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仪角度测量水平角测回法教学设计jx

合集下载

测回法观测水平角实验报告-测回法观测水平角数据

测回法观测水平角实验报告-测回法观测水平角数据

Ⅲ.测回法观测水平角实验报告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DJ6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及主要部件的名称与作用。

(2)掌握经纬仪的操作方法及水平度盘度数的配置方法。

(3)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观测顺序、记录和计算方法。

二、计划与设备(1)实验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熟悉经纬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并对实验步骤进行合理安排和计划;第二,根据计划进行试验。

实验小组有5人组成。

(2)实验设备为DJ6光学经纬仪1台,记录纸2张及相关辅助设备。

三、方法与步骤(1)在选定位置上安置经纬仪并熟悉仪器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并在适当位置安置瞄准目标。

(2)对经纬仪的操作①对中:挂上锤球,平移三脚架,使铅锤尖大致对准测站点,并注意三脚架水平,踩紧三脚架使其稳固。

稍松连接螺旋,在架头上平移仪器,使锤球尖精确对准测站点(应符合限差要求),最后对准螺旋。

对于有红外设备的仪器应当使红外线对准测站点。

②整平:转动照准部,使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一对脚螺旋,同时相对于两只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将照准部绕竖轴转动90°,再转动第三只螺旋,使气泡居中。

如此反复调试,直到照准部转到任何方向,气泡都在水准管内的偏移都不超过分划线的一格为止。

③瞄准:用望远镜上的照门和准星瞄准目标,使目标位于视场内,旋紧望远镜和照准部的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的目镜螺旋,使十字丝清晰;转动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影像清晰;转动望远镜和照准部的微动螺旋,使目标被十字丝的单丝纵丝平分,或被双根纵丝夹在中央。

④读数:瞄准目标后,旋紧望远镜和照准部的制动螺旋。

等待仪器显示屏上读数稳定,读取相关读数。

(3)测回法观测水平角①度盘配置设共测n个测回,则第i个测回的度盘位置为略大于(i-1)180°/n°转动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数在该测回的度盘位置,扳下复测扳手,瞄准起始目标,扳上复测扳手(或采用度盘变换手轮配置度盘)。

②一测回观测盘左:瞄准左目标A,读取读数记为a1;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右目标B,读取读数记b1;计算上半测回角值β左=b1-a1。

实验五 测回法测水平角

实验五  测回法测水平角

实验五 测回法测水平角一、 目的和要求1. 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观测顺序、记录和计算方法。

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不 超过±40″;二、 计划和设备1. 实验学时安排2学时,实验小组4~6人组成;2. 实验设备为DJ 2型光学经纬仪或电子经纬仪一台及其它附属配件;3. 实验场地为实验大楼楼顶若干测量标志;4.每人用测回法测水平角一个测回,实验结束时,每人交实验报告一份。

三、 方法和步骤1. 经纬仪的安置松开三角架,安置于测点上,其高度大约在胸口附近,架头大致水平并安置好仪器; 对中,使架头中心对准测站点,踩紧脚架。

2. 经纬仪的使用1) 对中采用光学对中器对中,先利用三脚架使仪器大致对中,再利用脚螺旋使光学对中 器精确对中; 2) 整平升降三脚架使圆水准器居中,使仪器大致水平;在检查仪器是否对中,如果仪器不对中,重复上一步骤使仪器对中,再利用升降三脚架粗平仪器,最后利用脚螺旋精平仪器; 3) 瞄准瞄准的方法与水准仪操作基本相同; 4) 读数调节反光镜使读数窗亮度适当,对读数窗的目镜调焦,看清读数窗分划,根据使用的仪器情况进行读数; 3. 测回法测水平角1) 选定一测站点安置仪器,对中、整平后,再选定A 、B 两个目标; 2) 配置读盘:每人一个测回,读盘的位置配置为()n i /1801*-。

3) 进行盘左观测:11a b -=左β; 4) 进行盘右观测:22a b -=右β5) 观测结束后,检查各测回角值是否超限()右左βββ+=21; 四、 注意事项1. 瞄准目标时,尽可能瞄准目标底部;2. 同一测回观测时,切勿动读盘配置器;3. 注意仪器的安全使用。

实验报告四经纬仪的使用与测回法测水平角日期班组学号姓名。

实验四测回法和方向法观测水平角

实验四测回法和方向法观测水平角

实验四测回法和方向法观测水平角测量实验-适用非测绘类专业加入时间:2008-3-22 8:48:20 $$来源$$ 点击:1861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观测顺序、记录和计算方法。

(2)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观测顺序、记录和计算方法。

(3)掌握方向法观测水平角的操作顺序、记录、计算方法,了解各项限差的要求。

二、计划与设备(1) 实习时数为2~4学时。

每实习小组4~5人。

(2) 实习设备有DJ6光学经纬仪l台,记录板l块,竹三脚架2个,垂球2~3个,木桩3个,斧头1把,测伞1把。

自备2H铅笔2支。

三、方法与步骤(一)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操作步骤如图2-7,在测站点O上安置经纬仪,用盘左和盘右各观测水平角(∠AOB)一次,盘左观测时为上半测回,盘右观测时为下半测回。

如两次观测角值相差不超过容许误差±40″,则取其平均值作为一测回的结果。

这一种观测法称为测回法。

其观测步骤为:(1)上半测回,盘左瞄准左方点(如图4-1中的A点),读水平度盘读数(LA),记录在表2-7中;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右方点(如图2-7中的B点),读水平度盘读数(LB),记录在表2-6中;计算上半测回角值β左=LB-LA。

(2)下半测回,盘右倒转望远镜,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右方点B,读数得RB,记录;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左方点A,读数得RA,记录;计算下半测回角值β右=RB--RA。

(3)检查有无超限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使用DJ6光学经纬仪观测时,其限差为",若超过限差″,则取上、下半测回角值的平均值为一测回水平角值,若超过限差±40",则需重测整个测回。

图 4-12.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练习在测区范围地面上选择彼此相距30m左右的三点A、B、C,打下木桩,在桩顶钉小铁钉或画十字作为标志中心;在A点安置经纬仪,在B、C点架设竹三脚架并挂垂球,用测回法测得∠A;同法分别在B、C点安置仪器,测得∠B、∠C。

利用DJ6经纬仪按测回法观测水平角教案

利用DJ6经纬仪按测回法观测水平角教案

利用DJ6经纬仪按测回法观测水平角(教案)一、教学目标:㈠知识目标:测回法操作步骤;测回法表格计算方法。

㈡能力目标:测回法测量水平角仪器操作;测回法测量水平角的实施及成果整理,精度符合要求。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二、授课课时:60分钟三、教学班级:四、教学重点:测回法测水平角的实施步骤、记录和计算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观测方向的改变导致度盘位置的改变,瞄准目标的精确性。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探究法;实践法;项目教学法。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常规教学手段。

八、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经纬仪。

九、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将学生分组;布置场地,给每组发放仪器,划定测量点位;给每组发放任务书。

(一)复习引入1.复习旧知:①水平角:空间两相交直线投影在水平面上后的夹角称为水平角。

②计算公式: =右(终)边c-左(始)边a当c≥a时β= c – a当c< a时β= c+3600– a③经纬仪的技术操作包括:对中-整平-瞄准-读数2.引入新课:在座的同学中有哪位不会扫地的请举手?→扫第二遍地面与第一遍地面的差异?→减小误差→观测水平角的误差怎样减小?(类似扫第二遍地面)→方法:测回法本节课主要研究测回法。

(二)讲授新知:1、测回法测水平角的适用条件:2个方向的单角(∠AOB)★2、测回法的操作步骤:(1)盘左瞄准左边A,配度盘至000OO´6X″,读取a1。

(2)顺时针旋转瞄准右边B,读取b1。

则上半测回角值:β1= b1-a1(3)倒镜成盘右,瞄准右边B,读取b2。

(4)逆时针旋转瞄准左边A,读取a2。

则下半测回角值:β2= b2-a2(5)计算角值:若:β1-β2≤±40"(合格),则有:β = (β1+β2)/2若:︱β1-β2︱>40″,则测量不合格,需重新测量。

(三)项目任务的分析:用PPT展示项目任务书并向学生解读。

实验二经纬仪认识及角度测量

实验二经纬仪认识及角度测量
读数 -------- 调节反光镜的位置,使读数窗亮度适当; 旋转读数显微镜的目镜套,使度盘及分微尺的刻 划清晰;读取度盘刻划线位于分微尺所注记的度 数,从分微尺上该刻划线所在位置的分数估读至 0.1′(即6″的倍数)。
实验二:经纬仪认识及角度测量
(二)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1.度盘配置:设共测n个测回,则第i个测回的度 盘位置为略大于。转动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数 在该测回的度盘位置,扳下复测扳手;瞄准起始 目标,扳上复测扳手(或采用度盘变换手轮配置 度盘)。
实验二:经纬仪认识及角度测量
4.水平角观测时,同一个测回内,照准部水准管偏移不得超过 一格。否则,需要重新整平仪器进行本测回的观测;
5.对中、整平仪器后,进行第一测回观测,期间不得再整平仪 器。但第一测回完毕,可以重新整平仪器,再进行第二 测回观测;
6.如果竖盘读数窗口显示“b”,即表示竖盘倾斜程度太大,超
出补偿范围,竖直角无法观测、显示。此时,需重新整 平仪器,重头再进行本测回的水平角观测。 7.实验区域:校内。.
准测站点,并注意架头水平,踩紧三脚架。稍松 连接螺旋,在架头上平移仪器,使垂球尖精确对 准测站点(应符合限差要求),最后旋紧连接螺 旋。
实验二:经纬仪认识及角度测量
整平 ------- 转动照准部,使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一对脚 螺旋,同时相对旋转这两个脚螺旋,使水准管气 泡居中;将照准部绕竖轴转动90°,再转动第三 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如此反复调试,直至照 准部转到任意方向,气泡在水准管内的偏移都不 超过分划线的一格为止。
3.盘右 同法观测、记录。 4.计算一测回竖盘指标差及上、下半测回竖直角的平
均值。
实验二:经纬仪认识及角度测量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每小组独立完成各自的实验报告; 2. 实验报告的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不得涂改。

经纬仪角测量水平角观测教学

经纬仪角测量水平角观测教学
1、具备一个能置于水平 位置的刻度盘(称为水 平度盘),且水平度盘 的中心位于水平角顶点 的铅垂线上。
经纬仪的构造
1、水平度盘,可 通过对中整平两 个步骤令刻度盘 中点位于角顶点 ,并能保持水平
2、可瞄准不同位置的 目标。
2、有可以水平和 竖直面内360°旋 转的望远镜
水平角观测方法
➢测回法 ➢方向法
测回法(多测回)
1、为了减弱度盘分划误差的影响,各测回在盘左 位置观测起始方向时,需要起始方向安置水平度
盘读数,根据测回数n,以180˚/n的差值,进行水
平度盘读数的安置
2、对DJ6经纬仪,各测回角值互差如果不超过 ±40",取各测回角值的平均值作为最后角值。测 回角值的平均值作为最后角值。
测回法(四边形内角)
复习
➢经纬仪的操作
重点内容
水平角的概念 水平角观测原理 测回法的步骤 测回法手簿填写
角度测量
➢水平角 ➢竖直角
水平角的概念
相交于一点的两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 投影所形成的夹角,称为水平角。
水平角一般用β表示 角值范围为0˚~360˚。
水平角的概念
B
O A
b o
a
水平角观测原理
β=a-b
观测水平角的仪器需具 备的条件
(3)镜成盘右,瞄准右边A, 读取a2。 (4)逆时针旋转瞄准左边B,B 读取b2。 则下半测回角值:β2= a2-b2
β = (β1+β2)/2
b1 a1 A
1
O 测站
测回法
差值
测站
竖盘 位置
目标
水平度 盘读数
半测回 一测回 角值 角值

A 00 04 18 74 19 24

测量实训测回法测水平角经过经纬仪测量ab两点间角度填写工程测量实训报告

测量实训测回法测水平角经过经纬仪测量ab两点间角度填写工程测量实训报告

测量实训测回法测水平角经过经纬仪测量ab两点间角度填写工程测量实训报告《测量实训测回法测水平角经过经纬仪测量ab两点间角度填写工程测量实训报告》篇一嘿,说起这个工程测量实训啊,那可真是一段“酸爽”的经历。

就说用经纬仪测量ab两点间角度这事儿吧,那可不像我最初想的那么简单。

刚开始的时候,我看着那经纬仪,就像看着一个来自外太空的神秘仪器,心里直犯嘀咕:“这玩意儿咋摆弄啊?”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站在测量场地,那场面就像一群小蚂蚁面对着一座大山,不知所措。

我们按照老师教的步骤,先把经纬仪架起来,那过程就像在伺候一个超级娇贵的小宝贝。

得小心翼翼地调整脚架,确保它稳稳当当的。

这时候,我就想啊,这仪器要是个活人,肯定是个超级难伺候的主儿。

然后就开始对中、整平。

这整平可真是个技术活,我眼睛死死地盯着水准气泡,左调调右调调,那气泡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一会儿偏这边,一会儿偏那边。

我当时就想:“你这小气泡,是不是故意跟我作对呢?”折腾了好久,终于感觉差不多了。

接着就是测量角度了。

我从望远镜里看向ab两点,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就像个超级特工,通过这个小小的镜头窥视着一个神秘的世界。

我慢慢地转动着经纬仪的照准部,当十字丝准确地对准a点的时候,心里那叫一个小激动,就像打游戏终于过了一关似的。

然后再对准b点,记录下读数。

但是啊,这过程可没那么顺利。

我们测了第一测回,感觉还挺不错的,心里还美滋滋的。

可是当我们开始第二测回的时候,发现读数和第一测回差了不少。

这时候我们就懵了,就像一盆冷水直接浇灭了我们刚刚燃起的小火苗。

我们开始怀疑是不是仪器出问题了,还是我们操作有误。

我就想啊,这测量也太折磨人了,就这么两个点的角度,咋就这么难搞呢?不过,我们可不能就这么放弃啊。

我们又重新检查了一遍仪器,调整了操作步骤,再次进行测量。

这一次,读数好像靠谱了很多。

我觉得吧,这测量就像一场和误差的战斗,你得不停地调整自己的策略,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最后,要填写工程测量实训报告了。

工程测量教案设计

工程测量教案设计
本节(任务)教学内容分纬仪的构造
(2)经纬仪的使用(对中,调平、照准、读数)
(3)测回法的原理
(4)测回法测定n边形的原理,步骤,以及数据处理
依据标准
根据工程测量课程标准的要求:该任务要求能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测回法测量n边形的内角和,并进行内业计算。
本节(任务)教学目标
(3)通过实训让学生反复练习测回法测定n边形的原理,步骤,以及数据处理
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模拟动手能力强的优势。
参考文献
《工程测量》赵雪云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课堂教学设计
项目名称
项目二:角度测量
授课时间
2012.3.12(3.14)
(3)通过实训让学生反复练习经纬仪的认知使用(对中,调平、照准、读数)
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模拟动手能力强的优势。
参考文献
《工程测量》赵雪云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测回法测回法测定n边形的原理,步骤,以及数据处理
引导
听课思考
案例法
15
典型案例讲解
讲解测回法测回法测定n边形的原理,步骤,以及数据处理
讲解
讨论
案例法
30
学生实训
实训测回法测回法测定n边形的原理,步骤,以及数据处理
指导
实训
讨论法
110
讨论点评
点评测回法测回法测定n边形的原理,步骤,以及数据处理
辅导
讲解
本节(任务)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知识目标:
(1)让学生掌握经纬仪的构造;
(2)让学生掌握经纬仪的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经纬仪角度测量-水平角观测”教学设计(6课时)【授课专业】:建筑施工【授课科目】:测量放线【授课课时】:6课时【授课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测量放线》【授课对象】:11级建筑施工2班(共50人)一、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为我校建筑施工专业11建筑施工(2)班学生,共50人。

(一)知识技能1、完成测量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测量的基本工作2、完成水准测量部分的学习,掌握学习思路和方法3、完成了经纬仪结构以及经纬仪使用的学习,能熟练完成经纬仪的操作。

4、理解水平角的概念(二)经验态度1、部分学生在专业选择时目的明确,规划清晰2、有个别学生在课余时间接触过测量仪器,有利于其学习,但会有自己先入为主的主观概念,有不良的操作习惯,并会影响其他学生。

3、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认真学习。

4、班级学习气氛较好,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5、学生对于技能应用比较看重,不重视理论的学习。

(三)风格特点1、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够认真听讲,并能跟随教师的上课思路2、能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小组讨论和请教老师等途径寻求解决方法。

3、仍有部分学生上课思想不集中,导致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细节问题。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一)知识目标:1、掌握测回法测定水平角的操作过程和角度计算2、了解水平角测量的实际应用。

(二)技能目标:1、熟练经纬仪的操作;2、能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并在测量过程中加以控制;3、能评价判断测量结果。

(三)素质目标:1、学会团队合作,能相互协作学习讨论,并在小组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培养认真细致、吃苦耐劳的专业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

【原由】:对于建筑施工专业的学生而言,测量不仅仅是需要了解的技能,更可能是他们以后从事的工作,所以对于测量的基本功的要求更加严苛。

由于中职学生对于理论的轻视,使得在知识层面上的掌握浅薄,所以在理论知识上要求他们熟练记忆。

从岗位需求上看,中职学生要打破社会成见,必须有一定的技能证书,所以面向技能层面的目标是以中级测量工的基本要求为标准的。

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是所有教学的基本,先做人,后做事,所以严谨细致的作风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是贯彻教学当中的。

三、教学内容分析(一)教学内容根据课程要求和中职建筑施工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及职业发展,扎实完成测量的基本工作之一:水平角的测量。

从基本的测回法入手,在掌握仪器使用的前提下,清晰了解水平角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清晰掌握测回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并通过四边形内角测回法观测这一具体测量项目考核及检查学生的概念理解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合作组织能力以及发散思考能力。

具体教学任务为:1、熟练掌握角度的计算2、掌握测回法测定水平角的过程3、完成一四边形内角的观测。

4、分析项目完成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并能加以改正。

(二)教材分析所采用的教材:《测量放线》----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课程内容:3.2.2 测回法测定水平角本教材在编排上,先介绍了仪器的操作,再介绍原理和方法,比较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顺序。

通过对教材的整理,拓展了一项综合性的小组任务:四边形内角和的测量。

从而达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环境及仪器准备:测量场地:田径运动场测量仪器:经纬仪、脚架、标杆。

辅助工具:秒表、水平角观测手簿。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测回法测量角度的基本过程。

【原由】:测回法的基础性:“测角、量边、导很高程”是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而角度测量就是其中之一,测回法测量水平角又是角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测回法的需求性:单角测回法是中级测量工的实操考核内容之一,在技能证的考核中占有很大比例。

测回法的延展性:对于后期的导线控制测量而言,采用的都是测回法的操作,对于测回法的熟练掌握有利于控制测量的学习。

(二)教学难点测回法角度测量手簿的填写。

【原由】:手簿体现的是整个测量成果,所以手簿的填写有着极严格的要求。

格式上:要求学生每一个数据都填写准确,并且要保持书写的规范和清晰。

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占位符。

计算上:要求学生对于角度的计算不仅准确无误,而且能够达到熟练的程度。

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正负号。

精度上:一次满足限差要求的测量才可谓之有效的测量。

所以在精度要求上,希望学生还是能够准确记忆限差。

不仅成果能够满足限差,还能够掌握出现超差的原因。

(三)教学任务本次设计了三项任务基本计算任务:角度的计算。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并且还要熟练掌握至心算水平基本操作任务:单角测回法。

要求学生能够达到中级测量工的基本要求。

小组拓展任务:通过对教材的补充,提出该项任务。

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能综合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个人技能水平,培养团队合作的职业素养。

五、教学策略及方法测量是一个技能性很强的课程,特别注重理论和实操的结合,中职学生更加关心所学知识技能的应用,而本次课程:水平角测量又是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之一,对于之后测量技能和理论的学习甚是攸关。

本课的教学从三个层次展开。

基础层面:本次课教学过程中,涉及到讲授、演示、练习三种基本教学方法。

学生涉及到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基本学法。

整体路线:本次课教学过程中,采用“夯实基础-项目提高-实战思考”的教学策略策略版块:本次课主要涉及到以下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涉及到了分组协作、分层训练、竞赛辅助、实景模拟、任务驱动、问题引导。

(一)分组协作分组是测量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法。

测量工作向来看中小组合作,没有默契的小组协作,个人能力不足以胜任工作,故在整个测量教学过程中,均以“合作”的理念指导教学,在本次课程中,亦不例外。

为达到更好的分组效果,我引入了三项分组原则能力平衡:是一个横向分组策略。

组间平均能力水平大致相当。

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素质平衡:是一个纵向分组标准。

组内的成员素质特点互补。

有利于组内互相学校效果最优化。

性格平衡:是一个调整分组机制。

组内成员的性格尽量不要有冲突和集中。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对分组进行微调。

(二)分层训练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效果,还能维持学生的学习信息,督促学生互相学习,争取进步。

(三)竞赛辅助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竞赛无论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还是从学生学习的层面都给日常教学带来很大的推动和帮助。

目标助力:技能竞赛对能力较好的学生是可达到的目标。

对能力较差的学生是可学习的榜样。

特别是现在技能竞赛的获奖者在工作和学习上有着诸多优惠。

所以通过教师旁敲侧击的引导,技能竞赛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动力。

严格要求:在技能竞赛的辅导过程当中,教师对选手的培养和筛选有严格近乎苛刻的要求,并且能够有严谨的分层标准。

本次课便引入了相关的分层标准。

不仅能够给教师的分层教学更好的依据,也能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定位。

标准规范:技能竞赛中饿诸多细则,特别是评分表,是许多专家和行业技术人员,参考正在执行的行业标准制定的,不仅能够紧跟时代,并且细致规范,本次课将这些标准进行适当更改,引入教学过程当中,有利于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培养。

(四)实景模拟实景模拟是针对职业技能证而言,在个人任务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完成测回法的操作,在实施小组任务之前,各小组中我会选取能力较好的学生进行一次中级测量工考证模拟。

给学生确立技能标准。

(五)任务驱动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一个四边形内角的测量任务来考核各小组的掌握水平。

但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关注重点和要求。

对于水平一般的学生,主要要求其掌握基本过程,理解测量结果,并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对于已接触过一定测量但不善理论的学生主要是更正其不良的习惯,更正后,将其操作作为其他学生的示范,增强其自信心和组织能力。

对于领悟能力较好,理论理解较好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进一步要求其对小组中产生的问题自行研究并能给出产生的原因和更正的方法。

(六)问题引导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强化学生的记忆。

并且在最后的成果分析时,通过引导学生寻找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对学习效果进行巩固。

六、教学过程(一)教学步骤及课时安排教学步骤及课时安排表(二)教学过程1、夯基础内容:复习经纬仪的使用过程。

强调经纬仪操作的步骤,主要通过范例视频展示经纬仪的操作过程。

原由:温故而知新,经纬仪的操作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通过复习,使进入到学习状态,并集中注意力2、明理论内容:角度测量的方法和测回法的基本过程。

重点强调测回法及方向法的适用情况不同、操作过程不同、评价标准不用。

着重强调手簿的填写。

采用板书为主,课件为辅的方式进行理论教学。

原由:这是知新过程,新的理论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的瓶颈之处但也是学习的基础,所以我希望通过更加契合教师教学思路的课堂板书和教师的肢体语言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新颖清晰的课件帮助学生构筑整体思路和复习梳理过程。

3、观示范内容:通过视屏示范和教师实景示范,巩固测回法过程。

原由:示范也是知新的过程,知的是新的操作。

图像情景和动作记忆相对于文字而言,是更加持久有效的,所以采用示范的方式能够巩固和加深学生的记忆。

具体:教师对于该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强调问题1:学生对于测回法的过程记忆会比较混乱,对于顺逆时针和盘左盘右的转换叫模糊。

解决1:反复播放视频,特别是在盘左盘右的转换部分,提醒学生注意直接在右手边目标点处转换成盘右。

问题2:部分学生容易遗漏拨0这步,或是忘记弹开,导致读数一直在0°附近解决2:复习经纬仪构造,令学生理解拨0这一步骤的作用,特别是多个测回中,更应该注意起始角度应为180°/n,令学生明白,减小误差对于测量的重要性。

并令学生明白水平度盘在测量过程中的变化。

问题3:部分学生瞄准目标有困难。

解决3:通过对水平角概念的重复和突出,令学生明白,在测量水平角时,可以用竖丝瞄准目标,这并不影响最后的结果。

这样可提高速度和瞄准的准确度。

难点:测量手簿的填写解决:通过视频,一边展示测量过程,一边举示例数据,让学生跟随课件,完成示例数据的填写和计算。

4、做任务内容:布置任务分为两项,一项是个人的测回法练习任务,一项是四边形内角测量的小组任务。

任务一:教师主要是从旁观测和辅导,对于学生出现的细节错误和问题都加以更正,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组内探讨,互相学习的氛围和习惯。

在学生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测回法的时候,采用小组比拼的形式对各小组的水品进行考核,在考核中,教师主要应发现各小组能力的差别,对于个别能力交为落后的组,应及时辅导。

本班学生均面临二年级的中级测量工考证,其中,测回法水平角测量就是实操考试的内容之一,故教师在任务布置的过程中应以中级测量工的标准要求学生。

任务二:教师布置小组任务前,应提醒学生先进行熟悉场地和分工的工作,不要急于开始角度的测量。

在小组任务过程中,教师应主要采用观察的手段,对于出现的本质性问题及时纠正,对于各类容易引起误差的不良操作可仅做小部分提醒,并能及时照相或录像,留作评价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