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系无线电物理专业(博士,硕士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sq0w7vketa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电子系无线电物理专业(博士、硕士点)
一、培养目标
1 、博士研究生 具有广博的科技知识和坚实的无线电物理理论基础,系统、扎实地掌握无线电物理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全面了 解无线电物理领域的发展动向,在无线电物理的某个方向上有深入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一 定的综述、写作能力,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和一门以上外国语,能独立地从事无线电物理方面的教学、科研和技 术开发工作,做出创造性成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 、硕士研究生 具有扎实的无线电物理理论基础,较好地掌握无线电物理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了解无线电物理领域的发展现状 和动态,在无线电物理的某个方向上有较深入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和一门外国语,能理论 联系实际地从事无线电物理方面的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二、 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 博士研究生 导师负责制与集体指导相结合。学制为三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六年。 ? 硕士研究生 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学制为 3 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在完成培养要求的 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研究方向 ? 微波理论和应用 ? 核磁共振技术及其应用 ? 微电子机械系统 ? 电磁功能材料与器件 ? 无线技术与无线通信 ? 信号检测、通信与信号处理 ? 网络通信与网络安全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数
博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 18 学分) (一) 必修课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 学分) 政治理论 3 学分 外国语 4 学分 2 学位专业课(至少 6 学分) 电磁理论方法 3 学分 现代微波技术 3 学分 核磁共振理论 3 学分 核磁共振现代技术 3 学分 现代通信理论 3 学分 信号处理方法 3 学分 3.学术前沿专题讲座 3 学分 (二) 选修课 1.本专业课程( 2 学分) 计算电磁学 2 学分 现代实验技术 2 学分 数字终端技术 2 学分 RF 电路设计 2 学分 宽带移动通信技术 2 学分 图像通信及处理 2 学分 电磁波遥感技术 2 学分 密码学 2 学分 莫斯堡尔谱学 2 学分 2.跨专业或跨学科课程( 2 学分) 无损检测方法 2 学分 物理化学相关课程 2 学分 生命科学相关课程 2 学分 (三)学术讲座 1.作学术演讲至少两次 1 学分 2 .参加学术讨论或者聆听学术报告至少 30 次
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 35 学分) (一) 必修课
1 学位公共课(不少

于 9 学分) 政治理论 3 学分 外国语 5 学分 计算机应用 2 学分 专业外语 1 学分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9 学分) 现代无线电物理学 3 学分 无线电物理现代技术 3 学分 信息处理方法 3 学分 高等电磁场理论 3 学分 计算电磁学 3 学分 3 位专业课(不少于 8 学分) 天线与电波传播 3 学分 微波测量技术 3 学分 无线技术 3 学分 核磁共振应用 3 学分 核磁共振实验 3 学分 4 选修课 1 .专业选修课(不少于 6 学分) 电磁兼容 2 学分 超高频电路和系统 3 学分 微波高科技应用 2 学分 工程应用软件 2 学分 专题讲座 1 学分 高分子核磁共振波谱学 3 学分 生物分子核磁共振波谱学 3 学分 磁共振成像技术 3 学分 现代核磁共振谱仪技术 3 学分 2 .跨专业或跨学科课程 现代通信测量仪器 2 学分 (三)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 1. 教学或科研累计工作量 40 学时以上,社会实践累计工作量不少于 2 周 2 学分 2. 参加学术讨论或聆听学术报告至少 30 次 1 学分 (四)补修课 对于跨学科考入的硕士生 和 博士生,如未修读过该专业低一级学位的基础课程,需补修 3 门以上学位基础课。 学分另计,但不能顶替所攻读学位的课程学分。
五、学习要求与考核方式 ? 课程学习要求 博士研究生应取得至少 18 学分,方可 申请 博士学位。考试或考核方式,可以采取学术报告、读书笔记、论文的 形式。 硕士研究生应修满 35 分的课程最低学分包括实践环节与科研能力训练。 ? 实践环节要求 硕士研究生 教学实践:为本科生授课,辅导,指导实验,批改作业及实验报告,指导本科生论文等。 科研实践:参与科研项目,技术开发等 ? 科研训练与能力培养要求 博士研究生:应通过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和本人独立承担研究课题等科研活动,掌握科学研究的手段、方法和技能, 提高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与水平。提倡和鼓励在校博士生申请各种科研基金,加强科研训练。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学术讨论和聆听学术报告,撰写有关摘要,笔记或报告。 ? 科研成果数量要求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3 篇,其中 1 篇发表在 SCI 或 EI 杂志上(或者 1 项国 家发明专利), 1 篇在国内核心刊物上,之后方能提出学位申请。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1 篇(或者 1 项国家发明专利),之后方能提出学位申请。
六、中期考核 博士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要参加资格考试,没有 通过 博士资格考试者,不 能进行 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 工作。在申请论文答辩前,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课程学习、科研能力的审核,具体参见《华东师范大学研

究生课程 审核要求》第五条。
七、学位论文要求 ? 选题: 博士 / 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也可以结合科研攻关任务或与企业公司合作从事应 用开发研究,但须有自己的见解或特色。 ? 开题:组织开题报告。 ? 撰写:中文正文,中英文摘要,输入电脑并用 A4 纸打印。 ? 评阅与答辩: 在举行答辩会前部分论文(按规定程序)须通过“双盲”评定和评阅。 “双盲”评定和评阅合格方可进 行正式答辩。
八、主要参考书目
1 . R.R.Ernst, Principle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n One and TwoDimension ” , 1987, Oxford Science Publ. 2 . J.A.Pople, “ High Resolution NMR ” , 1959, McGrawHill Book Co.Inc. 3 . J.Lee, “ Submicron Device Physics and Technology ” , 1996 Univ. of Texas Publ. 4 . W.L.Stutzmanand G.A.Thiele, “ Antenna Theory and Design ” ,1998, John Wiley &Sons,Inc. 5. Thomas H.Lee, “ The Design of CMOS Radio-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s ” ,1998,Cambridge Univ. Press 6. Wayne Wolf, “ Modern VLSI Design Systems on Silicon ” ,2002,Sci. Press and Pearson Education. 7 .金亚秋:《电磁散射和热辐射的遥感理论》,科学出版社 1993 年版。 8 .裘祖文、裴奉奎:《核磁共振波谱学》,科学出版社 1989 年版。 9 .林为干:《微波理论与技术》,科学出版社 1979 年版。 10 .黄永仁:《核磁共振理论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 11 .汤世贤:《微波测量》,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1 年版。 九、主要杂志文献 ?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 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stry ?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 ? 波谱学杂志 ? IEEE Trans. Antenna and propagation. ? IEEE Trans.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 ? Proc. IEEE ? IEEE Trans. Communication. ? Proc. IEE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