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腧穴总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活动标志法:需要采取相应的动作才 能出现的标志。如关节、肌肉、皮肤随 活动而出现的凹陷、皱纹
⑶指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法、
手指比量法)
以患者手指的某部折作一定分寸 来定取穴位的方法
① 中指同身寸法: 中指屈曲时,中节 掌侧两端纹头之间 为1寸。
用于四肢取穴的直 寸、背部的横寸。
②拇指同身寸法:
二、腧穴的作用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面口合谷收
肚腹三里留
远治作用
头项寻列缺
腰背委中求
特殊作用
双相良性调节作用
天枢
内关
特殊作用
相对特异性治疗作用
三、腧穴的分类
十四经穴 经外奇穴 阿是穴
从古医籍看针灸腧穴的发展
1.我国最早的经典医籍《黄帝内 经》论及腧穴的部位,名称,分 经,主治等。但不够完整。论及 穴名约160个
七、配穴方法
按经脉配穴法 --—本经、表里经、同名经
按部位配穴法 ----上下、前后、左右、远近
八、特定穴的意义及应用
经穴的数目
清代 李学川《针灸逢源》 361穴, 双穴(十二经穴)309穴 单穴(任、督脉)52穴
奇穴的数目
《千金方》记载有187个 《针灸学简编》(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编)21穴 《针灸腧穴索引》谢筠寿编 493穴 《针灸经外奇穴图谱》郝金凯1963年编 588穴 至今仍然不断发现新的奇穴
如列缺、百会、风市、合 谷等穴均有简便取穴法
六、选穴原则
近部选穴 远部选穴 对证选穴
针刺处方
减肥
曲池 天枢 阴陵泉 丰隆 太冲
戒烟
百会 神门 戒烟穴 (列缺与阳溪之间)
美容
阳白 太阳 颧髎 脾俞 肾俞 肝俞 三阴交
延缓衰老
足三里 关元 百会 神阙 三阴交
6.元代滑伯仁《十四经发挥》把十 二经与任督脉合称“十四经穴” , 记载腧穴354。
7.明代杨继州《针灸大成》是一部 总结性的著作。对腧穴论述详细如: 腧穴的主治详尽、辩证取穴,并附 有医案,记载腧穴359.
8.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把历 代医籍十四经经穴数目收集了3 61,一直沿用至今。
9.解放后至今对腧穴的作用、规 律性联系等作了大量研究,并陆 续发现一些新的经外奇穴使腧穴 学不断充实提高。
⑵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
——以人体自然标志如五官、毛发、 关节、肌肉等定取穴的方法
<1>固定标志法: 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的
标志。如五官、毛发、爪甲、乳头、 脐部、骨节的凹凸、肌肉的隆起等。 如膻中、天枢、太溪、昆仑
背部的标志: 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 ②肩胛冈内侧端平第三胸椎棘突 ③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④髂嵴高点平第四腰椎棘突
拇指指关节 的横度作为 1寸。
用于四肢部 取穴
③横指同身寸法:
将食、中、无名、 小指并拢,以中 指第二节横纹处 为准,四指的横 度为3寸。又称 “一夫法”。
用于下肢直寸, 背部的横寸
手指比量法要在骨度分寸法规定 的基础上运用,不能用此法量取 全身各部的穴位
(四)简便取穴法
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简 便易行的取穴法。
⑴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 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 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 法。
见 “常用骨度表”
横寸:
两额角发际之间9寸。 两乳突之间9寸 两乳头之间8寸。(女性用两锁骨中线之
间8寸) 两肩胛骨内缘之间6寸。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寸
直寸:
前后发际之间12寸。 眉心至前发际3寸。 大椎至后发际3寸。 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9寸。 胸剑联合至脐中8寸。
(三)人体类:以人体的解剖 部位、生理功能、穴位的治 疗作用、人体的各个部位和 经脉分属阴阳等而命名
自然类(天文学)命名
上 星
自然类(地理)命名
以地理名称结合腧穴 的形象而命名:
物象类命名
伏 兔
人体类(解剖)命名
乳中
人体类(生理)命名
五、腧穴的定位方法
解剖标志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简便取穴法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5寸。
直寸:
腋前纹头至肘横纹9寸。(或腋后纹头至 肘尖9寸)
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 腋窝顶点至第11肋端12寸。 第11肋端至股骨大转子9寸。
直寸:
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19寸。(臀横纹至 腘横纹14寸)
腘横纹缘至外踝尖16寸。 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寸。 胫骨内侧髁下缘至内踝尖13寸。
《经穴部位》:统一48个奇穴的定位标准。
阿是穴
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 的压痛点为腧穴,“以痛为 腧”。还有“天应穴”、 “不定穴”等之称。
三类腧穴的特点:
定 经 定 位 定 名 主治作用
有归经 有固定 有专用 ①局部作用
经 穴 分布在十 位置 穴 名 ②循经治本经
四经中
本脏腑器官病
Fra Baidu bibliotek
奇 穴 无归经
2.《黄帝八十一难经》提出了特 定穴中的“八会穴”
3.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是 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全书 十二卷128篇其中70多篇专 门论述腧穴,为腧穴学理论实践 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记载周 身经穴名349个。
4.唐代孙思邈《千金方》《千金 翼方》收集大量经外奇穴首创彩 色挂图。
5.宋代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绘有十二幅十二经经穴图。铸成两 具腧穴铜人模型。为针灸教学树立 了典范。详载354个腧穴。
有固定 有专用 ①主要对某病 位置 穴 名 有特效 ②局部作用
阿是穴 无归经 无固定 无专用 治局部病变 位置 穴 名
四、腧穴的主治规律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分经主治 分部主治
腧穴的命名
(一)自然类:依据大自然 的天文、地理等结合腧穴 所在部位的形象或气血流 注的情况而命名。
(二)物象类:以动、植物、 建筑物以及其他物品等结合 腧穴所在部位的形象而命名
大家好
腧穴总论
一、腧穴的定义:
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 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疾病的反应点、针灸、推拿等疗法 施术的部位。
《黄帝内经》:“节”“会”“气穴”“气府”“骨空”; 《针灸甲乙经》:“孔穴”; 《太平圣惠方》:“穴道”;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腧穴”;
腧穴、输穴、俞穴
腧穴的发展
第一阶段:无定位阶段,以痛为输 第二阶段:定位定名阶段 第三阶段:系统分类阶段
⑶指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法、
手指比量法)
以患者手指的某部折作一定分寸 来定取穴位的方法
① 中指同身寸法: 中指屈曲时,中节 掌侧两端纹头之间 为1寸。
用于四肢取穴的直 寸、背部的横寸。
②拇指同身寸法:
二、腧穴的作用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面口合谷收
肚腹三里留
远治作用
头项寻列缺
腰背委中求
特殊作用
双相良性调节作用
天枢
内关
特殊作用
相对特异性治疗作用
三、腧穴的分类
十四经穴 经外奇穴 阿是穴
从古医籍看针灸腧穴的发展
1.我国最早的经典医籍《黄帝内 经》论及腧穴的部位,名称,分 经,主治等。但不够完整。论及 穴名约160个
七、配穴方法
按经脉配穴法 --—本经、表里经、同名经
按部位配穴法 ----上下、前后、左右、远近
八、特定穴的意义及应用
经穴的数目
清代 李学川《针灸逢源》 361穴, 双穴(十二经穴)309穴 单穴(任、督脉)52穴
奇穴的数目
《千金方》记载有187个 《针灸学简编》(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编)21穴 《针灸腧穴索引》谢筠寿编 493穴 《针灸经外奇穴图谱》郝金凯1963年编 588穴 至今仍然不断发现新的奇穴
如列缺、百会、风市、合 谷等穴均有简便取穴法
六、选穴原则
近部选穴 远部选穴 对证选穴
针刺处方
减肥
曲池 天枢 阴陵泉 丰隆 太冲
戒烟
百会 神门 戒烟穴 (列缺与阳溪之间)
美容
阳白 太阳 颧髎 脾俞 肾俞 肝俞 三阴交
延缓衰老
足三里 关元 百会 神阙 三阴交
6.元代滑伯仁《十四经发挥》把十 二经与任督脉合称“十四经穴” , 记载腧穴354。
7.明代杨继州《针灸大成》是一部 总结性的著作。对腧穴论述详细如: 腧穴的主治详尽、辩证取穴,并附 有医案,记载腧穴359.
8.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把历 代医籍十四经经穴数目收集了3 61,一直沿用至今。
9.解放后至今对腧穴的作用、规 律性联系等作了大量研究,并陆 续发现一些新的经外奇穴使腧穴 学不断充实提高。
⑵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
——以人体自然标志如五官、毛发、 关节、肌肉等定取穴的方法
<1>固定标志法: 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的
标志。如五官、毛发、爪甲、乳头、 脐部、骨节的凹凸、肌肉的隆起等。 如膻中、天枢、太溪、昆仑
背部的标志: 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 ②肩胛冈内侧端平第三胸椎棘突 ③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④髂嵴高点平第四腰椎棘突
拇指指关节 的横度作为 1寸。
用于四肢部 取穴
③横指同身寸法:
将食、中、无名、 小指并拢,以中 指第二节横纹处 为准,四指的横 度为3寸。又称 “一夫法”。
用于下肢直寸, 背部的横寸
手指比量法要在骨度分寸法规定 的基础上运用,不能用此法量取 全身各部的穴位
(四)简便取穴法
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简 便易行的取穴法。
⑴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 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 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 法。
见 “常用骨度表”
横寸:
两额角发际之间9寸。 两乳突之间9寸 两乳头之间8寸。(女性用两锁骨中线之
间8寸) 两肩胛骨内缘之间6寸。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寸
直寸:
前后发际之间12寸。 眉心至前发际3寸。 大椎至后发际3寸。 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9寸。 胸剑联合至脐中8寸。
(三)人体类:以人体的解剖 部位、生理功能、穴位的治 疗作用、人体的各个部位和 经脉分属阴阳等而命名
自然类(天文学)命名
上 星
自然类(地理)命名
以地理名称结合腧穴 的形象而命名:
物象类命名
伏 兔
人体类(解剖)命名
乳中
人体类(生理)命名
五、腧穴的定位方法
解剖标志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简便取穴法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5寸。
直寸:
腋前纹头至肘横纹9寸。(或腋后纹头至 肘尖9寸)
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 腋窝顶点至第11肋端12寸。 第11肋端至股骨大转子9寸。
直寸:
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19寸。(臀横纹至 腘横纹14寸)
腘横纹缘至外踝尖16寸。 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寸。 胫骨内侧髁下缘至内踝尖13寸。
《经穴部位》:统一48个奇穴的定位标准。
阿是穴
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 的压痛点为腧穴,“以痛为 腧”。还有“天应穴”、 “不定穴”等之称。
三类腧穴的特点:
定 经 定 位 定 名 主治作用
有归经 有固定 有专用 ①局部作用
经 穴 分布在十 位置 穴 名 ②循经治本经
四经中
本脏腑器官病
Fra Baidu bibliotek
奇 穴 无归经
2.《黄帝八十一难经》提出了特 定穴中的“八会穴”
3.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是 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全书 十二卷128篇其中70多篇专 门论述腧穴,为腧穴学理论实践 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记载周 身经穴名349个。
4.唐代孙思邈《千金方》《千金 翼方》收集大量经外奇穴首创彩 色挂图。
5.宋代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绘有十二幅十二经经穴图。铸成两 具腧穴铜人模型。为针灸教学树立 了典范。详载354个腧穴。
有固定 有专用 ①主要对某病 位置 穴 名 有特效 ②局部作用
阿是穴 无归经 无固定 无专用 治局部病变 位置 穴 名
四、腧穴的主治规律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分经主治 分部主治
腧穴的命名
(一)自然类:依据大自然 的天文、地理等结合腧穴 所在部位的形象或气血流 注的情况而命名。
(二)物象类:以动、植物、 建筑物以及其他物品等结合 腧穴所在部位的形象而命名
大家好
腧穴总论
一、腧穴的定义:
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 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疾病的反应点、针灸、推拿等疗法 施术的部位。
《黄帝内经》:“节”“会”“气穴”“气府”“骨空”; 《针灸甲乙经》:“孔穴”; 《太平圣惠方》:“穴道”;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腧穴”;
腧穴、输穴、俞穴
腧穴的发展
第一阶段:无定位阶段,以痛为输 第二阶段:定位定名阶段 第三阶段:系统分类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