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一、电教媒体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怎样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思维,使他们想学、愿学。

在教学中,我采用“故事激趣”、“以景激趣”、“以乐激趣”、“以片激趣”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进入学习活动之中。

我常常会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故事的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谜语、典故、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分数大小的比较”时,老师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想看吗?”这时老师运用电脑播放《西游记》片断:“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

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

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

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

”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道:“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

”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

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
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学生听完故事后,教师说:“你们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吗?”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运用与教学相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铺下基石。

二、电教媒体可帮学生突破重难点,从而激发学生思维
数学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

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数学教学中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激发思维创设有利的条件。

例如:《分数与除法关系》这一内容的例3(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人分得几块?),属于把许多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一类的算题。

学生容易理解用除法计算,但理解计算结果比较困难,需要借助图形来说明。

为此教者用多媒体显示两种分法:第一种分法是先把每块饼都平均分成4份,再把平均分得的12份平均分成4大份,每人分得这样的一大份(12份中的3份),相当于一块饼的四分之三,即四分之三块;第二种分法是把3块饼看作一个整体,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块饼的四分之一,也就是一块饼的四分之三,是四分之三块。

通过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画面,学生清楚地看到了两种分法的过程,也明白了3 除以4为什么等于四分之三的道理。

多媒体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并且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其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接下来的口述推理过程、比较两种分法以及例3的引伸题(将3个饼平均分给5个、7个孩子,平均每人分得几块)的解决,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很高的智慧,全班同学都积极地参加了讨论。

三、电教媒体可为学生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探究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

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

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

以此可以激发学生认知和求知的情感。

如在教“三角形内角和”时,老师在投影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学生对比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

这时老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通过算一算――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究结果。

然后老师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进而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

这种方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把学生引入置疑――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四、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以旧联新,搭桥铺路
采用这种“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在投影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

一种是联想式。

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做一框两幅抽拉投影片。

教学时,先出示两个半径分别为5厘米和2厘米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老师演示抽拉投影片,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

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

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

另一种是对比式。

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六个梨、三只盘子,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六个梨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了。

这时老师在投影仪上又加了一个梨,继续让学生把七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

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

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对知识的掌握也较为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