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景观设计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手法讲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景观设计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园林的
艺术手法
题目:现代景观设计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手
法
班级:环艺134 姓名:李小南
学号: 1342825
指导老师:袁莎莎
摘要:
中国号称世界园林之母,因为中国在经历了各个时代的洗礼以及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国的传统园林逐渐发展成熟。中国传统园林集色、香、韵于一身,自古以来便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纳凉的好去处,对中国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现代园林就在在延续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下面我的论文里所阐述的就是中国现代园林中所引用的中国传统园林艺术表现手法,我国的古典园林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有造园活动。古典园林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造园艺术到宋代就已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清代中叶以后,更是中国园林史上集大成的终结阶段,现存的古典园林基本上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纵观园林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时代的园林,其目的都是为人服务的,而其形式与风格正是取决于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取向及经济技术水平。
所以,我具体从传统园林的构景手法在现代园林的应用中进行分析。具体有七大手法,分别是:一、借景;二、对景;三、框景;四、漏景;五、夹景;六、添景;七、抑景。
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微观处理等。在微观处理中,通常有以下几种造景手段,也可作为观赏手段。
一、借景
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
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
如图:北京颐和园,如北京颐和
园,远借西山为背景,近借湖水,在夕
阳西下、落霞满天时赏景,景象曼妙。
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
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与圆明园毗
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
借,图为陶然亭冬景,借雪景,是清代名亭,
现为中国四大历史名亭之一。陶然亭公园以及
陶然亭地区名称就是以此亭而得名的。陶然亭
公园是建国后,北京市政府最早兴建的一座现
代园林,名闻遐迩的陶然亭、慈悲庵等建筑就坐落在这里。
二、对景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图为陶然亭、慈悲庵三面临湖,东与中央岛揽翠亭对景,北与窑台隔湖相望,西与精巧的云绘楼、清音阁相望。湖面轻舟荡漾,莲花朵朵,微风拂面,令人神情陶然。
三、框景
图为公园中的框景设计手法,框景是汉族建
筑艺术园林构景方法之一。理者相石皴纹,防古
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
宛然镜游也”。李渔也谈于室内设“尺幅窗”、
或“无心窗”以收室外佳景,也是框景的应用。
四、漏景
图为上海大观园的一个窗景,引用了构
景中的漏景手法,漏景可以用漏窗、漏墙、
漏屏风、疏林等手法。,漏景是汉族建筑艺
术园林构景方法之一。漏景是从框景发展而
来。框景景色全观,漏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
五、夹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六、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七、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5期作者:李欣
2.崔广彬.导游基础知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1月:74-77
3.四合名苑
4.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