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基本经济特征的论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阐述了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和主张。他们把未来的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即低级(社会主义)阶段和高级(共产主义)阶段,并对未来社会基本经济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其主要思想可以概括如下:

(一)自由人的联合体和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实现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目标。无产阶级取得公共权力,并利用这个权利把社会的生产资料变成公共财产,这样,无产阶级就使得生产资料摆脱了他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使他们的社会性有充分的自由得已实现。从此按照预定计划惊醒的社会生产就成为可能的了。生产的发展使不同社会阶级的继续存在成为时代的错误。随着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消失,国家的政治权威也将消失。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由的主人-自由人。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人成为社会、自然界和自身的主人,人才能成为自由人,并且由自由人组成的联合体,才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人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未来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消灭私有制和旧分工的消亡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前提。因为只有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有个人自由,只有消灭旧分工,人才能成为自身的主人。仅仅有这些还不够,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还必须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加,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现实基础。因此,社会主义并不反对个人自由,相反,他们的目标是为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更加广泛和真实的物质基础。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面而存在的,它与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的以私有制和个人主义为基础的理论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认为,自认自由的真正实现不能离开集体,只有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的基础上对生产进行有意识的调节,人类社会才能真正从必然王国走进到自由王国。

(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阶级对立和社会发展的无政府状态是由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的,因而,消灭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立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的根本途径。他们之所以把自己称作是共产主义者,就是因为他们的主张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核心的。马克思系统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机器内部矛盾,指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他们认为,未来社会同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

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他们曾明确系统地阐述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的必要性。指出,社会的生产与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集中体现为两种表现形式,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与个别工厂中的生产有计划性和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随着这种矛盾的日益尖锐,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不能容纳社会化的生产力,猛烈增长着的生产力对他的资本属性的反作用力,迫使资本家阶级在内部可能的限度内,越来越把生产力当作是社会生产力看待。但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并不可能从跟不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本性,从而使生产、占有和交换的方式同生产资料的社会性相适应。为了实现这一点,至于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并在此基础上实行有计划的生产。因此,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是社会化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

(三)尽快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强调生产力的首要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之所以主张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私有制已不适应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就是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生产力。只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和创造相应的物质条件,才能为建立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的的新社会创造现实的基础。他们认为,未来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是提高社会成员物质生活水平的基础,而且是社会成员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条件;并且未来社会生产要以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实现共同富裕为目的。共同富裕实现以后,社会的每一成员不仅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生产,而且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分配和管理,并且通过有计划的组织全部生产,使社会生产力及其成果不断增长,足以保证每个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尽可能快地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地文化需要,这时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目的。

(四)消灭商品生产,对全部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

马克思主义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是未来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并且商品生产和商品货币关系不复存在的一个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的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这样的话,劳动作为直接的社会劳动存在,劳动产品也不表现为商品。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个体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在一定意义上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受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些一直作为异己的,支配着人们的自然规律而同人们

相对的规律,那时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因而将听从人们的支配。人们自身的社会结合一直是作为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东西而同他们相对立的,现在则变成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了。至今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则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大部分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可见,商品货币关系的消失和对生产的有计划的调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五)在共产主义两个阶段中分别实行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

在共产主义低级(社会主义)阶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在其高级(共产主义)阶段实行按需分配。在共产主义低级阶段之所以只能实行按劳分配,是由这一阶段的客观条件决定的。一方面,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每个社会成员所能向社会提供的只能是自己的劳动,从社会取得的只能是自己的消费品;另一方面,这一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发展了的,而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而他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因此,每一个生产者在做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即在个人消费品分配中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这一原则也就是通行的调节商品生产的同一原则,即一种形式的一定量的劳动可以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按劳分配中体现的平等权利,对不同的劳动者来说是不平等的权利。但这弊端在社会主义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才能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并且消除这些弊端。

总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经济基本特征的论述,是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提出的,它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与高级共产主义的本质区别,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