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会学重点整理
(完整word)发展社会学(刘祖云)
![(完整word)发展社会学(刘祖云)](https://img.taocdn.com/s3/m/66d9c8e3a2161479161128dd.png)
(完整 word)发展社会学(刘祖云)
2、保守主义倾向 3、方法论的简单与抽象化 五、现代化理论的政治战略 1、美国统领世界的需要论 2、鼓吹西方社会发展道路 3、为美国向不发达国家提供外援找到“合法”依据
第二节 依附理论 20 世纪六十年代末 依附理论主要是用“中心"和“外围"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来解释非西方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为什么 不发达的原因。 代表人物:弗兰克、阿明、桑托斯等人 一、理论来源 1、马克思的社会理论,特别是其关于资本剥削与资本扩展的理论; 2、列宁的帝国主义和殖民地理论; 3、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如缪尔达尔、普瑞比斯奇等人的理论观点。 二、现实背景 现代化理论在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的推行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经济社会后果。 经济上、政治上、社会上 20 世纪 60 年代末,依附理论受到拉美、非洲等地区学者的重视。 三、基本观点 1、依附理论的基本视角 主要从西方发达国家(即中心或核心国家)与非西方不发达国家(即外围或边陲国家)之间的政 治、经济联系,特别是从国际贸易关系,从不发达国家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附出发,去解释非西 方国家的欠发达. 2、欠发达的发展论 弗兰克的低度发展和革命方案 提出“都会—-卫星”的连锁模式来解释欠发达的形成。 3、依附化的过程和形式 三个阶段和形式:重商主义、殖民主义与新殖民主义 四、依附理论的反思 1、依附理论批判了现代化理论“传统”与“现代”的二分法,自己却又陷入了简单的“发达” 与“欠发达"、“核心"与“边陲"或“都市”与“卫星”的二分法之中. 2、其次,依附理论批判了现代化理论在价值观念即文化方面的内因决定论,同时又陷入了在政 治经济方面的外因决定论。 3、依附理论基于“核心”与“边陲”的二分,在其外因决定论的前提下,认为发展与依附是不 相容的。 4、对依附理论的普遍性问题的反思
《发展社会学》重点要点
![《发展社会学》重点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c378e323169a4517723a387.png)
1:(1)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的,包括人自身的发展以及为人的发展而提供各种条件。
(2)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其数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趋向不平等。
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3)理性化:理性化指人们确定目标以后,根据目标选择最合适的手段,力求以最少的付出来获取最大的收益。
(4)畸变现象:畸变现象是指后发-外生型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表面上与现代性因素很相似,但实际上却与现代化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
2: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总体特征。
世界现代化的发展表现出三个总体特征:一是世界现代化发展是阶段性、跳跃前进;二是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科技革命。
三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是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和国际贸易体系形成和调整的过程,也是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各个方面的整体性的社会变革。
3: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马克思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人类通过劳动创造物质生活资料满足自己的需要,并在这一过程中改造自身。
人类要生存,必须处理好两种关系,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次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4:后发展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不利因素。
后发展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利因素也称为“负面效应”,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后发展国家面临被发达国家转嫁危机的命运以及面临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第二,在现代化进程中模仿西方国家而忽略自己社会的实际情况。
第三,赶超式的发展会导致社会危机的发生,以及民主政治的难产与反现代性因素的抗拒;第四,盲目引进一些与本国社会环境不相容的技术、制度、生活方式造成一系列消极后果;第五,对现代化的巨大希望与进展缓慢的现实形成巨大反差,使人们产生沮丧、失望情绪。
5: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社会改革的经验教训。
发展社会学重点
![发展社会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6a9fb4677232f60ddcca1dd.png)
迟发展效应定义: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因其现代化的起步较晚而与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在发展的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因而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具有不同于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的发展优势与劣势,这就是所谓的“迟发展效应”。
特征:客观性:迟发展国家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机遇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这些条件和机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综合性:迟发展效应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性的反映;相对性:迟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的不同条件下所产生的影响会有不同综合发展模式的局限性:它注重的是社会内部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因素发展的相互关系,没有进一步揭示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的问题;它关注的是发展的当前状态,没有考虑发展的长远问题,没有把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同满足后代人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内涵:1.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发展,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贫富悬殊、人口激增和生态环境危机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才能逐步实现现代化,摆脱贫穷和愚昧。
2.可持续发展战略认为,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是有机联系的,。
可持续发展把追求安全、清洁、舒适、优美的环境作为实现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也是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指标。
3.可持续发展战略呼吁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认为这是一个紧迫的时代课题。
这一思想的实质就是,一方面要求人类在生产中尽可能的少投入多产出;另一方面又要求人类在消费时尽可能多利用少排放。
可持续发展最明显的特点是重视环境、资源等全球性问题,因此也有些人认为它所关注的只是环境问题。
实际上,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不是简单的重视环境问题,而是代表了一种发展理念,这种发展理念就是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的含义:城市规划就是对城市物理空间和社会关系空间的结构和布局进行合理设计,一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发展社会学笔记
![发展社会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adabc4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3.png)
发展社会学笔记引言第一编发展的理论探讨第一章发展与发展社会学第一节现代化与发展一、现代化现代化是指在近现代科学和技术革命推动下,人类社会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全面社会变革过程。
或者说是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方面的整体性社会变迁过程。
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工业化(2)城市化(3)理性化(4)世俗化(5)社会组织的分化与整合二、发展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社区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和转化。
发展不仅仅指经济发展,它还包括社会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等诸多内容。
发展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经济发展(2)社会发展(3)人的发展(4)可持续发展三、现代化和发展区别:A 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指的是从18世纪后期开始的以工业革命为标志的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与转化,其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
B 发展则是一个绝对性概念,它所指的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迈进的过程。
其范围是没有限度的,是一个无限向前延伸的过程。
联系:现代化特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即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的阶段。
当前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是发展,是现代化发展;而发达国家的后现代化过程也是发展,是后现代发展。
第二节发展社会学一、发展研究的背景严格意义上的发展研究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五六十年代,其最早的起因是政治与经济问题。
二、发展社会学发展社会学是发展学和社会学交叉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是从社会学角度对发展的探讨。
发展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但它并不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阶段和一切领域。
它主要研究18世纪中期之后的人类社会发展,即现代化阶段。
当代发展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后进的发展中国家由不发达走向发达的现代化发展过程。
发展社会学是立足于当今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实践,在总结发达国家现代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综合研究广大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理论、途径、模式和过程等问题的学科。
发展社会学重点整理
![发展社会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42ce2ed551810a6f524862f.png)
发展理念以人为中心最早是由(佩鲁)提出
现代化理论的奠基人:帕森斯
名词解释:10选5
现代化:又译近代化,常被用来描述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根据马格纳雷拉的定义,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一般而言,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文化层面的世俗化,观念层面的理性化等内容。
缺陷:将“核心国家之间平等且具有竞争性的贸易关系”与“核心和边陲之间不平等且具有剥削性的贸易关系” 概念混淆,且将市场机制等抽象概念视为具有无穷的解释力;二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视为一个整体,忽视了个体国家的规律;三是一种循环的单线进化论。
4、消除二元经济需要什么条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解决)
二元经济结构具有一种自我再生产的性质,只要劳动力处于过度供给状态,新增社会财富的分配就是极端不平等的,财富会流入资本和技术持有者而不是劳动力持有者的手中。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走农村城市化道路,实现城乡良性互动,逐步减少农村人口,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城镇人口,转变生产增长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第一产业结构,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农村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化是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根本出路。
论述:2选1
1、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的未来走向(197、户籍、城乡职能)
走向:随着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二元会走向一元,一元并不是指只有城市而没有农村,而是指城乡差别基本消失、城乡壁垒基本消除、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结构形态基本形成。
必然性分析:走出二元社会结构是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工业化需要现代化农业作为保障;二是社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打破城乡分割局面是完全符合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三不仅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而且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眼前利益。有利于农业面貌的改变、工业效益的提高、社会公平的实现、社会心理的平衡、城乡环境的改善。
(完整版)发展社会学课件(综合版)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版)发展社会学课件(综合版)汇总,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54a9c544afe04a1b071deba.png)
发展社会学教材内容经构上篇社会发展的理论阐释下篇社会发展的现实解读第1章社会发展界说一、社会发展的含义1、社会发展的逻辑定义内涵定义法:通过其内在特征界定其概念从其内在特征看,社会发展是一种社会动态过程,既是一种从著落后走向先进的社会过程,又是一种从低走向高级的社会过程外延定义法:通过其外显范围界定其概念。
从其外显范围看,一是相对于自然环境的社会发展。
二是相对于经济发展的社会发展。
三是相对于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科技发展的社会发展。
2、社会发展的学术定义●“公有制社会——么有制社会——公有制社会”的学术观点●“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学术观点●“传统社会——转型社会——现代社会”的学术观点二、社会发展的特征1、社会发展的渐进性表现形式之一:由外到内由外到内是迟发外生型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现代因素知成和发展的一个主要途径。
现代因素本土化和本土因素现代化的复杂过程。
非全盘西化,非与一国传统彻底决裂,而是通过现代因素的本土化来促进本土因素的现代化。
表现形式之二:由表及里中国社会转型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即从器物层面、制度层面到思想文化层面的发展过程。
以中国社支转型的启动阶段(1840——1949),加速阶段(1978到今)为例。
两轮由表及里的阶段本质上差别。
表现形式之三:由名到实所谓由名到实,就是先有现代化之名,然后才具有现代化之实。
以当前我国科层化为例:严重失衡、名实不符。
社会发展一般要经历无名无实(传统社会)、有名不完全有其实(转型社会支)、有名有实(现代社会)三个阶段2、社会发展的整体性世界各国社会现代化实践过程所得出的结论:●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环境堡护三、社会发展的类型1、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的特点发展条件的优越性。
殖民扩张给宗主国带来诸多利益发展动力的内缘性。
以英国为例发展进程的渐进性。
国家社会机体内部产生适应现代化变化的某些新趋势、无外来压力的刺激和干扰。
《发展社会学》课件
![《发展社会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837a5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3.png)
关注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领域 的进步,以及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的 建立和完善。
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和影响
根源
研究社会不平等的阶级、种族、性别、地域等方面的根源,以及社会制度和政策对资源分配和社会机会的影响。
影响
分析社会不平等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政治参与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文化传承与创新
发展社会学强调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如 何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同时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
性别与发展
性别平等
发展社会学关注性别问题,研究如何促进性别平等和 女性赋权,打破性别歧视和性别暴力的束缚,让女性 在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性别与发展策略
发展社会学研究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性别与发展策略 ,将性别视角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和项目实施中,实现可 持续发展的目标。
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是一种以市场为导 向的经济思想,强调自由放任
、私有化和全球化。
该理论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 的最佳方式,政府应该尽可
能少地干预经济运行。
新自由主义认为国际贸易和投 资应该自由化,国家应该放松 对资本流动的限制,以促进全
球经济发展。
全球南方理论
全球南方理论是一种关注南方国家发展的理论,强调南方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团结。
旨在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转型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发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具体 过程,其范围涵盖了从宏观的社会结构到微观的社会 行动。
详细描述
发展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社会发展的规律、机 制和过程,以及社会变迁的原因、动力和结果。它不 仅关注宏观的社会结构、经济制度、政治体制等方面 的发展,也关注微观的社会行动、社会组织、人际关 系等方面的发展。发展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涵盖 了从宏观的社会结构到微观的社会行动的各个层面, 旨在全面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外在条件。
发展社会学资料整理
![发展社会学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dad94eefab069dc502201d2.png)
1、试析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
(12-13)社会发展即社会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发展划分为不同类型,其中以现代化起步时间早晚为标准,社会发展可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以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因素是来自社会内部还是社会外部为标准,社会发展可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
一般来说,早发型往往是内生型,而迟发型往往是外生型。
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与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相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发展条件的劣质性。
与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的国家相反,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的国家大都曾有过被殖民和被奴役的痛苦历史,这些国家程度不同地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长期的殖民统治不仅给这些国家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这些国家丧失了巨额的财富和大量的资源。
当它们开始现代化建设时,资金严重匮乏等问题便成为长期困扰这些国家发展的不利因素,从而导致他们失去了很多原本应有的发展机会。
第二,发展动力的外缘性。
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国家不仅现代化起步时间晚,而且现代化的动因不是发端于本国社会内部,而是来自于其社会外部的刺激与压力。
绝大多数迟发外生型国家的现代化启动实际上是对外部挑战与压力的一种被迫回应。
如日本现代化的两个重要阶段明治维新时期和盟军占领时期的改革都是由外在动力推动的。
第三,发展进程的跳跃性。
许多迟发外生型国家在开始现代化时,社会内部缺乏现代性因素的积累,是在现代性欠缺或不成熟的条件下强行启动现代化,该现代化以缩小与早发展国家的差距为目标,因此不可避免的具有跳跃性赶超的特征。
现代化启动的突发性以及它们对现代化追求的迫切性,使这些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在较短的时间里兼顾许多问题,常常导致社会发展出现不稳定与不协调。
2、试析迟发展效应。
(13-18)迟发展效应是指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因其现代化的起步较晚而与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在发展的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因而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具有不同于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的发展优势与劣势,这就是所谓的“迟发展效应”。
发展社会学教学内容
![发展社会学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1b1faa54693daef5ef73d74.png)
《发展社会学》教学内容
第一章发展社会学绪论
一、发展社会学的内涵
二、发展的演变
三、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发展社会学的理论渊源
一、孔德的社会学思想——实证主义的社会学
二、斯宾塞——社会有机论
三、涂尔干——社会分工
四、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
第三章发展社会学的理论探究
一、现代化理论
二、依附理论
三、世界体系理论
第四章世界现代化的进程
一、世界现代化发展的缘起
二、现代化发展的三次浪潮
三、东南亚国家的发展模式
四、拉美国家的发展模式
第五章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一、晚清时期中国的现代化
二、民国时期中国的现代化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现代化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
第六章城市化与人口问题
一、世界城市化的发展
二、中国城市化的发展
三、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四、城市化发展的对策
第七章农村社会的发展
一、中国农村的发展及三农问题
二、云南农村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学生的课外实践。
发展社会学(重点整理版)
![发展社会学(重点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a4a1e932f111f18583d05a1b.png)
现代化的含义:1界定现代化时遵循的原则:(1)能够反映出现代化过程不同于其他类型社会变迁的本质特征;(2)能够反映出现代化的整体性品格;(3)既能反映出世界大势又能够不脱离民族载体所谓现代化,就是世界范围内的,以工业化为开端的、以一个个民族实体为载体整个社会的变革。
这种变革的结果就是现代社会。
2 再进一步看,现代化这一概念又有两层含义:其一,不同于前现代社会的“现代性”,即“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与指标”,是一个静态特征;其二,它是一个实现现代社会的过程,即现代性的“化”,动态过程。
发展的基本宗旨:发展的基本宗旨应是以人为本,这包含着两层含义:人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具有主体意义,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人人共享、普遍受益。
1 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意义:防止出现经济至上论,否则会出现不良的后果:人的异化,社会机体的畸形发展,经济行为“不经济”。
2 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社会发展的成果对于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应具有共享的性质,即: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推进,每个社会成员的尊严以及平等、自由的权利应当更加得以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应当持续不断地的以满足,其生活水准应当相应地得以不断的提高。
发展的基本特征:第一,整体有机性第二,内生性第三,开放性发展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是一门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发展与现代化的学科。
发展社会学是一门分支社会学,也是发展与现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包括:1)发展社会学的基本理论问题;(2)主要从社会的层面探讨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如社会分化与整合、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政治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发展的动态研究,如现代化进程、城市化趋势、发展模式、发展战略等;(4)发展理论与社会发展,如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发展的根源、方向、速度及衡量标准、发展类型。
发展社会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其综合性。
发展社会学的研究现状:1 西方的发展社会学研究:机构众多,流派纷呈,出现人本化和实用化的发展趋势。
发展社会学知识点
![发展社会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d132bed856a561252d36f3d.png)
第一章绪论1、发展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重要分支,是以社会发展研究为己任的学科,它试图解释社会发展的现象,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则。
2,、所以,发展已成为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主题。
3、“发展”这一术语首先被近代的生命科学所使用,意指生物有机体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与结果。
从它的基本词义来看,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变化。
4、开始,人们往往把经济发展看做是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内容。
后来,鉴于发达国家经济高度发达反而导致各种负面的社会后果,以及发展中国家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不少社会学家提出发展应该是以提高民众的实际福利与生活水准为目标的,有计划的变迁进程。
5、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及一批学者提出了发展是以人为核心的发展概念。
他们认为发展实际上是为了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选择)7、经济学家托达罗认为发展包括三个重要的价值标准,即维持生存、提供基本需要的能力;自我尊重,做一个真正的人;从奴役状态下获得自由。
(选择)8、丹麦的索雷生认为,发展指个人和群体在不损害他人与自然条件下的需要的满足。
他确定了四种发展的需要:福利、自由和权利、生存与安全、认同。
(选择)9、阿马蒂亚森认为,应以自由来看待发展,认为发展意味着人的可行能力的扩展。
10、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的概念进一步演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1、社会发展的定义:首先,发展不但包括经济层面,而且包括社会层面和自然环境因素,因此社会发展是多层面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
其次,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检验社会发展的标准是看它是否能够不断地满足人的需求。
再次,社会发展不是一般的社会变迁,它是有计划的,符合人类价值取向的特殊的社会变迁形式。
12、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①方向性、②目的性、③合理性、④整体性、⑤多样性、⑥阶段性。
(多选与判断)13、“现代”一词至少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作为时间尺度,指中世纪结束一直到今天这样的长时段;另一层是作为价值尺度,指区别于中世纪的新时代精神与特征。
吉林农大发展社会学笔记
![吉林农大发展社会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b6ecd52650e52ea5518987e.png)
第一章发展与现代化1. 发展:一个国家或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的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的状态的过度和转化,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可持续发展。
1.现代化:指在世界范围内以工业化为发端的,以一个民族实体为其载体的整个社会的变革,这种变革的结果是现代化。
包括两层含义:①现代化首先意味着现代社会的基本机构和指标②实现现代化的过程2.发展与现代化的关系:①与发现代化不同,发展不仅指由传统向现代社会的迈进,还包括继续完善的问题,而现代化指的仅是社会由传统到现代的过程。
②发展侧重于动态的现代化过程,而现代化则不限于此,还指现代过程的结果和现代化进程的目标。
3.发展社会学:是一门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发展与现代化的学科。
4.基本内容:①从社会的层面探讨现代化的基本内容②从社会的层面探讨发展与现代化的模式③从社会的层面探讨现代化的过程。
5.发展社会学的功能:①有助于人们清晰的认识与把握现代化这一当代社会最为重要的社会变迁过程。
②有助于确立起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的基本模式③有助于深化人们对中国社会的理解。
④有助于丰富社会学的学科体系7,.现代化从词义上来讲:①第一表示时间,时间是现代的,大约从1500年至今。
②第二表示性质,现代的新进的,时髦的。
8.现代化进程的总特征:①现代化进程的根本动力是科技革命②世界现代化进程呈现波浪式跳跃推进的特点、③世界现代化是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形成与调整的过程④现代化是整体性的社会变迁过程第二章现代化的基本理论一、经典现代化理论1.两分法:只把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特征区别开来,形成一种明显的对照,被看作是20世纪5.6十年代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a,帕森斯的两分法:五对模式变相:传统--现代:团体-个人特殊-普通扩散-专一情感-中立先赋--自致变相:选择取向价值标准角色关系行为动机角色评价2.关于发展中国家问题的分析:①,发展阶段;经典现代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仍处于传统社会阶段②,发展原因:将发展中国家未能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原因归咎于其社会内部的传统性。
学习重点社会学社会发展
![学习重点社会学社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e70762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0.png)
学习重点社会学社会发展学习重点:社会学中的社会发展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它关注社会如何发展、演变以及影响人类行为的各种因素。
社会发展是社会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它探讨社会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产生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社会学中的社会发展理论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和理论框架出发,提出了各种社会发展理论,其中包括进化论、现代化理论、依赖理论和世界系统理论等。
1. 进化论进化论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社会学的主流理论之一,其核心思想是社会和文明在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发展和进化。
社会学家如斯宾塞、孟斯特和杜尔凡等都在进化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理论。
2. 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种现代性的过程,它包含了工业化、城市化、教育普及以及现代价值观念的形成等方面的转变。
拉斯金、德里达和韦伯都对现代化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3. 依赖理论依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受到了国际关系和经济依赖的制约和影响。
瓜达尔和弗兰克等学者提出了依赖理论,并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依赖性发展的问题。
4. 世界系统理论世界系统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社会发展理论,主要关注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和经济联系以及不平等关系。
沃勒斯坦是世界系统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世界市场体系的概念,并分析了其中的核心和外围国家的关系。
二、社会发展的实践应用社会发展理论不仅仅是空中楼阁的学术研究,它也有广泛的实践应用。
以下是社会发展实践中的几个重要领域和案例。
1. 农村发展社会学家和政府机构通过研究和实践,关注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问题。
他们试图寻找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减少城乡差距的途径。
例如,在发展中国家,政府会实施农村发展计划,投资农业基础设施、提供教育和卫生保健资源,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
2. 教育发展社会学家研究教育的社会角色和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教育发展理论。
发展社会学复习资料.doc
![发展社会学复习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a1bc82a3102de2bd960588dc.png)
发展社会学第一章社会发展界说二、社会发展的特征1、社会发展的渐进性——对迟发外生型国家来说,社会发展过程表现为现代因素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由名到实的生成和发展过程。
2、社会发展的整体性一一社会发展是既包括社会系统内部各个层面的变化,乂涉及社会与自然因素和互关系的整体性的社会发展过程。
三、社会发展的类型1、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的特点■I发展条件的优越性。
殖民扩张给宗主国帯来诸多利益■I发展动力的内源性。
以英国为例■ I发展进程的渐进性。
国家社会机体内部产生适应现代化变化的某些新趋势、无外來压力的刺激和干扰。
推进方式:“白下而上”2、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的特点•发展条件的劣质性。
被殖民和被奴役的痛苦历史•发展动力的外缘性。
以俄国、日本为例。
•发展进程的跳跃性。
强行启动的现代化、短时间里兼顾许多问题。
推进方式:“白上而下”3、迟发展效应•迟发展的正而效应发展动力容易形成;发展资源可以釆借(人、财、物);发展道路可以选择• 迟发展的负面效应可能形成依附性经济;可能形成依附性政治:可能形成依附性文化四、社会发展的模式■I “经济增长”模式/ 实质:将社会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20C50\60Y)/经济增长并未带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带来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I “综合发展模式/ “基木需求战略”理论:发展的主要1=1标是满足人民的基木需求,衡最发展程度的主要指标包括基木必需品的消费最、收入和分配的均等程度、识字率、健康水平和就业情况。
/ 标志:发展的根木内涵从“经主增长第一”转至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道徳价值/ 口木学者“发展第一”的观点以及佩鲁的“新发展观”/ (这个模式仍有很人的局限性:它没有进一步揭示社会系统和白然系统间相互协调的问题;它没有把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同满足后代人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
)■I “协调发展”模式/ 所谓I办调发展,是指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和互开放的条件下,和互依存、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发展社会学复习.doc
![发展社会学复习.doc](https://img.taocdn.com/s3/m/1e223d56102de2bd960588d4.png)
发展社会学复习第一章一、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的特点第一,发展条件的优越性第二,发展动力的内源性第三,发展进程的渐进性二、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的特点第一,发展条件的恶劣性第二,发展动力的外缘性第三,发展进程的跳跃性三、迟发展效应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因其现代化的起步较晚而与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在发展的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因而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具有不同于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的发展优势与劣势,这就是所谓的“迟发展效应气迟发展效应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客观性,二(四)注重社会发展的主体二、现代化理论的不足之处(一)忽视文化的相对性和多样性(二)忽视社会发展的特殊性(三)片面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四)忽视外因的负面影响第五章政府作用和经济发展一、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政府的重要作用在于维持收入的良性分配,合理配置用于经济长期发展的资源,尤其是公共资源。
一般而言,政府通过征收强制性的税收获得公共收入,并将这笔收入用于带有公共性和外部性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例如教育、卫生、交通、水利、社会保障等。
除了调节收入分配之外,政府还能够直.接干预经济发展。
国家和政府可以通过对产权的界定和有效保护来促进市场的竞争和效率,也可以通过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直.接调整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二、转型阶段中国政府的主要任务中国当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经济增长和社会收入分配收到政是综合性,三是相对性迟发展的正面效应也叫迟发展优势,表现为:第一,发展动力容易形成第二,发展资源可以采借第三,发展道路可以选择迟发展的负面效应也叫迟发展劣势,表现为:第一,可能形成依附性经济第二,可能形成依附性政治第三,可能形成依附性文化第二章现代化理论的评价一、现代化理论的可取之处(一)注重社会发展的整体性(二)注重社会发展的渐进性(三)注重社会发展的内因府公共政策的巨大影响。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大的问题还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口趋严重。
发展社会学复习纲要
![发展社会学复习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49f9b4535f0e7cd185253628.png)
发展社会学复习纲要1、现代化的三次浪潮(时间、国家、物质基础、影响);2、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清朝、共和国的现代化进程:为什么清朝错失良机,何时偏离再走上进程轨道);一、晚清时期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汤因比的“挑战——回应”模式,指出“挑战”指先进入现代化国家(发达)“回应”是被迫进入(发展中)①当一个挑战太微弱时,则不会掀起什么回应。
②当一个挑战太强烈时,则被挑战者不会有成功的回应,从而趋于解体(晚清中国对西方的回应,是失败的)③当一个挑战既不强烈也不微弱时,则会导致富有创造性的回应(是中国应对印度佛学的回应,是成功的)2、鸦片战争(历史的转折点)①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沙俄、美国联合发动,签订了《北京条约》③“双重后果”:鲁迅:“略一震动,复又昏睡”清政府耽误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大约20年时间,延误了中国发展工业化的时间。
3、洋务运动——器具技能层面现代化的发端19C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一部分带有买卖性官僚,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以保障封建土地的自救运动,主要代表官僚是:恭亲王、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先镇压了太平天国,再以“自强求富”为标榜,开办了“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和各省的“机械局”,并派留学生到西方学习,采用了“官督商办”的官民勾结的方式发展工业化部门。
1885年,洋务派官员控制了海军衙门,并购买了军舰,成立了“北洋水师”,由于封建性与垄断性纠结在一起,阻碍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之后,中国甲午战争1894年,中国的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并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
4、戊戌变法——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尝试洋务运动的失败震惊了朝野,发现不仅是技术需要改进,还有制度层面也需要改进。
日本明治维新和甲午战争是戊戌变法的21年之前,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103天。
《发展社会学》复习资料整理稿
![《发展社会学》复习资料整理稿](https://img.taocdn.com/s3/m/6eadfea1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8.png)
《发展社会学》复习资料整理稿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P242,迟发展效应: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因其现代化的起步较晚而与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在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因而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具有不同与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的发展优势与劣势,这就是所谓的“迟发展效应”。
P133,现代化:在发展社会学中,现代化是指近现代科学和技术革命推动下,人类社会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全面社会变革过程,或者说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整体性社会变迁过程。
4,二元经济:是这样一种经济结构,即整个经济体系分为“传统”的农业部门和“现代”的工业部门两大经济部门。
(其原因在于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造成的压力)P905,逆城市化:是指在城市发展演变过程中,由于城市中心地带生存空间日益狭小,交通条件日益拥挤以及地价日益上涨等原因,中心城区居民向城市边缘、郊区及乡村地带迁移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人口空心化和产业空心化。
P114 6, 世俗化主要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在科学与理性精神日益成为世界主流文化价值观念的过程中,与前现代的宗教处世观相比,民众日益关注世俗社会现实切身利益,越来越重视对社会事物参与的过程。
P130世俗化是与宗教化相对应的概念,一般是指人们关注现实生活的取向。
附:世俗化的基本特征是:现实性(注重现实的日常生活,注重现实生活质量等) 、理性化、个人主义倾向、社会参与性。
7,社会植被:主要是指凝聚社会个体并维护社会良性运行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各种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
P248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强调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相和谐,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地球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第二、强调当代人在谋求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代际公平问题,当代人在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同时不应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发展社会学笔记
![发展社会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c5a3256f7ec4afe04a1dfbc.png)
发展社会学第一章社会发展学术逻辑定义:前进行和上升型是社会发展的本质特征。
学术观点:(4)“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公有制社会”的学术观点“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学术观点。
“传统社会-转型社会-现代社会”的学术观点特征:渐进性:①由外及内(现代化因素由社会外部产生)②由表及里(从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思想文化)③由名到实整体性: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的类型及其特点:早发内生型—发展条件的优越性(殖民扩张带来的一系列优势)发展动力的内源性(发展动力来自社会内部,如英国)发展进程的渐进性(现代化的推进方式是“自下而上”,从民间开始)迟发外生型—发展条件的劣质性(被殖民,经济政治落后)发展动力的外援;发展进程的跳跃性(现代化初期社会内部缺少现代化因素的积累)迟发展效应特点及影响特点:客观性,发展条件和发展机遇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综合性,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综合性的反映相对性,优势和劣势是相对应的影响:正面:发展动力容易形成(早发内生型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与结果起到示范作用,使迟发展国家有一定的预见)发展资源可以借鉴发展道路可以选择负面:容易形成依附性经济、政治、文化;容易在各方面遭受支配社会发展的模式:“经济增长”模式:只关注经济,导致社会失衡以及资源浪费、环境破坏。
“综合发展”模式: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人的全面、综合、整体的发展。
但没有进一步揭示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相互协调的问题;没有考虑发展的长远问题。
“协调发展”模式:社会发展是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运行过程。
以“传统-现代”为核心概念的社会发展理论现代化理论兴起的背景:经济:欧洲各国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是国家经济的恢复与重建,而后向“福利社会”目标前进。
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开始重视经济和社会发展,模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一些国家,以西方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为追赶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把贫困地区开发和发达地区发展结合起来,引进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第三,组织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工商企业、科研单位和中等专业学校、高等院校等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联系,开展对口支援;组织能工巧匠和技术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培训科技人才。
5、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一、城市化动力呈现出公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三足鼎立的动力结构;二、城市化模式演变成计划、市场和外向三种模式并存的格局;三、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四、城市化质量显著改进;五、大城市发展优势明显增强;六、城市化的地域差异已经形成;七、城市化增长重心开始内移;八、农村隐性城市化进展加快
协调发展模式是指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相互开放的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状态和过程。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社会发展同自然环境的协调。
这三者之间反映了三种不同的发展观,彼此不是对立的,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后一种发展模式都是在吸收了前一种发展模式的优点和长处的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它们之间是一种扬弃的关系,不能将他们简单割裂开来。三种发展模式的转变,反映了人类在追求自身发展道路上的不懈努力,是人类对社会发展模式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拓展。
6、简述民主化浪潮的含义及特征
亨廷顿认为民主化浪潮是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它表现为向民主的过渡和民主化改革在若干国家同时发生或相继出现而形成的政治现象。
具有如下特征:一、民主化浪潮始发于西方,西方现代民主属于内生型民主。由西方国家内部社会结构、、宗教文化传统、近代民主思想启蒙等综合作用。二、民主化浪潮伴随民主化回潮,世界民主化进程并非一凡风顺;三、世界民主化进程不断加速,民主全球化日益明显。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传统发展战略,要消除二元结构,恰恰要求现代部门的发展来讲传统部门中剩余劳动力吸纳干净。但是由于二元结构的自我再生产的特性,这种战略不能够依靠二元经济自身的发展得以实现,而是要求对现代部门的发展方向和收入分配加以调节。真正能够实现全社会的工业化。消除二元经济的关键不在市场,而在国家和政府。消除二元结构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将剩余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本提高。这个目标也只有通过政府财政的力量才能做到。要彻底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解决三农问题是国家政策的重中之重。
缺陷:将“核心国家之间平等且具有竞争性的贸易关系”与“核心和边陲之间不平等且具有剥削性的贸易关系” 概念混淆,且将市场机制等抽象概念视为具有无穷的解释力;二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视为一个整体,忽视了个体国家的规律;三是一种循环的单线进化论。
4、消除二元经济需要什么条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解决)
二元经济结构具有一种自我再生产的性质,只要劳动力处于过度供给状态,新增社会财富的分配就是极端不平等的,财富会流入资本和技术持有者而不是劳动力持有者的手中。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走农村城市化道路,实现城乡良性互动,逐步减少农村人口,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城镇人口,转变生产增长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第一产业结构,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农村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化是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根本出路。
对策性分析: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包括城乡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生活环境等方面。具体有:一、破除城乡二元的旧观念,树立城乡一体的新观念,将城市和农村视为一个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整体;二、改革导致城乡分隔的旧制度,创立促进城乡一体的新制度,特别是新的户籍制度的建立;三、废弃城乡联系的旧机制、建立城乡联系的新机制。由平面联系向立体联系转变,由不平等交往向平等交往转变。
内卷化:内卷化一词源于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黄宗智把内卷化这一概念用于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研究,他把通过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来获得总产量增长的方式,即边际效益递减的方式,称为没有发展的增长即“内卷化”。
第四,国家在资金、税收等方面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分别情况减免一定的税收,资金适当集中,统筹安排,配套使用。
3、如何评价世界体系理论(52)
世界体系论是由北美历史社会学家沃勒斯坦提出,它采用了依附理论的核心—边缘的分析概念,增加了半边缘地区,认为核心国家和边缘地区的关系是依附关系,在本质是剥削关系。现代世界体系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基本维度构成的复合体。
创新:一、突破了以往国家为主要分析单位的研究方法,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有机体,从世界体系的层级结构和运行机制来探讨各国的社会发展问题,拓宽了研究视野。二、克服了依附理论中宿命论的缺陷,引入半边陲概念,指出现存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存在周期性规律,各国的地位是可以改变的。
论述:2选1
1、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的未来走向(197、户籍、城乡职能)
走向:随着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二元会走向一元,一元并不是指只有城市而没有农村,而是指城乡差别基本消失、城乡壁垒基本消除、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结构形态基本形成。
必然性分析:走出二元社会结构是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工业化需要现代化农业作为保障;二是社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打破城乡分割局面是完全符合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三不仅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而且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眼前利益。有利于农业面貌的改变、工业效益的提高、社会公平的实现、社会心理的平衡、城乡环境的改善。
20世纪70年代,综合发展模式认为:增长不等于发展,经济的增长不能代表政治的、文化的、科技的和个人的发展。并且认为,社会发展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人的全面、综合、整体的发展。缺陷:没有进一步揭示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协调问题,没有考虑到长远问题,没有把满足当代人的发展的需要同满足后代人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
2、社会发展模式的演进,三者的关系?
根据社会发展的历史顺序可以将社会发展模式分为“经济增长”“综合发展”“协调发展”三种模式。
经济增长模式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指将社会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认为只要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社会其他方面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事实上,对某些国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并未带来社会的发展,利益分布的不平衡、忽视了人的发展、资源浪费和环境的破坏的负面效应。
城市化:指人口向城市或城镇集中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的增大。
世俗化:指在现代社会中,在科学与理性精神日益成为世界主流文化价值观念的过程中,与前现代化的宗教出世观相比,民众日益关注世俗社会现实切身利益,越来越重视对社会事物参与的过程。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尺度,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二、贫困问题:转型期如何看待扶贫标准的提升?形成贫困问题的原因?如何治理?
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关于贫困的理论:贫困的结构理论,马克思主义,冲突学派,功能主义,贫困文化,社会排斥,二元市场理论。
社会救济、社会保险、促进就业、发展区域经济等、强调发展援助。
材料分析:
一、人口问题:转型期人口问题包括哪些方面?如何产生?如何治理?(人口数量、质量、结构)
人口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身体素质问题,一是文化素质问题。
人口结构问题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年龄结构失衡,一是性别结构失衡。
(一)排除人工因素干扰,让人口自然增长;(二)大力发展内陆的二级城市,提高内陆工资水平;(三)“全民健康计划”,“素质提升计划”;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老年人的保障,逐步将家庭养老转变为社区养老,这样,年轻一代来自父母养老的压力就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平等就业,提高女性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完善刑事法律。
二元社会结构:所谓社会结构,指的是“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中的各要素相互关联的方式”。指城市社会为一元,农村社会为另一元的城乡分隔和差异状态。
社会转型: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发展过程,指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渡过程。
社会失序:指因社会转型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社会失范所引起的社会秩序在一定程度或一定范围的紊乱。
社会发展:指整个人类社会的向前运动过程。社会发展是由经济发展引起并同时发生的各种社会变革,特别是社会结构的重组和变革。
二元经济:由阿瑟刘易斯提出,指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中,整个经济体系分成两个大的部分,一个是传统的农业部门,这个部门内部生产率低下、劳动力过剩、人均收入低;另一个是现代的工业部门,生产率高。已经基本商业化并且纳入到国际贸易体制中的一个经济结构。
社会分层:以一定的标准区分出来的社会集团及其成员在社会体系中的地位层次结构、社会等级秩序现象。 在目前的西方社会学研究中,社会分层与阶级、阶层经常混同使用,以分层研究取代阶级、阶层分析。
简答:7选4
1、如何理解社会发展的渐进性、整体性?(6)
社会发展的渐进性指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对于社会发展起步较晚、社会发展的最初动力来源于其社会外部的迟发外生型国家来说,社会发展的过程往往表现为现代因素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和由名到实的生成和发展过程。社会的现代化过程,实际上是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此消彼长的进化过程。
选择题:
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性表现为:二元性、不平衡性
除人口增长外,衡量人口的指标还有:人口结构/质量
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经济目标是:摆脱贫困
政治生活民主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括:政治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发展理念以人为中心最早是由(佩鲁)提出
现代化理论的奠基人:帕森斯
名词解释:10选5
现代化:又译近代化,常被用来描述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根据马格纳雷拉的定义,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一般而言,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文化层面的世俗化,观念层面的理性化等内容。
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指社会发展包括社会系统内部各个层面的变化,涉及社会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整体性的社会发展过程。社会的不同层面和因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都要变化,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别。且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但它们在地位和作用上有主次或轻重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