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带 热带 亚热带
Min 0-15℃ 冬暖夏热
温带
Min <0℃
亚寒带
寒带
气温指标 Min > 15℃ 气温变化 终年高温 气候类型 雨林气候 草原气候 沙漠气候 季风气候
Max 10℃ Max <5 ℃
冬冷夏热 冬寒夏凉 终年严 冬 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 大陆性气 极地气 地中海气候 大陆性气 候(亚寒 候(苔 带针叶林 原气候、 温带海洋性 候 气候) 冰原气 气候
2、从降水上看,可将世界气候归纳为四种类型 “以水定型”
类型 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气候类型及年降水量(mm) 年雨型 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夏雨型 夏季多雨,冬季少 雨或干旱 冬雨型 冬季多雨,夏季干 旱 少雨型 终年降水稀少
2、从降水上看,可将世界气候归纳为四种类型 “以水定型”
类型 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气候类型及年降水量(mm) 热带雨林气候>2000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 热带季风气候>1500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1000 温带季风气候500~600 地中海气候300~1000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年雨型 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夏雨型 夏季多雨,冬季少 雨或干旱
中纬西 副热带高压与副 风带 极地低压之间
(较低纬吹向 较高纬)
西南风 西北风
极地东 副极地低压于极 地高压之间 风带
(较高纬吹向 较低纬)
东北风 东南风 酷冷干燥:所控 制地区寒冷干燥
3、降水的空间分布
(1)近地面7个气压带影响下: 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 (2)近地面6个风带影响下: 低纬信风带——少雨带 南半球东南信风,北半球为东北信风 ——低纬度信风带大陆东岸降水多于西岸; 中纬盛行西风带——多雨带 风向为南半球西北风,北半球西南风 ——中纬度西风带大陆西岸降水多于东岸;
冬雨型 冬季多雨,夏季干 旱 少雨型 终年降水稀少
案例
亚欧大陆西岸
亚欧大陆内陆地区 亚欧大陆东岸
案例
亚欧大陆西岸
亚欧大陆内陆地区 亚欧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位于内陆,距海 远,终年少雨)
案例
亚欧大陆西岸
亚欧大陆内陆地区 亚欧大陆东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位于内陆,距海 远,终年少雨)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中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
北
信
风
赤 道 低气 压 带
东 中
南 纬
信 西
风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动 力 作 用
形 成 的
副 高 和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是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 地 东 风
极地高气压带
画出三圈环流
S 90°
60° 30°
0°
30°
60°
寒冷干燥
3、降水的空间分布
(1)近地面7个气压带影响下:
赤道气压带——0º (赤道)附近地区——
副高——南、北纬30º 附近地区——
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º 附近地区——
极地高气压带——两极附近地区——
3、降水的空间分布
(1)近地面7个气压带影响下:
赤道气压带——0º (赤道)附近地区——赤道多雨带
极地高气压带——两极附近地区——
3、降水的空间分布
(1)近地面7个气压带影响下:
赤道气压带——0º (赤道)附近地区——赤道多雨带;
副高——南、北纬30º 附近地区——副热带少雨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º 附近地区——温带多雨带;
极地高气压带——两极附近地区——
3、降水的空间分布
(1)近地面7个气压带影响下:
4、降水的季节变化
类型
分布
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全年多雨 赤道附近
全年少雨 副热带地区、 两极地区、内 陆地区 夏季多雨 大陆东岸
冬季多雨 南、北纬30º ~ 40º 常年湿润 南、北纬40º ~ 60º
受副高、极地高压、远离海 洋 季风(或海陆热力差异)
大陆西岸夏季受副高控制少 雨,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 大陆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控 制
1、降水的形成条件 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在气温降低或气流 上升时,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产生降水
低压控制——气流上升——气温下降,降水多。 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水汽充足,降水多。 2、降水的类型 3、降水的空间分布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热 力 作 用
形 成 的
赤 道 低 气 压 带 和 极 地 高 气 压 带 是
地中海气候
案例
90° N
G
D
G
D
G
D
G
七个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热力 气流运动 膨胀上升 对气候的影 响
赤道低气压带 南北纬5° 之间 副热带高气压 南北纬30° 附近 带
炎热多雨
动力 下沉运动
炎热干燥 温和多雨
副极地低气压 南北纬60° 附近 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两极附近
动力
上升运动
热力
下沉运动
思考:寒流、暖流的区别?
世界洋流模式:
分布规律:
60°N
西风漂流
30°N
1.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 环流(中低纬海区)—北顺 南逆 2.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 环流(中高纬海区)—北逆 南无
3.南半球中纬度—西风漂流 4.南半球高纬度—南极环流 (逆时针) 5.季风洋流(北印度洋) —夏 顺冬逆
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递减,气温垂直递减率为 0.6℃/100m。 影响因素——地形 (2)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
4、气温曲线图(指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连 成的曲线)的阅读方法 (1)看最热月出现的月份,判断所在半球。 7月最热(气温曲线呈波峰型)为北半球, 1月最热(气温曲线呈波谷型)为南半球。 (2)看最热月(max)、最冷月(min) 气温 数,说明冬夏温差的大小,判断所在气候 带。
海陆热力差异:
夏季 冬季 陆地 低 高压 海洋 高 低压
陆地
温度 气压
海洋
低 高压
高 低压
海陆高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90° 60°
极 副
地 极
高 地
气 低
压 气
带 压
北半球夏季 带
30° 30° 0°
30° 60°
副
低热
赤 道
热
带
高高气
低带 高 压
带
压 带 带
低
带
气
高 气
压
性质:
季风环流
风向:
; 西南风
夏季风
成因: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南 亚 季 风
高温湿润
性质:
风向:
;
东北风
;
冬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低温干燥
性质: ;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形成条件 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在气温降低或气流 上升时,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产生降水
低压控制——气流上升——气温下降,降水多。 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水汽充足,降水多。 2、降水的类型 3、降水的空间分布
气 压
副 副
极
地
低
极 地 高 气 带 90° 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被亚洲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使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30°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北太平洋高压 (印度低压)
30°
60°
图2。18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被亚洲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使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北半球冬季 极 副 副 地 极 高 地 带 气 压 带 气 气 压 压
副高——南、北纬30º 附近地区——
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º 附近地区——
极地高气压带——两极附近地区——
3、降水的空间分布
(1)近地面7个气压带影响下:
赤道气压带——0º (赤道)附近地区——赤道多雨带
副高——南、北纬30º 附近地区——副热带少雨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º 附近地区——
高
道
低
高
低
低 高
带 带
热
赤
副 副 极 热 极
低
带
气
高 气
压
气 压 带
带
压 带
地
低
地 高 气
压 带
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使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图2、18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返回 使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第二节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太阳辐射(基本因素)——
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和季节变化 2、大气环流(主要因素)——
影响各地区的气候特征 3、地面状况(包括海陆分布、地形状况、 地面性质)
4、人类活动
①纬度因素:
补:阴坡、阳坡
二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测定
日平均气温:把一天中地方时8时、14时、 20时、2时测到的气温相加除以4。
5、降水柱状图(用来表示降水的季节变化 状况的气候要素图)及其解读方法
(1)识图:降水柱状图由纵坐标、横坐标和柱状 线组成。 (2)用图: ①看柱状高低,对照降水量刻度,读出每月降水 量的约数; ②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说明该地全年降水 量的多少;什么季节多雨,躲到什么程度;什 么季节少雨,少到什么程度。
位置 赤道附近 两级附近
年降水量
成因
降水多(2000mm以上) 降水少(200mm以下) 南北回归 大陆东岸 降水多(500mm以上) 线附近 大陆西岸 降水少(500mm以下) 中纬度 大陆西岸 降水多(500~1000mm) 大陆内部 降水少(500mm以下) 大陆东岸 降水多(500~1000mm)
0°
南、北赤道暖流
30 °S
西风漂流
60°S
北大西洋暖流
秘鲁寒流
东格陵兰寒流 拉不拉多寒流
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
千岛寒流
北海道渔场
日本暖流
纽芬兰渔场
墨西哥暖流
秘鲁渔场
秘鲁寒流
四、期后
1、降水的形成条件 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在气温降低或气流 上升时,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产生降水
低压控制——气流上升——气温下降,降水多。 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水汽充足,降水多。 2、降水的类型 3、降水的空间分布
副高——南、北纬30º 附近地区——副热带少雨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º 附近地区——温带多雨带
极地高气压带——两极附近地区——极地少雨带
六个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风带 分布 风向
北半球 南半球
对气候的影响
低纬信 副热带高压吹向 风带 赤道低压
(较高纬吹向 较低纬)
东北风 东南风
暖热干燥:所控 制地区降水较少 (大陆东岸多于西 岸) 温暖湿润:所控制 地区降水较多(大 陆西岸多于东岸)
月平均气温:把一个月中每天的平均气温相 加除以该月的天数。 年平均气温:把一年中各月的平均气温相加 除12得到的商就是年平均气温。
2、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①一天中陆地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约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日出前后。 ②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a)海洋及沿海地区小于陆地及内陆地区。 b) 晴天温差大于阴天 c) 随纬度增加而减小d)夏季较大,冬季较小 。 (2)气温的年变化 ① 气温最高月 气温最低月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北半球 7月 8月 1月 2月 南半球 1月 2月 7月 8月 ②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气温年 较差大小比较如下: a)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b)海洋和沿海小于陆地; c)高地小于凹地、谷地; d)植被覆盖地小于裸地 e)多云雨区小于少云雨区; f)海拔愈高气温年较差愈小。
四、气候
1、从气温上看,可将世界气候归纳为五种类型 “以温定带”
气候带 热带 亚热带
Min 0-15℃ 冬暖夏热
温带
Min <0℃
亚寒带
寒带
气温指标 Min > 15℃ 气温变化 终年高温 气候类型
Max 10℃ Max <5 ℃
冬冷夏热 冬寒夏凉 终年严 冬
四、气候
1、从气温上看,可将世界气候归纳为五种类型 “以温定带”
热带
气温 Min 指标 > 15℃
亚热带
Min 0-15℃
温带
Min <0℃
亚寒带
Max 10℃
寒带
Max <5 ℃
气温 终年高温 冬暖夏Biblioteka Baidu 冬冷夏热 冬寒夏凉 终年严 变化 冬
※温带海洋性气候 特殊, Min > 0℃ ;Max<20℃。 全年温和,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亚洲高压
阿留申 低压
一月
赤道低压带
七月
亚洲低压
夏威夷 高压
冬季 夏季 低 南亚 西南季风
高 东 亚 高
低
赤 道 低 气 压 带 东南信风
季风环流——大陆东岸
风向:
; 东南风
夏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温暖湿润
;
东 亚 季 风
冬季风
性质:
风向:
西北风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寒冷干燥
;
成因:
赤道气压带——0º (赤道)附近地区——赤道多雨带;
副高——南、北纬30º 附近地区——副热带少雨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º 附近地区——温带多雨带;
极地高气压带——两极附近地区——极地少雨带。
3、降水的空间分布
(1)近地面7个气压带影响下:
赤道气压带——0º (赤道)附近地区——赤道多雨带
Min 0-15℃ 冬暖夏热
温带
Min <0℃
亚寒带
寒带
气温指标 Min > 15℃ 气温变化 终年高温 气候类型 雨林气候 草原气候 沙漠气候 季风气候
Max 10℃ Max <5 ℃
冬冷夏热 冬寒夏凉 终年严 冬 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 大陆性气 极地气 地中海气候 大陆性气 候(亚寒 候(苔 带针叶林 原气候、 温带海洋性 候 气候) 冰原气 气候
2、从降水上看,可将世界气候归纳为四种类型 “以水定型”
类型 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气候类型及年降水量(mm) 年雨型 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夏雨型 夏季多雨,冬季少 雨或干旱 冬雨型 冬季多雨,夏季干 旱 少雨型 终年降水稀少
2、从降水上看,可将世界气候归纳为四种类型 “以水定型”
类型 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气候类型及年降水量(mm) 热带雨林气候>2000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 热带季风气候>1500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1000 温带季风气候500~600 地中海气候300~1000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年雨型 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夏雨型 夏季多雨,冬季少 雨或干旱
中纬西 副热带高压与副 风带 极地低压之间
(较低纬吹向 较高纬)
西南风 西北风
极地东 副极地低压于极 地高压之间 风带
(较高纬吹向 较低纬)
东北风 东南风 酷冷干燥:所控 制地区寒冷干燥
3、降水的空间分布
(1)近地面7个气压带影响下: 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 (2)近地面6个风带影响下: 低纬信风带——少雨带 南半球东南信风,北半球为东北信风 ——低纬度信风带大陆东岸降水多于西岸; 中纬盛行西风带——多雨带 风向为南半球西北风,北半球西南风 ——中纬度西风带大陆西岸降水多于东岸;
冬雨型 冬季多雨,夏季干 旱 少雨型 终年降水稀少
案例
亚欧大陆西岸
亚欧大陆内陆地区 亚欧大陆东岸
案例
亚欧大陆西岸
亚欧大陆内陆地区 亚欧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位于内陆,距海 远,终年少雨)
案例
亚欧大陆西岸
亚欧大陆内陆地区 亚欧大陆东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位于内陆,距海 远,终年少雨)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中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
北
信
风
赤 道 低气 压 带
东 中
南 纬
信 西
风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动 力 作 用
形 成 的
副 高 和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是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 地 东 风
极地高气压带
画出三圈环流
S 90°
60° 30°
0°
30°
60°
寒冷干燥
3、降水的空间分布
(1)近地面7个气压带影响下:
赤道气压带——0º (赤道)附近地区——
副高——南、北纬30º 附近地区——
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º 附近地区——
极地高气压带——两极附近地区——
3、降水的空间分布
(1)近地面7个气压带影响下:
赤道气压带——0º (赤道)附近地区——赤道多雨带
极地高气压带——两极附近地区——
3、降水的空间分布
(1)近地面7个气压带影响下:
赤道气压带——0º (赤道)附近地区——赤道多雨带;
副高——南、北纬30º 附近地区——副热带少雨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º 附近地区——温带多雨带;
极地高气压带——两极附近地区——
3、降水的空间分布
(1)近地面7个气压带影响下:
4、降水的季节变化
类型
分布
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全年多雨 赤道附近
全年少雨 副热带地区、 两极地区、内 陆地区 夏季多雨 大陆东岸
冬季多雨 南、北纬30º ~ 40º 常年湿润 南、北纬40º ~ 60º
受副高、极地高压、远离海 洋 季风(或海陆热力差异)
大陆西岸夏季受副高控制少 雨,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 大陆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控 制
1、降水的形成条件 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在气温降低或气流 上升时,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产生降水
低压控制——气流上升——气温下降,降水多。 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水汽充足,降水多。 2、降水的类型 3、降水的空间分布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热 力 作 用
形 成 的
赤 道 低 气 压 带 和 极 地 高 气 压 带 是
地中海气候
案例
90° N
G
D
G
D
G
D
G
七个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热力 气流运动 膨胀上升 对气候的影 响
赤道低气压带 南北纬5° 之间 副热带高气压 南北纬30° 附近 带
炎热多雨
动力 下沉运动
炎热干燥 温和多雨
副极地低气压 南北纬60° 附近 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两极附近
动力
上升运动
热力
下沉运动
思考:寒流、暖流的区别?
世界洋流模式:
分布规律:
60°N
西风漂流
30°N
1.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 环流(中低纬海区)—北顺 南逆 2.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 环流(中高纬海区)—北逆 南无
3.南半球中纬度—西风漂流 4.南半球高纬度—南极环流 (逆时针) 5.季风洋流(北印度洋) —夏 顺冬逆
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递减,气温垂直递减率为 0.6℃/100m。 影响因素——地形 (2)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
4、气温曲线图(指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连 成的曲线)的阅读方法 (1)看最热月出现的月份,判断所在半球。 7月最热(气温曲线呈波峰型)为北半球, 1月最热(气温曲线呈波谷型)为南半球。 (2)看最热月(max)、最冷月(min) 气温 数,说明冬夏温差的大小,判断所在气候 带。
海陆热力差异:
夏季 冬季 陆地 低 高压 海洋 高 低压
陆地
温度 气压
海洋
低 高压
高 低压
海陆高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90° 60°
极 副
地 极
高 地
气 低
压 气
带 压
北半球夏季 带
30° 30° 0°
30° 60°
副
低热
赤 道
热
带
高高气
低带 高 压
带
压 带 带
低
带
气
高 气
压
性质:
季风环流
风向:
; 西南风
夏季风
成因: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南 亚 季 风
高温湿润
性质:
风向:
;
东北风
;
冬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低温干燥
性质: ;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形成条件 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在气温降低或气流 上升时,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产生降水
低压控制——气流上升——气温下降,降水多。 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水汽充足,降水多。 2、降水的类型 3、降水的空间分布
气 压
副 副
极
地
低
极 地 高 气 带 90° 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被亚洲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使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30°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北太平洋高压 (印度低压)
30°
60°
图2。18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被亚洲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使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北半球冬季 极 副 副 地 极 高 地 带 气 压 带 气 气 压 压
副高——南、北纬30º 附近地区——
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º 附近地区——
极地高气压带——两极附近地区——
3、降水的空间分布
(1)近地面7个气压带影响下:
赤道气压带——0º (赤道)附近地区——赤道多雨带
副高——南、北纬30º 附近地区——副热带少雨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º 附近地区——
高
道
低
高
低
低 高
带 带
热
赤
副 副 极 热 极
低
带
气
高 气
压
气 压 带
带
压 带
地
低
地 高 气
压 带
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使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图2、18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返回 使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第二节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太阳辐射(基本因素)——
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和季节变化 2、大气环流(主要因素)——
影响各地区的气候特征 3、地面状况(包括海陆分布、地形状况、 地面性质)
4、人类活动
①纬度因素:
补:阴坡、阳坡
二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测定
日平均气温:把一天中地方时8时、14时、 20时、2时测到的气温相加除以4。
5、降水柱状图(用来表示降水的季节变化 状况的气候要素图)及其解读方法
(1)识图:降水柱状图由纵坐标、横坐标和柱状 线组成。 (2)用图: ①看柱状高低,对照降水量刻度,读出每月降水 量的约数; ②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说明该地全年降水 量的多少;什么季节多雨,躲到什么程度;什 么季节少雨,少到什么程度。
位置 赤道附近 两级附近
年降水量
成因
降水多(2000mm以上) 降水少(200mm以下) 南北回归 大陆东岸 降水多(500mm以上) 线附近 大陆西岸 降水少(500mm以下) 中纬度 大陆西岸 降水多(500~1000mm) 大陆内部 降水少(500mm以下) 大陆东岸 降水多(500~1000mm)
0°
南、北赤道暖流
30 °S
西风漂流
60°S
北大西洋暖流
秘鲁寒流
东格陵兰寒流 拉不拉多寒流
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
千岛寒流
北海道渔场
日本暖流
纽芬兰渔场
墨西哥暖流
秘鲁渔场
秘鲁寒流
四、期后
1、降水的形成条件 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在气温降低或气流 上升时,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产生降水
低压控制——气流上升——气温下降,降水多。 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水汽充足,降水多。 2、降水的类型 3、降水的空间分布
副高——南、北纬30º 附近地区——副热带少雨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º 附近地区——温带多雨带
极地高气压带——两极附近地区——极地少雨带
六个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风带 分布 风向
北半球 南半球
对气候的影响
低纬信 副热带高压吹向 风带 赤道低压
(较高纬吹向 较低纬)
东北风 东南风
暖热干燥:所控 制地区降水较少 (大陆东岸多于西 岸) 温暖湿润:所控制 地区降水较多(大 陆西岸多于东岸)
月平均气温:把一个月中每天的平均气温相 加除以该月的天数。 年平均气温:把一年中各月的平均气温相加 除12得到的商就是年平均气温。
2、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①一天中陆地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约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日出前后。 ②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a)海洋及沿海地区小于陆地及内陆地区。 b) 晴天温差大于阴天 c) 随纬度增加而减小d)夏季较大,冬季较小 。 (2)气温的年变化 ① 气温最高月 气温最低月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北半球 7月 8月 1月 2月 南半球 1月 2月 7月 8月 ②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气温年 较差大小比较如下: a)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b)海洋和沿海小于陆地; c)高地小于凹地、谷地; d)植被覆盖地小于裸地 e)多云雨区小于少云雨区; f)海拔愈高气温年较差愈小。
四、气候
1、从气温上看,可将世界气候归纳为五种类型 “以温定带”
气候带 热带 亚热带
Min 0-15℃ 冬暖夏热
温带
Min <0℃
亚寒带
寒带
气温指标 Min > 15℃ 气温变化 终年高温 气候类型
Max 10℃ Max <5 ℃
冬冷夏热 冬寒夏凉 终年严 冬
四、气候
1、从气温上看,可将世界气候归纳为五种类型 “以温定带”
热带
气温 Min 指标 > 15℃
亚热带
Min 0-15℃
温带
Min <0℃
亚寒带
Max 10℃
寒带
Max <5 ℃
气温 终年高温 冬暖夏Biblioteka Baidu 冬冷夏热 冬寒夏凉 终年严 变化 冬
※温带海洋性气候 特殊, Min > 0℃ ;Max<20℃。 全年温和,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亚洲高压
阿留申 低压
一月
赤道低压带
七月
亚洲低压
夏威夷 高压
冬季 夏季 低 南亚 西南季风
高 东 亚 高
低
赤 道 低 气 压 带 东南信风
季风环流——大陆东岸
风向:
; 东南风
夏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温暖湿润
;
东 亚 季 风
冬季风
性质:
风向:
西北风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寒冷干燥
;
成因:
赤道气压带——0º (赤道)附近地区——赤道多雨带;
副高——南、北纬30º 附近地区——副热带少雨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º 附近地区——温带多雨带;
极地高气压带——两极附近地区——极地少雨带。
3、降水的空间分布
(1)近地面7个气压带影响下:
赤道气压带——0º (赤道)附近地区——赤道多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