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合集下载

美术学科鉴赏模块《漫步中外园林艺术》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美术学科鉴赏模块《漫步中外园林艺术》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美术学科鉴赏模块《漫步中外园林艺术》单元教学设计方案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的范围: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涉及到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阐述了不同国家的园林艺术特色,如:中国园林艺术是“写仿自然、寄情山水”的艺术特色;日本传统园林艺术的“枯山水”艺术风格;意大利古典园林的“人文主义”思想,等等。

园林是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的产物。

园林往往比建筑物更多地表现出造园者对优美意境的追求、对内心情怀的抒发,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教材中对园林艺术的介绍分成以下几部分:★园林艺术的形式、性质、功能及文化内涵等,在这部分中学生要对园林艺术的美感有一个综合性认识。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写仿自然、寄情山水。

这部分学习中,学生要对中国典型的、优秀的园林艺术进行欣赏和分析。

★日本园林的艺术特色---日本传统的“枯山水”园林艺术。

这部分内容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东方园林艺术,学生可以比一比中国和日本的园林艺术有那些区别。

★欧洲有代表性的园林艺术。

学生们可以从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国家的园林艺术中了解欧洲园林艺术的特点,从而认识东西方园林艺术的不同特色。

★现代景观园林艺术。

欣赏现代园林艺术,引导学生发现,东西方及不同国家的艺术风格在不断地交融、互补。

世界园林艺术正向多样化发展。

2、元教学内容在本模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的学习正是上一单元内容的深化。

上一单元中,学生学习了中外建筑艺术,对建筑艺术的概念和建筑艺术的表现方法有了一定了解。

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芭。

从鉴赏模块的内容来看,中外园林艺术是建筑艺术鉴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生活实际来看,园林艺术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审美空间。

3、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总体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欣赏中外杰出的园林艺术,了解东西方传统园林艺术的不同特色和现代景观园林艺术的多样性变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不同风格园林艺术的能力。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一)教学目标本课与建筑艺术欣赏的内容并列,介绍了中外杰出的园林艺术成就。

分两节课学习,本节课主要学习中国的园林艺术。

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因为园林的创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动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桥、石级等建筑小品,并且相对于建筑而言可以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因而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

因此,在这里极有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园林是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的产物。

人来自于自然,有热爱自然的本性,因此愿意在自己的人工生活环境中引入自然的元素,或在自然环境中加以人工的雕琢,创造赏心悦目的游憩空间,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

园林往往比建筑物更多地表达出造园者对优美意境的追求、对内心情怀的抒发,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与建筑艺术同样,形形色色的园林也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乃至哲学思想。

对不同民族、国家的园林艺术的介绍,可以为大家打开一扇窗,从中窥见它们背后文化传统与审美趣味的差异。

对其中异同的比较与分析,也将是非常有趣而值得探讨的话题。

此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园林的特殊地位。

如果说中国的建筑在古代被视为“匠人之学”,没有被列入高雅艺术的范畴,并且为文人士大夫所不屑的话,那么中国传统的叠石理水的造园艺术,却被历代文人视为与琴棋书画同样高雅的艺术追求和修养。

他们亲自进行设计、创造,借园林的风格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感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不仅在诗词歌赋中留有大量关于园林的记述,还流传下一些关于造园理论和方法的专门著述。

正因为如此,中国的苏州园林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有趣的是,发源于苏州的昆曲艺术则同时在列。

其实这并非巧合,它们二者都集中地体现着极富东方美学神韵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漫步中外园林教案

漫步中外园林教案
1、认识世界园林2、认识中国园林
六、教学评价设计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性质和联系。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辩论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或创造的过程。本节课中,首先以观察不同园林艺术问题引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各国园林特色就体会到了。
苏州园林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接下来我们共同来欣赏中国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板书:苏州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则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在欣赏过程中,请同学们从苏州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和文化美三个角度来欣赏。
中国组回答。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欣赏的图片都是什么样的场景。都发现了什么?
这些建筑是用来居住的吗?花园是用来做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在温暖的春天,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回答:是不同的
中国的园林,
欧洲的园林,
伊斯兰风格的园林。
国际园景建筑家联合会1954年在维也纳召开的第四次大会上,英国造园家杰利克把世界园林体系分为:。中国为世界造园三大体系之首。
分出中国组,欧洲组,西亚组。各组观察图片并讨论,本组园林的特点,为什么会有不同,是受到什么影响呢?
欣赏昆曲《牡丹亭》游园一段
二、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中外园林艺术的流派和特色,探讨并体验背后的审美文化上的差异建立对园林艺术基础面貌认识。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
西方的窗有两个作用——光线与空气; 而中国的窗还有一个作用——把建筑与 自然联系在一起。
第二,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空间美。 2、空间美之二:空间的分割。
框景、分景、借景。 3、活动活动:考一考。
设计意图 将教师讲授与学生测试活动两部分
相结合,把较为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形成有序、科学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测 试活动加以巩固。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牡丹亭》的昆曲选段。听 曲、读词和赏乐之后,教师提问:说说这 是哪里的地方戏曲?
设计意图:
由昆曲《牡丹亭》导入,不仅是因为昆曲 与园林存在着殊途同归的传统文化内涵,更重 要的是这段《牡丹亭》所唱的“不到园林怎知 春色如许”“朝飞暮卷,云霞翠轩,云丝风片, 烟波画船”正是本课的课题和书中110页的文字 内容,由此导入,可以使学生迅速了解课题的 出处和由来。本课的题目应用这个名句,也是 想表达昆曲与园林相融的特殊意味。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园林艺术,了解其异同点。 2、从自然美、空间美、人文美三个方面深
入领会中国苏州园林的艺术精髓,理解 园林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艺术。
(二)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比较中外园林异同点(中外对
比,浏览图片)。 第二部分:重点赏析中国苏州园林(自然
美、空间美、人文美三条线路层层深入 进行赏析)。
Hale Waihona Puke 点评:一、精良的音画合璧,营造优雅的艺术氛围。 二、流畅优美的语言表达,追求细腻的情感
交流。 三、丰富的内涵底蕴,创设耐人寻味的文化
情境。
第四讲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 步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分析
一、教材 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美术
鉴赏》实验教科书第19课。
二、学生分析 (高一年级普通班学生)作为高中生虽然已

美术《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教学设计

美术《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导入教师活动:首先展示一段中外园林艺术图片,法国《凡尔赛宫》、法国《维页府邸花园)》、英国《斯托海德风景园》、意大利《法尔奈斯庄园》、日本《金阁寺》、中国《颐和园》《苏州园林》通过提问同学们曾经游览过了解过那些园林?然后再展示一组同学们非常了解的本地园林景色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思考引出园林的概念,从而导入本课。

学生活动: 感受、欣赏、简单回答,产生认识和欣赏的强烈动机和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

二、中国山水园林这节在本课做重点介绍,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方面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造园背景及历史变迁。

浓厚的文化气息、南北园林渊源深远、皇家园林深受苏州园林的影响教师活动: 多媒体展示讲述颐和园、北海公园等等著名皇家园林提出问题:A、中国园林大致分为南北两派B、它们在艺术特点上有何不同之处三、以昆曲带入,侧重介绍苏州园林的历史发展历程,苏州四大园林有什么不同风格? 有那些典型代表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展示,通过了解课本内容。

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水写访自然、寄情山水的艺术特色四、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以及造园要素的讲述这一部分内容较多,通过多媒体有重点的对苏州代表性的园林进行分析概括,尽可能的达到言简意赅教师活动:1、通过分析苏州园林造园手段中障景、框景、漏景、借景、点景让学生领会空间之美2、展示不同建筑造园艺术当中的人文之美,如何寄托园主人志向与审美情趣学生活动:1、件随多媒体展示,欣赏中国优美的古典园林艺术精品思受至高无上的审美情趣2.参考根括课本知识同时完成相关问题最后以北方皇家园林圆明园的一段修复视频来对学生进行升华:爱护我们的古典艺术作品;落后就要挨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力量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和比较、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重要作品及其风格、特点,认识到园林艺术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和它的独特魅力五、板书设计本课采用多媒体展示。

第十九课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十九课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十九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本节课程主要介绍了中外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园林是人们创造的一种高度艺术化的生态环境,它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对美的追求,是园林艺术家以自然为基础,通过艺术的手法将其美化并融入人类生活的产物。

作为一项古老而又一直在发展的艺术,园林艺术对于中国和世界的美学史和文化史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中国园林艺术可以追溯到古代帝王时期的园林造景,如周代的西园和汉代的花园等。

唐代则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鼎盛时期,以洛阳为代表的大型都市园林,有着壮丽的规模和精湛的技艺,形成了独特的唐代园林风格。

中国园林艺术的另一个高峰是明代,如昆明池,这些古代精湛的园林艺术被誉为人类文化遗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园林艺术不断发展和丰富,包括院落式庭院、山水园林、灵山小景等,在不同历史时期体现出了中国园林的不同特点。

西方园林艺术的发展西方园林艺术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风格、浪漫主义等时期的变革和创新,园林艺术渐成独特的西方园林艺术风格。

比如,法国凡尔赛宫的花园、英国维多利亚公园、荷兰基努斯堡宫殿公园等被认为是西方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

不同于中国园林的山水景观和庭院式的院落,西方园林艺术更多地运用了几何形状和景观元素,如对称、平衡等,呈现出一种有序而富有艺术感的园林风格。

中外园林艺术的融合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外园林艺术的交流、融合也日益频繁。

这种跨文化交流在园林艺术上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西方的园林设计和理念逐渐被引入中国,比如中央公园、上海世博园等都是在中外园林交流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其次,中国园林艺术的风格和特点也被西方人所青睐,象征性的参考点或者文化意蕴也逐渐被西方园林设计师所运用。

比如,纽约市的中国公园,就是美团公司的创始人王兴资助的。

最后,中外园林的交流也促进了更多的人们去了解和欣赏园林艺术,加快了园林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

高中美术《漫步中国园林艺术》教案

高中美术《漫步中国园林艺术》教案


重点:一是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法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二是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
难点: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
苏州网师园殿春:其得名是由这一景区庭院内种植芍药花而来,因为芍药花开在春末,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云:“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殿春”即春末,“”是与阁相连的小屋。所以,将庭院内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美其名曰“殿春”,是很富于诗情画意的。
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主要有三种类型:
欣赏:
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
苏州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和濯缨水阁:其中,亭中横匾“月到风来”,取自唐代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濯缨水阁”是引用《孟子》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

美术高中苏版第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美术高中苏版第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美术高中苏版第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与建筑艺术观赏的内容并列,介绍了中外杰出的园林艺术成就。

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因为园林的创作素材既能够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动物等自然元素,又能够包括雕塑、碑刻、小桥、石级等建筑小品,同时相关于建筑而言能够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能够自由地发挥创造,因而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

因此,在那个地方极有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关心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园林是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的产物。

人来自于自然,有热爱自然的本性,因此情愿在自己的人工生活环境中引入自然的元素,或在自然环境中加以人工的雕琢,创造赏心悦目的游憩空间,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

园林往往比建筑物更多地表达出造园者对优美意境的追求、对内心情怀的抒发,有特别高的艺术价值。

与建筑艺术同样,形形色色的园林也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乃至哲学思想。

对不同民族、国家的园林艺术的介绍,能够为大伙打开一扇窗,从中窥见它们背后文化传统与审美趣味的差异。

对其中异同的比较与分析,也将是特别有味而值得探讨的话题。

此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园林的特别地位。

假如说中国的建筑在古代被视为“匠人之学”,没有被列入高雅艺术的范畴,同时为文人士大夫所不屑的话,那么中国传统的叠石理水的造园艺术,却被历代文人视为与琴棋书画同样高雅的艺术追求和修养。

他们亲自进行设计、创造,借园林的风格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感悟,达到了特别高的艺术水平;不仅在诗词歌赋中留有大量关于园林的记述,还流传下一些关于造园理论和方法的专门著述。

正因为如此,中国的苏州园林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有味的是,发源于苏州的昆曲艺术那么同时在列。

事实上这并非巧合,它们二者都集中地表达着极富东方美学神韵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高中美术《19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美术《19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十九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对苏州园林的欣赏,知道苏州园林的具体知识点,让同学们感受中国园林艺术的美,提高对美的认识2重点难点在讲述中,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想象苏州园林之美3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值14—15岁,处于少年向成熟青年过渡的关键期,心理发展不稳定,波动性很大。

思想敏感,争强好胜,活泼好动,兴趣转变迅速。

初二的知识点相对初一来说更加繁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更大的挑战。

部分同学会产生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容易丧失学习兴趣。

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差。

但是,对于问题的思考常常有自己独立的看法。

对于说明性文本这种相对较为枯燥的文本的学习,他们显得较为“麻木”,不排斥,但也不感兴趣,只是觉得可有可无,很枯燥无聊。

英国学者库伯等人提出实验性学习模型,也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的自我体验和本体经验,使学生的学习始终植根于生活世界,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观察和自我反省,在反省的基础上提升抽象的、概念化的知识和文化。

这种观点可以有效地运用在说明性文本教学中。

学习《苏州园林》之前,学生们已经接触过一点简单的说明性文本,对说明性文本的基本知识点都有初步了解。

可以将知识的传授建立在学生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力求降低学生的接受难度。

为了走出说明性文本一些特有的框架和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可以考虑以下教学方式的结合:首先,有效地结合多媒体工具,充分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同时,可设置情境,赋予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图片去解说苏州园林,让学生积极参与,同时锻炼。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了解外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和特点;(3)学会欣赏和评价园林艺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观察、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对园林艺术的认识;(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3)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园林艺术概述(1)中国园林的起源和发展;(2)中国园林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3)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

2. 外国园林艺术概述(1)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园林艺术;(2)中世纪欧洲园林艺术;(3)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园林艺术;(4)现代欧洲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外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和特点;(3)园林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方法。

2. 教学难点:(1)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和审美标准;(2)外国园林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图片观察:通过展示园林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园林艺术的特点;2. 实例分析:以具体园林作品为例,讲解园林艺术的设计原理和审美标准;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园林艺术的认识和感受;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园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审美素养;5.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园林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园林艺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审美素养;4.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中外园林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中外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3. 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园林艺术的定义与分类2. 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与特点3. 西方园林艺术的发展与特点4. 中外园林艺术的比较与欣赏5. 园林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外园林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和发展历程。

2. 难点:对中国园林艺术的造园手法和西方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园林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特点和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外园林艺术的异同和欣赏方法。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参与园林艺术的创作和设计,提高其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园林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代表作品等图片和文字资料。

2. 教学视频:播放有关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纪录片或介绍视频。

3. 园林艺术作品集:展示各类园林艺术作品,供学生欣赏和分析。

4. 园林创作材料:如画纸、画笔、彩泥等,供学生实践使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园林图片,引发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分别讲解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艺术的起源、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特点。

3. 分析:展示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造园手法和设计理念。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外园林艺术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5. 实践:让学生动手参与园林艺术的创作和设计,如绘制园林平面图、制作园林模型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园林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发展。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其对园林艺术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一、设计理念。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美术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于人文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体验、交流评述等教学活动”,并指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为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使用构建“生活课堂,实现教学生活化”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策略。

二、教材分析《中外园林艺术》是高中美术“美术鉴赏”模块中的内容,围绕世界各国的园林艺术展开,包括园林的形式功能、各国家园林的介绍及现代园林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和独特意义。

第一部分是园林艺术的欣赏。

先引导学生评述周围的居住环境,说明园林的功能意义。

再介绍不同国家园林艺术,让学生对园林艺术产生宏观认识,提高审美水平。

第二部分通过让学生运用绘画创作方式来体验各国园林特色的居住环境,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各国园林的特色的理解,深化所学知识。

三、教学目的1、学生了解中外园林艺术的流派和特色,建立对园林艺术基础面貌的认识。

2、学生探讨并体验不同园林风格背后的审美文化上的差异,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学生体会中国园林的特殊意义,树立发扬民族文化的信心,能注意和生活结合。

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12学生:教师:教师:林的设计思路:‘诗情画意’。

赏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来感受它巧夺天工的美丽。

”(评析:美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因此,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去创设情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其自主地积极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1、认识中国园林教师:一提到中国园林,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什么?学生:颐和园!苏州园林!教师:接下来我们共同来欣赏南北方园林的代表,在欣赏过程中,请同学思考体会南北方园林的特点差异。

多媒体播放:欣赏北方皇家园林作品和南方私家园林作品学生:北方面积较大,气派宏伟。

南方面积小,再现‘诗情画意’的意境。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中外园林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中外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作品。

3. 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园林艺术的定义与分类解释园林艺术的定义,介绍园林艺术的分类及特点。

2. 中国园林艺术讲述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

3. 西方园林艺术介绍西方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阐述西方园林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

4. 中外园林艺术的交流与影响分析中外园林艺术之间的交流与影响,展示中外园林艺术的融合与发展。

5. 园林艺术的欣赏与创新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尝试设计自己的园林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园林艺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园林艺术。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中外园林艺术的交流与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创作实践法:引导学生尝试设计自己的园林作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园林艺术的教材或资料。

2. 图片:收集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代表作品图片。

3. 设计软件:准备园林设计相关软件,如CAD、SketchUp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设计作品:评价学生设计的园林作品,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园林艺术的理解。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中外园林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了解中外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作品;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教学难点:理解中外园林艺术之间的差异和共性,以及园林艺术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园林艺术的定义与分类(2课时)中国园林艺术(4课时)西方园林艺术(4课时)中外园林艺术的交流与影响(3课时)园林艺术的欣赏与创新(5课时)实践活动:设计自己的园林作品(10课时)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兴趣,导入新课。

高中美术_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欣赏苏州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和人文美【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及其特征【教学难点】掌握影响中国园林文化的因素。

教学过程设计【昆曲《牡丹园》片段欣赏】品味昆曲的曲调特点和唱词对园林的概括描述【园林图片集锦欣赏】概括园林概念【中西古典园林对比】概括对比中西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文化思想的影响的不同【精讲点拨】概括讲苏州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重点讲苏州园林的人文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美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空间美诗情画意、寄情山水的人文美【概括园林形式】概括心目中的园林形式皇家园林、日本枯山水、意大利台地园、英国自然山水园林【作业设计】搜集西方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品味中外造园艺术的不同?第19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学情分析】:鉴于学生对园林知识的欠缺,请他们在网络上报纸图书上,搜集相关园林的资料,包括图片资料和人文资料,以深化学习理解。

其次,高中生已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具有独立认识、理解分析能力,借助视频资料以拓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审美经验。

【自学探究】1、园林的概念和分类?2、中西古典园林的对比?3、关于园林的古诗词收集4、图片资料的收集第19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1、能了解园林的艺术形式和不同园林风格2、借助所学知识,欣赏园林给人带来的自然美,空间美,人文美。

【教学目标】欣赏苏州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和人文美【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及其特征【教学难点】掌握影响中国园林文化的因素。

第19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1、园林的概念?园林是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形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2、苏州园林的所采用的造景手法有(框景、分景、借景、障景)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是采用的造景手法中的(C)A 、借景B、分景C、障景D、框景第19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中外园林艺术,是美术鉴赏中最能体现学生鉴赏水平的一节课。

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

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
听音乐并观看幻灯片
思考回答问题
一名学生有感情朗读苏州园林,其他学生边听朗读边欣赏苏州园林的幻灯片。
听讲
观看幻灯片,回答问题
观察“台地园”总结台地园特点。
分组讨论
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去过的园林。
2’
3’
5’
2’
2’
3’
2’
4’
5’
10’
引起学生好奇心,乐曲与园林有何联系?
培养学生兴趣
文章和图片相结合,使学生理解更全面。
3、意大利的“台地园”。
意大利台地园继承了古希腊人“美来自于和谐”的观点,这里遍布着花园别墅,大多建造在景色秀丽的丘陵山坡上,以便更好的饱览美景,花园顺地形分成几层台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台地园,里面种植了黄杨等植物,布满了精雕细琢的花木,园中的景物远近错落周围的自然景物与园林互相渗透,是人工美和自然美结合的典范。
引起学生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今天我们了解了中外以及我们身边的园林,从同学们的热烈的讨论与积极的发言中,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园林艺术的热情,对园林艺术的喜爱也就是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发现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感受美,追求美。
听讲
1’
德育目标
客观的评价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义和价值,更好的理解民族传统,将其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
一、中国苏州园林特点:移步异景,绝不讲究对称。
二、法国古典园林与英国古典园林在艺术手法上的区别。
教学难点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探究性,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了解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3)能够分析并比较中外园林艺术的异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观察、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对园林艺术的认识;(2)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兴趣和热爱;(2)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3)中外园林艺术的异同。

2. 教学难点:(1)中国园林艺术中“借景”、“隐形”等概念的理解;(2)西方园林艺术中“几何对称”、“浪漫主义”等特点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展示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园林艺术;(2)学生分享对园林艺术的认知和感受。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教师讲解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借景”、“隐形”等概念;(2)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中国园林艺术的基本特点;(3)教师讲解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几何对称”、“浪漫主义”等特点;(4)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西方园林艺术的基本特点;(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中外园林艺术的异同;(6)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3.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对园林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学生展示自己对园林艺术的理解和创作,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和互动的情况;2.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对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的掌握情况;3. 创作能力: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资料: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图片;2. 视频资料: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视频介绍;3. 实例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实例;4. 教材或教辅:关于园林艺术的教材或教辅资料。

高中美术《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8余金霞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高中美术《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8余金霞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中国古典园林》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执教者余金霞课时3课时所属教材目录第19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材分析1.本课的内容是前一节课《漫步中外建筑艺术》的延伸。

2.本课分为3个课时:中国古典园林、外国园林、现代园林。

本课时重点介绍中国古典园林。

3.通过本课时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感受古典园林南北方的不同风格,理解并欣赏古典园林,领悟古典园林艺术的美。

学情分析1.优势: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理解与欣赏一定水平的人文历史景观,能够感受古典园林中比较浅显的建筑山水的特点。

2.不足:学生对古典园林所包含的文化底蕴感受不深,缺少对于古典园林南北方的整体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基本了解南方与北方古典园林中的差异,领悟古典园林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分析和归纳,比较与评价、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古典园林中各种美的感受,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化修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1.欣赏江南私家园林。

2.北方与南方古典园林的异同。

难点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中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的比较与分析,让学生体会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也是今天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需要继承与发展的中国文化。

1.在教学中应当从中国人文历史方面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情况,把古典园林的知识点设计的通俗易懂。

2.运用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手法,比如分析讨论,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9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9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9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漫步中外园林艺术——苏州园林【教材版本】: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课题】: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9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年级】:高一年级【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园林,既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等自然元素,又包括雕塑、碑刻、小桥、石级等建筑小品,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

因此,在这里极有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园林的特殊地位。

中国的苏州园林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本课择其重点,让学生们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领略外国造园的艺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和互动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外园林各自的特点,重点欣赏中国园林艺术中的江南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并使学生能逐渐独立赏析园林艺术。

过程与方法:在启发式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提高发现、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的赏析,让学生深切领会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博大精深,增强艺术审美感知力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审美品味。

【教学重点】:本课是园林艺术赏析课,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园林艺术特征,重点赏析中国古典园林代表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在赏析过程中对中国古典园林人文美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分析和探索。

【教具】:课件、影音资料、多媒体【学具】:课本教学过程一、导入:使用多媒体播放昆曲《牡丹亭》,引出曲目中的一段曲词“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说明昆曲与园林的关系,以此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美术《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10马连飞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高中美术《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10马连飞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马连飞一导入:1人间四月,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春光灿漫,鸟语花香。

这两天我们学校安排同学们南山竹海春游,放飞自我。

(展示春游图片)请问:“南山竹海风景如何?心情如何?有何感想?”展现学生熟悉的家乡美丽环境,青山绿水,如诗如画,用昆曲中的《牡丹亭》一句词:“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今天,我们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来一起继续欣赏园林。

导入课题二新授1什么是园林?学生讨论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随着现代园林的发展,园林包括的类别也逐渐丰富,主要包括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城市广场、居住区绿地,名胜区、单位附属绿地、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农业观光园等我们校园绿地环境也是属于园林。

我们老的校区有些破落,新的校区即将在建,大家来设想一下:你们的理想校园是什么样的?在憧憬新校园的优美环境中,我们先来欣赏一下中外古今的优秀的园林艺术,感受园林设计师们巧夺天工的设计思路,同时思考各个国家的园林有什么特点?2中西园林欣赏中国山水园林虽由人造,宛自天开(重点讲解)日本传统庭园“枯山水”意大利古典园林人文主义法国古典园林驯服自然英国古典园林风景如画现代景观园林形形色色总结中外园林的特色,探讨不同园林风格背后的审美文化上的差异。

三活动以小组研究探讨如何设计校园绿化园林,尝试设计营造出一种使用和精神追求并存的优美校园环境。

学生展示讲解,师生互评。

漫步中外园林教案

漫步中外园林教案

漫步中外园林教案教案标题:漫步中外园林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中外园林的文化背景和设计特点,培养学生对园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材与资源准备:1. 照片、视频和书籍,展示中外园林的设计特点和风格。

2. 学生活动手册,用于记录学生对园林的观察和思考。

3. 园林模型或建筑图纸,用于学生的分析与设计活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中外园林的照片,引发学生对园林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园林的美和功能,激发学生对园林的审美和观察能力。

学习中外园林的文化背景(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中外园林进行研究。

2. 学生小组自行查找和整理该园林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和设计风格,并向全班进行汇报。

讨论中外园林的设计特点(20分钟):1. 学生观看展示过的中外园林照片,讨论园林的设计特点和风格。

2. 教师提供相关知识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园林的布局、景观、建筑等要素。

园林观察与思考(30分钟):1. 学生分组到校园附近的公园或其他园林进行观察和考察。

2.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园林特点、美丽之处以及个人的感受与思考。

3. 学生小组选择一处中外园林进行实地考察,并整理观察结果进行讨论。

园林设计与呈现(30分钟):1. 学生分组依据所学园林知识和观察结果,设计一处理想的园林。

2. 学生使用手绘或制作园林模型等方式,将设计方案呈现给全班。

3. 学生互相评价和讨论各组设计方案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建议改进的意见。

总结与展示(15分钟):1. 学生根据之前记录的观察和思考,进行对自己园林设计方案的总结。

2. 学生展示他们的设计方案和总结,与全班进行分享与交流。

3. 教师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的努力和创意。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著名园林,加深对园林的理解和欣赏。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了解和研究中外园林,形成自己的园林观点和审美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模块选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面对新的问题,作为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的使用者在与同行的互动交流中,生发了一些认识和体会。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探索研究新的理论和理念
本课内容和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从而学会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决定因素。

教材分析
新版《美术鉴赏》教材继承了以往教材的优点,强调综合性。

本科教材中外园林艺术流派众多,知识容量大,授课时应避免面面俱到,力求做到脉络清晰,重点突出。

故通过单元教学设计突出重点,深化书本内容,设置一个单元三个课时:第一课,中国苏州园林;第二课,世界各地园林;第三课,现代生活与园林。

学生将通过这三课内容从古至今,由中到外,从远及近的了解、感受、赏析园林艺术的魅力。

本节为第一课,以苏州园林为代表感受中国园林的精深文化之美。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普通班学生,作为高中生虽然已具备良好的思维和辨析能力,但仍然需要掌握正确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在建构这一新知识的过程中,需要逐步培养其探索研究的精神并引导学生在了解世界多元化和多样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加强民族审美意识,从不同角度理解和鉴赏美术作品,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中外杰出的园林艺术,了解东西方传统园林艺术的不同特色和现代景观园林艺术的多样性变化。

引导学生探讨并体验不同园林风格背后的审美文化上的差异,注重学生体会中国园林的特殊意义,能注意和生活结合。

2、方法与过程:教学中以身边的中国园林建筑为引导,引起关注—深入讨论—领会魅力—感悟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们应该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不能固步自封,这样才能对古今中外的园林艺术概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客观地评价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义和价值,更好地理解民族传统,将其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在园林艺术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分支,各自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审美追求、造园手法和艺术风格。

难点:探索不同园林艺术流派的产生原因及发展脉络,从而学会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决定因素。

教学流程示意
(一)、导入新课:
朗诵昆曲《牡丹亭》游园中一段唱词
(二)、授课:
出示题目《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欣赏图片集锦,提出问题
教师小结:分析总结
(三)、巩固练习:连线题
(四)、思考讨论:
(五)、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朗诵昆曲《牡丹亭》游园中一段唱词
同学们朗诵的非常好,下面猜猜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主人公杜丽娘的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感叹声漫步中外园林。

(二)、授课:
出示题目《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欣赏图片集锦,问题1:什么是园林?(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刚才我们看到了是这两种园林形式:欧洲园林和中国园林,根据图片进行比较。

1、认识中国园林
a、提到中国园林,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园林?(颐和园、苏州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北方皇家园林、南方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

现存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现存的私家园林:扬州的何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
b、在对现存的南北园林的欣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体会两者间的特点差异。

教师小结:皇家园林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

私家园林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赋予诗情画意。

以上看到的是园林的分类,那这些园林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呢?我们来看一下。

2、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
a、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美
b、可游、可望、可行、可居的空间美
c、诗情画意、寄情山水的人文美
下面我们就由这三条线索,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由浅入深,层层欣赏。

A、自然美欣赏图片
教师小结:通过欣赏,我们发现造园者把花木山水建筑等与自然的和谐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B、空间美欣赏图片
教师解说:园林不仅与昆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与绘画也有着很深的渊源,最初建园者就是以山水画为原本造园的,所以画家所追求的空间美,也是造园者所追求的。

C、人文美通过几个亭子命名的由来体会诗情画意、寄情山水的人文美
如:拙政园、留听阁等
知识巩固:下列几项中属于江南私家园林艺术特色的是( ),属于皇家园林艺术特色的是()A、小巧玲珑、曲折有致B、叠石理水、林泉深邃C、移步换景、可居可游
D、不仅具有江南园林的清雅气韵,而且独具富丽的皇家气魄
E、清雅脱俗、诗情画意
3、认识日本园林:枯山水
欣赏图片,被称为园林史上的明珠,艺术特点:静、雅、奇
4、认识欧洲园林
A、意大利古典园林:人工美与自然美有机结合的典范
欣赏法尔奈斯庄园:意大利台地式别墅园(文化因素)
a、台地造园。

用到借景俯视的手法,将自然风光与园林融为一体。

b、常绿树木。

绿树中穿插白色建筑物,冲击视觉效果。

c、内容丰富。

B、法国古典园林:驯服自然
欣赏凡尔塞宫:几何造园术(历史因素)
C、英国古典园林:风景如画
“万能造园师”布朗(地理因素)
(三)巩固练习:连线题
(四)思考讨论:谈谈你喜欢什么样的园林?并简单说说理由。

(五)总结
园林是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的产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感受到了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多的亲近园林、感悟园林、热爱园林。

板书设计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1、什么是园林?
2、认识中国园林
3、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
4、认识日本园林:枯山水
5、认识欧洲园林
A、意大利古典园林:人工美与自然美有机结合的典范
B、法国古典园林:驯服自然
C、英国古典园林:风景如画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也有了一些想法和启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注重教材内容与地方资源相结合。

由于一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而新教材中为了适合学生自学的需要,容量比较大。

这就需要教师教学备课中进行合理灵活的处理。

我的感受是要抓住每一课的副标题,它就是这一课的灵魂,并且教材中的内容对于学生比较陌生,如果把地方美术资源引入到课堂,学生会更加亲切,学习的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
第二、注重鉴赏与创作(练习)相结合。

美术作品的鉴赏需要有一定的实践为基础,比如动手画一画,或先来自己尝试分析一下作品,然后再一起进行鉴赏或讨论一些问题,会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样鉴赏后进行创作,也会让学生对作品理解的更深
第三、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学生可以小组进行课件制作,选择代表讲解,不仅锻炼了学生让学生操作课堂体现主体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形象、容量、快捷等优势,将古今中外,过去和现代能够拓展的美术课程信息为美术教育所利用。

还要重视地域资源、民间资源以及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学生通过身边的资源更加形象、直观地体验、感受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拓展延伸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