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光的反射: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

用途:
老花镜是凸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成一个正立、缩小的虚像,
像物同侧,v<u
物近像近像变大,物远像远像变小。



光的反射: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光的反射
一种光学现象,指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光的反射: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叫做光的反射。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归纳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共面 法线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2. 异侧 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和入射角的和为90°
3. 等角 反射角=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
4. 可逆 光路是可逆的


6.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 反射的知识

不同光反射

8、光在反射时有一部分光回被物体吸收。

各光是有红、绿、蓝三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
我们能看见的物体除黑色外都要反色光。
白色物体反射所有光,看起来就是白色,
灰色物体也反射各色光但只反射一部分。
其他物体只要是什么颜色就反射能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本色的光。

附:红光加绿光是黄光,
绿光加蓝光是青光,
红光加蓝光是紫光,
红黄蓝加起来就是白光

在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
红光偏的最小,所以一盘在光屏成像时是在最上面,蓝最大

透明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光色决定的
( 当光通过透明体时,透明体是什么颜色,就能透过什么颜色的光)

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光色决定的
(当光遇到不

透明体时,不透明体是什么颜色,
就能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光的反射实验
目的和要求
总结光射到物体表面上发生反射的规律:
1.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晶体开始融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物质有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熔点。 
 熔点是一种物质的一个物理性质。
物质的熔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两个因素对熔点影响很大。
一是压强,平时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
如果压强变化,熔点也要发生变化。
熔点随压强的变化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对于大多数物质,
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大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要升高;
对于像水这样的物质,与大多数物质不同,
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体积要缩小(金属铋、锑等也是如此),
当压强增大时冰的熔点要降低。另一个就是物质中的杂质,
我们平时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纯净的物质。
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物质都是含有其它的物质的,
比如在纯净的液态物质中熔有少量其他物质,或称为杂质,
即使数量很少,物质的熔点也会有很大的变化,
例如水中熔有盐,熔点就会明显下降,海水就是熔有盐的水,
海水冬天结冰的温度比河水低,就是这个原因。
饱和食盐水的熔点可下降到约-22℃,北方的城市在冬天下大雪时,
常常往公路的积雪上撒盐,只要这时的温度高于-22℃,
足够的盐总可以使冰雪熔化,这也是一个利用熔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熔点实质上是该物质固、
液两相可以共存并处于平衡的温度,
以冰熔化成水为例,在一个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
而温度为0℃时,冰和水可以共存,如果与外界没有热交换,
冰和水共存的状态可以长期保持稳定。
在各种晶体中粒子之间相互作用力不同,因而熔点各不相同。
同一种晶体,熔点与压强有关,一般取在1大气压下物质的熔点为正常熔点。
在一定压强下,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都相同。
熔解时体积膨胀的物质,在压强增加时熔点就要升高。

编辑本段物质的熔点表
单位:摄氏度(℃)气压(在标准大气压下)
碳(金刚石) 3550
钨 3410+22-22
铂 1769
铁 1535
钢 1515
灰铸铁 1177
铜 1083
金 1064
银 962
铝 660
铅 328
锡 232
萘 80.5
硫代硫酸钠(海波) 48
水(冰) 0
固态水银 -39
固态甲苯 -95
固态酒精 -117
固态氮

-210
固态氧 -218
固态氢 -259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
规律是指物体放在焦点之外,
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
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

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实像,能用光屏承接;
反之,则称为虚像,只能由眼睛感觉。有经验的物理老师,区分方法:
“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透镜所成的三种虚像,
都是正立的;而凹面镜和凸透镜所成的实像,
以及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实像,无一例外都是倒立的。
当然,凹面镜和凸透镜也可以成虚像,
而它们所成的两种虚像,同样是正立的状态。

人眼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时,
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
像逐渐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
这个像不是实际折射光线的会聚点,
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用光屏接收不到,
是虚像。可与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对比(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只能用眼睛看到)。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
物体成倒立的像,这个像是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会聚而成的,
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接,是实像。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正立的虚像。


与凹透镜的区别
结构不同
凸透镜是由两面磨成球面的透明镜体组成,凸透镜两边薄中间厚。
凹透镜是由两面都是磨成凹球面透明镜体组成,凹透镜两边厚中间薄。
.
对光线的作用不同
凸透镜主要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主要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成像性质不同
凸透镜是折射成像
凹透镜是折射成像凸透镜是折射成像 成的像可以是 正、倒;虚、实;放、缩。起聚光作用
凹透镜是折射成像只能成缩小的倒立像。起散光作用透镜(包括凸透镜)是使光线透过,使用光线折后成像的仪器,光线遵守折射定律。面镜(包括凸面镜)不是使光线透过,而是反射回去成像的仪器,光线遵守反射定律。
凸透镜可以成倒立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或正立放大的虚像。可把平行光会聚于焦点,也可把焦点发出的光线折射成平行光。凸面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主要用扩大视野。



凸透镜的应用

照相机的底片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片底片是照相时形成的像。
小孔成像




孔成像效果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
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
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光的直线传播
原理: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



蒸发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气象上指液体变成气体的过,液体蒸腾挥发为水汽的现象
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变成汽态,

发生条件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蒸发过程吸收热量,蒸发致冷。


影响因素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温度、湿度、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等。


沸腾
液体受热超过其饱和温度时,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沸腾是指液体受热超过其饱和温度时,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汽化的现象。
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即使同一液体,它的沸点也要随外界的大气压强的改变而改变。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即使同一液体,它的沸点也要随外界的气压而变:
大气压强越高,液体沸点越高,反之就越低。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这是最为常见的。
在一定的外界压强下,沸腾只能在某一特定温度(沸点)
并持续加热下进行。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仍然吸热。
不同液体在相同的压强下的沸点是不同的。


蒸发和沸腾的联系
它们都是液体汽化的方式,即都属于汽化现象,液体在蒸发和沸腾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1)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忽略-273.15?C,因为-273.15?C为绝对零度,这时,分子停止运动),而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并继续加热,才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蒸发时液体温度会下降,而沸腾中液体温度保持不变(在液体表面上压强不改变的前提下)。
(4)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是: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速;影响沸点的因素是:液体表面上的气压,液体的纯净程度。 影响沸腾速度的因素:液体体积和原先的温度
(5)沸腾时有气

泡产生,而蒸发时则无气泡产生。


物镜后节点至焦点的距离。
焦距,是从透镜的光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
焦距是焦点到面
镜的顶点之间的距离。

相机的镜头是一组透镜,当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穿过透镜时,
会聚到一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

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

光心:可以把凸透镜的中心近似看作是光心。
我们用的照相机的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或是数码相机的感光器件)
就处在这个凸透镜的焦点附近,
或者说,胶片与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大至约等于这个凸透镜的焦距。



凸透镜

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
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弯月形)等形式,
凸透镜有会聚作用故又称聚光透镜,
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这与透镜的厚度有关。

 
物理学定义
噪声是发生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噪音的来源很多。
街道上的汽车声、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说话声、
建筑工地的机器声、以及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都是噪音。
 

dB(Decibel,分贝) 是一个纯计数单位,
(1)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 75~90 分贝。
(2)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 25~50 分贝。
(3)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 35~50 分贝。





色散
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色散可以利用棱镜或光栅等作为“色散系统”的仪器来实现。


光的色散
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牛顿在1666年最先利用三棱镜观察到光的色散,把白光分解为彩色光带(光谱).色散现象说明光在媒质中的速度(或



光的色散
折射率n=c/v)随光的频率而变.光的色散可以用三棱镜,衍射光栅,干涉仪等来实现.
光的色散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


复色光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
等各种色光组成的,由几种单色光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经过三棱镜不能再分解的色光叫做单色光。


光的三原色
色光三原色:红,绿,蓝
红,绿,蓝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
在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被物体吸收,一部分被物体反射。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
升华



升华
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相变现象。


生活现象
1.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温度低于0℃,冰不能熔化,消失的本质是冰逐渐升华为水蒸气了)

2.电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
3.雪人逐渐变小。
4.衣箱中的樟脑丸变小。
5.碘受热升华为紫色的碘蒸气。
6.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

科学概念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

举例:
固态的碘直接变成碘蒸气的过程是升华。
樟脑丸的变小是升华。


振幅


单位用米或厘米表示。振幅描述了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和振动的强弱。
一秒钟内振动质点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叫振动的频率,其单位为赫(HZ) 。频率也是表示质点振动快慢的物理量,频率越大,振动越快。
红外线
红外线的物理性质
1.有热效应
2.穿透云雾的能力强
红外线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红外线的应用
生活中高温杀菌,红外线夜视仪,监控设备,
手机的红外口,宾馆的房门卡,汽车、
电视机的遥控器、洗手池的红外感应,
饭店门前的感应门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的过程



熔化: 固态→液态 (吸热)
凝固: 液态→固态 (放热)
气化: 液态→气态 (吸热)
液化: 气态→液态 (放热)
升华: 固态→气态 (吸热)
凝华: 气态→固态 (放热)



物理意义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从固态转换为液态 熔化吸热 液态转换为固态时 凝固 放热


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
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 
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
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必须达到沸点,是剧烈的。

汽化要吸热 沸点,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温度就不会再升高,
但是仍然在吸热;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时,这个现象叫液化,
液化要放热。例如水蒸气液化为水,水蒸发为水蒸气。


加快液体的蒸发速度的方法一般有:
1.增加液体的表面积;2.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3.提高液体的温度;4.降低周围环境的水蒸气含量,
使其无法饱和(就是使空气干燥。)。
 

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做升华
物质直接从气态转换为固态,

这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例如:
熔化:铁变成铁水,石蜡变成液态,海波变成液态
凝固:铁水变成铁,液态沥青放热凝固,液态石蜡放热凝固
汽化:沸腾,蒸发,酒精挥发

化:露,雾,“白气”
升华:碘变成碘蒸气,冰变成水蒸汽,樟脑片不见了
凝华:霜,雾凇,冰花 ,雪
1、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升华和液化)
2、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化)
3、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凝华)
4、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升华)
5、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升华)
6、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
7、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
8、洒在地上的水不久干了(汽化)
9、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
10、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
11、早晨的浓雾(液化)
12、水结成冰(凝固)
13、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
14、北方冬天的树挂(凝华)
15、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升华)
16、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凝华)
17、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
18、灯丝(钨丝)变细(升华)
19、灯泡(钨丝)发黑(凝华)
水的三大名称:
固态:冰(凝固)、霜(凝华)、
雪(凝华)、淞、“窗花”(凝华)
、雹(凝固)、白冰
液态:水、露(液化)、雨(液化)、
雾(液化)、“白气”(液化)
气态:水蒸气 【注:水蒸气不可见】



次声波

频率小于20Hz(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次声波不容易衰减,

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而次声波的波长往往很长,

因此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



次声波的特点

来源广、传播远、穿透力强.

次声的声波频率很低,

一般均在20Hz以下,
波长却很长,传播距离也很远.它比一般的声波、
光波和无线电波都要传得远


能听见次声波的常见动物
狗(15Hz-50000Hz)
大象(1Hz-20000Hz)
鲸(20Hz-10000Hz)


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候的温度被称为沸点。

浓度越高,沸点越高。
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所谓沸点是针对不同的液态物质沸腾时的温度。

点随外界压力变化而改变,压力低,沸点也低。
 


几种物质的沸点
几种不同液体的沸点/摄氏度(在标准大气压下)
液态铁:2750


液态铅:1740
水银(汞):357
亚麻仁油:287
食用油:约250
萘:218
煤油:150
甲苯:111
水:99.974
酒精:78
乙醚:35
液态氨:-33.4
液态氧:-183
液态氮:-196
液态氢:-253

液态氦:-268.9
通常人们认为水的沸点是1标准大气压下100℃,
但是这是不精确的,现在使用的是1标准大气压下99.974℃。



凸透镜成像规律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u是物距 v是像距 f是焦距)
u>2f 倒立 缩小的 实像 2f>v>f 照相机 u>v
u=2f 倒立 等大的 实像 v=2f 可用来测量凸透镜焦距 u=v
2f>u>f 倒立 放大的 实像 v>2f 放映机,幻灯机,投影机 u<v
u=f 不成像 平行光源: 探照灯 \
u<f 正立 放大的 虚像 \ 虚像在物体同侧 放大镜 \
蜡烛的焰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应尽量保持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上。

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

物体靠近时,像越来越远,越来越大,最后再同侧成虚像。

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规律记忆

1.u>2f,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照相机
简记为:外中倒小实(或物远像近像变小)

2.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可用来测量凸透镜焦距
简记为:两两倒等实

3.2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放映机,幻灯机,投影机
简记为:中外倒大实(或物近像远像变大)

4.u=f 不成像 平行光源:探照灯
简记为:点上不成像

5.u<f正立放大的虚像 无 虚像在物体同侧 放大镜
简记为:点内正大虚
注:u大于2f简称为远——离凸透镜远一些;
u小于2f且大于f简称为近——离凸透镜近一些

记忆口诀:
物三像二 小实倒 物二像三 倒大实 物一像同侧 正大虚

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物远像近,
像变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