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大战之间英国“一强标准”的空军威慑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次大战之间英国“一强标准”的空军威慑战略
∙分类:大学学报
∙作者:耿志
∙字数:2826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
摘要:1923年英国政府确定了皇家空军的“一强标准”战略原则。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英国的战略假想敌由法国转向德国,其空军发展战略也经历了从“A计划”到“M计划”的变化过程。然而,英国过分追求与德国轰炸机数量对等,实际上未能起到阻止希特勒发动战争的预期威慑作用。
关键词:皇家空军;一强标准;威慑战略
中图分类号:K56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08)05—0054—09
英国皇家空军是1918年4月1日由皇家陆军飞行兵团与海军飞行大队组合而成的,组成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虽然在战争中扮演一个边缘的角色,但空军的潜力俘获了公众、政客和军事思想家的想象力。”战争结束前夕英国已是世界领先的空军强国,但战争结束后空军立刻遭到裁减,1919年3月,空军由22000架飞机(包括飞艇、滑翔机等)和240000人缩减到大约200架飞机、不到30000人。在“十年规则”(Ten Year Rule)下,19 19年空军军费被消减为1500万镑,空军参谋部只能把海外服役的飞行中队数量减到最小。当时英国空军在海外的中队有18个,除去配合海军和陆军的6~7个中队,本土只有不超过4个中队,其中还有3个是1921年才建立的。整体来说,“空军处于无力履行自身职责的状态”。1922年3月,英国内阁终于明确了空军作为一个独立军种继续存在,而且在前外交大臣、政府顾问贝尔福(A.J,Balfour)建议下,同意将未来英国本土空中防御.的责任由陆军部移交给空军部,但地对空防御仍由陆军负责。
贝尔福是英国当时少数对空军有着深刻认识的人士之一,1921年10月,他根据情报比较了英国和法国的空军实力并向帝国国防委员会(committee of Imperial Defence)指出,法国拥有独立的飞行中队47个,而英国只有3个,法国在空军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帝国国防委员会于是成立了“大陆空中威胁小组委员会”(ContinentalAir Menace Sub-Committe e),专门调查英国本土在遭受空中打击情况下的防御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经过调查研究,小组委员会建议增加英国本土空军中队的数量和地面防御能力。
“尽管英国领导者不相信会与法国发生战争,但是他们注意到自己的空军力量下滑得如此之快,而且他们意识到这个军事上的弱点会引发其它负面后果。”所谓“负面后果”,一是英国对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战略优势始终心存顾忌,二是担心法国据此战略优势在外交上“敲诈英国”。1922年8月,英国政府批准生产500架飞机用于本土防御计划,组建23个中队,包括14个轰炸机中队和9个战斗机中队;并且决定,如果将来国家安全需要,再进一步增加飞机数量。但是即便如此,英国空军的轰炸机数量也只接近法国的一半。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倚重战略轰炸的军事理论颇为盛行,认为通过对敌方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进行轰炸,甚至轰炸平民,可以大大削弱敌方战斗力;更重要的是对敌方士气予以沉重打击,造成民众心理恐慌,促使其投降;而且空袭是难以预防的,只能采取报复性轰炸作为反击手段。因此轰炸机在战时能够打击敌人,在和平时期是最好的威慑力量,受到英国政府的特别重视。
1923年1月,法国联合比利时出兵德国鲁尔,英法关系一度紧张,与法国空军的差距问题再次得到政府重视。首相博纳·劳(Bonar Law)任命了一个由索尔兹伯里勋爵(Lord Sali sbury)领导的委员会,就英国和整个帝国的防御问题展开广泛调查,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确定
防御本土和整个帝国所需的空军力量。在6月12日提交的调查报告中,索尔兹伯里首先指出英法两国空军实力的差距,然后建议“除满足海军、陆军、印度和海外义务对空中力量的基本需要外,英国空中力量还必须包括一支足以防御本土的力量,它应当能够保护我们免受最强大的空军在这个国家所能打击的范围之内进行的空中攻击。”6月26日内阁宣布,要尽快建立一支拥有52个中队的本土空军,其中轰炸机中队35个;首先生产用于一线的战斗机204架,轰炸机394架;空军部预期在五年内,即到1928—1929年前后完成整个计划。
“52个中队计划”旨在达到与法国空军相等的实力水平,以防御来自法国的空中进攻(当时大部分人认为这是不可能发生的)。英国军史学家马尔科姆·史密斯认为,英国政府在鲁尔危机中的反应表明,实际上英国真正担心的是充满复仇心理的德国未来的空中威胁。史密斯的观点有无道理姑且不论,事实是,1923年英国皇家空军像皇家海军一样开始施行“一强标准”,皇家空军也因这个发展计划而真正开始成为一个独立军种,其主要职责由帝国警察变成防御英国本土免遭空袭。
到1925年,计划中的52个中队建设目标已经完成约一半。此时《洛加诺公约》的签订缓和了因德国复兴而导致的欧洲紧张气氛,英国政府正紧锣密鼓地筹备裁军大会。鉴于这种国际形势和政府长期的财政拮据,时任空军大臣霍尔(samuelHoare)建议,像1922年华盛顿会议限制海军军备那样,英法两国应该就空军裁军进行谈判。内阁为此成立了以伯肯黑德勋爵(Lord Birkenhead)为首的委员会,专门研究霍尔的提议。在11月末给内阁的报告中,伯肯黑德指出,当前英国本土空军与法国空军1:3的差距是令人不安和无法满意的,192 3年计划仍然必须是空中防御的基础,但是鉴于国际形势,目前没有必要把欧洲大国之间发生战争的风险考虑进去。伯肯黑德认为,英国无须与法国就限制空军达成一致,只要把“52个中队”计划的完成期限延长到1935~1936年即可。伯肯黑德的报告获得了内阁的批准。
1929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英国财政雪上加霜,政府将“52个中队”计划的完成期限再次延长到1938年。到1931年,空军“52个中队”计划只完成了42个,其中13个还是二线非正规中队,与法国990架一线飞机相比,英国的一线飞机只有400架。英国海外总共有250架飞机,其中96架在印度,70架在伊拉克、外约旦和亚丁,其余的部署在帝国其它地方。法国在海外则有300架飞机,意大利有1000架,日本有430架。由此可见,英国空军当时仅仅排在世界第5位。
1934年2月,国防需要委员会(the DefenceRequirements Sub—Committee)在第一份“弥补国防缺陷”报告中,把德国作为最终假想敌,一直处于秘密发展的德国空军成为最有可能威胁英国本土的军事力量。“52个中队”计划的主要目标遂转向防御来自德国的空中打击,而只用最少数量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应对法国,并且明确该计划在下个五年内完成。193 4年3月空军部获得情报,德国空军正秘密开展“莱茵兰计划”,
即到1935年10月组建一个空军师,拥有一线飞机500架,最终目标是建立3~4个空军师。英国空军参谋长埃林顿(Edward Ellington)据此预计,到1935年末德国将有500架一线飞机,1939年翻一倍,1942年翻三倍,1945年翻四倍;但他同时认为,德国空军力量在1945年之前不会超过英国。埃林顿的观点遭到外交部常务次官范西塔特的反对,他认为德国“在任何可估量的时期内都不会弱于我们”。国防需要委员会也指出,“52个中队计划”实际只能保护伦敦、英格兰南部和中南部大部分地区,如果将空中防御扩大到英国北部,则还需要再增加25个中队及相应的地面防空部队。
内阁在讨论“弥补国防缺陷”报告时存在两种意见,分别代表当时国内民众的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当取消生产轰炸机,甚至取消空军。比如枢密院大臣鲍德温(Stanley Baldwin)就提出:“如果各国在裁军问题上是认真的,他们就应该同意废弃所有的陆海军飞机。”另一种是主张英国应该拥有一支至少不弱于来犯之敌的空军力量。在内阁讨论时,后一种观点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