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超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肠超声

1.检查方法:检查前空腹,检查时口服造影剂。

2.胃溃疡:黏膜缺损超过粘膜肌层。临表:上腹部节律性、周期性

疼痛,伴反酸、嗳气、食欲不佳。声像图:1.胃壁局限性增厚呈低回声。2.粘膜表面凹陷,形态规则,边缘对称,不随蠕动消失。3.

凹陷部胃壁层次模糊,凹底光滑,表面强回声斑,部分溃疡示“强圈征”。

3.胃癌:早期:局限粘膜层及粘膜下层;进展期(中晚期):浸润达

肌层获浆膜层。1. 早期胃癌声像图:胃壁局限性低回声隆起或增厚,边缘毛躁,粘膜面“火山口征”。2.进展期胃癌声像图:1. 胃壁隆起或增厚,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较低、不均;胃壁层次模糊,结构紊乱、中断,浆膜线不完整。2. 胃壁隆起范围>5cm厚

度>1.5cm,胃腔狭窄,胃蠕动、跳跃减弱消失。3.分为:肿块型、溃疡型、浸润型。4.转移。

4.胃壁间质瘤:声像图:1.胃壁局限性肿块,始于肌层。2. 肿块低

回声,边缘清楚,多发于胃体部,多单发,大小在5cm内。3.按部位可分为:腔内型、腔外型、壁间型。4.粘膜面可见溃疡凹陷。

5.彩超可见内部血流丰富。遇到下列情况考虑恶性:1. 肿块体积

较大,形态不规则,边缘毛躁,内部回声不均,可见液化区,部分伴有不规则强回声。2.粘膜面较大溃疡,形态不规则,与液化区相通,形成假腔。3.周围淋巴结肿大。

5.胃息肉: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声像图:自胃壁粘膜

层向胃腔突出,以低中回声为主,内部回声均匀。2. 肿块形态多样,圆形或类圆形,境界清,表面光滑,大小在1-2cm之间。3. 肿块基底部狭窄,紧贴胃壁,不随体位变动分离,常呈蒂状,部分呈“豆芽状”或“半球形”回声团。4. 彩超可见内部血流丰富。6.十二指肠溃疡:多发于球部,反复发作愈合后形成瘢痕,瘢痕收

缩可引起局部畸形和幽门梗阻。声像图:1. 十二指肠球部形态不规则,球部面积变小。2. 球部粘膜面出现凹陷,凹陷表面附少量强回声,不同切面呈“强圈征”、“强双点”、“强回声斑”。3. 凹陷处粘膜层次不清,回声减低,周围球壁局限性增厚。4.多发溃疡,可见球部形态极不规则,多出凹陷。5.球后溃疡,肠管常发生痉挛、收缩、或疤痕狭窄,造影剂通过时呈“线样征”。

7.肠套叠:声像图:1. 套叠部上方肠管扩张2.纵切时套叠处可见多

层肠管平行套入,呈“套筒征”;横切时套叠处可见大圆套小圆征象,外缘肠壁水肿增厚,内部回声高低混杂,即“同心圆征”。3. 彩超可见肠壁受挤压后血流加速。

8.急性阑尾炎:声像图:1. 阑尾增大,内径>6cm,壁水肿,增厚,

呈双层。2.腔内伴高回声(粪石),后伴声影。3. 阑尾脓肿表现为右下腹混合性强回声,外周有网膜包裹形成的强回声,或片状无回声。3. 化脓性阑尾炎及阑尾穿孔时可伴有局限性积液和淋巴结肿大。

9.良恶性溃疡鉴别要点:

超声诊断胃肠疾病基础

超声诊断胃肠疾病方法概述

胃肠道占据腹腔容积的3/4,构成消化管的绝大部分,是消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脏器,也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脏器之一。过去临床诊断的客观依据是X线钡剂造影(口服或灌肠),纤维胃镜检查,因存在各自的缺陷,不能用于广泛的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普查和筛选;(略)实时超声诊断仪的临床应用及共在广大基层医院的普及,其诊断范围的不断扩大,仪器性能的不断改进,使其成为用于诊断胃肠疾病的一种新的检查手段,胃肠的超声检查可分为经腹壁直接检查、胃肠造影剂充盈检查和内窥镜检查三种方法:

一、经腹壁直接检查法七十年代末,许多国内外超声前辈先后用B超诊断仪对胃肠疾病进行扫查,虽然获得一些胃肠疾病的图像表现,但因胃肠腔内气体及内容物的影响,(略)仅能观察到很小部分病变的表现,远远不能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诊断准确性远远低于X 线钡剂造影和内窥镜检查。因此产生了超声诊断不适合于胃肠疾病检查的观点。(略)

二、胃肠造影剂充盈检查法(略)

三、内窥镜检查法即超声内镜(EUS)(略)属于腔内超声之一。它结合了内镜和超声的优点,弥补了各自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了内镜和超声的诊断水平。(略)但因其价格昂贵,操作复杂,有一定创伤,仅限于一些大医院开展,远不能普及。

胃的生理

胃具有运动和分泌二大功能,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从生理观点看,胃可以分为近端胃和远端胃。近端胃相当于胃的垂直部分,有接纳、储藏食物和分泌胃酸和功能;远端胃包括胃的水平部分,能分泌碱性胃液,同时将所进食物磨碎,与胃液混合搅拌,形成食糜,达到初步消化的作用,并逐步分次地自幽门排出进入十二指肠。

一、胃的运动

胃在非消化期只有一定的紧张性而无明显运动。进入消化期后才出现明显的运动。一般胃底和胃体上部运动较弱,胃体下部和幽门部运动较强。其形式有三种:(一)容受性扩张胃内无食物时,胃的容积较小(约0.5升),胃内压也较低。进食后胃的容积迅速增大至1-3升,而胃内压却上升不高。胃的容积扩大,而胃内压升高不大称为容受性扩张,它的生理意义是胃容量相应地增大以完成容纳和贮存食物的功能,同时胃内压基本保持不变,这就防止了食糜过早地排入十二指肠,有利于食物在胃内充分消化。在利用胃腔充盈法超声检查胃时,可清晰地观察到服造影剂时胃腔的容受性扩张。

(二)紧张性收缩胃充盈后,紧张性收缩逐渐恢复并加强,促使胃液渗入食物内部,有助于化学消化。同时还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力,使食物不断向幽门方向移动,加速胃内容物的排出。此外,还可保持胃的正常形状和位置,不致出现胃下垂。

(三)蠕动食物入胃约5分钟,胃即开始蠕动。蠕动波从胃中部(胃体)开始,逐渐向幽门方向传播。其频率为每分钟3次左右,一个蠕动波需1分钟到达幽门,但有些波未到达幽就即行消失。因此,在超声图像上一个切面中可同时看到2-3个蠕动波。胃蠕动的生理作用是:⑴促进食糜与胃液充分混合;⑵推进食糜从胃体向幽门方向移动;⑶研磨固体食物并控制它向十二指肠排出。

胃蠕动特点:蠕动波初起时,波幅较小,在向幽门传播过程中,波幅的深度和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增加,当到达胃窦而接近幽门时,收缩力加强,波幅加大,传播的速度也加快(图1-14A)。此时幽门开放,但腔很狭小,只有约5毫升的食糜通过幽门排入十二指肠,而固体食物不能通过仍保留在胃窦内进行研磨(图1-14B)。固体食物只有通过多次这样来回的推进和后退,与胃液充分混合和反复研磨变成直径为0.1-0.5mm的颗粒时,才能随同液体一起通过幽门排入十二指肠。胃蠕动的这些特点,在应用充盈法胃超声图像上均可清晰显示,因此必须充分了解胃蠕动的特点。

二、胃的分泌

胃液由壁细胞成分和非壁细胞成分组成。壁细胞分泌盐酸,构成胃液和主要成分;而非壁组织成分几乎相当于细胞外液,钠是主要离子,呈碱性。胃液的酸度取决于上述二种成分的配合比例,并和分泌速度、胃粘膜血流流速有关。正常空腹时胃液约20-30毫升,无色澄清,PH0.9-1.5。正常成人每日分泌胃液为1500-2500毫升。

胃的解剖和生理

一、胃的解剖

胃是消化道中最大的部分,其上接食管、下连十二指肠,具有容纳和搅拌食物、分泌胃液及内分泌等功能。一般正常成人胃的容积约为1000-3000ml。

一、胃的形态和分部

1、胃的形态

胃的形态、大小变化较大,常因人而异、与性别、年龄、体型等有关,亦与体位、呼吸、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