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材料中的瓦的文化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材料中的瓦的文化传承
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到汉朝“非绚丽无以重威”的皇家宫殿,再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江南园林或各式民居,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至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每一处中国古建筑,都如同一部沉甸甸的史书,是华夏印记,亦是历史图腾。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说,中国建筑最少不了什么,毋庸置疑,就是那——瓦。
唯应乐处无虚日,大半危时得道心。
命达夭殇同白首,价高砖瓦即黄金。
——唐·李咸用
在传统建筑中,瓦片是屋顶的必备用材,更是浓缩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工艺匠心。
古建屋顶上那片片青瓦,或古朴纯粹,简净无奢,或诗意优雅,鳞次交错,构筑了中国古建筑的东方韵味之美。
瓦——中国文化史诗
站在屋顶看中国,屋顶就是一部部石刻的史书,它承载了几千年风雨沧桑的历史积淀,可以更好地了解民族的精神与灵魂。
瓦,悠远而深邃,是比砖还要古老得多的建筑老人。
最早的瓦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就有了,距今约有一万年。
到了秦汉时期,制砖的技术和生产规模、质量和花式品种都有显著发展。
精美的瓦片被用到了未央宫上轰动一时,从此也便有了“秦砖汉瓦”一说。
实际上,秦砖汉瓦,并非专指“秦朝的砖,汉代的瓦”,而是泛指秦汉时期的青砖与古瓦。
它们历千年而不朽,以精美的文字、奇特的动物形象、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现实世界与美好愿景。
一枚瓦片就是一页鲜活的历史,一块砖就是一部耐人寻味的传奇故事。
随着人们审美的提高,瓦片越来越多的用于装饰,琉璃瓦用于古建筑的装饰。
直到宋元时期,瓦房的用途才渐渐拓展到民间,至明清时期开始盛行。
瓦片这种传统的建筑材料,它作为中式景观的代表元素,将中式景观的古典美体现的淋漓尽致,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装饰性。
北方的琉璃碧瓦,见证了朝代的兴亡与更替,见证了辉煌与沧桑。
江南的粉墙黛瓦,则如一幅绝佳的山水画,渲染着诗意。
从最初的茅檐低小,到后来的檐牙高啄。
一片瓦,遮住了风吹日晒,承载了欢声笑语,而且保证了建筑的美观大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美。
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瓦
如今,“秦砖汉瓦”的金碧辉煌虽早已淹没于历史烟云,但作为秦汉时期的鲜明文化符号,它真实再现了博大精深、广袤深邃的华夏文明遗韵。
即使岁月荏苒,瓦的故事依然历久弥新。
当历史跨入到信息化、科技化、全球化的新时代,瓦,更是成为了一个载体,打通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通道,被赋予了更多时代意义与文化内涵。
当传统与流行碰撞,当瓦片遇上了设计,就像是千里马遇上了伯乐,一切都变了模样。
在设计师们的手里,瓦片与不同材质重新组合,总能迸发出新的活力。
甚至连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都说,他很偏爱瓦片材料,并主导设计了坐落于中国美术学院校园内的民艺博物馆。
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和自然资源的不断减少,世界各国都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的使用,绿色生态建筑成为大势所趋。
迪拜太阳能垂直村、土耳其
One&Ortakoy建筑群、法国绿屋顶中学等纷繁而至。
对这种传承数千年的古老建材进行了一次重新构想,赋予瓦新的生命力,让建筑从能源的消耗者成为提供者与分享者。
中国古建筑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很大程度上在于对中华文化及东方美学的传承。
瓦的每一道制作工艺的改进与沿用,都在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中,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