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性的自反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现代性的自反性

王明科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 南昌 330022)摘 要:审美现代性与理性现代性构成了现代性的矛盾与张力,而审美现代性与理性现代性的各自内部本身也是一种悖论性存在。康德、黑格尔、凯尔纳、贝斯特、贝尔、马克思、克尔凯郭尔、叔本华、尼采、弗罗伊德、海德格尔、萨特、韦伯、卢卡奇、阿多诺、霍克海默、哈贝马斯、吉登斯、利奥塔、福柯、波德莱尔、本雅明等许多西方学者对现代性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西方 现代性 反思

从语源学角度看, 现代性 这个术语在英语里至少自17世纪就已经通用,1627年出版的 牛津英语辞典 首次收选了 m odernity 即 现时代 。由于德语中 die M oder ne 与英语、美语中 m odernis m 只是从某个方面而言与法语中 m oder n it (现代性)的意义重合,于是造成了现代性的许多歧义与误解。

托拉斯 华尔普尔在1782年的一封信中谈到查特顿的诗时说过 节奏的现代性 。法语中现代性一词出现比较迟,一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才开始使用。利特雷在泰奥菲尔 戈蒂耶发表于1867年的一篇文章中发现了此词。新近出版的 罗贝尔词典 发现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849年问世的夏多布里昂 墓畔回忆录 里,并将 m odernite 是在贬义上使用,指日常现代生活的庸俗和低劣。波德莱尔1859年在一篇论文里也用过 m odernite 。

从语义学角度看, 现代性 这个术语有学科与个人的差别。就学科而言有制度现代性、政体现代性、政治现代性、经济现代性、技术现代性、科学现代性、军事现代性、哲学现代性、社会现代性、文化现代性、审美现代性、文学现代性等。就研究者而言,西方与中国不同,同一国家中的不同视角的学者其观点也各有不同。西方现代性是过去几百年西方现代化进程的结果,西方现代化与理性化过程相联系,现代性是作为理性化过程的结果而被显示,而且这个结果是一种悖论性的存在:西方现代性于19世纪上半期就开始出现分裂:一种是资本主义的作为科技进步、工业革命的理性现代性或社会现代性,一种是反资本主义工具理性的美学现代性或审美现代性,如艾略特眼中的西方现代性已经丧失了创造性而只剩下一堆破碎偶像。具体而言,审美现代性与理性现代性构成了现代性的矛盾与张力,而审美现代性与理性现代性的各自内部本身也是一种悖论性存在。许多西方学者提出了 自反性现代化 的概念。

康德是第一个以理性为思考对象并成体系的哲学家,以 先验性 名义提出科学知识、道德行为、社会公共权利等方面的 现代性 条件,以理性为核心高扬人的主体性,以人为目的本身肯定了人自身所具有的无限价值,树起一种人为自然立法、为道德立法、为社会立法的现代性精神。但其不可克服的悖论是:理性既是其哲学基础与思想价值又是其陷入困境的根源,由于现代性的理性哲学

66 德 乌尔里希 贝克、 英 安东尼 吉登斯、 英 斯科特 拉什: 自反性现代化 ,赵

文书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

奉行 意识哲学 范式,所以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弄清在意识哲学范式内何以产生并陷入现代性难题。从笛卡尔到康德的传统理性哲学的致命之处是:脱离人们的具体历史背景与实践活动,片面地立足于主客体关系,设定一个自主的理性主体与作为客体的整个世界相对立,使理性单一化为工具理性,关注如何利用理性去主宰自然而不考虑理性的其它多种表现形式应有的位置,形成逻各斯中心主义。康德现代性哲学的内患在于其寄希望的理性是建立在乐观理性与丑恶现实相悖谬的基础上。康德现代性哲学暗含两大前提:一是每个个体必须有极为明智的理性能力,能够为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思考即为自己立法;二是社会必须是一个一元的社会。而这两大前提其实在现实中是没有多大保障的。其实理性是在人的社会历史活动中形成的,不存在孤立的超时空的 先验主体 ,因此就没有 先验理性 。传统理性作为审判一切的法官,陷入了一种循环论证的窘境:即从理性推演出规范,又用规范来证明自己知识的合法性,其悖谬是既然理性是一切的标准,但它有什么根据能够证明自身是这样的标准呢?所以现代性难题的克服需要一个新的立足点,许多在传统意识哲学中的人其实对传统意识哲学的弊端早有觉察并试图克服。

黑格尔批判启蒙本身的浮泛和不彻底,他把理性设定为绝对精神在发展过程中的展现,并作为统一力量把有限包含于自身之内。黑格尔把 自由 视为一切权利的根本,视为现代世界中伦理、政治、与社会思想的原则,以 合理性 概念提出了现代性的规范与标准问题即现代性的应当问题: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但黑格尔把理性作为个别事物的普遍性的灵魂与本质,作为一种既把握了同时又实现了自身的绝对精神并使之实体化,不论自由或伦理生活从家庭社会到国家都是绝对精神的实现,因此将理性弘扬到一个极端,理性既是思想又是事物的本质与存在的真理以及真理的实现,理性就是一切,成为一种无所不能的东西与神话。

凯尔纳、贝斯特将现代性理解为特定的历史时期与历史的断代术语,指涉各种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转型,这样很容易将 现代性 与 现代 混淆。

贝尔将现代西方社会理解为经济、政治、文化三大体系:经济技术的功能理性强调以最小成本换取最大利益,政治掌管暴力的合法使用以调整冲突而维持社会传统或宪法所体现的公正,文化作为象征领域主要与生活的意义相关。贝尔认为正是这三个领域轴心原则的差异、对立及其变革的不同节律,构成了现代性之紧张冲突的结构根源。

马克思指出分工与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造成了工人的极大异化, 共产党宣言 里说: 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关系不停地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 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

克尔凯郭尔、叔本华对现代社会充满着悲观。

尼采发现: 从前,人们以正直高贵的态度鄙视从事金钱交易的商人 现在,商人是支配现代人类心灵的力量,成了现代人类最令人羡慕的一部分 现代人大约也仅仅保留了一种美德,即果断。遗憾的是,实际上毋宁说比比皆是永不满足的肮脏贪欲。 尼采为批判理性诉求的是非理性,以酒神精神来克服现代性的分裂。尼采对理性的批判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强调权力而拒斥理性,二是强调审美而拒绝分化。

弗罗伊德就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开出过精神分析药方。

海德格尔对人类无家可归状态表示了深深忧虑,他借助 原始直观的思 来分裂理性之统一,认为现代性的本质是主体性的形而上之学,为拯救现代性就必须唤醒 存在 ,由于技术是主体性形而上的根源,因此就要以 思 与 诗 超越技术而回归到 现代性 的本源,以 存在 为基础67西方现代性的自反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4页。

尼采: 悲剧的诞生 ,周国平译,三联书店,1986年,第134~13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