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沿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合集下载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工商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工商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工商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5.18•【字号】镇政办发[2007]125号•【施行日期】2007.05.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工商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通知(镇政办发〔2007〕125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镇江市工商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五月十八日镇江市工商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40号令)、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江苏省工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苏政办发〔2006〕140号)、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镇江市“十一五”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及行动纲要》(镇政办发〔2006〕146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引导社会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引领产业集聚,推动企业集群,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按照实施“3510”工程要求,结合现阶段我市工业发展实际,特编制、发布《镇江市工商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以下简称《指导目录》)。

本《指导目录》由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目录组成。

鼓励除淘汰之外的产业和项目按照产业集群的原则和准入条件进入依法规划建设的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

不属于以上三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

允许类不列入《指导目录》。

鼓励类主要是指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提高环境保护水平、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有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采取政策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的关键技术、装备及产品。

镇江市长江路两侧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说明

镇江市长江路两侧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说明

镇江市长江路两侧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说明一、自然地理区位概况1、区位概况⑴城市概况镇江位于东径119度21分至119度35分,北纬32度7分至32度17分,系江苏省省辖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南岸。

长江与大运河交汇于此,沪宁铁路贯穿市区,同时有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和沿江公路等重要交通设施,镇扬大桥与京沪高速铁路也即将开工建设,所有这些形成了江苏省中部重要的铁、公、水综合交通枢纽,区域位置十分优越和重要,为镇江市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镇江市市区总面积25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55.6平方公里。

1998年底主城总人口59.2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0万人,农业人口12.27万人。

一九八五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镇江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中明确城市重要性质之一是“历史文化古城和风景游览城市”。

一九八六年十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镇江市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一九九四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镇江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中明确城市性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下游重要的港口,工贸、风景旅游城市”。

⑵区位概况本规划位于镇江主城北部城市滨江地带,规划用地运粮河,东至解放路北端及北固山景区,北至长江,南到沿长江路南侧100米左右幅深的范围。

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

规划长江路连接三山风景区,是一条重要的景观园林道路;同时细节润扬大桥接线,向东延伸连接镇大公路,也是一条重要的交通性干道。

2、自然地理概况⑴地形、地貌镇江位于宁镇山脉东段,属低山丘陵地带,南部为低山区标高100-350米,中部为丘陵谷地标高10-72米,北部沿江为一带状冲积平原标高3-8米。

古运河由市区东南向西北蜿蜒注入长江。

市区位于长江以南,坐落在古运河两岸,地面标高(黄海高程,下同)在4-10米,沿江一带标高在3-5米之间。

运粮河位于市中心西部,基本与长江平行,两端均与长江相通,承泄御桥港东、南、西三方来水,西侧地面高程为4.0-5.0米。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省级开发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家评审意见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省级开发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家评审意见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省级开发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家评审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0.08•【字号】镇政办发[2008]179号•【施行日期】2008.10.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省级开发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家评审意见的通知(镇政办发〔2008〕179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有关部门:近期,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意见,市有关部门组织专家组对我市各省级开发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评审,现将评审意见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对开发园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要高度重视,亲自加强指导和检查,确保按时按质完成详规编制任务。

二、镇江经济开发区、句容经济开发区、扬中经济开发区、江苏镇江京口工业园区、江苏镇江润州工业园区要按照专家评审意见,在2008年十月底前抓紧修改完善控制性详规,十一月上旬市政府将专题听取汇报。

三、丹阳经济开发区、丹徒经济开发区在今年年底前要完成控制性详规的深化编制工作,争取早日达到评审报批要求。

四、各开发园区要与控制性详规编制单位紧密配合,认真做好开发区现状调查分析,力求规划的编制成果内容形式规范,图文准确清晰。

市外经贸局、发改委、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经贸委、水利局、口港局等部门要及时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高水准、高质量地完成全市开发园区详规修编工作。

二○○八年十月八日《镇江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家评审意见2008年9月25日,镇江市规划局、镇江市外经贸局主持召开了《镇江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家评审会。

会议邀请江苏省规划院、南京市规划院、常州市规划院和镇江市规划局有关人员组成了专家组,镇江市发改委、国土局、环保局、水利局、口港局和经贸委等业务部门参加(名单附后)。

镇江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南运河镇江段岸线利用规划》的通知

镇江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南运河镇江段岸线利用规划》的通知

镇江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南运河镇江段岸线利用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7.06•【字号】镇政办发[2010]155号•【施行日期】2010.07.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镇江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南运河镇江段岸线利用规划》的通知(镇政办发〔2010〕155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苏南运河镇江段岸线利用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七月六日第一章总则一、编制背景与目的苏南运河镇江段全长42.74公里,扼苏南运河北上之咽喉,是沟通长江南北两段苏南运河最便捷、最安全的国家水运主通道,也是沟通太湖水系与长江直达水运的大动脉,其地理位置优越,水运发达,有着良好的港口发展条件。

随着1997年苏南运河镇江段整治工程及2001年谏壁二线船闸工程的相继竣工,大大提高了苏南运河通过能力,有力推动了运河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沿河经济带的形成和崛起,也为南运河镇江段沿线港口码头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苏南运河镇江段已建有码头38座,码头岸线长度3167米。

由于长期以来苏南运河镇江段港口建设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管理,导致沿线建设的港口码头数量较多、占用岸线较长,但码头规模小、泊位吨级低,且装卸工艺、货场、道路不相配套,港口通过能力低下,岸线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随着运河腹地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以及我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苏南运河镇江段沿线港口码头的建设需求日益旺盛,有许多码头正在兴建或将要兴建。

因此,加强苏南运河镇江段港口岸线规划管理,提高港口现代化水平,使港口建设纳入健康、有序、协调发展的轨道是十分紧迫的。

《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已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交通部批准实施,规划2010年前,基本建成以苏南运河和苏南干线航道网为主体的高等级航道体系。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6.27•【字号】镇政办发[2011]159号•【施行日期】2011.06.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镇政办发〔2011〕159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镇江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七日镇江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序言“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是我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迈入基本现代化的攻坚期,也是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向农业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

《镇江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明确“十二五”期间镇江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是镇江未来五年现代农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一、“十一五”现代农业发展简要回顾“十一五”期间,我市农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发展具有镇江特点的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有效整合资源、区位、市场、人文四大优势,瞄准高端市场,坚持精品路线,打造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和农村工作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27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连续七年丰收,年总产保持在100万吨左右。

截止2010年,生猪、家禽、奶牛饲养量分别达到82万头、3600万只、5800头,分别比2005年增长1.7%、2.9%、1.8%;实现水产品总量8.51万吨,比2005年增长24.6 %,其中特种水产品2.74万吨,占总产的31.8%,比2005年高出25个百分点;蔬菜、茶叶、果品总产分别达到90.2万吨、1350吨、5.33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27.8%、28%、40%,其中食用菌产业和应时鲜果异军突起,总产达到2.32万吨、5.2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63%、40%。

关注镇江长江岸线现状及长远利用

关注镇江长江岸线现状及长远利用

关注镇江长江岸线现状及长远利用长江岸线是我市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金东、奇美、国亨等一批外资企业的落户,还是现在,二重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中储粮仓储物流、蓝波造船、中远物流等一大批港口型项目的进驻,无不依托了优良的长江岸线资源。

可以说,没有长江岸线就没有镇江的产业特色,也没有镇江的城市特色。

当我们用审视的目光浏览我市绵长的长江岸线,可以发现,长江岸线的利用仍然是粗放式的,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今年2月2日举行的市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上,原则通过了《镇江市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经过修改完善,昨天此规划正式印发。

规划的出台既是对上一轮规划的修编和深化,也是我市下一步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长江岸线这一战略性资源的指导性文件。

或许,这将成为岸线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胜势的显著信号……丰富而稀缺的存在在江苏省地图上,长江是一条线,把我省分成江南江北,线的两旁分列着八座城市,镇江是狭长的一块,城市面积最小,沿江线路最长。

狭长的城市区域并不利于城市纵深扩张,狭长的长江岸线却是依托黄金水道的黄金线。

据测算,我市长江岸线在江苏省堪称豪华。

全市共有269.7公里长江岸线,其中,一等岸线43.5公里,二等岸线53.7公里,三等岸线172.5公里。

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无疑是我市长期以来推进工业和港口开发的最宝贵的财富;而且,时至今日,大环境和小气候的双重效应,使长江岸线的开发利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不久前,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包括江苏沿江地区在内的长三角地区提出以发展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更高发展要求,需要重新定位岸线利用方向,规划好岸线开发布局,带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同时,国家对长江-12.5米深水航道的加快整治,给港口岸线的高附加值开发带来更大机遇。

我市也提出了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目标,其中,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便是长江岸线的利用和开发。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3.30•【字号】镇政发[2011]13号•【施行日期】2011.03.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镇政发〔2011〕13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三月三十日附件: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序言第一篇全面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第一章“十一五”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第二章“十二五”处于跨越发展关键时期第三章率先迈入基本现代化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发展目标第二篇创新引领新发展第四章建设创新型城市第一节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第二节提升城市服务创新能力第三节提升人才支撑创新能力第五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第一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节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三节推进制造业优化升级第四节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第五节加快产业集聚发展第六章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第一节提升“引进来”水平第二节增强“走出去”能力第三节实现开发区发展新跨越第七章增强体制机制活力第一节建设服务型政府第二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第三节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四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第三篇打造山水花园新城市第八章加快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第一节构建开放式空间发展格局第二节彰显“山水花园”城市形象第三节加快城市内涵品质提升第四节大力发展城市服务经济第九章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第一节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第二节加快辖市中心城市发展第三节推进“三新”示范建设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十章建设绿色生态镇江第一节加强生态建设第二节强化环境保护第三节推进绿色发展第十一章构筑现代化区域大交通第一节完善现代化交通路网体系第二节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第三节提升港口发展水平第四节进一步发挥内河航道作用第四篇建设幸福和谐新镇江第十二章提升民生幸福第一节实施收入倍增计划第二节促进充分就业第三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四节建设健康城市第五节繁荣群众文化生活第六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第十三章完善社会管理第一节建设智慧镇江第二节保障公共安全第三节加强人口管理第四节建设精神文明第五篇构筑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第十四章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第一节构筑空间开发战略格局第二节落实差别化发展政策和管理第十五章优化市域空间布局第一节明确四类功能区域第二节提升沿江发展水平第三节做强东部产业经济板块第四节强化西部资源整合第五节拓展南部发展空间第十六章促进区域联动发展第六篇奋力实现现代化新蓝图第十七章加强政策调节第十八章实施重大工程第十九章强化规划实施序言“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镇江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创新图强、跨越发展,建设山水花园城市、率先迈入基本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立足跨越,着力转型,建设现代化新镇江(征求意见稿)“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转型,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迈向基本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环境变化,抢抓机遇,奋勇争先,谋求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理清“十二五”发展思路,提出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对于科学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引领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思路仅就“十二五”发展的重点问题提出框架性意见,具体实施内容将在规划纲要阶段提出。

(一)“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变化,全面开启“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镇江”新征程,全力推进跨越发展,2007年以市为单位建成小康社会,2008年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十一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十一五”规划明确了经济增长、结构效益、人民生活、社会发展、资源环境、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等七大类41项指标。

据测算,截止2009年底,已提前完成的21项,占51%;“十一五”末能如期完成的13项,占32%;完成有一定压力的7项,占17%,主要是结构效益类指标,反映出我市下一步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详见表1-1)。

表1-1“十一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指标单位2005年实绩2010年目标2009年实绩2010年预计经济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亿元871.7>17001672.1190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29534>60000518562000★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亿元1245.630030033520★一般预算收入亿元47.1>10101.6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404.892010101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20.6430488580结△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35>403840构效益产总值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30.14030.53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规模工业增加值%25.8403335△城市化水平%59.16560.262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2394220002094923040农民人均纯收入元591610000964210700恩格尔系数%43.5<3839.838★城镇登记失业率% 3.5<4 2.35<4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万人(13)5.2(>13)五年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16)3.3(>16)★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5.73335.237.6★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43.94448.4549.6△文教娱乐及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15.41814.316社会发展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年13.414.514.45>14.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6.3>95103.7100★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90.2>9577.65(新口径)完成目标城乡社会劳动保障覆盖面★城镇养老保险%96.4>9898.4>98★城镇医疗保险%98.8>9898.7>98★城镇失业保险%98.3>9898.3>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91.6>9799.9>97★人口自然增长率‰ 2.08<3 2.2<2资源环境★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7>4042.243★森林覆盖率%11.82020.721环境质量综合指数83.8>8583.28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吨标煤/万元1.020.82(下降20%)0.8530.8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二氧化硫削减万吨9.37<7.5(削减20%)7.14<7.5化学需氧量削减万吨4.49<4(削减10.9%)4.69<4★耕地保有量万亩228.8>220232.13>230改革开放★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5.961414.421△自营出口亿美元20.34535.439△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0.6>6055.658科技创新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262 1.92全市人才总量万人27393336.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76042.6完成目标★专利申请量件2066>3000800710000备注:1、括号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2、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统计口径有变化,按老口径已经完成;3、人才总量“十一五”目标调整为36.8万人;4、带★号为提前完成的指标,带△号为较有压力的指标。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修编)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修编)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修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8.21•【字号】镇政发[2008]60号•【施行日期】2008.08.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修编)的通知(镇政发〔2008〕60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修编)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八年八月二十一日《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修编)自2004年《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实施以来,镇江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为进一步加快镇江生态市创建步伐,镇江市委、市政府决定按照国家最新修订的生态市建设指标,对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进行适时修编。

本规划属于战略性、指导性的概念规划和目标建设规划,通过行政和法定程序审批后作为镇江市生态市建设的重要依据,全面指导镇江生态市建设。

一、生态市建设的基础条件(一)镇江生态市建设的优势1.丰富的自然资源镇江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丘陵山区占51%、圩区占19.7%、平原占15.5%,水面占13.7%。

地表径流丰富,地下水蕴藏量充沛,全市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16.3亿立方米;拥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和非金属矿产资源;镇江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

长江镇江段自然岸线较长,是江苏省深水岸线资源最丰富的市。

良好的深水岸线为镇江依江建港,依港兴市,提供优越条件。

2.独特的景观资源镇江北临长江,处于宁镇低山丘陵与长江三角洲平原两大地貌单元交界处,地形西高东低。

境内近东西走向、弧形分布的宁镇山脉和近南北走向的茅山山脉构成“丁字型构造”。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5.27•【字号】镇政办发[2010]130号•【施行日期】2010.05.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镇政办发〔2010〕130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镇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一○年五月二十七日镇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苏委〔2009〕573号)和《中共镇江市委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镇发〔2010〕11号),设立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一、主要职责(一)拟订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重要经济总量的平衡及重大比例关系的综合协调,提出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的战略目标及政策。

统筹协调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出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

加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监测、预测与预警分析。

研究宏观经济运行、总量平衡、经济安全和总体产业安全等重要问题,提出宏观调控政策建议。

组织开展全市科学发展评价考核工作。

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提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二)拟订实施市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规划及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专项规划和计划。

负责发展规划之间的衔接以及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衔接平衡,负责有关发展规划及计划的审核、评估和管理工作。

(三)指导推进全市经济体制改革。

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改革,负责有关专项改革方案与总体改革方案的衔接。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鼓励主城区工业企业城进区办法》的通知-镇政发[2006]96号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鼓励主城区工业企业城进区办法》的通知-镇政发[2006]96号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鼓励主城区工业企业城进区办法》的通知正文:----------------------------------------------------------------------------------------------------------------------------------------------------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鼓励主城区工业企业城进区办法》的通知(镇政发〔2006〕96号)各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生态市的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特制定《镇江市鼓励主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区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十月二十三日镇江市鼓励主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区办法第一条为鼓励和促进本市主城区内工业企业退城进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生态市的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主城区是指北起长江,南至312国道、沿江高速公路、沿江公路,西起戴家门路,东至横山东路的规划控制范围内的区域。

第三条企业退城进区应当与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相衔接,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必须与全市工业规划布局调整相结合,有利于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实现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有利于企业安全生产,提高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提升人居环境。

第四条主城区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工业企业应当根据产业布局发展规划,向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或经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工业集中区转移:(一)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不符合环境保护规划对城市功能格局有影响的;(二)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需要搬迁的;(三)企业需要通过改造扩建、做大做强的;(四)实施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占用企业土地的;(五)其他需要退城进区的企业。

【镇深度】今年镇江将修编城市总规2035!市区1088平方公里全覆盖!

【镇深度】今年镇江将修编城市总规2035!市区1088平方公里全覆盖!

【镇深度】今年镇江将修编城市总规2035!市区1088平方公里全覆盖!近日,镇江市规划局发布2018年工作要点,今年镇江市规划工作将突出内涵式发展,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精美镇江”上做文章,并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各个都和镇江人有密切关系!快往下看ー、完善法定规划体系(一)实施《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修编。

以“统筹规划、规划统筹”为原原则,落实“多规合一”,完成总规修编专项课题硏究及规划纲要编制。

(二)完成中心城区(含周边相邻地区共380平方公里)范国的控规编制。

依据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发展时序区域位置等因素分批次组织64个控规单元的编制,制定《镇江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管理暂行规定》。

(三)完成市区(1088平方公里)范围的规划全覆盖。

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要求,指导市区9个镇人民政府修编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完成规划报批工作。

(四)抓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保护等工作。

修编《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8-2035)》并完成规划成果论证稿。

提请《镇江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划定规划》报市规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审查。

实施第一、二批历史建筑挂牌工作,编制《镇江市第三批历史建筑划定规划》。

指导镇江新区管委会编制《镇江新区丁岗镇葛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镇江新区姚桥镇儒里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并完成规划报批工作。

启动《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制定,提交市人大启动立法程序。

(五)形成“多规合一”框架体系。

搭建和完善统筹发改、国土和规划等多部门的“多规合一”管理综合平台。

完善“多规合一”一张图,制定《关于推进“多规合一”工作实施意见》。

ニ、服务市域市区交通建设修编《镇江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8-2035)》,统筹规划轨道交通、快速路网、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并完成规划成果论证稿。

开展镇宣铁路、扬马城际、宁镇城际(含镇瑞铁路)镇江扬州过江第二通道等重大工程前期规划研究。

沿江和沿河地区开发与产业布局的调整[整理]

沿江和沿河地区开发与产业布局的调整[整理]

沿江和沿河地区开发与产业布局的调整沿江沿河开发与产业布局调整纵观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一个带规律性的普遍现象是,它们大都把沿江沿河流域的经济开发作为经济发展战略重点,通过兴建水利工程充分挖掘沿江沿河流域巨大的能量,依托水源、土地以及其它自然资源在沿河沿江两岸发展农业及重化工、冶金等大吞吐量、大用水量的基础产业,并以两岸产业基地为轴,借水路与陆路等交通之便向腹地进行辐射,进而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分工管理、互补互给的产业密集带,从而带动整个流域两岸经济发展。

一、扬州市沿江、沿河地区经济区域结构(一)地域位置和区域结构按照主要产业轴线水轴开发模式理论,扬州市域内客观上存在两条水轴:长江沿线和大运河沿线。

沿江由西到东包括仪征市、扬州市区、邗江区和江都市。

沿河由北到南包括宝应县、高邮市全境,邗江区、江都市部分乡镇。

从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沿江、沿河一横一纵恰好形成一个“T”字型结构。

沿江这一横的经济基础要好与沿河这一纵。

沿江开发带动沿河开发,沿河开发是沿江开发的扩张和延伸,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沿河地区迅速发展起来了,沿江开发才显得更有意义,扬州整体经济才能腾飞。

(二)沿江、沿河地区的区域特点开发沿江和沿河地区共同之处就在于水运的便利条件。

水运作为一种最为悠久的运输方式,主要在于其低廉的运输成本。

由于航道的已然形成,其投资少,效率高。

有资料表明内河航道的投资大约只有公路的1/10,铁路的1/100。

世界各国生产力空间布局都重视沿江、沿河的开发,建设工业走廊和产业密集带。

原因就在于水运成本低、劳动生产率高、运载量大,并且丰富的水资源可以满足水工业的需要等优点。

沿河和沿江相比,大运河没有长江那么发达的水系。

但通过近年的整治,大运河已成为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扬州境内的京杭大运河全长约128公里,范围为宝应县、宝邮市全部行政区域,江都市沿运河及盐邵河7个乡镇和邗江区环邵伯湖的4个乡镇行政区域。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法规类别】村镇集镇建设【发文字号】镇政发[2010]35号【发布部门】镇江市政府【发布日期】2010.07.05【实施日期】2010.07.0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镇政发〔2010〕35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为推动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镇江发展新跨越,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结构优化和规模扩张相结合,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产业、海洋工程等高端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一批高端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形成一批在全省有位置、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优势产业。

二、主要目标1.新兴产业实现倍增发展。

新兴产业投资和规模实现成倍增长,到2012年,全市五大高端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200亿元以上。

其中,新能源产业达到500亿元,新材料产业达到5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达到800亿元,航空产业达到200亿元,海洋工程产业达到200亿元;高端新兴产业投资力争每年翻番,到2012年达到800亿元。

现代商贸、现代物流、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400亿元以上。

到2015年,全市五大高端新兴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4600亿元以上。

其中,新能源产业达到1000亿元,新材料产业达到1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达到1600亿元,航空产业达到500亿元,海洋工程产业达到500亿元。

现代商贸、现代物流、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000亿元以上。

2.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到2012年,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比重超过3%,技术对外依存度小于50%,授权专利占规模以上企业比重达到70%。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城市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城市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城市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4.26•【字号】镇政办发[2007]114号•【施行日期】2007.04.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城市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镇政办发〔2007〕114号)各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有关部门、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镇江市城市环境功能区划》(200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镇江市城市环境功能区划(2007年)1992年以来市政府分别出台了《批转市环保局关于镇江市市区地面水域功能类别划分报告的通知》(镇政发〔1992〕106号)、《镇江市主城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镇政发〔1995〕193号)、《关于颁布实施<镇江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的通知》(镇政发〔1997〕161号)等文件,为提升我市城市环境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原有环境功能区划已不能满足当前城市环境管理的需要。

本次环境功能区划修订,根据镇江市向生态型城市发展的目标,在原有环境功能区划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及我市当前创建生态城市的经济、社会及环境需求,对城市环境功能区的范围、使用功能、目标进行调整,分期实施。

1 镇江市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分的目的、依据与原则1.1目的环境功能区划是环境规划的基础,也是城市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城市环境分区分类管理;●便于环境目标管理和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城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开发建设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为城市工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指导意见;●纳入《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实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1.2依据1.2.1 环境功能区划分依据●《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2003)●《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纲要》●《镇江市环境质量报告书(1996-2003年)》●《镇江市沿江产业带规划》(2003)●《镇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镇江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2004)●《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纲要》(国家环保总局)●《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03)●《批转市环保局关于镇江市市区地面水域功能类别划分报告的通知》(镇政发〔1992〕106号)●《关于颁布实施<镇江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的通知》(镇政发〔1997〕161号)●《镇江市主城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镇政发〔1995〕193号)1.2.2 环境功能区划主要引用的标准环境标准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为实现环境目标服务的,因此所有标准都存在被修订的可能,使用本环境功能区划的各方都应执行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镇江市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2004-2020)

镇江市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2004-2020)

镇江市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2004-2020)镇江市发展计划委员会镇江市港务管理局二○○四年八月第一章长江航道和岸线资源情况 (1)第一节长江航道基本情况及河势分析 (1)第二节长江岸线资源基本情况 (3)第二章岸线开发利用现状 (4)第三章长江岸线利用规划 (8)第一节规划原则 (8)第二节岸线开发布局 (9)第四章存量岸线的整合利用 (12)第五章保障措施 (13)镇江市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加快沿江开发,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的重大战略决策。

镇江拥有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规划好、使用好这一战略资源,对抓住沿江开发新一轮发展机遇,全面提升沿江开发水平,实现镇江“立志两率先,奋力两步走,争当苏南后起之秀”的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根据省计委《关于编制沿江开发详细规划的通知》要求,依据《镇江市沿江产业带规划》、《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镇江港总体规划》编制本规划。

规划范围为本市行政辖区内所有长江岸线。

规划以2003年为基期,2004-2020年为规划期,重点是近五年。

第一章长江航道和岸线资源基本情况镇江市行政辖区内长江主航道上起大道河口,下至炮子洲尾(均为省辖市行政区划勘界点),全长约108000米,由镇扬河段和扬中河段组成。

长江自然岸线总长269726米(包括汊江、岛屿和老港池内岸线),其中-10米以下的深水岸线87198米。

第一节长江航道基本情况及河势分析从大道河口到炮子洲尾,整个河道内,河槽宽窄相间,分汊和弯道兼备呈藕节状。

自西向东,汊道有世业洲、江心洲、太平洲;弯道有高资、六圩、大港、嘶马;此外还有征润洲、新民洲等较大的边滩。

主流河床平面形态呈连续“S”状。

目前,江流自仪征水道而下,向东至世业洲分为两汊,右汊为主汊,主流沿高资、六摆渡下泄,经龙门口与左汊汇合进入六圩弯道,此段主泓偏靠六圩、沙头河口一侧,继而进入江心洲分汊段,左汊为主汊,主流偏谏壁下泄,在青龙山与右汊水流汇合后进入大港单一河床,此后,主流偏靠右侧,过大港、马鞍矶,主流渐渐向左偏移,经五峰山进入扬中河段后分汊。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城乡规划管理规定》的通知-镇政规发[2013]5号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城乡规划管理规定》的通知-镇政规发[2013]5号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城乡规划管理规定》的通知正文:----------------------------------------------------------------------------------------------------------------------------------------------------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城乡规划管理规定》的通知(镇政规发〔2013〕5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三山”景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镇江市城乡规划管理规定》已经8月1日市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镇江市人民政府2013年9月3日镇江市城乡规划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确保科学合理地制定和规范有序地实施城乡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修改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镇江市城乡规划分为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村庄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村庄规划包括村域规划和村庄(居民点)建设规划。

本规定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镇江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的行政区域。

各辖市规划区由各辖市城市总体规划划定。

第四条市、辖市及镇人民政府应切实加强对本辖区城乡规划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规划管理机构,实行首席规划师和镇村规划师制度,并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镇江市规划委员会是本市城乡规划决策机构,负责研究、审议重要的城乡规划和涉及城乡规划的重大方针政策。

建立专家咨询会议制度,规划委员会设专家委员,对提交规划委员会审议的重要和重大事项进行技术咨询,提供评估意见。

《镇江市沿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镇江市沿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镇江市沿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镇江市沿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一、总则产业空间布局指生产要素、主要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优化组合,是经济建设中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战略问题。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沿江开发水平,提高沿江开发规划的操作性、约束性力,促进我市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省沿江办要求,编制《镇江市沿江产业布局规划》,重点就主要产业特别是工业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

规划期限:2006年-2010年,并展望2020年。

规划范围:鉴于我市全市域均属省确定的沿江开发核心区,为突出重点,本规划主要以沪宁高速公路以北为规划范围,兼顾丹阳和句容两个省级开发区,具体包括:镇江市区(不含丹徒区上会镇、宝堰镇、荣炳镇),句容市宝华镇、下蜀镇和句容经济开发区,扬中市,丹阳市埤城镇、后巷镇、新桥镇、界牌镇和丹阳经济开发区。

规划面积1727平方公里,占全市45%。

2004年,该区域人口150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600亿元,分别占全市56%和76%。

规划定位:本规划是《沿江产业带规划》的实施性规划,是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

规划依据:《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10)》、《镇江市城镇体系规划(2002-2010)》、《镇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镇江市沿江产业带规划》、《镇江市沿江开发详细规划》、《镇江市长江岸一开发利用总体规划》、《镇江市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镇江市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等。

二、沿江产业布局现状(一)产业发展概况通过“九五”以来港口型经济发展战略实施和近年来我市《沿江产业带规划》的实施。

我市沿江地区初步形成了化工、造纸、新材料和电子四大主导产业格局,2004年,化工、造纸、新材料和电子四大产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80亿元、120亿元和40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近40%。

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文本目录(文中加粗部分为强制性规划内容)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镇体系规划 3第三章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18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20第五章总体布局20第六章建设用地规划22第七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9第八章绿地系统规划33第九章总体城市设计37第十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40第十一章旅游规划44第十二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48第十三章环境保护规划58第十四章综合防灾规划60第十五章沿江发展规划65第十六章郊区规划69第十七章近期建设规划72第十八章远景发展构想77第十九章规划实施策略与建议78第二十章附则83第一章总则第1条修编目的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需要,满足镇江市未来发展的要求,促进镇江市社会经济发展,对《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1 993—2010)》进行修编。

第2条规划依据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4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5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6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2—8 《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2—9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2—10 《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2—11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12 《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13 《江苏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20年)编制要点》2—14 《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修编要点》第3条指导思想3—1 加快市域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增强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优化资源配臵,整合城镇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3—2 研究解决城市发展的战略性和结构性问题,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背景下,明确城市的空间发展方向、发展形态及发展规模。

3—3 采用多学科合作的方法,把城市发展的方针、政策和目标融合于规划内容之中;贯穿生态环境理念,把自然山水融合于城市建设中;贯彻经营城市理念,把市场化运作融合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江市沿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一、总则产业空间布局指生产要素、主要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优化组合,是经济建设中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战略问题。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沿江开发水平,提高沿江开发规划的操作性、约束性力,促进我市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省沿江办要求,编制《镇江市沿江产业布局规划》,重点就主要产业特别是工业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

规划期限:2006年-2010年,并展望2020年。

规划范围:鉴于我市全市域均属省确定的沿江开发核心区,为突出重点,本规划主要以沪宁高速公路以北为规划范围,兼顾丹阳和句容两个省级开发区,具体包括:镇江市区(不含丹徒区上会镇、宝堰镇、荣炳镇),句容市宝华镇、下蜀镇和句容经济开发区,扬中市,丹阳市埤城镇、后巷镇、新桥镇、界牌镇和丹阳经济开发区。

规划面积1727平方公里,占全市45%。

2004年,该区域人口150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600亿元,分别占全市56%和76%。

规划定位:本规划是《沿江产业带规划》的实施性规划,是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

规划依据:《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10)》、《镇江市城镇体系规划(2002-2010)》、《镇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镇江市沿江产业带规划》、《镇江市沿江开发详细规划》、《镇江市长江岸一开发利用总体规划》、《镇江市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镇江市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等。

二、沿江产业布局现状(一)产业发展概况通过“九五”以来港口型经济发展战略实施和近年来我市《沿江产业带规划》的实施。

我市沿江地区初步形成了化工、造纸、新材料和电子四大主导产业格局,2004年,化工、造纸、新材料和电子四大产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80亿元、120亿元和40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近40%。

生态农业、订单农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

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累计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2家,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245亿元;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开始启动,旅游业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产业分布现状我市《沿江产业带规划》构筑了沿长江和沪宁高速接线的“T”字型主骨架,目前产业主要集聚在沿江一带,工业形成句容沿江工业区、丹徒经济开发区、镇江经济开发区、扬中经济开发区、丹阳滨江工业区和沪宁高速公路以南的句容经济开发区、丹阳经济开发区及部分特色园区等块状布局。

旅游业初步形成了以句容宝华山、镇江“三山风景区”、南山风景区为主体的沿江旅游风光带。

(三)产业发展及布局存在的问题1、产业同构现象较为突出。

“有项目就上”的投资饥渴症普遍存在,各辖市区和镇江市区的产业结构差异不明显,特别是沿江工业集中区和经济开发区特色不突出。

基础原材料产品多,终端消费类产品少;大企业、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比较弱,经济结构“小而散”,企业规模“小而碎”,产品结构“小而全”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2、中心城区集聚辐射能力不强。

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层次提升慢,经营理念落后,仍以粗放扩张型为主,低层次的服务经营领域竞争激烈,而高层次的技术性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特别是为企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

中心城区功能还不完善,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不强,同时基础设施运转水平不高,城市综合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3、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尽管全市76%经济总量集中在沿江地区,但城乡空间及其内部生产、居住、商贸等功能区存在混杂交错现象,影响了产业集聚所需空间。

经济增长仍是一种粗放模式,主要依靠资源、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物质要素投入来带动增长,资本产出率相对不高。

同时存在较大环境污染。

资源使用各自为政现象突出,区域整合度不够。

4、开发区载体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与苏锡常相比,我市开发区无论是基础设施投入,还是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抑或是在引进外资项目的质量和规模上,都呈现出规模小、实力弱、贡献小的特征,园区配套功能、开发区的载体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部分开发区由于紧靠城区,受城市建设挤压,生产功能大大削弱。

开发区主导产业不突出,现有项目布局分散。

5、产业布局分散。

除沿江地区产业密集度相对较高外,其它地区的产业布局较为分散,规模集聚效益不突出。

沿江项目多贴岸布局,对腹地带动性不强。

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商业贸易、物流业布局也相对分散。

城市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布亟待调整。

三、产业定位和布局原则(一)产业定位围绕把沿江地区建设成现代制造业高地的目标,重点发展工业(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兼顾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

(二)发展方向结合沿江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确定我市产业近期主要发展方向是:机械制造、化工、造纸、电子和电力五大产业,积极培育旅游、物流、食品、汽车等潜导产业。

机械制造业主要包括汽车零部件、船用设备、工程电器、工程机械及五金工具等,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创建一批国内知名品牌,增强竞争力。

化工主要包括塑料粒子、醋酸及衍生产品等,提高产品深度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

抓好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产品。

造纸主要包括铜版纸、包装纸及纸制品等,抓好产品的延伸开发,不断拉长产业链,形成从造林—制浆(造纸机械)—造纸—纸品加工完整的产业链。

加强专业协作配套,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电子主要包括音视产品、光电子等。

集中力量在信息电子、消费电子、通信器件等三个重点领域形成规模产业,电力主要包括谏壁电厂、镇江电厂等。

加快两大电厂扩建项目,扩大装机容量,同时积极推进句容蓄能电站项目。

汽车充分利用我市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人才、技术支撑和相关产业基础,加快“精功汽车工业园”项目建设,逐步将我市建成全国重要的重型卡车等特种产辆生产基地。

旅游业依托沿江旅游风光带,整合资源、注重宣传,增强旅游的休闲性和参与性,着重发展观光旅游、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等。

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实现联动发展,扩大市场,共享客源物流业充分利用好交通和区位条件,在交通枢纽位置建设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对现有市场进行整合并培育壮大,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巩固并加强我市承接苏南、苏北和长江中上游的货物中转基地的地位。

食品依托恒顺集团和中盛粮油工业园,以调味品和粮油深加工为重点,加快发展食品工业。

生态农业合理利用我市沿江耕地、丘陵、坡地、滩涂、水面等资源,加强优质粮油、特色水产等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三)产业布局原则1、统筹安排原则:逐步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统筹考虑市域内产业布局,相关产业布局在相近的地点,强化产业内部有机联系,形成产业集群。

2、因地制宜原则:在生产组织区域化、地区经济专业化的基础上,按照各地自然、经济、社会诸要素组合的不同特点,以市场为导向,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优势互补,形成叠加的综合优势。

3、突出重点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限选择确定产业的重点,在布局上确保用地;提高行业空间集聚度,突出抓好重点行业特色区块建设。

4、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发展中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充分认识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提高岸线、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控制部分土地和岸线资源,预留未来产业发展空间,促进可持续发展。

5、联动发展原则:把我市的产业布局放在长三角经济区、乃至全国范围中考虑,特别是注重与周边城市相衔接。

四、总体思路和目标(一)总体思路围绕沿江产业“T”字型总布局,加快产业布局的调整和引导,中心城区加快“退二进三”步伐,大力发展服务业,完善城市功能,增强集聚辐射能力;中心城区沿江两翼着重发展基础产业;高速公路等主要干道两侧积极发展轻质型工业和高技术产业;交通枢纽位置加强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和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农业主要集中在江心洲岛、主要河流两侧和湖泊、库区周边。

(二)发展目标到2010年,力争使沿江产业带成为吸纳辐射快、引领潮流新的先行发展带,成为园区发展层次高和产业集聚程度明显的特色产业带,成为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出效益优的高效经济带,成为治污水平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生态工业带。

沿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0 亿元,年均增长13.5%左右,占全市经济总量达到85%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0000美元;经济密度(单位面积的地区生产总值)占达7500万元 / 平方公里。

到2020年,形成基础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并举、现代制造业与现代农业、服务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格局,产业集聚度大幅度提高;形成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为主体、特色工业园区为补充的产业布局骨架,园区经济发展的载体功能大幅度增强。

产业布局由沿江向沿沪宁高速公路两侧过渡,由目前“T”字型布局过渡到“工”字型布局。

(三)总体布局根据产业布局总体思路,突出点线面结合,强化梯度集聚,构筑“一核三带五区”的产业布局。

一核强化一个核心,以镇江市主城为核心,着重发展服务业,完善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增强辐射能力。

三带培育三条产业带,以中心城区以西、沪宁高速接线和镇溧高速公路沿线、中心城区以东构筑三条产业带,充分发挥产业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形成特色突出的产业集聚带。

中心城区以西基础产业带:由丹徒高资镇、句容宝华镇、下蜀镇组成,兼顾句容经济开发区,主要利用深水岸线、腹地和产业基础,发展建材、石化、电力等临江工业,预留部分岸线和土地发展其他大运输量产业。

中心城区以东基础产业带:由谏壁、化工开发区和大港三部分组成,并与丹徒、丹阳、扬中沿江产业带相连接,重点发展化工、造纸、机械制造等产业。

沪宁高速接线和镇溧高速公路沿线轻质产业带:利用紧靠高速公路便捷条件,重点发展快进快出的轻质加工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五区构筑五大产业区,依据资源和产业特色,并兼顾行政区划,形成中部都市产业区、南部轻质产业区、西部综合产业区、东部基础产业区、江中洲岛生态区。

中部都市产业区——指镇江市主城区,包括主城核心区、丁卯新城、南徐新城、谷阳新城和南山风景区,城区内着重发展商贸、房地产、旅游、金融、商务办公、行政服务、信息服务、科研教育等服务业,城区外围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轻质加工业、商贸物流。

总面积约100km 2。

南部轻质产业区——以丹徒上党镇、谷阳镇为主体,东到丹徒区与丹阳市交界处,西至丹徒区与句容市交界处,南至沪宁高速,北临丹徒区行政中心外围和十里长山,总面积约154 km 2;着重发展轻质加工产业及配套工业、商贸物流业和生产配套服务业。

西部基础产业区——范围覆盖丹徒高资镇、句容下蜀镇、宝华镇,兼顾句容经济开发,总面积约369km 2 ;发展石化、建材、电力、光电子、旅游等综合性产业。

东部基础产业区——范围覆盖京口谏壁镇、大港经济开发区、丁岗镇、大路镇、姚桥镇、辛丰镇、黄墟镇、丹阳滨江四镇和扬中西来桥镇,兼顾丹阳经济开发区,总面积约513km 2 ;发展化工、造纸、机械制造等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