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取生活点滴体验读写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撷取生活点滴体验读写快乐
同学们在习作时存在着两大难题:一是无话可说,缺少写作素材的积累;二是有话说不出,欠缺表达能力。如何使作文成为孩子们释放心灵的空间呢?我认为应该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语言来自于生活,习作的外延应该与生活相等。《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的确,生活是取之不尽的习作源泉,只有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书籍中放眼世界,增加生活感受,摄取源源不断的生活素材,才会用自己的笔去记录生活、歌颂生活,展示自我。
一、走近生活,创设读书情境。
记得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对孩子们来说,书可以把他们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图书世界,开阔眼界,丰富生活,还可以使他们从书中获得人生的经验,增添生活的感受,为写作增加生活素材。读书的兴趣是读书的最大动力所在,也是意义所在。我认为必须及早培养,从小培养。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孩子都会有兴趣,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看书,采用“先入为主”的办法,让他们多接触书,使书成为兴趣所在。在实践教学中,我是分四步来引导学生的:
(一)贴近生活,诵背导航。
诵背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和机会,从诵背中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让他们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这是储备语言材料、发展语言能力、培养语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由于儿歌琅琅上口,充满童趣又贴近生活,所以,从一年级刚入学开始,我就引导学生边背儿歌边做动作,孩子们的参与兴致很高。比如,我教他们背《草莓蛋糕》这首儿歌:“鼻子闻一闻,有草莓的香味;眼睛找一找,是一块草莓蛋糕;嘴巴尝一尝,嗯,酸酸甜甜的;耳朵听一听,是我开心的笑声。”由于儿歌浅显易懂,又很容易做出动作,孩子们特别喜欢,不一会儿就学会了。
从儿歌入手,使学生喜欢背诵、乐于背诵之后,就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古诗的背诵。古诗是我国文学遗产中的瑰宝,其语言高度凝炼,多处留有艺术空白,想象的天地回味无穷。诵背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综合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和节奏美。但古诗毕竟不像儿歌好懂易背,根据孩子们争强好胜的特点,我设置了一些激励方式来促进他们背诵,推行“每周一诗”的办法:将板报一角辟为古诗园地,每周抄录一首新的古诗,让学生读、背、吟、悟,评出十名“每周之星”,再由这些学生当背诵组长,带动、督促其他同学。有些同学为了当“每周之星”,课余时间背诵了大量的古诗词,激励机制取得较好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又适时举办了“古诗大擂台”、“古诗大比拼”和“诗情画意”等语文实践活动,大大调动了同学们背诵古诗的积极性,这样,同学们渐渐地喜欢上了文韵兼美的古诗,教室里经常充满着朗朗的背诗声,听着他们稚嫩的童声,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二)讲演激趣,兴味盎然。
通过背诵儿歌、古诗,我惊喜地发现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胆子变大了。我想小学生正处在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在成年人看来简单的事物,在小学生眼中却是活的、有意识的。于是我在班级开展讲故事比赛,指导学生讲童话故事,并用动作来展现,顺应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促进心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步发展。在每位选手讲完故事之后,我非常注重他们的自评和互评,最后评选出“班级故事大王”。看到同学们仍然意犹未尽,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根据原有故事,通过联想和想象,或补充故事的某些“艺术
空白”,或拓展故事的时空范围,或更改故事的情节线索,从而使故事更具新意。通过讲故事,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启发想象,拓展知识,锻炼同学们的记忆力。
但是讲故事学生参与面较小,达不到让人人都动起来的效果。我想要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财富。我就将同学们都很爱玩的“过家家”搬上课堂。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童话故事,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课余生活,提高表演能力。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表演的次数多了,同学们越发精益求精起来。记得有一次,李丹成同学饰演的黑猫警长雄赳赳气昂昂地骑着小自行车上场了!在紧张的音乐背景下,和着旁白,通过一系列干脆、敏捷的动作中抓住了森林坏蛋——老鼠一只耳。表演如此精彩,可一位细心的同学在评价时说:“她演的好是好,但‘腾空而起’这个词她就演得不到位,应该跳得再高一点。”看,孩子们都已经会看戏了!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训练,在我校组织的“口语交际”竞赛中,我班三位选手以连贯、大方、自信的表演赢得了评委的心,一举获得了团体第一的好成绩。这正是“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的真实写照啊!
(三)广开书源,开卷有益。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培养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首位。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积累了规范的语言表达形式,增加了语感积淀。这对学生间接认识生活,积累习作素材以及语言的运用是十分有益的。
在同学们诵背古诗、讲演故事的过程中已经种下了爱读书的“种子”。但平时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低年级的孩子在看书时往往走神分心,不能聚精会神地持续阅读。于是我采取了鲁迅先生的“四到”读书法,即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四到”能够很好的克服“眼睛窜行,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扩大阅读范围,我号召同学们踊跃捐书,建立班级
图书角,广开书源。在充分发挥图书角作用的同时,利用每周阅读课向学生们推荐好的读物,使他们开阔视野,锻炼思维,找到乐趣。班上的很多家长都感受到了孩子的转变,在交谈中,有位学生的父亲高兴地说:“以前来学校接孩子时不是见他在校门口站着,就是在操场上与同学追逐打闹,最近发现孩子坐在台阶上一边看着书一边等我,变化可真大!”我听后暗暗得意,因为用书这件法宝,抓住了一个孩子的心。
(四)展现自我,厚积薄发。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语言学习更是需要积累的,积累越多,语感不断得以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形成。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既是阅读成果的文字记录,又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开辟了一条捷径。在我的倡导下,班上的每位同学都有一个读书笔记本,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看到的佳词妙句摘录下来并配以喜爱的图画。这样做能够丰富词汇,提高阅读兴趣。我平时最爱批阅的就是孩子们的读书笔记,因为这里是孩子们个性的展现。为了更具童趣,贴近生活,我的评语也突破了以往的惯例,没有了鲜红而触目的红叉叉。“太漂亮了”、“帅呆了”、“你是一个顶级设计师”、“你让我耳目一新”这些评语带给他们的是新奇和喜悦,一句短短的评语,有时能让他们愉快一天呢!在指导做读书笔记的同时,还引导学生自办内容丰富的手抄报,从中挑选有意义的好报张贴在教室墙上,我称之为“最美的风景”;假期鼓励同学们编书:自选材料,自己作序。让他们把阅读中感受到的美,用文字和图画表现出来,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描绘生活,谱写七彩阳光。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又是更主动的学习。有了文字积累,让同学们深入生活,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从“做”、“观察”、“探究”中发现素材,书写生活。突破了写作上的思维定势,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转向多个角度,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