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1.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2.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3.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4.豪右:豪族大户。
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5.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
6.践祚:也写作“践阼”,意为皇帝即位、登基。
7.丁忧:“丁忧”又称“丁艰”,古代指父母之丧。
古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在家守丧三年,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以尽孝道。
有内、外之分,遭母丧称为“丁内艰”,遭父丧称为“丁外艰”。
8.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9.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10.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
(《后汉书》)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11.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另:汉长乐宫又称东宫,太后所居也借指太后
【例】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陈情表》西晋•李密)
1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
髫,儿童垂下的头发。
【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13.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例】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诗经•卫风》)
14.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15.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例】褒之庐冢也。
(《游褒禅山记》宋•王安石)
16.薨(hōng):指成群的昆虫一起飞的声音;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7.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
【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荆轲刺秦王》)
18.辎重: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19.跽:长跪。
古人坐时臀部贴脚后跟,臀部离开脚后跟,腰伸直,就是跽。
【例】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20.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敬重。
21. 四书、五经、六艺: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
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六艺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
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四书、五经、六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会试取中者称“贡士”又称为“中式进士”,第一名称“会元”。
录取名额不定,各省被录取的名额由应试人数、省的大小、人口多寡酌定。
23. 谶(chèn):基本意思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24. 甫冠、弱冠、加冠:甫冠与弱冠都是形容男子达到二十周岁,就会带上成人的帽子,来表示自己已经成年了。
加冠,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
【例】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
25. 秩满:官吏任期届满。
【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
(《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26. 解褐:褐,粗布或粗布衣服。
解褐,脱去平民百姓的衣服,比喻入仕为官。
【例】举进士,解褐秘书省校书郎。
(《宋史•边理传》)
27. 少保:官职。
明清少保皆为从一品。
太师教文,太傅教武,太保保护其安全。
少师、少傅、少保均是他们的副职。
后来已是名存职异,只是一个荣誉称号。
28.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
始于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担任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辅弼官,帝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
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和楚国也设有太傅;秦朝时期被废止;西汉曾两度短暂复置该职位;东汉则长期设立。
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29. 食邑:受封者所享有的封地,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收其租税而生活,故称为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
基本解释:靠封邑租税生活;指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唐宋时亦作为一种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
30.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31.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
”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
《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32. 织造:明清于江宁、苏州、杭州各地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织造各项衣料及制帛诰敕彩缯之类,以供皇帝及宫廷祭祀颁赏之用。
33. 檄”“牒”“移”:都是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
其中“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牒书”与“移文”都是用于不相统属的各官府之间的行文,“牒书”上行、下行、平行文都用,而“移文”只是一种平行文书,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34. 庙号:庙号是皇帝在宗庙中的称号。
隋之前,庙号并非每一位皇帝都有,唯有功绩卓著的皇帝才会有。
【例】明成祖朱棣,“成祖”即为庙号。
35. 谥号:谥号是对皇帝一生功绩过失的评价。
(有爵位之人和身居高位的士大夫都有资格得到谥号,只是谥法不同罢了。
)分美谥、平谥和恶谥,但到了明清,基本只剩下美谥了,且谥号愈发冗长,如康熙帝的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36. 年号:年号是皇帝在位时期定的,用来纪年。
一个皇帝可以有很多个年号,明清以降皇
帝逐渐采用了一个年号,所有明清的皇帝可以用年号来代称。
如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
37. 鳏寡: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38. 州牧:是中国古代汉代至宋代的官名。
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
39. 用事:指当权执政。
40. 起事:指办事;起兵,发动武装斗争;生事;挑起事端。
41.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范晔)
42.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如: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范晔)
43. 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李密)
44. 拜:授予官职。
如: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陈情表》李密)
45. 除:任命,授职。
如:除臣洗(xiǎn)马。
(《陈情表》李密)
46. 授:授给、给予官职。
如:宣德初,授御史。
(《明史·于谦传》)
47. 赏: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
48. 封: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
49.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元史·贾鲁传》)
50. 察:考察后举荐。
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陈情表》李密)
【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51.升:升官。
如: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宁夏道。
(梁启超《谭嗣同传》)
52.擢:在原官上提拔。
如:宣宗初,擢贵州按察使。
(《明史•卷一百六十一》)
53.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如: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54.迁:一般指提升。
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5.陟:,提拔、晋升。
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56.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范仲淹《岳阳楼记》)
57.贬:降职。
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新唐书•柳宗元传》)
58.放:驱逐,流放。
如: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司马迁《报任安书》)
59.左迁:贬官。
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0.窜:放逐、驱逐、贬官。
如: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韩愈《进学解》)
61.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
62. 平民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黎庶、生民、庶民、苍生等。
【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
【例】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贾谊《过秦论》)
63. 黜:废掉官职,或者贬退。
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柳宗元《封建论》)
64. 罢:免去,解除官职。
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65. 京兆尹:中国汉代官名,为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yì)、右扶风)之一,主管长安(今西安)及其附近地区,在西汉时期相当于今日首都的市长。
66. 逆旅:古代指的是客舍,旅居。
如: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67. 流火:流,移动;火,指大火,星宿名。
《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夏去秋来。
68.折腰:即拜揖,含屈辱之意。
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9.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
秦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汉代后为学
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的官员。
如:文帝召以为博士。
(《汉书·贾谊传》)
70.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例】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
【例】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1. 四海:指天下、全国。
【例】六王毕,四海—。
(杜牧《阿房宫赋》)
72. 六合:①天地四方,泛指天下;②指一年十二月中,各有两个月在季节变化上相应和,总称六合;③古代以十二地支记月日,选择吉日良辰,考虑月和日的“冲(不利)”或“合(有利)”,“合”指子与丑合土,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总称六合。
【例】①履至尊而制六合。
(贾谊《过秦论》)
【例】②六合:孟春与孟秋为合,仲春与仲秋为合,季春与季秋为合,孟夏与孟冬为合,仲夏与仲冬为合,季夏与季冬为合。
(《淮南子·时则训》)
【例】③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孔雀东南飞》)
73.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例】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贾谊《过秦论》)
74. 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
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
又称“江左”,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陈寿《隆中对》)
75.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例】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司马光《赤壁之战》)
76.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下面的例句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例】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鸿门宴》)
【例】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77.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例】势拔五岳掩赤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8.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地区。
【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79.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0.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1.朔望:朔日和望日。
天文学指月亮阴暗的一面对着地球的时候,称为朔,这时正是农历的每月初一。
月亮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对着地球,也就是月亮圆的那一天,这时叫望,一般在农历每月十五或十六日。
【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苏轼《赤壁赋》)
82. 逊位:或称退位。
【例】疾病,屡乞逊位。
(《三国志·魏志·何夔传》)
83. 豪右:豪门大族。
汉以右为上,故称豪右。
【例】豪右执政,不在亲戚。
(《三国志·魏书十九·曹植传》)
84. 起复:古代官吏遭父母丧,守制未满期而应召任职。
明清两代专指服父母丧期满后重新
出来做官。
也指官吏革职后重新被起用。
【例】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
(《明史·于谦传》)
85. 转(表调动官职):转任,平调。
【例】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再转为太史令。
(《张衡传》)
86. 改(表调动官职):改任官职。
【例】九年,改保和殿大学士。
(《清史稿·索额图明珠传》)
87. 迁(表调动官职):调动改派,调职。
【例】即迁兵部尚书。
(《明史·于谦传》)
88. 出(表调动官职):(京官)外调。
【例】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89. 补(表调动官职):补任空缺官职。
【例】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汉书·王尊传》)
90.侍郎:初为宫廷近侍。
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
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级别。
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
《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
91.生业:职业,指人赖以生存的职业;产业,资财;从事某种产业。
【例】灵运因父祖之资,生业(产业,资材)甚厚。
(《宋书·谢灵运传》)
92. 廷对: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指皇帝在朝廷上召问臣下,使奏对政事;廷试。
93. 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班固《苏武传》)
【例】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94. 游宦:远离家乡在官府任职。
95. 改元:指中国历史上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
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如唐玄宗即位初年改元“先天”,这年即称先天元年,后改元“开元”,又改元“天宝”。
96.通判:官名,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
97. 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
迁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寻转主簿。
(《晋书·宣帝纪》)
98. 三径:汉蒋诩辞官不仕,隐于杜陵,闭门不出,荆棘塞门,庭院中只有三条小路,也就是羊仲与求仲出入。
后以三径比喻隐士居处。
【例】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99. 南郊:古代帝王在京都南面郊外修筑的祭天的地方。
南郊祭天,北郊祭地。
【例】秋七月壬午朔,大祀天地于南郊,奉太祖配。
(《明史·本纪卷五·成祖一》)
100. 北狩:到北方狩猎;借指向北进军;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
【例】正统十四年秋八月,英宗北狩(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兵败被俘),皇太后命王监国。
(《明史·本纪卷十一·景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