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

城市更新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

城市更新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城市更新作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增加城市经济发展活力。

然而,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保护的必要性,并分析如何在城市更新中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

一、历史文化保护的必要性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记忆,它凝聚着城市的历史沉淀和人文精神。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历史文化保护不仅是对城市面貌和历史传承的尊重,更是对城市独特性和文化认同的维护。

保护历史文化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1. 传承历史记忆: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历程和人文精神。

保护历史文化可以让后代了解城市的历史,传承城市文化记忆,增加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

2. 满足人们情感需求:历史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情感价值,它能够满足人们对历史的情感需求,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3. 促进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作为城市的重要资源,可以成为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保护历史文化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推动城市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

二、历史文化保护的挑战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历史文化保护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经济利益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是保护的首要问题。

在城市更新中,土地开发和经济利益往往成为主导,历史文化的保护往往被忽视或牺牲。

其次,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也是历史文化保护的难题。

没有明确的保护政策和措施,历史文化容易被破坏或遗忘。

此外,公众对历史文化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也较低,缺乏对历史文化保护的理解和支持。

三、如何在城市更新中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为了在城市更新中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科学的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的责任主体和权益,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空间布局模式——以沈阳为例

历史文化名城空间布局模式——以沈阳为例

历史文化名城空间布局模式——以沈阳为例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沈阳城的建设始于1625年,自此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

本文将以沈阳为例,详细探讨历史文化名城空间布局模式。

一、沈阳城的建设与发展沈阳城的建设始于1625年,当时的皇帝是明朝后期的明思宗朱权。

由于明朝当时经济、政治继承困难和对辽东地区的特殊战略需求,沈阳成为了国家防御的前哨。

1623年朝廷在这里开始了筑城工程,耗费巨资建成了长城、外城、内城、皇城、宫城、禁城等城池,同时修建了一系列的官署、寺庙、府第等设施。

沈阳城的建设历时15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建设工程之一。

沈阳城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经历了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的多次改变和补充。

从沈阳城最初的城池布局可以看出,沈阳城遵循“八卦”城池布局。

城池以长城为整体,由东南、西南、南、西北、东北、北、东、西等八个方向的城门和城墙组成。

这种城市空间布局直接反映了古代中国重视“天人合一”,将宇宙的方位纳入到城市建设规划中。

沈阳城的建设也受到当时的军事策略的影响。

其城池系统紧密结合驻防的军事需求,城墙高大厚实,城门笃固有力。

明清两代,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沈阳城也迎来了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城市规模继续扩大,建筑样式更趋多样化,如明代的遗址、清代的古建筑、近现代的军事设施等。

二、历史文化名城空间布局模式历史文化名城空间布局模式是指一座城市在长时间底层历史文化影响下的城市形态、城市布局及其发展演变方式。

沈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空间布局模式体现出了较强的历史、文化、时代特点。

1. 大马路住宅区沈阳城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中,大马路住宅区是一个非常独立和具有特色的空间。

它由一条长约1600米、宽约20米、铺着青石板的宽广街道组成,建设时期在清朝康熙年间。

在这条大马路上,许多富家大户、名人雅士的府第围绕而建,形成了成排的砖木结构、青灰瓦面的高大大院落,这里成为了清代沈阳城最具特色的住宅区之一。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在城市规划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随着城市发展的进步,许多城市都面临着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促进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

如何在城市规划中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既能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又能满足现代城市的需求,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一、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性城市规划中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首要任务是认识到其重要性。

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城市的独特标志,是城市发展的基石。

它们通过保存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历史文化名城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载体,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持。

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挑战然而,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城市发展的需求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利益之间存在着冲突。

城市发展需要更新设施和基础设施,但这可能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造成破坏。

另外,城市人口的增长也会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带来压力,导致土地资源的紧缺和城市空间的扩张。

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策略为了解决这些挑战,城市规划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首先,建立合理的法律法规框架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应该根据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确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严格标准和准则。

其次,城市规划需要注重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既要保留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的原貌,又要为现代城市发展创造新的空间和条件。

此外,吸引专业的文化保护人才和研究机构参与规划和保护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案例分析:北京市宣武区以北京市宣武区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例,展示了成功的城市规划实践。

宣武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宣武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和规划政策。

他们修缮了许多古建筑,保持了历史建筑的原貌。

同时,他们也开发了一些博物馆和文化中心,用于展示和传承宣武区的历史和文化。

五、结论在城市规划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

城市更新视角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利用的规划探索——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古城墙为例

城市更新视角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利用的规划探索——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古城墙为例

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迈入21世纪以来,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1],在此期间也产生了新增建设用地空间受限、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难以平衡等矛盾。

201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强城市更新;2021年3月,城市更新行动被正式写进国家“十四五”规划;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近年来,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亦越来越受到关注,以在发展与保护之间求得平衡。

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倡导保护文物、珍惜文物,要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说话。

注重人文城市建设,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把城市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风格、传统风貌和城市记忆,促进功能提升与文化文物保护相结合[2]。

进一步发挥好历史文化遗产内外部价值的显隐性效应,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社会协调发展、和谐共生[3]。

1袁州古城墙遗址概况1.1项目背景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古称“袁州”,其建城史可追溯至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迄今已有2 200多年的历史。

唐代文豪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赞誉袁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虽历经时代风雨变迁,但保存至今的文物古迹不在少数,全市共登记有不可移动文物4 533处,其中有以袁州谯楼为代表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难禅阁、袁州会议旧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9处,文化遗产资源丰厚。

2019年,宜春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2 687.57亿元[4],城市发展进入了由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摘要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当代人,更属于子孙万代。

“十四五”规划时期,在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双重背景之下,肩负延续城市文脉、继往开来大任的规划工作者该如何让历史照进今时,创造古今交融的协奏,以期更好地为文化遗产和城市服务。

2024年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

2024年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
护的 挑战与对策
当前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的矛盾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居民生活的矛盾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规划的矛盾
应对挑战的策略和建议
制定合理的城市更 新规划,兼顾历史 文化保护和城市发 展需求
生活质量。
城市更新的策略: 注重历史文化保 护,采用可持续 的规划设计,加 强社区参与,实 现经济、社会和 环境的协调发展。
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优 化城市空间布局
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和改善城市的基 础设施,提高城市服务水平
历史文化保护:保护和修复历史文化 遗产,传承城市文化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法 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确保历史文化资源的 合法保护和合理利用
提高公众历史文化 保护意识,鼓励社 会各界参与历史文 化保护工作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手段,如虚拟现实、 3D打印等,对历史文 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保 护和展示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完善政策体系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历史文 化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历史文化保护 可以传承和弘
扬传统文化
历史文化保护 可以增强市民 的文化认同感
和归属感
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平衡发展
城市更新:对城 市空间、功能、 环境等进行更新 改造,提高城市 品质和活力
历史文化保护: 对城市历史文化 遗产进行保护、 传承和利用,保 持城市文化特色 和历史风貌
平衡发展:在城 市更新过程中, 既要注重城市功 能的提升,又要 注重历史文化的 保护和传承
THANK YOU
汇报人:XX
03
历史文化保护
历史文化保护的定义和意义
添加标题

历史文化名城与城市更新的相关政策

历史文化名城与城市更新的相关政策

历史文化名城与城市更新的相关政策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城市更新是一个相互关联的问题。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既要保留其历史文化遗产,又要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这需要有相关的政策来指导和支持。

下面将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的相关政策进行讨论。

首先,为了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政府可以出台法律法规,明确历史文化名城的界定和保护范围,并规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标准。

政府在执行这些法律法规时,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并监督和评估保护成果。

其次,政府可以提供专项经费用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

这些资金可以用于修缮古建筑、更新老旧设施、维护文物,以及其他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关的事项。

政府还可以建立专项基金,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来。

此外,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事业发展。

例如,可以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旅游企业参与到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和经营中来。

政府还可以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与其他旅游景点的联动,形成整体的旅游产品体系,吸引更多的游客。

在城市更新方面,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政策,以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城市更新的平衡发展。

首先,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标准,强调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传承。

在城市更新项目的规划和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风貌,尽量保留和修复现存的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

其次,政府可以鼓励并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工作。

可以通过提供优惠的土地出让政策、税收优惠措施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开发。

政府还可以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参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工作。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城市更新项目的监管和评估。

要加强对工程进度、质量、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监测和评估,确保城市更新工作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目标相一致。

对于没有达到保护标准的项目,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确保历史文化名城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更新规划方案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策略

城市更新规划方案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策略

城市更新规划方案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策略引言城市更新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旨在提升城市的功能、形象和可持续性。

然而,在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城市更新策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紧张关系。

本文将探讨城市更新规划方案中如何平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策略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独特的精神和记忆的象征,代表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身份。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有助于传承城市的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和吸引力。

同时,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可以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在城市更新规划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至关重要的。

二、城市更新策略的挑战城市更新旨在改善城市的功能和形象,提升城市的可持续性。

然而,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常常面临挑战。

首先,城市更新需要大规模的土地开发,这可能导致历史文化遗产被破坏或改变。

其次,城市更新常常需要改变城市的格局和建筑风貌,这可能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相冲突。

因此,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平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城市更新策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三、平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策略的解决方案1. 制定明确的规划政策在城市更新规划中,应制定明确的规划政策,明确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目标和城市更新的发展方向。

规划政策应注重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兼顾城市更新的需要。

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划政策,可以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得到有效的实施。

2. 引入专业的保护机构和专家在城市更新规划中,应引入专业的保护机构和专家,参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城市更新的规划。

专业的保护机构和专家可以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符合国际标准和最佳实践。

3. 采用灵活的保护手段在城市更新中,应采用灵活的保护手段,以平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城市更新的需要。

灵活的保护手段可以包括修复、改造和再利用等方式,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原貌和特色,并满足城市更新的需求。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雄厚历史底蕴的国家,众多的文化古城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而老街区能够很好地表现出当年的历史,也能很好地体现各文化古城的历史记忆。

如今我国正在快速的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而文化名城中老街区的改造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例如:历史痕迹的消失、城市空间的变异以及城市社会网络的瓦解等等。

因此,在进行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的改造时,需要通过合理的措施。

本文主要对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城市更新引言:我国国务院在1986年颁布的重要文件中提出,判定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历史文化名城如今的情况需要有历史的特点,能够有浓重历史代表的老街区。

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老街区则更能体现出历史的痕迹,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因此,老街区的发展、生存等与历史文化名城是紧密相连的,对历史文化名城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但是,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进展也在加快,而这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影响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

1.概念与内涵历史文化名城是指:该城市当中保存较多的历史文物、该城市有着比较重要的历史价值以及该城市经历过某件重要的历史事件,具有这三个因素就可以成为历史文化名城,而历史文化名城也分为几种类型,分别是古都型、传统风貌型以及民族特色型等等。

城市老街区的历史文化是非常显著的,城市老街区中会保存着较多的历史遗迹,城市老街区的景观价值非常高,并且还拥有比较完整的历史肌理,城市老街区是一个包含了生活内容以及城市功能的城市区域。

1.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1.城市更新理念错位如今,在商业发展的推动下,老街区的改造只是重视设施功能性的增强,而没有重视老街区原有的历史文化,导致老街区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谈辽阳古城保护与发展调研

谈辽阳古城保护与发展调研

谈辽阳古城保护与发展调研前言城市作为历史文化发展的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包括大量的古遗址、古建筑和其他人文景观。

为了保存城市的记忆,我国实施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战略。

辽阳是辽宁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它的保护与发展长期以来并不乐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大规模改造和扩建,城市中许多历史地区遭到威胁、侵蚀和破坏,加之对文物建筑保护的观念淡漠及对古城保护的研究甚少,使得辽阳古城的保护缺乏有效、有序的管理,古城的发展十分缓慢。

通过开展对辽阳古城保护的社会调研,探索古城保护的有效措施和方法,有利于打造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建设特色城市。

1 城市概况及历史沿革1. 1 城市概况辽阳市位于辽东半岛中部偏西,辽宁省中部,南界鞍山岫岩,北界沈阳,东南与凤城接壤, 西南与鞍山、海城接界,东临本溪,西和西北隔浑河与沈阳辽中、台安县相望。

太子河经市郊东、北转折西、南注入渤海。

优越的地理位置及重要的战略价值决定了其在古代东北地区具有不可替代的中心地位。

1. 2 历史沿革辽阳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有两千多年的建置沿革。

战国末期,燕国始设辽东郡,郡治襄平,这是辽阳最早的行政建置。

东晋时高句丽占据辽东,改襄平为辽东城。

辽阳在辽代政权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辽太宗天显十三年( 公元1938 年) ,定辽阳为辽朝陪都东京辽阳府所在地,辽阳名称一直延续至今。

元代的辽阳行中书省成为东北地区最高的军政机构。

明代辽阳为统辖辽东半岛的辽东都指挥使司所在地,也是九边重镇之一的辽东镇。

明末,努尔哈赤攻占辽阳,将后金都城迁至辽阳,后又迁都沈阳。

至此,辽阳作为东北地区统治中心的地位开始衰落。

2 资料收集及现状分析2. 1 历史文化资源概况辽阳是清以前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

据记载,自燕国设立辽东郡以来,先后在辽阳定都的地方割据政权有 6 个,期间留下了诸多历史遗迹,它们赋予了辽阳厚重的文化底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更新中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辽阳市为例
作者:黄睿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14期
[摘要]快速的城市更新过程中,对历史文化风貌的破坏日益严重。

辽阳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这一问题也普遍存在。

如何更好的加强在城市更新中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本文从规划角度对此提出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城市更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4-023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在快速的城市更新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特别是旧城改造对历史文化风貌的破坏日益严重。

辽阳市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在积极进行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作,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这一问题也普遍存在。

如何更好的加强在城市更新中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下文以辽阳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为例来说明。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根据城市的历史价值、地理条件、民族特征、布局现状、建设需要和发展限度而作出的带有综合性的专题规划。

辽阳市多年来一直把“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加快辽阳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

近些年做了很多工作,维修了辽阳白塔,改造了塔周的景观;维修了清风寺,启动了首山景区建设;扩建了辽阳博物馆,修建了辽阳碑廊、碑林;维修了东京城天佑门,修复了东京陵陵道;维修了吴公馆,建成了辽阳曹雪芹纪念馆;维修了襄平书院,建成了少儿图书馆;动迁了翰林府的民宅,修复了王尔烈故居;拆迁了彭公馆西院,建成了“汉魏墓壁画展览馆”;完成了襄平博物院工程等。

当然在城市更新建设过程中,也留下很多遗憾和教训。

很多文物古迹已不完整,历史街区几乎荡然无存。

已发掘的老城区的文物遗存保护不够,有些已变成住宅小区。

随着老城区改造工作的进行和新一轮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的展开,辽阳市从上到下统一认识,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此为载体和突破口,改变辽阳市在城市更新遇到的困扰,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形成具有辽阳特色的城市风貌。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首先需要在名城保护规划编制时要进一步挖掘辽阳历史文化资源,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城市文化底蕴,提高城市竞争力和软实力。

其次是在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时要以保护为主,要原封不动地保护好文物古迹,还要展现生机和活力,努力打造街区的个性和特色。

第三是要扩大公众参与的渠道,充分调动热爱和关注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加强沟通联系,形成工作合力。

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市政府委托规
划设计单位精心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辽阳市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打下坚实的基础。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其次需要划分整个城市为不同的环境风貌分区并确定分区的基调,这是保护历史老区和建设新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对比统一、在规划上“分而治之”的首要准则和手法。

规划中需要划分重点保护层次和一般保护层次,以指导城市更新中的建设。

重点保护层次指那些最能显示历史文化环境个性特征的历史街衢、地段或风貌分区,如辽阳市博物馆及周边地区,护城河沿线,东京城等。

一般保护层次指老城区基本保存了平面的历史格局,重点突出了重要文物风景的风貌,成片成街保留了一些传统民居、传统名街和老字号,如东西大街、二道街、太子河两岸等。

保护规划还要认定历史建筑标准分级保护,要注重“点线面”结合进行系统保护,同时与历史城区紧密相关的自然景观环境,如山川形胜、古树名木都要得到保护。

保护的内容还包括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工业遗产。

将“视线”纳入保护规划关注廊道轴线。

建筑高度控制的分布、整顿历史保护区的环境和防止“破坏性建设”。

风貌分区规划的建筑高度分布,也是“分而治之”的一项特别重要规定。

高层建筑宜建在新区,不宜建在历史分区和旧城内。

城市更新中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还需要从政策角度注意以下几方面:
1 坚持政府主导,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统筹层次
城市更新受到来自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对于辽阳而言,出于改变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考虑,需要政府主导自上而下地、大规模与快速化地推动城市更新,从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并使之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土地集约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这也是现阶段城市更新的主要特征之一。

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机构,统一在全市范围内制定规划、制定标准、承担支出责任、安排拆迁安置、进行工程招标。

改变统筹层次低、协调能力弱,各自为战的现状,提高统筹层次。

2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制定科学的规划是保护历史遗迹、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前提。

同时加强规划管理,明确规划实施主体,管理系统,责权范围,保证规划在执行中的法规性和严肃性。

3 加强法制建设,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纳入法制化轨道
将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纳入法治的轨道。

历史风貌区改造工作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因此,需要明确各相关主体的权利和责任,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高城市更新工作中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 坚持多元化筹资,建立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渠道
财政资金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中起到主导性作用,需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作为依据,保证历史文化名城项目的资金投入。

在以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的大前提下,应当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以达到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效率、弥补政府能力不足的目的。

对于国际上已有成功尝试的公私合资专业化投资公司、区划奖励制度、开发权转移制度等相关制度创新,应积极加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相应的适应性改进,并尝试运用于辽阳的历史风貌区改造工作之中。

5 创造有利于公众参与的制度环境,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
提高历史风貌区工作的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浓厚的保护和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社会氛围,提高公众参与程度,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争取公众的支持。

由于历史风貌区改造工作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冲突比较尖锐,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是十分重要的。

前面已经提到的强化公众参与,实际上也是构建利益协调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建立审议会和听证会制度。

对于历史风貌区改造工作的重大决策,在其最终决定之前都应举行听证会进行听证。

6 学习和借鉴先进城市有关城市更新的经验
可以学习深圳等先进城市如规范了包括综合整治、功能改变、拆除重建在内的城市更新活动。

根据城市规划和规定程序进行综合整治、功能改变或者拆除重建的活动。

同时根据辽阳的具体情况,补充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相关内容。

科学的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相结合,有助于合理配置产业和土地资源,改善旧城的配套设施和城市特色风貌,化解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重塑城市形象,更好的促进城市可持续的长期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