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如何调控宏观经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政策如何调控宏观经济

一,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首先,我国经济从98年金融危机到现在已经连续九年以两位数

的增长,07年前三季度更是达到11.7%的增长速度。而今年由食品

引发的价格上涨已经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达6.5%。经济过热的

现象已经明显出现。因此,防止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将是我国

宏观调控的重点。

二,货币政策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做出用从紧的货币政策替代施行了十余年的稳健货币政策。给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出了最强

硬的信号。无论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么复杂,从总量上看,都

表现为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社会在不变价格下所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

总量。提高利率可使现有货币购买力推迟,减少即期社会需求,同

时也使银行贷款需求减少;降低利率的作用则相反。央行还可以通过

金融市场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其主要政策手段是: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强信贷控制。如果市场物价上涨,需求过度,经

济过度繁荣,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央行就会采取紧缩

货币的政策以减少需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目前确定的货

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再贴现、中

央银行贷款、公开市场,其余的列入国务院确定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因此,在保持公开市场通过央行票据、特别国债等工具大规模回笼

货币的同时,目前市场预期最大还是升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有专

家称,2008年利率将提高100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将上调到15%

以上,同时,央行将把商业银行信贷年增速控制在13%内,以切段

加剧流动性过剩的根源。

三,财政政策

我国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到“稳健”三年来,政府宏观调控已初见成效,但投资和信贷回落的基础仍不稳固。经济运行中投资增

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依旧突出,而且还出

现了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和资产价格持续上升等问题。因此,下一步

仍需继续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延续稳健的财政政策,加强

对国民经济的一些薄弱环节的投入,改善民生、改善生态、改善结构,为更好的发展积累能量,为更快的发展奠定基础。

财政政策稳健就是政府加大对公共品的投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如果这样,就能够控制住两大资产价格泡沫,稳定物价水平,降低整个中国经济可能面临的风险,从而让中国经济真正走向持续稳

定发展的轨道。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

革目标。此后1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先后经历了速度过快、稳中趋

降和平稳较快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持续较快增长和波动幅度收

窄的良好态势。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

手段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自2004年5月份以来采取的财政货币

政策调控,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长期居高不下的投资规模终于

大幅回落,物价无论是PPI还是CPI均疾步走低,货币供应量回到

央行盯住范围内。从而体现了财政政策在促进体制改革、促进协调

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中国在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推进依法理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施了以

“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

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31627.98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

上年同期增长19.8%。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国民经济在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情况下,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向:一是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下滑,目前已经进入理想

的区间;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人民币汇率在初始

升值2%之后稳中有升;三是在人民币升值后净出口继续上升,贸易

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创历史新高;四是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五

是部份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若要保持高增长、低通涨的理想发展格局,短期内通过利率、汇率调

节经济增长、改善进出口平衡、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压缩长线

投资等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而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则可以

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总水平、调整进出口关税政策、实行有差别的行

业税制和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公共支出的方向和比例、加大转移支

付等措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抑制和消除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

不健康因素,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

2003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在整个货币政策调控中发挥了重大

作用。从2003年4月份开始,人民银行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加

大对冲外汇占款的力度;此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

管理的通知》,向商业银行提示房地产信贷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加

强贷款管理;此外,还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6%调高至7%。

2004年一季度开始,人民银行连续出台了三大政策:3月25日起分

别上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4月25日起再次上调存

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10月人

民银行分别上调了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同时放

开了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从而体现出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2005年,金融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人民银行执行了稳健的

货币政策,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强总量控制、优化信贷结构、完善货

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金融稳定运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5年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3%,狭义货币供

应量M1同比增长12.7%;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2.2万亿元;

信贷结构有所改善,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同比多增4413亿元,中长

期贷款同比多增344亿元,农业贷款同比多增75亿元。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重

要政策。但两者又有不同。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财政政策是运用财

政收入和支出来调节,货币政策是通过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和需求量来

调节。制定政策的机关不同,财政政策中的财政收支计划必须经过人

大的批准,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财政调节更具有直接性,

货币调节则相对具有间接性。财政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