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体会

合集下载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病理切片是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和分析组织切片的形态学特点,可以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

以下是病理切片的特点的详细总结:一、显微镜下观察1.细胞结构特点:病理切片可以提供细胞组织的切面,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观察到细胞的结构特点,包括细胞核的形状、大小、染色性质,细胞质的分布、颜色等。

2.细胞排列特点:病理切片可以展示细胞在组织中的排列方式,如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分层上皮细胞、立方上皮细胞、柱状上皮细胞等,不同的排列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组织类型和器官结构。

3.细胞核特点:细胞核是判断组织良恶性的重要标志之一,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细胞核的变异、异型核、核仁的数量和形态等特点,可以对细胞进行分类和诊断。

4.细胞浸润特点: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细胞在组织中的浸润情况,如肿瘤细胞的浸润性生长、炎症细胞的浸润等,能够帮助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二、染色特点1.常规染色:病理切片通常采用常规染色方法,如苏木精-伊红染色、血清素染色等,常规染色可以使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更加清晰明了,有利于观察细胞和组织的细微变化。

2.免疫组化染色:病理切片可以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通过对特定抗体的标记,可以检测和定位一些特定的分子、蛋白质或抗原,如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等,从而对病理诊断有帮助。

3.特殊染色:有些特定的组织结构和病变无法用常规染色方法显示清晰,需要采用特殊染色方法。

如银染法用于显示神经纤维,培根酸铁染色可显示铁蓝蛋白沉积等。

三、病变特点1.病变形态:病理切片可以显示病变的形态特点,如肿瘤的大小、边界、分化程度等,炎症的程度、类型、炎细胞的浸润情况等,这些形态特征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2.病变分布: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病变在组织中的分布,如肿瘤的特定分布方式、炎症的范围和分布区域等,这些分布特点可以帮助确定病变的性质或病因。

3.病变变异: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病变的变异程度,如癌细胞的异型性、异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等,可以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进行评估。

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分析

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分析

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分析目的:分析研究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肝脏穿刺组织的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

观察组患者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HE染色。

对比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切片优良率、确诊率。

结果:行免疫组化染色的观察组患者切片优良率为97.50%,确诊率为95.00%;行常规HE染色的对照组患者切片优良率为80.00%,确诊率为7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需要进行肝脏穿刺组织的患者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能显著提高切片质量與确诊率,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免疫组化染色;肝脏穿刺组织;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病理技术作为病理学诊断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应做到无任何差错,切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医生诊断的正确性,所以切片的质量对于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1]。

随着社會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在免疫组技术的全面实行下,切片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2]。

肝脏肿瘤是常见的肿瘤疾病,其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若能及时确诊进行治疗则治愈的几率也会相对较大。

在本文研究中,给予40例需进行肝脏穿刺的患者使用免疫组染色切片,在切片优良率及确诊率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肝脏穿刺组织的80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

以上患者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此次研究。

观察组患者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35~80岁,平均(55.23±5.33)岁;其中,滤泡树突细胞肉瘤2例,肝细胞肝癌1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10例,转移性恶性肿瘤5例,血管瘤10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5~80岁,平均(55.33±5.23)岁;其中,滤泡树突细胞肉瘤3例,肝细胞肝癌1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11例,转移性恶性肿瘤5例,血管瘤9例。

病理常用染色方法及结果分析解读

病理常用染色方法及结果分析解读

病理常用染色方法及结果分析解读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通过病理检查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病理学中,常用染色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它能够使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形态以及异常变化更加清晰可见。

本文将介绍病理常用染色方法及其结果分析解读。

一、组织病理学常用染色方法1. 血液与组织涂片染色血液与组织涂片染色主要用于血液涂片或组织切片的染色,常用的染色剂有吉姆萃红、伊红、偏碱性碘,其中吉姆萃红染色可用于鉴别血液细胞的性质和数量,伊红染色可用于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偏碱性碘染色可用于观察组织细胞核的形态和结构。

2. 细胞、核和细胞器染色细胞、核和细胞器染色主要用于观察细胞的核形态和细胞器的分布情况。

常用的染色剂有甲苯胺蓝、伊红、嗜酸性染料等。

甲苯胺蓝染色常用于染色细胞核,伊红染色常用于染色红细胞,嗜酸性染料用于染色细胞器。

3. 结缔组织染色结缔组织染色主要用于观察组织中结缔组织的形态和数量。

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伊红染色和伊红-酸性染料染色。

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常用于检测组织中的特定抗原。

该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标记物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观察标记物的染色情况来判断抗原的存在。

常用的标记物有酶类、荧光物质等。

二、病理常用染色方法结果分析解读1. 组织学形态分析组织学形态分析是通过染色后的组织切片观察和分析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学特点。

根据染色剂的选择和染色结果,可以判断细胞核的形态、染色质的分布情况和细胞器的形态变化等。

2. 病理诊断辅助病理诊断辅助是指根据染色结果来辅助病理诊断。

例如,染色结果显示细胞核异常增生、异型细胞集聚等,可以对恶性肿瘤进行诊断和判断。

3. 分子生物学研究染色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也有重要应用,如原位杂交技术能够通过染色方法观察和分析特定基因的表达情况。

总结:病理常用染色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病理学技术手段,可以使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形态以及异常变化更加清晰可见。

特殊染色在肝脏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特殊染色在肝脏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特殊染色在肝脏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对应用特殊染色后,肝脏活检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予以探讨。

方法:以本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间的62例肝病患者的肝组织活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予以铁染色、Masson染色、D-PAS染色与网状纤维Gordon-Sweets嗜银染色,对肝脏组织的各部位所显示的颜色变化进行观察。

结果:经铁染色后,肝脏部位的含铁血黄素会呈现出蓝色;经Masson染色后,胶原纤维组会呈现出蓝或绿色,而肌纤维呈现出红色,上皮组织与细胞核则分别呈现出淡红色与蓝黑色;经D-PAS染色后,胆汁、卟啉、脂褐素、铜与铜结合蛋白依次呈现出褐色、深红棕色、红色、紫色;网状纤维经Gordon-Sweets嗜银染色后,会呈现出黑色细丝网状。

结论:经特殊染色后,肝脏组织中的不同色素颗粒与组织会显示出不同颜色,对相关疾病与以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特殊染色;肝脏活检;病理诊断;应用价值在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免疫组化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各类临床实践中都得以广泛应用,无论在病情诊断还是治疗过程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而在临床上愈加受到医学人士的推崇。

但作为传统病研究手段之一的特殊染色,对病理诊断而言依旧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其重要性从病理检验类论著中的相关介绍可见一斑。

本文以肝组织活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就特殊染色在肝脏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予以探讨,现简述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取本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62例肝病患者的肝组织活检标本为研究对象,经浓度为4%的甲醛固定液予以固定,采用常规石蜡进行制片,切片厚度在4-6μm之间。

1.2 方法按照相应求配置染色液,对前述所制切片分别进行铁染色、Masson染色、D-PAS染色与网状纤维Gordon-Sweets嗜银染色,并通过显微镜对相应组织的染色结果予以观察。

2 结果观察结果显示,经铁染色后,肝脏组织中的含铁血黄素显示为蓝色;经Masson染色后,胶原纤维组织会呈现出蓝或绿色,而肌纤维呈现出红色,上皮组织与细胞核则分别呈现出淡红色与蓝黑色;经D-PAS染色后,胆汁、卟啉、脂褐素、铜与铜结合蛋白依次呈现出褐色、深红棕色、红色、紫色;网状纤维经Gordon-Sweets嗜银染色后,会呈现出黑色细丝网状。

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与病理及免疫组化对照分析

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与病理及免疫组化对照分析

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与病理及免疫组化对照分析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共22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结果:CT平扫病变表现为团块状密度减低影,边缘不清,密度不均。

动态增强CT扫描表现为随时间延长渐进性向心性强化。

病灶位于肝左叶者12例(占54.55%),右叶者10例(占45.45%)。

依据影像表现,团块状病灶13例;病灶边缘呈分叶状4例,不规则状5例,病灶周围胆管扩张11例,合并肝包膜凹陷征8例,合并肝门淋巴结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无一例发现门静脉瘤栓。

所有患者均有术后病理支持,其中共计13例患者行免疫组化,11例患者CK7及CK19同时表现为明显强阳性。

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且绝大部分病例免疫组化中CK7与CK19明显强阳性具备一定特征性,符合其“胆管型CK”特点。

标签:肝内胆管细胞癌;体层摄影术;动态增强;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为发生于肝内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是肝内少见的原发恶性肿瘤,仅占所有原发胆管细胞癌的5%~10%[1]。

ICC发病隐蔽,死亡率较高,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或仅表现为不典型腹部隐痛或消化道症状,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晚期,其对放、化疗不敏感,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2]。

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ICC治疗、预后极其重要,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分析其影像表现、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收集2011年至2016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22例患者,其中女性10例、男性12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8岁。

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乏力、黄疸;其次为肝区疼痛,疼痛为隐痛或胀痛。

实验室检查AFP均为阴性,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不同程度升高。

1.2 方法CT检查技术:本组病例均采用64排(GE Lightspeed VCT,美国)螺旋CT 扫描机,行平扫和三期螺旋增强扫描。

免疫组化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免疫组化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免疫组化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何春燕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病理科,广东湛江 524002[摘 要] 目的探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特点、诊断以及鉴别诊断的要点。

方法对40例肝脏穿刺活检标本的病理组织以及免疫组化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对40例肝脏穿刺组织h e形态(苏木素伊红染色)以及免疫进行表型分析。

其中经过确诊得出肝细胞肝癌27例,转移性恶性肿瘤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6例,血管瘤2例,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

结论 根据研究发现,肝脏穿刺组织标本量较少,在诊断的时候应结合h e(苏木素伊红染色)形态以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 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应用研究[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3)09(b)-0003-02 Immunohistochemistry on liver biopsy histo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he Chunyanguangdong agribusiness Center department of pathology,guangdong 524002,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liver biopsy,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 point.Methods 40 cases of liver biopsy histopathology specimens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40 cases of liver biopsy tissue he morphology (hematoxylin-eosin stain) and immune phenotypic analysis. which come after dia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27 cases, 4 cases of metastatic cancer, six cases of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hemangioma two cases,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findings, liver biopsy specimens of less, at the time of diagnosi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he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morp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s were analyzed.[Key words] Liver biopsy;histopathological diagnosis;applied research肝脏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疾病之一,给人们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威胁。

肝组织免疫组化病理图像的自动分析

肝组织免疫组化病理图像的自动分析

肝组织免疫组化病理图像的⾃动分析肝组织免疫组化病理图像的⾃动分析*刘秉瀚1郑智勇2王伟智1(1福州⼤学计算机系,福州 350002 2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病理科,福州 350025)=摘要> 本⽂介绍⼀个肝组织免疫组化病理图像⾃动分析系统。

该系统由病理图像⾃动分割、分类识别和定量分析等部分组成。

它可定量检测出肝炎病毒抗原含量指数,有助于病理医⽣研究诊断。

关键词图像分析分类识别病理图像Immunohistochemical Automatic Analysis in Liver Pathological ImageLiu Binghan 1 Zheng Zhiyong 2 Wang Weizhi 1(1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2Fuzhou General H ospital,Nanjing Military Area,Fuzhou 350025)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immunohistochem ical automatic analysis system in patholog ical im -age of liver organization.T he system consists of pathological im age automatic division,classification recogni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It can check up som e parameter and be contribute to research and diagnosis.Key words Image analysis Classification recognition Patholog ical image*福建省⾃然科学基⾦资助1 引⾔为了客观评价病毒性肝炎的病变程度,国内外的病理学家试图建⽴⼀个半定量评分系统分析肝炎病毒抗原的含量指数来反映病变活动的程度,以利于深化对各型病毒性肝炎⾃然规律的认识。

免疫组化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免疫组化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免疫组化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林斯燕(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泉州362000)【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组化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从我院2011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行肝脏穿刺组织检查患者中抽取54例作为分析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免疫组化诊断情况。

结果5例转移性恶性肿瘤患者诊断率为100%;1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诊断率为90.00%;39例肝癌患者中20例Glypican-3(模型硫酸酰肝素糖蛋白)、HepPar-1均呈现阳性,构成比为51.28%。

结论对肝脏穿刺组织检查术患者进行免疫组化诊断,能够进一步提升临床疾病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免疫组化临床价值DOI:10.19435/j.1672-1721.2018.10.070肝癌与肝血管瘤等良性病变是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主要类型[1,2]。

由于以上两种病变的治疗方法与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临床诊断、鉴别患者肝脏组织病理的良恶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来检测患者病变的血流信号、内部回声、边界、形态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等[3,4],对病变的性质进行判断,但是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局限性。

本文就免疫组化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究。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54例2011年4月—2016年7月于我院就诊且需行肝脏穿刺组织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疾病诊断标准。

女15例,男24例;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62岁,平均年龄(71.45±5.26)岁;体重在44~80kg之间,平均为(63.61±10.45)kg;39例患者确诊为肝癌,10例患者确诊为肝内胆管细胞癌,5例为转移性恶性肿瘤。

1.2诊断方式采用免疫组化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在B超引导下对肝脏肿块进行穿刺,取得较完整的标本。

肝病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体会

肝病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体会

肝病病理形态与疾病进程的关系
01
02
03
04
肝病病理形态是疾病进程的重 要指标,不同的病理形态与疾 病类型、病程和预后密切相关

肝细胞损伤程度与肝炎的活动 性和严重程度有关,纤维化程 度与肝硬化的进展和预后有关

肝癌的病理形态与肿瘤的恶性 程度、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脂肪肝的病理形态与脂肪肝的 进展和并发症风险有关。
荧光法
肝组织常规染色方法,用于观察组织 结构和细胞形态,辅助病理诊断。
通过荧光物质标记抗体,在荧光显微 镜下观察肝组织中抗原的表达情况。
酶标法
利用酶促反应显色,检测肝细胞内特 定抗原的表达,如肝癌标志物甲胎蛋 白(AFP)。
免疫组化染色在肝病病理诊断中的价值与限制
价值
有助于明确诊断、鉴别良恶性病变、 评估病变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肝癌的病理形态特点
肝细胞癌
癌细胞大小、形态、染色深浅不一,核分裂像多。
胆管细胞癌
排列呈腺管状或旋涡状排列,有时伴有黏液分泌。
其他肝病的病理形态特点
脂肪肝
肝细胞内有大量脂肪滴积,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变性坏 死。
药物性肝炎
肝细胞呈毛玻璃样变性和点状坏死,汇管区有炎细胞浸润。
03
免疫组化染色在肝病诊 断中的应用
免疫组化染色的基本原理
抗原-抗体反应
免疫组化染色基于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标记抗体上的显色物质, 检测组织中特定抗原的表达情况。
信号放大系统
为了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免疫组化技术常采用信号放大系统,如酶促显 色或化学荧光法,以增强显色效果。
常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
H&E染色

免疫组化染色临床应用

免疫组化染色临床应用

免疫组化染色临床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是一种利用抗体对组织中抗原进行特异性标记的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病理学诊断、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等领域。

通过染色显示出目标抗原的表达情况,为疾病诊断、治疗指导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就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优势进行探讨。

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是一种通过特异性抗体和显色物质的作用,使组织中的特定蛋白质表达情况得以显示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抗体对抗原的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在组织切片上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再通过显色反应显示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位点。

通过对染色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确定特定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分布情况,为病理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在临床实践中,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具有多方面的应用,下面将从肿瘤诊断、肿瘤类型鉴别、预后评估和靶向治疗指导等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许多肿瘤具有特异的免疫表达特征,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可以帮助病理医师明确诊断。

例如,乳腺癌中HER2的表达与HER2基因扩增密切相关,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可以准确判断HER2的表达水平,从而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靶向治疗。

另外,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还可用于区分恶性与良性肿瘤、判断转移瘤灶的起源等,为准确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肿瘤类型鉴别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病理诊断中,有些肿瘤在组织学形态上具有相似之处,如鳞状细胞癌和腺癌、鱼鳞状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等。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可检测肿瘤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情况,进而帮助鉴别肿瘤类型。

例如,CK5/6和P40在鳞状细胞癌中显示阳性,而TTF-1和CK7在腺癌中呈现阳性,通过这些特异性标志物的检测,可以明确不同类型肿瘤的病理分类。

此外,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肿瘤预后评估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某些标志物,可以对肿瘤的恶性程度、患者的生存期和预后进行评估。

肝脏肿瘤的病理学诊断新进展

肝脏肿瘤的病理学诊断新进展

肝脏肿瘤的病理学诊断新进展【关键词】肝肿瘤;病理学;诊断肝脏是全身各系统肿瘤易转移到达的靶器官,其中最常见的肝转移性肿瘤是来自胃肠道的腺癌。

肿瘤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常有某些相似或交叉之处,如高分化HCC与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间的鉴别,HCC与ICC 间及两者的某些亚型与肝脏间叶性肿瘤间的鉴别已成为日常病理诊断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多数情况下,需结合某些特异的免疫组化标志物来明确或辅助诊断。

在肝胆系统常见肿瘤的病理诊断中,免疫病理学诊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合相应的工作体会,就部分较为常见的肝脏肿瘤的免疫病理诊断特点作一综述.1 肝脏上皮性肿瘤1.1 HCC HCC是我国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

每年有20万~30万人死于肝癌。

HCC 的组织学类型多种多样,有时单纯依靠组织形态学观察难以与其他类型的良、恶性肿瘤相鉴别,为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需要依靠某些免疫标志物来进行相应的辅助诊断.HCC主要表达细胞角蛋白CK8和CK18,极少表达CK7和CK19。

肝细胞抗原1(Hep Par1)在HCC中的阳性率高达83.7%。

Glypican-3(GPC3)是硫酸类肝素蛋白多糖家族的成员之一,属癌胚抗原性质,参与细胞生长发育过程的形态发生和生长控制。

1997年,Hsu等首次提出GPC3可作为HCC的潜在肿瘤标志物。

而Wang等观察221例手术切除的肝标本[其中111例HCC、48例HCA、30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及32例大再生结节] GPC3单克隆抗体的表达,结果示75.7%的HCC组织呈阳性表型,而其他110例良性肝细胞病变组织则呈阴性,提示GPC3是一种鉴别HCC和肝细胞性良性肿瘤(尤其是HCA)的特异性免疫组化标志物。

笔者在工作中也发现,GPC3是特异性针对HCC肿瘤细胞的抗体,其阳性率为50.9%.部分HCC可灶性表达CK7或CK19,HCC若同时出现肝细胞和胆管细胞表型特点,则提示肿瘤组织内含有可向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双向分化的干细胞成分,其生物学特性值得进一步关注,但不宜将这类肿瘤归为混合细胞型肝癌.1.2 ICC ICC是仅次于HCC的第二常见肝脏恶性肿瘤,在我国其约占肝脏恶性肿瘤的2.3%~6.7%。

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

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

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免疫组化,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它就像是医学界的“侦探”,帮助医生找出病理诊断中的“嫌疑犯”。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那些事儿,保证你听了之后,对它有一个全新的认识!1. 什么是免疫组化?免疫组化,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免疫反应和组化的手段来检测组织中的特定成分。

它的工作原理就像是给细胞穿上特定的“衣服”,让它们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显眼。

想象一下,一个派对上,只有穿着特定颜色衣服的人才能入场,这样就能轻松识别出哪些细胞是我们要关注的。

1.1 免疫组化的基本原理免疫组化的基本原理其实不复杂。

我们使用一些特殊的抗体,这些抗体就像是“专属侦探”,能够识别和结合特定的抗原。

当抗体和抗原结合后,我们再通过染色的方法把这些“嫌疑犯”染上颜色,这样一来,在显微镜下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它们的存在。

1.2 免疫组化的优势说到免疫组化的优势,真的是可以写一篇小论文。

首先,它的特异性高,能精准地识别细胞类型。

比如说,在肿瘤组织中,某些抗原的表达量可高可低,免疫组化能够帮助我们判断肿瘤的性质,简直就像给病理医生装上了“透视眼”。

其次,它的灵活性也很强,能够应用于多种不同的组织样本,不管是肿瘤、感染,还是炎症反应,免疫组化都能派上用场。

2. 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具体应用一说到免疫组化的应用,真的是无所不包!在病理诊断中,它帮助医生做出了不少“惊天动地”的决定。

2.1 肿瘤的分类和分级在肿瘤的诊断中,免疫组化简直就是“神兵利器”。

通过对肿瘤细胞中特定抗原的检测,医生可以判断肿瘤的类型,甚至还可以了解它的分级。

这就像是在侦探小说中,通过蛛丝马迹找出真相,有了免疫组化的帮助,医生们能更准确地判断出患者的病情,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2.2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除了肿瘤,免疫组化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中也大展身手。

像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这些病,免疫组化能够帮助我们识别体内的自抗体,从而揭示病因。

肝胆管免疫组化

肝胆管免疫组化
灶性阳性
局灶阳性
肝细胞癌
85 % ~ 95 % 伴有肝硬化 瘤细胞排列 多在 3 层以 上,呈多边 形,有异形 性,易见核 分裂像和核 内包涵体
大部分+ 呈弥漫均匀 的染色 阴性 阳性 阳性 阳性 阳性 高指数 无枯否细胞
四、肝母细胞瘤
肝母细胞瘤能向上皮、间质/间叶、内分泌、黑色素细胞和神经系分化。大约 50%的胚 胎型或胎儿型癌细胞的嗜铬素呈阳性,约 75%的 AFP 呈阳性,广谱的低分子量和高分子量 CK 阳性。与 HCC 不同,约 75%的肝母细 l 胞瘤的波形蛋白呈阳性。
五、肝间叶肿瘤
1、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抗体选择:HMB45、Melan-A、CK、Vimentin、Desmin、SMA、S-100、CD117、CD34、Hep Par1、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属于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偶尔会发生在肝,更常 见的是由原发于肾的肿瘤转移所致。如果肿瘤主要由平滑肌细胞组成,其形态上与 HCC 和转 移的肾细胞癌相似。这些 AML 中的所谓的平滑肌细胞其结蛋白和肌动蛋白常呈弱阳性, HMB-45、Melan-A 和 ER 呈斑片状强阳性。一般不表达 S-100 蛋白和 CK。与 HCC 相反,这些 细胞的角蛋白呈阴性,波形蛋白阳性。
纤维板层肝细胞癌:除了 CK7 呈弥漫阳性和 AIAT 呈局灶阳性以外,HCC 的纤维板层型与一般型 HCC 的免疫 表型相似。
小细胞型:Hep Par1、广谱 CK、CAM5.2(无核周颗粒的弥漫性胞质染色)和 AFP,神经内分泌标记阴性。 诊断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需要有明确的肝细胞癌分化(如小梁结构,微细旭管形成等)和明确的
皮细胞与正常 动脉和静脉的
Vimentin 阴性

免疫组化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免疫组化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免疫组化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组化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2014年9月-2016年1月期间本院采集的38例肝脏穿刺活检标本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研究其病理组织与免疫组化特点。

结果:38例患者中,24例肝细胞肝癌,3例转移性恶性肿瘤,7例肝内胆管细胞癌,3例血管瘤,1例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结论:在肝脏穿刺活检标本量少的情况下,需结合苏木素伊红染色(HE)形态与免疫组化结果,综合诊断分析,提高诊断正确性。

【关键词】免疫组化;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应用效果肝脏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免疫组化,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用于病理诊断,近几十年的发展,免疫组化技术不断进步,并在病理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

在此,为分析免疫组化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本院以38例肝脏穿刺活检标本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4年9月-2016年1月期间本院采集的38例肝脏穿刺活检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21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为32-81岁,(57.3±10.84)岁为平均年龄。

本次研究的38例病理标本,均采用10%中性甲醛,进行固定,通过HE染色,基于光镜作用下,进行观察。

以组织学特点为依据,选定指标,再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2临床分析本次研究的38例患者,均伴随有不同程度上的黄疸现象,部分患者伴有食欲下降、腹部不适、腹痛等症状。

经由B超检查,23例表现为肝右叶巨大包块,大小处于3-12cm范围内,所占比例为60.5%,11例占位于肝左叶,所占比例为28.9%,4例占位肝脏多个结节,所占比例为10.6%。

38例患者中,24例肝细胞肝癌,3例转移性恶性肿瘤,7例肝内胆管细胞癌,3例血管瘤,1例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1.3采集标本38例患者,基于B超引导作用下,经皮肝脏肿块穿刺,获取标本,且标本满意度为100%。

免疫组化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组化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参 考 文献 [1] 杨绍时.甲状腺 微小结节 良恶性 临床诊 断分析 [J].f临床外科 杂
志 ,2006,14(2):778—779. [2 李康 ,丛 淑珍 ,李谊 ,等.超 声探 测 甲状 腺钙 化 模 式 的 临床 意
义 [J].中国医学影像学技术 ,2007,23(3):379. [3] 赵胜 ,黄道 中,李银珍 ,等.彩 色多普勒超 声评价 肿瘤 血管在 甲状
· 】l4 ·
中国实用 医刊 2013年 1月第 40卷第 2期 Chinese Journal ofPractical Medicine Jan.2013,Vo1.40,No.2
可能与年龄 <15岁的儿童 乳头状癌 恶性程度 较高 、发展 较快 , 往往摸到颈部肿块才就诊 有关 ,女性 明显多 于男性 ,提示 TMC 的发生于性激素水平可能有一定关系 。
【摘要 】 目的 探讨 肝脏 穿刺活检 标本的病理特 点 、诊 断及鉴别诊 断要点 。方 法 回顾 性分析 36例肝脏 穿 刺活检标本的病理组织形 态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 36例 肝脏 穿刺组织经苏木素伊红染 色(HE)形 态及免 疫组化 表型分析 ,明确诊 断肝 细胞肝癌 26例 ,肝 内胆管细胞癌 3例 ,转移性恶性肿瘤 5例 ,滤泡树 突细胞 肉瘤 1例 ,血管瘤 1例。结论 鉴于肝脏穿刺组织标本量少 ,诊断 时需结合 HE形 态及免 疫组化表型综合分析 。
【关键 词】 肝脏 穿刺 ;病理诊 断;免疫组化 ;分析
肝脏肿瘤 是一 种 常见 的肿瘤 ,昆山市第 一 人 民医 院 2007 年开展 B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 ,鉴 于肝脏穿刺 组织标本 量少 ,诊 断时需结 合苏木素伊 红染 色 (HE)形态 及免疫 组化 表 型综合分析 。对 36例肝脏穿刺 活检标 本病 理诊断进行 回顾性 分析 ,旨在提高对这一类肿瘤 的诊 断及 鉴别诊断的认识 。 l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本 组 36例男 2O例 ,女 16例 ,年 龄 33~82岁 , 平均 57.5岁。肝细胞肝癌26例 ,肝内胆管细胞癌3例,转移性

肝硬化的病理特征与组织学表现

肝硬化的病理特征与组织学表现

肝硬化的病理特征与组织学表现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其病理特征和组织学表现对于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肝硬化的病理特征和组织学表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肝硬化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肝实质的结构改变和纤维化过程。

在肝硬化的早期
阶段,肝细胞逐渐受损,导致肝实质的结构紊乱。

随着病情的进展,肝细胞逐渐丧失功能,被纤维组织所取代。

这些纤维组织的沉积导致肝脏变得硬化和萎缩。

在组织学上,肝硬化的表现主要包括肝细胞坏死、纤维化和再生结节的形成。

肝细胞坏死是肝硬化的早期病理特征,可见于肝细胞的核染色质聚集和细胞浆变性。

随着病情的进展,纤维组织开始在肝内沉积,形成纤维化区域。

这些纤维化区域会进一步扩大,形成肝硬化的特征性结节。

肝硬化的组织学表现还包括再生结节的形成。

由于肝细胞的坏死和纤维化过程,肝脏会尝试通过再生来恢复功能。

这种再生过程会导致小的结节形成,在肝硬化的组织切片中可见到。

这些再生结节通常由肝细胞和纤维组织构成,形态上与正常的肝组织有所不同。

此外,肝硬化的组织学表现还受到不同病因的影响。

例如,慢性病毒性肝炎引
起的肝硬化在组织学上可见到淋巴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变性,而酒精性肝硬化则表现为脂肪变性和纤维化。

总之,肝硬化的病理特征和组织学表现对于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通过对肝硬
化组织切片的观察,医生可以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因,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因此,对于肝硬化的病理特征和组织学表现的深入了解对于医学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肝病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体会45页PPT

肝病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体会45页PPT
肝病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 体会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肝病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免 疫组化染色的几点体会
复旦大学病理学系 张锦生
肝穿刺标本检查和处理原则
. 肉眼观察 肝穿刺标本呈完整园柱状,长度- 典型的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标本呈竹节状外观 肝硬化的穿刺标本,呈不规则碎块
.石蜡切片
每张玻片上应放置超过个连续组织切片,有助于肝纤维 化的病理诊断。
. 染色 除常规HE染色供病理诊断用之外,根据条件 和需要作以下特殊染色:
速冻方法
液氮法:将包埋的组织块投入液氮数秒,等组织块冻 结后,立即移入低温冰箱(装入封口塑料袋内密封) 或放入恒冷切片机恒冷箱内以备切片;
干冰丙酮法:将丙酮注入小型广口保温瓶或保温杯内, 逐渐加入干冰至饱和不再冒泡为止,温度可达℃; 将装有异戊烷的小烧杯缓慢置入干冰丙酮饱和液 中;然后将包埋的组织块投入异戊烷内速冻半分至 一分钟。
.取材
• ()原则:尽可能新鲜,动物标本可选

用动脉灌注固定。
• ()取材部位:尽量包括病灶和正常组

织交界处,避免选择坏死组织。
• ()避免挤压:受挤压组织不但影响

切片的观察,还造成非特异性

免疫组化组织着色。
.固定
• 根据不同的染色目的,选择不同的固定液,固定 时组织越新鲜越好。组织块厚薄大小要合适。
• 酶免疫染色切片可保存数周甚至数月。 • 免疫荧光染色后应尽快观察、拍照。
一.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免疫荧光: 用于培养细胞效果较好, 石蜡切片因常有自发荧光,背景 荧光较强,用时要注意
(异硫氰酸荧光素) 用~ 光激发 滤片观察, 呈翠绿色 (四乙基罗达明) 用光激发, ~滤片观察,呈橘红色 (四甲基异硫氰酸罗达明) 用 ~光激发滤片观察,呈红色
消化不足 修复失败,假阴性或信号弱 消化过度 结构破环,脱片
()热修复: 微波照射 高压加热 水浴加热 ()微波蛋白酶消化
注意点: ★固定时间长,消化时间或热修复时间适当延长 ★酶生产厂家不一,或批号不一,消化时间可能也
不一
★热修复的介质要选合适,必须要加钙螯合剂 ★预实验摸最佳方案
阳性结果的判断
①网状纤维染色, ②三色染色, ③胶原纤维染色( 或免疫组化 )
④ ⑤α
α
各种病因引起肝纤维的病理学特点及分期 .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 ( 方案)
活动性纤维间隔
静止性纤维间隔
2. 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 3. 穿刺肝组织呈淡黄色,标本悬浮于固定液
小叶中央区纤维化
窦周纤维化
. 肝糖原累积病肝纤维
.病
•: •, • 上皮性肿瘤标志物
•: • 胆管型: • 肝细胞 - • 胆管上皮,: • 最好的标志物
•:
• :毛细胆管-

,转移性肝癌:

• : 毛细胆管+
• 特异标志物之一

•: • 胃肠道腺癌的主要标志物 • 转移性腺癌: • •
• : 抗人上皮相关抗原 • 转移性腺癌: •: •:
红氨酸( )染色,铜被染成深绿色
. 血色病 穿刺肝组织因含有大量含 铁血黄素沉着呈火焰红色
肝细胞普鲁氏蓝染色阳性
. 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纤维化()
门管区肝细胞呈花环状排列 ,表现为数个水样变 性的肝细胞被炎症细胞和塌陷的网状支架包绕成花 环状结构。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期(间隔期)出现自身抗体(), ,
免疫组化染色后的衬染
• 常用苏木精或甲基绿衬染细胞核。但如果 阳性信号在细胞核,切勿衬染细胞核!!!
• 细胞质衬染亮绿,但退色较快,可改用坚固绿 ( )染,则保存时间较长
封固和保存
• 绝大多数免疫酶染色后都可用树胶封 固,但如用以外的底物应注意有色沉 淀物如为脂溶性,应改用水溶性封固 物如明胶、甘油缓冲液等。
.制备冰冻切片
• 冷冻包埋能较好保存抗原,新鲜及已固定材 料均适合于冷冻包埋、切片。
• ★防止冰结晶!!! • 预处理:目的是减少组织中的水分以减少冰
结晶的产生,方法是将已固定、冲洗的组织 块放入~蔗糖缓冲液内℃冰箱过夜,再将组 织块埋于包埋剂 • 速冻:目的是使温度很快下降迅速通过冰点, 防止冰结晶产生。
做好免疫组化染色几点体会
.组织细胞处理:
固定剂 固定时间 速冻防冰结晶 白片质量好:平整,无破裂碎,无污秽 防脱片 : 玻片绝对干净
涂粘合剂: 白胶
多聚赖氨酸 铬明矾明胶液 甲醛明胶液
贴片后冷风吹干或 ℃ ℃烘干
.抗体:特异性,高效价,亲合力,适度稀释度 .石蜡切片 抗原修复
()蛋白酶消化: 胰蛋白酶 胰糜蛋白酶 链霉蛋白酶 蛋白酶 胃蛋白酶
• “边界效应”引起假阳性 • 均匀一致的着色,假阳性可能极大 • 根据阳性信号的分布:核抗原应该在核内,有
用光激发, 滤片观察,呈红色 直接免疫荧光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 双重荧光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
• 常用方法:二步法)
世纪年() ()
世纪年代() 许世民 (亲和免疫组化)
年代中期: () (,

)简称二步法
如何做好免疫组化染色?
什么才是高质量的免疫组化染色? 阳性信号突出
无背景染色
切片平整 无破裂碎,无污秽
纤维间隔形成,肝细胞羽毛状变性 期(肝硬化) 静止 纤维间隔内无炎症或轻度炎症
活动 – .
. 血吸虫性肝纤维化
肝癌( )

肝癌病理诊断常用免疫组化和特染
• • 线粒体相关抗原,与无关 • 对胎儿和成人肝细胞高度特异 • (:阳性率) •
• 阳性率:
•:
• 型染色
• 长条分枝,管壁纤细,管腔狭窄,分 布均匀弥漫.而非癌肝组织内极少见.
胃癌肝转移
•: •:
胞质型,胞核型阳性
胞质型,核周型阳性
• 黏液染色: • 酸性黏多糖:兰色(胆管腺瘤腔内黏液) • 中性黏多糖,糖原:红色(假腺管型)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几点体会
一、组织和细胞标本制备 目的: ()最大限度地保存组织结构。 ()最大限度地保存抗原性。
注意事项:在选择组织处理方法前,先根据实验目 的,参考抗体说明,确定组织处理方式(冰冻?石 蜡?)。
• 容器要大,固定液要宽余. • 固定时间既要考虑充分固定,又不能太长(依组织
块厚薄大小从至~天,太长可溶性抗原会渗漏,阳性 会减弱甚至转阴. • 选择最合适的固定剂,如用福尔马林,必须用缓冲福 尔马林
.制备蜡块
• 冲水、脱水、透明、包埋。尽可能采用低 温石蜡包埋,如无低温石蜡,可将组织块尽可 能修薄,以缩短脱水、透明、包埋时间,尽可 能保存组织内抗原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