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案例--安徽省合肥市严肃查处一起7名评标专家受贿窝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合肥市严肃查处一起7名评标专家受贿窝案
2009年4月,安徽省合肥市纪委查处了政府采购项目中担任招标评委的7位专家涉嫌收受同一电梯销售公司负责人夏某贿赂的窝案。之后,涉嫌受贿的7位专家评委被移交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检察院查处。昨天,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法院对其中的一名专家孙伟敏收受电梯供货商5万元贿赂一案进行公开开庭审理。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其余6名专家将因为相同的原因走上被告席。
孙伟敏原是安徽电梯厂工程师,后被合肥市招标投标中心聘为评估专家。据公诉机关指控,去年6月,孙伟敏被抽选为瑶海区“碧水雅居”电梯采购项目评审委员会成员。评标前,他接到市招投标中心前任专家谭燎原打来的电话,让其在为投标单位———安徽康力电梯工程有限公司评标时“关照”一下,事后该公司定会表示“感谢”。孙伟敏答应帮忙,并在随后的评标中为康力公司打了较高分。最终康力公司果然中标。
2008年7月,为表感谢,该公司经理夏某请其吃饭,并当场奉上1万元现金。之后,孙伟敏在“滨湖和园”、“滨湖家园”两个小区的电梯采购项目中如法炮制,康力公司一路中标,孙伟敏分两次收受人民币共计4万元。
孙伟敏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表达了悔过之意。此案未当庭宣判。
这起案件虽然案值不大,但案件涉及领域新、人员多、手段直接,尤其是发生在评标专家这一新的群体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苗头性,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经查,2007年9月至2008年底,安徽省合肥市招投标中心聘任的7名评标专家,在电梯采购项目评标中,为有关企业中标提供便利,先后收受钱物23.3万元人民币、一部“三星”手机和0.6万元的购物卡。这起案件主要有四个特点,从一个层面反映出当前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是此案发生在工程建设附属设备采购中。以往查处的工程建设领域案件,违纪违法行为多数发生在工程建设主体项目的招投标中,而这起受贿窝案涉及的招投标项目达10余次,涉及资金近亿元,却全部发生在工程建设的附属设备——电梯采购的招标投标过程中。
二是此案的受贿主体是招投标的第三方。在以往查处的招投标领域案件中,多数表现为投标人向业主单位的领导或经办人员行贿,而这起案件却表现为投标人向参加招投标的第三方——评标专家进行贿赂。涉案的7名专家中,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4人,既有高校教授,也有高级工程师,都是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及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知识分子,这些深受社会广泛尊重的“精英”却走上了违纪违法的道路,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是此案表现为多人多次的群体腐败。这起案件中,两个投标公司先后向7名评标专家行贿18次,每次5000元至4万元不等。虽然金额不大,但次数多、涉及人员多,有的评标专家不仅自己受贿,还“热心”地介绍其他专家与投标人认识,共同受贿。
四是此案的行贿方式直接明确。这起案件中的行贿行为,只有少数是初次见面的预期行贿,其余都是投标人为了具体的招标事项,采取事先承诺、事后根据“贡献”大小兑现的方式向评标专家行贿,目标更明确、手段更直接。
8月26日,涉嫌受贿、利用评委专家身份在招标中“卖”高分的合肥招投
标中心聘用专家之一谭燎原,在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法院接受审判。
据了解,谭燎原原是安徽国祯环保设备制造厂(原安徽省电梯厂)电气工程师,他是涉贿窝案中最早接受康力电梯公司贿赂的专家,可谓该公司打开的第一个“缺口”。
谭燎原在康力公司参与竞标的和平家园、世纪阳光花园、合肥科技实业园、滨湖和园、滨湖家园等项目中,先后5次为该公司打高分,并在事后收取现金、购物卡等好处。另外,他还接受了康力公司的多次吃请,并热心帮助该公司跟其他评审专家牵线搭桥。根据公诉机关的指控,谭燎原从康力公司拿到的财物共计19960元。
有关专家称,随着谭燎原的受审,合肥招标专家系列窝案中的“生意经”基本暴露在阳光下,这对于保障合肥市招投标市场的纯净具有典型意义。
招标专家身陷利益漩涡
据了解,为了确保招标、投标都能公平、公开、公正,从2006年起,合肥市对招投标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招标投标统一监管、统一运作,预防和遏制重点领域商业贿赂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专家受贿窝案“浮出水面”,源于去年4月合肥市纪委的一次调查,牵出了这条暗藏地下的利益链。调查人员称,像这样有7名专家涉嫌犯罪的案件,在合肥招投标中心尚属首次。
调查发现,这些专家都是以“打高分”、“开后门”的方式,帮助投标公司中标收受贿赂。在这些涉贿专家中,收受“感谢费”最多的有6万元,最少的也有1万元。
为了一点“甜头”将自己送上被告席,7名专家均表示懊恼不已,此前已出庭受审的孙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在最后陈述时忏悔道:“由于是熟人搭桥,抹不开面子,又能得到好处便答应了,在评标中为请托的投标公司打了高分,最终促使请托公司中标。”
制度漏洞暴露灰色地带
据孙某介绍,每次参与投标的专家评委并不是早就准备好的,而是在每次评标前半天,由电脑从专家库中随机抽选,然后再语音通知入选的专家,以防止评估专家在评标时进行权力寻租。自己知道选为评估专家也只是参与评估前一天的事情。
那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投标的企业是如何联系并买通这些随机抽出的专家呢?
另一涉贿专家揭开了谜底。他告诉记者,虽然通知参与评估专家的时间很紧迫,但是合肥的业内圈子就那么大,大家都彼此熟悉。只要投标企业联系到其中一名专家,就能顺藤摸瓜找到其余专家。即使企业联系不到专家,也可以通过类似于商业间谍之类的人,专门负责打听联系专家。
在悔罪的同时,孙某在法庭上还建议,为了防止这些灰色地带的泛化,堵塞制度的漏洞,应当对评分机制进行改变。他说,由于评标一般都有几个评估专家一起打分,所以可以采取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那么作弊的可能性就会小得多。这样一来个别专家给某投标公司打高分,并不一定会让该公司中标。
长期以来,为了防止招投标领域权力滥用行为的发生,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以期严把招投标评估关口。如为提高评标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合肥招投标中心建立了专家门禁系统、自动语音通知系统和音视频监控系统。进入评标区的专家都要把通讯工具交由专人负责、集中保管。招标中心对专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