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沿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江市沿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一、总则

产业空间布局指生产要素、主要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优化组合,是经济建设中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战略问题。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沿江开发水平,提高沿江开发规划的操作性、约束性力,促进我市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省沿江办要求,编制《镇江市沿江产业布局规划》,重点就主要产业特别是工业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

规划期限:2006年-2010年,并展望2020年。

规划范围:鉴于我市全市域均属省确定的沿江开发核心区,为突出重点,本规划主要以沪宁高速公路以北为规划范围,兼顾丹阳和句容两个省级开发区,具体包括:镇江市区(不含丹徒区上会镇、宝堰镇、荣炳镇),句容市宝华镇、下蜀镇和句容经济开发区,扬中市,丹阳市埤城镇、后巷镇、新桥镇、界牌镇和丹阳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727平方公里,占全市45%。2004年,该区域人口150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600亿元,分别占全市56%和76%。

规划定位:本规划是《沿江产业带规划》的实施性规划,是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

规划依据:《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10)》、《镇江市城镇体系规划(2002-2010)》、《镇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镇江市沿江产业带规划》、《镇江市沿江开发详细规划》、《镇江市长江岸一开发利用总体规划》、《镇江市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镇江市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等。

二、沿江产业布局现状

(一)产业发展概况

通过“九五”以来港口型经济发展战略实施和近年来我市《沿江产业带规划》的实施。我市沿江地区初步形成了化工、造纸、新材料和电子四大主导产业格局,2004年,化工、造纸、新材料和电子四大产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80亿元、120亿元和40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近40%。生态农业、订单农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累计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2家,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245亿元;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开始启动,旅游业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产业分布现状

我市《沿江产业带规划》构筑了沿长江和沪宁高速接线的“T”字型主骨架,目前产业主要集聚在沿江一带,工业形成句容沿江工业区、丹徒经济开发区、镇江经济开发区、扬中经济开发区、丹阳滨江工业区和沪宁高速公路以南的句容经济开发区、丹阳经济开发区及部分特色园区等块状布局。旅游业初步形成了以句容宝华山、镇江“三山风景区”、南山风景区为主体的沿江旅游风光带。

(三)产业发展及布局存在的问题

1、产业同构现象较为突出。“有项目就上”的投资饥渴症普遍存在,各辖市区和镇江市区的产业结构差异不明显,特别是沿江工业集中区和经济开发区特色不突出。基础原材料产品多,终端消费类产品少;大企业、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比较弱,

经济结构“小而散”,企业规模“小而碎”,产品结构“小而全”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2、中心城区集聚辐射能力不强。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层次提升慢,经营理念落后,仍以粗放扩张型为主,低层次的服务经营领域竞争激烈,而高层次的技术性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特别是为企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中心城区功能还不完善,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不强,同时基础设施运转水平不高,城市综合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3、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尽管全市76%经济总量集中在沿江地区,但城乡空间及其内部生产、居住、商贸等功能区存在混杂交错现象,影响了产业集聚所需空间。经济增长仍是一种粗放模式,主要依靠资源、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物质要素投入来带动增长,资本产出率相对不高。同时存在较大环境污染。资源使用各自为政现象突出,区域整合度不够。

4、开发区载体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与苏锡常相比,我市开发区无论是基础设施投入,还是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抑或是在引进外资项目的质量和规模上,都呈现出规模小、实力弱、贡献小的特征,园区配套功能、开发区的载体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升。部分开发区由于紧靠城区,受城市建设挤压,生产功能大大削弱。开发区主导产业不突出,现有项目布局分散。

5、产业布局分散。除沿江地区产业密集度相对较高外,其它地区的产业布局较为分散,规模集聚效益不突出。沿江项目多贴岸布局,对腹地带动性不强。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商业贸易、物流业布局也相对分散。城市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布亟待调整。

三、产业定位和布局原则

(一)产业定位

围绕把沿江地区建设成现代制造业高地的目标,重点发展工业(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兼顾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

(二)发展方向

结合沿江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确定我市产业近期主要发展方向是:机械制造、化工、造纸、电子和电力五大产业,积极培育旅游、物流、食品、汽车等潜导产业。

机械制造业主要包括汽车零部件、船用设备、工程电器、工程机械及五金工具等,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创建一批国内知名品牌,增强竞争力。

化工主要包括塑料粒子、醋酸及衍生产品等,提高产品深度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抓好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产品。

造纸主要包括铜版纸、包装纸及纸制品等,抓好产品的延伸开发,不断拉长产业链,形成从造林—制浆(造纸机械)—造纸—纸品加工完整的产业链。加强专业协作配套,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电子主要包括音视产品、光电子等。集中力量在信息电子、消费电子、通信器件等三个重点领域形成规模产业,

电力主要包括谏壁电厂、镇江电厂等。加快两大电厂扩建项目,扩大装机容量,同时积极推进句容蓄能电站项目。

汽车充分利用我市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人才、技术支撑和相关产业基础,加快“精功汽车工业园”项目建设,逐步将我市建成全国重要的重型卡车等特种产辆生产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