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看原理图的方法及技巧

三、看原理图的方法及技巧
三、看原理图的方法及技巧

看原理图的方法及技巧

能迅速、准确的判断出故障点,必须要熟练掌握故障设备的电路原理图。若记不清原理图,手边也没有原理图,也可以参照同一型号的设备线路参照对比。

1、介绍看图方法:电气原理图是根据控制线图工作原理绘制,结构简单,层次分明。主要用于研究和分析电路工作原理。

要想看电气原理图要先清楚其中的电气原理及其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1)、看原理图先看主电路,再看控制电路。对于控制电路要熟悉典型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一般是由控制开关、按钮、信号指示、接触器、继电器的线圈和各种辅助触点构成,无论简单或复杂的控制电路,一般均是由各种典型电路(如延时电路、联锁电路、保护电路、控制电路等)组合而成,用以控制主电路中受控设备的“起动”、“运行”、“停止”使主电路中的设备按设计工艺的要求正常工作。

①(2)、对于复杂的控制电路,分割成若干个局部控制电路,然后与典型电路相对照,逐步分析。各种电气原理图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电路,如主电路,辅助电路以及各种电气设备图形符号和文字组成的。图中的每个图形符号,文字符号都有着不同的含义,必须在看图前加以了解和掌握。电气原理图一般分为主回路和辅助回路两大部分。辅助回路的是要作用就是控制主回路,而主回路中一般通过大电流,所以它主要是用来控制回路中大功率或主要用电设备。

(3)、主电路是供给某些电气设备电源的,它受辅助电路的控制,而辅助电路是供给控制电器电源用的,也是控制主电路动作的电路。图中每

个图形和符号都标志着各种电气设备,组件的名称和作用,掌握了图中的设备和组件的名称及作用后,便可看图了。通常,在熟记电气图形符号的基础上就可以阅读电气原理图。看图时,首先看主回路,其次看辅助回路,最后看照明、信号、保护等回路。

2、看主回路的步骤:①、看这个主回路是为什么用电设备服务的如电动机等,它们的用途和工作特点。例如:电动机的起动方式,有无正、反转,调速和制动等要求。②、看主回路中的用电设备是用什么电器控制的③、看主回路中其它的电器,并且了解它们起什么作用。图中QS是电源开关,用以控制电源;FU是熔断器,作为短路保护装置。FR是热继电器,作为过载保护装置。

④、看电源,要了解主回路的电源电压是380伏还是220伏。

3、看辅助回路的步骤:①、看电源。首先要看清电源是什么电源,是直流的还是交流的,其次要看清电源是从何处接来,电压有多大。二次侧输出电压有多大,都分别给那些元器件供电。②、根据辅助回路的回路研究主回路的动作情况。在回路图中,辅助回路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先从小的回路看起,把每一个小回路的功能了解清楚。再来看大的回路,你会发现之前稀里糊涂的原理你已经知道大半,③、把它们的功能组合起来,并了解其中制约的关系。④、在原理图中,辅助回路只有一条回路。按下起动按钮,接通断开的回路,电流进入所控制的线圈,使主回路中的主触头闭合,于是电动机通电运转。按下停止按钮,回路断开,接触器释放,主触头断开,于是电动机被断电而停止。这就是开关(或按钮)—接触器(或继电器)—电动机的控制方式,这也是"起保停"的基本形式。⑤、研究电器之

间的相互联系,回路中的所有电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时用甲电器去控制乙电器,甚至用乙电器再去控制丙电器,在阅读回路图时应仔细査明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4、看其他回路:其他回路是指照明、信号、保护等回路,这些回路-般比较简单,只要看清它们的线路走向、回路的来龙去脉即可。

通常,每一用电设备都有不同的电气控制回路,但任一控制回路都是由一些单元线路(即基本环节)组成的。因此,阅图时,可以逐步分析各个基本环节,然后再综合起来,全面分析。如果回路比较复杂,可以先看简单的部分,后看复杂的部分

5.、如上图看图法的顺序:开关主回路的作用是接通和分断主回路电源使负载运行和停止,在控制电源正常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目的主要是靠真空接触器的触头CKJ闭合和分断→真空接触器线圈回路得电→中间继电

器ZJ1闭合→中间继电器ZJ线圈得电→启动按钮QA闭合→CKJ2闭合自保。

6、智能型开关的原理图的看图方法:

智能型开关的原理图一般分主回路、控制电源回路、保护回路、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的输入回路、控制模块的输出回路、执行回路几部分组成。

以新宏基QJZ8系列开关为例:主回路1CKJ5闭合→1CJK5吸合线圈→JZ7-1闭合→JZ7得电→控制模块13脚有输出→控制模块内部动作→控制模块17、18脚闭合→启动按钮SA1闭合。

用原理图输入方法设计8位全加器

实验一 用原理图输入方法设计8位全加器 1.实验目的和要求 本实验为综合性实验,综合了简单组合电路逻辑,MAX+plus 10.2的原理图输入方法, 层次化设计的方法等内容。其目的是通过一个8位全加器的设计熟悉EDA 软件进行电子线路设计的详细流程。学会对实验板上的FPGA/CPLD 进行编程下载,硬件验证自己的设计项目。 2.实验原理 1位全加器可以用两个半加器及一个或门连接而成,半加器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很多,我们用一个与门、一个非门和同或门(xnor 为同或符合,相同为1,不同为0)来实现。先设计底层文件:半加器,再设计顶层文件全加器。 (1) 半加器的设计: 半加器表达式:进位:co=a and b 和:so=a xnor ( not b ) 半加器原理图如下: (2) 全加器的设计: 全加器原理图如下: 3.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 实验的硬件环境是: 微机 I113co a so b 1 0101 0110001 10 0co so b a not xnor2 and2 I113ain cout cout ain bin sum cin bin sum cin f_adder or2a f e d u3 u2 u1 b a c co so B co so B h_adder A h_adder A

EDA实验开发系统 ZY11EDA13BE 并口延长线,JTAG延长线 实验的软件环境是: MAX+plus 10.2 4.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按照4.1 节介绍的方法与流程,完成半加器和全加器的设计,包括原理图输入、编译、综合、适配、仿真、实验板上的硬件测试,并将此全加器电路设置成一个硬件符号入库。 ●建立一个更高的原理图设计层次,利用以上获得的1位全加器构成8位全加器,并完成编译、综合、适配、仿真、硬件测试。 5.实验内容及实验数据记录 1.设计半加器: 用原理图输入的方法输入一个半加器的逻辑图,如图所示: 然后在assign里头的device里头根据试验箱的芯片设置Decices,接着就设置输入输出荧脚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设置如表1所示: 表1.半加器引脚端口设置 引脚名称设置端口 ain input Pin=45 bin input Pin=46 co output Pin=19 so output Pin=24 然后Save,名称为h_add.gdf,再save & Compile。 结果如图所示:

量筒或量杯的使用

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测量液体的体积要用量筒或量杯。 2、使学生理解量筒和量杯的区别。 3、使学生掌握向量筒或量杯注入液体的方法。 4、培养学生收拾仪器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向量筒或量杯注入液体的方法。 难点:理解量筒和量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想一想:你知道日常生活中知道的体积的一些数据吗?通常你是在哪里可以看到? 小结:对于象教室一样,由规则的形状构成的物体我们可用公式计算。 2、实验室是用什么仪器来测量液体的体积呢? 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杯或量筒.对于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形状不规则的 小物体的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进行量。(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量筒和量杯的区别 思考:仔细观察量筒和量杯刻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没有”0”刻度。 不同点:量筒中的刻度是均匀的量杯中的刻度是不均匀的刻度越往上越密.

(二)有关量筒和量杯的知识: 1、量筒和量杯的测量范围及刻度的单位,有的以“cm”为单位,有的以“ml”为单位。 2、量筒的规格 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一种玻璃仪器,一般规格以所能度量的最大容量(mL)表示,常用的有10mL,20mL,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等多种规格。 3、量筒的选择方法 量筒外壁刻度都是以mL为单位。10mL量筒每小格表示0.1mL,而50mL量筒有每小格表示1mL或0.5mL的两种规格,量筒越大,管径越粗,其精确度越低,由视线的偏差所造成的读数误差也就越大。 ???所以,实验中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分次量取会引起较大误差。 4、液体的注入方法 向量筒里注入液体时,应用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试剂瓶,标签对准手心。使瓶口紧挨着量筒口,让液体缓缓流入,待注入的量比所需要的量稍少(约差1mL)时,应把量筒水平正放在桌面上,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到所需要的量。 5、量筒的刻度 量筒没有“0”刻度,“0”刻度即为其底部。在实验室做实验时,量筒的刻度面不能背对着自己,这样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因为视线要透过两层玻璃和液体,不容易看清。若液体是浑浊的,就更看不清刻度,而且看刻度数字也不顺眼,所以

实验一Virtuoso原理图和图标编辑器的基本使用

实验一Virtuoso原理图和图标编辑器的基本使用 目录 1.实验目的 2.创建一个新的自定义单元库 3.使用 Cadence Virtuoso 原理图编辑器构建一个反相器 4.创建一个自定义元器件图标 1.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用AMI06工艺设计一个反相器,以此使学生达到熟悉 Cadence Virtuoso 原理图和图标编辑器使用,记住常用热键组合以及掌握与特定工艺库关联之目的。 2.创建一个新的自定义单元库 启动 Cadence,调用 CIW(Command Interpreter Window) 首先启动计算机,在用户名处键入 cdsusr, 密码处键入123456,进入Linux操作系统桌面,在cdsusr’s Home 文件夹中创建iclabs子文件夹。请记住一定要创建这个子文件夹,这样才不会影响到cdsusr根目录下的cds.lib文件。操作如下:File --> Create Folder, 在新创建的文件夹名称处键入iclabs(可取不同名字,学号和本人名字拼音等)。进入Linux桌面,单击鼠标右键打开终端。见图1。 图1. Linux桌面操作 在打开的终端中执行下列命令:见图2的红色框线内。 图2. Linux终端

执行第二个命令后你就可看见Cadence软件的CIW窗口出现。见图3所示。 图3. Cadence软件的CIW窗口 在CIW窗口中点击Tools-->Library Manager..., 将打开库管理器(图4)。 图4. 库管理器 你可看到NCSU提供的库已显示在Library栏目中,有 NCSU_Analog_Parts,...等。点击库管理器中的File-->New-->Library..., 将打开New Library 对话窗口, 现创建一个新库取名为IClab1。见图5。

电路原理图设计步骤

电路原理图设计步骤 1.新建一张图纸,进行系统参数和图纸参数设置; 2.调用所需的元件库; 3.放置元件,设置元件属性; 4.电气连线; 5.放置文字注释; 6.电气规则检查; 7.产生网络表及元件清单; 8.图纸输出. 模块子电路图设计步骤 1.创建主图。新建一张图纸,改名,文件名后缀为“prj”。 2.绘制主图。图中以子图符号表示子图内容,设置子图符号属性。 3.在主图上从子图符号生成子图图纸。每个子图符号对应一张子图图纸。 4.绘制子图。 5.子图也可以包含下一级子图。各级子图的文件名后缀均是“sch”。 6.设置各张图纸的图号。 元件符号设计步骤 1.新建一个元件库,改名,设置参数; 2.新建一个库元件,改名; 3.绘制元件外形轮廓; 4.放置管脚,编辑管脚属性; 5.添加同元件的其他部件; 6.也可以复制其他元件的符号,经编辑修改形成新的元件; 7.设置元件属性; 8.元件规则检查; 9.产生元件报告及库报告; 元件封装设计步骤 1.新建一个元件封装库,改名; 2.设置库编辑器的参数; 3.新建一个库元件,改名; 4.第一种方法,对相似元件的封装,可利用现有的元件封装,经修改编辑形成; 5.第二种方法,对形状规则的元件封装,可利用元件封装设计向导自动形成; 6.第三种方法,手工设计元件封装: ①根据实物测量或厂家资料确定外形尺寸; ②在丝印层绘制元件的外形轮廓; ③在导电层放置焊盘; ④指定元件封装的参考点 PCB布局原则 1.元件放置在PCB的元件面,尽量不放在焊接面; 2.元件分布均匀,间隔一致,排列整齐,不允许重叠,便于装拆; 3.属同一电路功能块的元件尽量放在一起;

EDA原理图输入设计方法

实验一 原理图输入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初步了解MAX +plus Ⅱ软件。 2、 学习和掌握原理图输入方式,了解设计这一种迅速入门的便捷工具。 3、 学习和掌握EDA 的波形分析工具及分析方法。 二、实验要求 1、 设计半加器的原理图。 2、 用仿真的方法,进行半加器的波形分析。 3、 生成半加器的底层器件。 4、 组成一位全加器。 5、 在EDA 实验箱上下载实验程序并验证一位全加器。 三、实验设备 1、 装有MAX +plus Ⅱ计算机 一台 2、 EDA ——Ⅳ实验箱 一台 四、实验原理 1、 用门电路连接成1位半加器,完成原理图的设计,输入输出信号须用端口连接。其真值表 见表1.1 2、 用波形分析的方法验证半加器的逻辑关系。 3、 用半加器、与或门等逻辑电路组成1位全加器,其真值表见1.2 4、 下载软件进入实验箱验证 五、实验步骤 1、半加器原理图输入 1. 1 先建立自己目标的文件夹,D: \ EX \ Z04** \ you*\ex* 。 1.2双击MAX+LUSE II 图标,进入MAX +PLUS Ⅱ管理器。 原理图输入的操作步骤如下: (1) 建立我们的第一个项目,单击管理器中的FILE 菜单(单击鼠标左键,以后如有特 殊说明含义不变),将鼠标移到Project 选项后,单击Name 选项,指定项目如图 1.1所示。 表1.2 全加器真值表 表1.1 半加器真值表

图1.1 指定项目名的屏幕 在Project Name的输入编辑框中,键入设计半加器项目名称“hadder”,屏幕如图1.1所示:(注意项目所存放的目录): (2)再在管理器中单击File \ New选项,设定图形文件。选择Graphic Editor file,单击OK按钮后,便进入到MAX+PLUSE II 的图形编辑器。 (3)归属项目文件File \ Project \ Set Project to Current File; (4)保存半加器的文件名;屏幕如图1.2所示; 图1.2 欲保存文件前的屏幕 (5)如图1.3所示,选择图形编辑器的Symbol Name 输入编辑框中键入AND2后,单击ok按钮。此时可看到光标上粘着被选的符号,将其移到合适的位置(参考图1.4) 单击鼠标左键,使其固定; 图1.3 选择元件符号的屏幕 (6)重复(2)、(3)步骤,在图中安放input、output等元件符号,如图1.4所示;

实验一 Virtuoso原理图和图标编辑器的基本使用

实验一原理图和图标编辑器的基本使用 目录 1.实验目的 2.创建一个新的自定义单元库 3.使用原理图编辑器构建一个反相器 4.创建一个自定义元器件图标 1.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用06工艺设计一个反相器,以此使学生达到熟悉原理图和图标编辑器使用,记住常用热键组合以及掌握与特定工艺库关联之目的。 2.创建一个新的自定义单元库 启动 ,调用() 首先启动计算机,在用户名处键入 , 密码处键入123456,进入操作系统桌面,在’s 文件夹中创建子文件夹。请记住一定要创建这个子文件夹,这样才不会影响到根目录下的文件。操作如下: > , 在新创建的文件夹名称处键入(可取不同名字,学号和本人名字拼音等)。进入桌面,单击鼠标右键打开终端。见图1。 图1. 桌面操作 在打开的终端中执行下列命令:见图2的红色框线内。 图2. 终端 执行第二个命令后你就可看见软件的窗口出现。见图3所示。

图3. 软件的窗口 在窗口中点击> ..., 将打开库管理器(图4)。 图4. 库管理器 你可看到提供的库已显示在栏目中,有 ,...等。 点击库管理器中的>>..., 将打开对话窗口, 现创建一个新库取名为1。见图5。 图5. 创建一个自定义元件库 点击弹出关联工艺库对话框(图6),选择。

图6. 选择关联工艺库的操作 不同的工艺库对应不同的器件模型,在对原理图进行仿真时需要选择相应工艺库中的模型,这样得到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提供的一共包含有9个工艺库,其中库显示在最上端。 点击弹出选择特定工艺库对话窗口,对本实验,选择06库。 图7. 关联特定工艺库 在库管理器中选中刚创建的1库,单击菜单>> ...,弹出对话窗(图8),可自己命名如, 选 , 就会默认选中(原理图)。 图8. 指定创建的具体元件的名称和类型 点击中的,就会启动(图9)

量筒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量筒的使用说明 1. 把液体注入量筒 向量筒里注入液体时,应用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试剂瓶,使量筒瓶口紧挨着试剂瓶口,使液体缓缓流入。待注入的量比所需要的量稍少时,把量筒放平,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到所需要的量。 2. 量筒的刻度面对自己 量筒没有“0”的刻度,一般起始刻度为总容积的1/10。刻度面对自己,视线可以直接看到刻度。 3.读取液体的体积数 把量筒放在平整的桌面上,注入液体后,等1~2分钟,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出刻度值。观察刻度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否则,读数会偏高或偏低。 注意事项 1.不能做反应容器 2.不能加热 3.不能稀释浓酸、浓碱 4.不能储存药剂 5.不能量取热溶液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 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量筒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量筒的使用方法 1. 怎样把液体注入量筒? 向量筒里注入液体时,应用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试剂瓶,使瓶口紧挨着量筒口,使液体缓缓流入。待注入的量比所需要的量稍少时,把量筒放平,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到所需要的量。 2. 量筒的刻度应向哪边? 量筒没有“0”的刻度,一般起始刻度为总容积的1/10。不少化学书上的实验图,量筒的刻度面都背着人,这很不方便。因为视线要透过两层玻璃和液体,若液体是浑浊的,就更看不清刻度,而且刻度数字也不顺眼。所以刻度面对着人才好。 3. 什么时候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 注入液体后,等1~2分钟,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出刻度值。否则,读出的数值偏小。 4. 怎样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 应把量筒放在平整的桌面上,观察刻度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否则,读数会偏高或偏低。 5. 量筒能否加热或量取过热的液体? 量筒面的刻度是指温度在20℃时的体积数。温度升高,量筒发生热膨胀,容积会增大。由此可知,量筒是不能加热的,也不能用于量取过热的液体,更不能在量筒中进行化学反应或配制溶液。 6. 从量筒中倒出液体后是否要用水冲洗量筒? 这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仅仅是为了使测量准确,没有必要用水冲洗量筒,因为制造量筒时已经考虑到有残留液体这一点。相反,如果冲洗反而使所取体积偏大。如果要用同一量筒再量别的液体,就必须用水冲洗干净,为防止杂质的污染。 注:量筒一般只能用于精度要求不很严格时使用,通常应用于定性分析方面,一般不用于定量分析,因为量筒的误差较大。量筒一般不需估读,因为量筒是粗量器。 7.关于量筒仰视与俯视的问题 在看量筒的容积时是看水面的中心点 俯视时视线斜向下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水面上所以读到的数据偏高,实际量取溶液值偏低;仰视时视线斜向上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水面下所以读到的数据偏低,实际量取溶液值偏高 8量筒不能直接加热,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也不能在量筒里配置溶液 ①量筒容积太小 ②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③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④反应可能产生热

绘制层次电路原理图讲解

《电路CAD 》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绘制层次电路原理图实验序号实验二姓名张伟杰系专业电科班级一班学号201342203 实验日期5月5日指导教师曹艳艳组名第一组成绩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层次原理图的绘制方法。 2 理解层次原理图模块化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设备 计算机、Altium Designer 10 三、实验过程(步骤、程序等) 1 新建工程项目文件 1)单击菜单File/New/PCB Project,新建工程项目文件。 2)单击菜单File/Save Project保存工程文件,并命名为“洗衣机控制电路.PrjPCB”。 2 绘制上层原理图 1)“在洗衣机控制电路.PrjPCB”工程文件中,单击菜单File/New/Schematic,新建原理图文件。 2)单击菜单File/Save As..,将新建的原理图文件保存为“洗衣机控制电路.SchDoc” 3) 单击菜单Place/Sheet Symbol或单击“Wring”工具栏中的按钮,如图1所示,依次放置复位晶振模块,CPU模块,显示模块,控制模块四个模块电路,并修改其属性,放置后如图2所示

图1 模块电路属性 图2 放置四个模块电路 4)单击菜单P1ace/Add sheet Entry或单击“Wring”工具栏的按钮,放置模块电路端口,并修改其属性,完成后效果如图3所示 图3 放置模块电路端口

5)连线。根据各方块电路电气连接关系,用导线将端口连接起来,如图4所示 图4 连线 3 创建并绘制下层原理图 1)在上层原理图中,单击菜单Design/Create Sheet From Symbol,此时鼠标变为十字形。 2)将十字光标移到“复位晶振模块”电路上,单击鼠标左键,系统自动创建下层原理图“复位晶振模块.SchDoc”及相对应的I/O端口。如图5所示。 图5 自动生成的I/0端口 4)绘制“复位晶振模块”电路原理图。 其用到的元件如下表1所示。绘制完成后的效果如图6所示。 表1 “复位晶振模块”电路元件列表 元件标号元件名所在元件库元件标示值元件封装R1 RES2 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 270ΩAXIAL0.4 R2 RES2 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 1k AXIAL0.4 C1 Cap 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 33pF RAD-0.3 C2 Cap 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 33pF RAD-0.3 C3 Cap 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 33pF RAD-0.3 S1 SW-PB 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 SPST-2 Y1 XTAL 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 R38 VCC 电源工具栏 GND 电源工具栏

原理图元件库

1.在查找元件时,为了增加找到原理图元件的机会,在输入的元件名称中,最 好使用通配符 * 。 2.在字符串查找过程中,系统要寻找所有第一个字母为A的字符串的元件,应 该输入 A* 。 3.在查找元件时,可执行菜单命令工具/查找元件或点击元件库文件面 板上的【查找】按钮。 4.新建原理图元件必须在原理图库文件编辑器中进行。 5.制作一个原理图元器件首先要创建元件库。 6.在原理图库文件编辑环境下,“SCH Library”面板的功能是浏览元件库的 元件。 7.在自己建的原理图元件库文件中,要绘制一个新的元件符号,应执行 Tools/New Component(工具/新元件)菜单命令或单击“SCH Library” 面板上的 Add(追加)按钮。 8.启动元件库编辑器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打开已有元件库,另一种方 法是创建一个新的元件库。 9.原理图元件库编辑器工作区的中心有一个十字坐标轴,将工作区划分为4 个象限,一般在第四象限绘制原理图元件。 10.原理图元件库编辑器工作区的中心位置坐标为(0,0)。 11.通过原理图元件库编辑器的制作工具来绘制和修改一个元件图 形。 12.在原理图元件编辑环境中,“SCH Library”面板上包括“元件”区、“别 名”区、“引脚”区和“模型”区。 13.“Libraries(库文件)”面板上提供了元件库(Libraries)、查找

(Search)和放置(Place) 三个工具按钮。 14.原理图元件库编辑管理器中除了主工具栏,还提供了绘制图形工具栏 和 IEEE 工具栏。 15.元件库编辑器里可以产生元件报表、元件库报表和元件规则检查 表。 16.在绘制直线时,可利用空格键切换直线的转角。 17.在绘制椭圆弧时第一次单击鼠标左键确定的是椭圆弧的圆心位置。 18.原理图元件由两部分组成:外形和引脚。 19.制作元器件时,为了画图形实体的外形,捕获网格的值可以按照需要 改动,但是在放置引脚之前,一定要改回 10 。 20.元件名称是为外形和引脚功能相同的元件取的一个通用名称。 21.当元器件绘制完成后,在原理图元件库编辑管理器中单击“元件”区的 “编辑”按钮可设置元件属性。 22.制作元器件符号时,要更改第一个元件名称必须选工具菜单中的重 新命名元件进行修改;要增加一个制作元件直接按【追加】按钮再修改名称。 23.在放置VCC和GND引脚时,在【电气特性】选项中应选择“Power”。 24.若放置与非门74LS00如图01所示功能单元,则在属性对话框中, Designator输入 U1 ;Part为 4 。 图01 25.当要查看自带库中元器件信息,在打开该元件库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上应 选择抽取源按钮,调用该库。

量筒或量杯的使用

量筒或量杯的使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测量液体的体积要用量筒或量杯。 2、使学生理解量筒和量杯的区别。 3、使学生掌握向量筒或量杯注入液体的方法。 4 1 小结: 2 (一)量筒和量杯的区别 思考:仔细观察量筒和量杯刻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没有”0”刻度。 不同点:量筒中的刻度是均匀的量杯中的刻度是不均匀的刻度越往上越密. (二)有关量筒和量杯的知识: 1、量筒和量杯的测量范围及刻度的单位,有的以“cm”为单位,有的以“ml”为单位。

2、量筒的规格 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一种玻璃仪器,一般规格以所能度量的最大容量(mL)表示,常用的有10mL,20mL,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等多种规格。 3、量筒的选择方法 量筒外壁刻度都是以mL为单位。10mL量筒每小格表示0.1mL,而50mL量筒有每小格表示1mL 或 ??? 4 5 这样使 6 两次刻度的差就可以知道物体的体积。 (三)、注意事项 1、量筒是不能加热的,也不能用于量取过热的液体,更不能在量筒中进行化学反应或配制溶液。 2、量筒一般只能用于要求不是很严格时使用,通常可以应用于定性分析和粗略的定量分析实验,精确的定量分析是不能使用量筒进行的,因为量筒的误差较大。 3、从量筒中倒出液体后是否要用水冲洗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为了使所取的液体量更准确,

似乎要用水洗涤后并把洗涤液倒入所盛液体的容器中,这是不必要的。因为在制造量筒时已经考虑到有残留液体这一点;相反,如果洗涤反而使所取体积偏大。如果是用同一量筒再量别的液体,这就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干燥,为防止相互污染。 4、10mL的量筒一般不需读取估读值。因为量筒是粗量器,并且又是量出仪器,在倒出所量取的液体时,总会有1-2滴(1滴相当于0.05mL)附着在内壁上而无法倒出,其相差的体积大小已经和 的量 留到 (四) 1. 2. 3. 4. (五) 1 2 3 。

实验2:原理图设计基础

实验二原理图设计基础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原理图编辑器的窗口界面。 2 认识原理图编辑器菜单以及工具栏。 3 掌握原理图图样设置。 二实验内容 创建原理图文件并设置其图样。 三实验步骤 1 新建PCB项目文件 1)新建PCB项目文件,并重命名保存为“项目二” 2 新建原理图文件 1)执行菜单命令File/New/Schematic,启动原理图编辑器 2)执行菜单命令File/Save,命名为“ZDQ.SCHDOC” 保存。 3 原理图图样设置 1)执行菜单Design/Document Options,弹出如图1所示对话框。 图1 Document Options对话框图2 自定义图纸大小 2)在Sheet Options标签,找到Standard Styles栏。点击输入框旁的箭头将看见一个图纸样式的列表。使用滚动栏来向上滚动到A4样式并点击选择。如果自己有特殊要求,用鼠标左键单击“Use Custom Style”前的复选框,使它前面的方框里出现“√”符号,即表示选中“Custom Style”。 在“Custom Style”栏中有5个设置框,其名称和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Custom Style”栏中各设置框的名称和意义 对话框名称对话框意义 Custom Width 自定义图样宽度 Custom Height 自定义图样高度 X Region Count X轴参考坐标分格 Y Region Count Y轴参考坐标分格 Margin Width 边框的宽度 3)单击Sheet Color更改颜色,可以改为白色,如图3所示 4)点击OK按钮关闭对话框,更新图纸大小。

ISE原理图输入方法

5)建立和编辑顶层原理图文件 对于顶层文件,即可使用VHDL文本输入方式,也可使用原理图输入方式。这里我们将使用原理图的输入方式来建立顶层文件。 (1)原理图形符号的生成(Symbol) 为了在原理图的设计中利用前面已使用VHDL进行有关设计的成果,我们先要将经过编译后的VHDL程序生成可供原理图设计中直接调用的原理图形符号。 选择 count_t.vhd,执行Create Schematic Symbol操作(如图4.47 所示),即可生成可供原理图设计中直接调用的原理图形符号count_t。同理,对其他两个文件执行相同的操作。 图4.47 原理图形符号的创建操作 (2)顶层原理图文件的创建 选中工程,鼠标右点,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New Source(如图4.48所示),再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文件的类型为Schematic,并输入文件名pic_top后,执行”下一步”,即完成了原理图文件的创建,进入原理图的编辑状态。

图4.48 原理图的创建操作 (3)原理图的编辑 ① 放置元件(Symbols):在Symbols 的e:/xilinx/bin/24sec中选中所需元件的原理图符号,并在右边的图中期望的位置点左键进行放置,如图4.49所示。若位置不合适,可进行移动调整。

图4.49 在原理图中放置元件的操作 ② 元件间的连线:点,进行连线操作。 ③ 放置I/O端口并编辑端口名:点,放置I/O端口。选中端口,点右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Rename Port”后,再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系统设定的端口名。或者双击端口,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系统设定的端口名。 ④ 原理图的保存:原理图编辑好后(如图4.50所示),应执行存盘操作,将原理图进行保存。

绘制层次电路原理图

《电路CAD 》课程实验报告 按钮,如图

图2 放置四个模块电路 )单击菜单P1ace/Add sheet Entry或单击“Wring”工具栏的按钮,放置模块电路端口,并修改其属性,完成后效果如图3所示 图3 放置模块电路端口

图4 连线 创建并绘制下层原理图 在上层原理图中,单击菜单Design/Create Sheet From Symbol,此时鼠标变为十字形。 将十字光标移到“复位晶振模块”电路上,单击鼠标左键,系统自动创建下层原理图“复.SchDoc”及相对应的I/O端口。如图5所示。 自动生成的I/0 晶振模块”电路原理图。 所示。绘制完成后的效果如图 晶振模块”电路元件列表 所在元件库

图7 DS80C310-MCL元件搜索图8 CPU电路模块 表3 显示模块电路元件列表 元件标号元件名所在元件库元件值元件封装 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 LEDDIP-10

R3 RES2 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 1k AXIAL0.4 R4 RES2 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 1k AXIAL0.4 R5 RES2 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 1k AXIAL0.4 R6 RES2 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 1k AXIAL0.4 R7 RES2 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 1k AXIAL0.4 R8 RES2 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 1k AXIAL0.4 R9 RES2 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 1k AXIAL0.4 R10 RES2 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 1k AXIAL0.4 VCC 电源工具栏 图10 控制电路模块

Altium_Designer6.9集成元件库制作教程

Altium Designer6.9集成元件库制作教程 从第一代ALTIUM DESIGNER6.9开始,官方提供集成元件,即在同一个元件库中,原理图下编辑环境下是原理图库.在PCB编辑环境下是PCB封装库,文件扩展名为:IntLib,那么我们自己能否自己创建一个INTLIB的集成元件库哪?当然是可以的.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如何生成一个集成元件库的步骤 第一步:使用Altium Designer6.9或AD6环境下,新建→项目→集成元件库.在PRJECT下就多一个Integrated_Library1.LibPkg的集成元件项目文件.然后保存项目.在集成元件库下新增一个原理图元件库和一个封装库,命名要和集成元件库项目名称一致. 在原理图元件库编辑环境为符号库指定封装.然后在项目单击右键,选 择”Compile Integrated Library ****.LibPgk”(****代表自己命名的元件库名称).就是编译集成元件. 这时你就可以在元件库保存位置上看一个”Project Outputs for ****”的输出 文件夹,,文件夹中就有刚才编译的集成元件库 了。 此时就可以直接在Altium Designer6.9/AD6中直接调用这个元件库了.效果和系统的集成元件一样.下次直接打开集成元件时,就会有这样的提示

选择提取源,你就可以在PROJECT中看到集成元件所有包含的原理图符号库和PCB封装库. 不过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对元件库修改后,要记得重新编译一下,否则你是调不到你最新增加的元件库,在项目右键选择” Reompile Integrated Library ****.LibPgk”选项.

原理图原件库及元件的建立

E原理图原件库及元件的建立 复习:原理图绘制的基本步骤包括哪些?应该注意什么? 重点:1 创建原理图元件库文件 2 绘制原理图元件符号 3 编辑原理图元件符号 4 元件库文件管理 一、新建原理图元件库文件 1、原理图元件库文件的扩展名是.Lib。以将文件建在Documents文件夹下为例: ①打开一个设计数据库文件。 ②在右边的视图窗口打开Documents文件夹。 ③在窗口的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New,系统弹出New Document对话框。 ④在New Document对话框中选择Schematic Library Document图标。 ⑤单击Ok按钮。 说明:“打开原理图元件库;原理图元件库编辑器界面介绍”具体操作见课件及结合软件操作详细讲解。 2、重点介绍:Components区域;Part 区域中的按钮;Group区域;功能及操作。 二、创建新的原理图元件符号 1、元件绘制工具 在元件库编辑器中,常用的工具栏是SchLib Drawing Tools工具栏。 2、IEEE符号说明 Protel 99 SE提供了IEEE符号工具栏,用来放置有关的工程符号。 3、例题:绘制一个新的元器件符号:AT89C51单片机;DS1302时钟芯片;LCD1602字符点阵液晶显示

操作步骤: (1)打开一个自己建的原理图元件库文件,如SchLib1.Lib。 (2)单击工具栏中的按钮,或执行菜单命令Tools|New Component,系统弹出New Component Name 对话框。 (3)对话框中的COMPONENT_1是新建元件的默认元件名,将其改为DS1302后单击Ok按钮,屏幕出现一个新的带有十字坐标的画面。 (4)设置栅格尺寸:执行菜单命令Options|Document Options,系统弹出Library Editor Workspace对话框,设置锁定栅格尺寸,即Snap的值为5。 (5)按Page Up键,放大屏幕,直到屏幕上出现栅格。 (6)单击工具栏上矩形按钮,在十字坐标第四象限靠近中心的位置,绘制元件外形,尺寸为11格×9格。(7)放置引脚:单击工具栏中的按钮,按Tab键系统弹出Pin属性设置对话框。 Pin属性设置对话框中各选项含义: ●Name:引脚名。如P1.0等。 ●Number:引脚号。每个引脚必须有,如1、2、3。 ●X-Location、Y-Location:引脚的位置。 ●Orientation:引脚方向。共有0 Degrees、90 Degrees、180 Degrees、270 Degrees四个方向。 ●Color:引脚颜色。 ●Dot:引脚是否具有反相标志。√表示显示反相标志。 ●Clk:引脚是否具有时钟标志。√表示显示时钟标志。 ●Electrical :引脚的电气性质。其中:Input:输入引脚;IO:输入/输出双向引脚;Output:输出;Open Collector:集电极开路型引脚;Passive:无源引脚(如电阻电容的引脚);HiZ:高阻引脚;Open Emitter:射极输出;Power:电源(如VCC和GND) ●Hidden:引脚是否被隐藏,√表示隐藏。 ●Show Name:是否显示引脚名,√表示显示。 ●Show Number:是否显示引脚号,√表示显示。 ●Pin:引脚的长度。 ●Selection:引脚是否被选中。 其中电气性能除第10引脚GND和第20引脚Vcc外均选择为Passive,引脚长度为20。 GND和Vcc的电气性能选择Power,引脚长度为20。 (8)定义元件属性,执行菜单命令Tools|Description,系统弹出Component Text Fields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设置Default Designator:U?(元件默认编号)和元件的封装形式DIP20。 (9)单击主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保存该元件。 4、绘制复合元件中的不同单元:具体操作见课件。 三、自制元器件的应用: 绘制单片机与1602的连接图,重点强调自制元器件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总结:学会自制原理图元件的操作,会管理元件库,特别是学会使用自己的元器件。 作业: 1、绘制下图中的各个元器件并绘制原理图。

(完整版)实验一原理图输入方式设计数字逻辑电路

实验一原理图输入方式设计数字逻辑电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基本组合逻辑电路的原理及利用Quartus II 软件进行设计的一般方法。 2、熟悉Quartus II 原理图输入法的设计流程,掌握编辑、编译和仿真的方法。 3、掌握原理图的层次化设计方法。 4、了解Quartus II 软件的编程下载及引脚锁定的方法。 5、了解Quartus II宏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的硬件要求: 1、EDA/SOPC实验箱。 2、计算机。 三、实验原理 见附件《Quartus设计的一般步骤》、《元件例化和调用的操作步骤》、《QuartusII基于宏功能模块的设计》 四、实验内容: 1、用原理图方式设计1位二进制半加器半加器。 新建一个工程“HalfAdder”,选择芯片“Cyclone III EP3C16Q240C8”,建立原理图如图1-1,保存为“HalfAdder.BDF”。 图1-1 半加器电路图 编译工程。 建立波形文件,对半加器电路分别进行时序仿真和功能仿真,其波形如下: 图1-2半加器时序仿真波形,注意观察输出延时,以及毛刺的产生原因 图1-3半加器功能仿真波形 2、原理图层次化设计。 新建一工程,取名“FullAdder”;将上面设计的半加器“HalfAdder.BDF”复制到当前工程目录,并生成“符号元件”HalfAdder.BSF。 建立一个原理图文件,取名“FullAdder.BDF”,利用“符号元件”HalfAdder.BSF及其它元件设计全加器电路如下图:

图1-4 全加器电路图 用功能仿真测试全加器的逻辑功能。 图1-5 全加器功能仿真波形 图1-6是输入输出信号与FPGA连接示意图,图中用到了“拨档开关”作为输入,“LED 显示模块”显示输出值。表1-1是本实验连接的FPGA管脚编号。

量筒的使用

量筒的使用 量筒知识点与有关习题 一、量筒不能加热、不能做反应容器、不能用于配置溶液 二、选择量筒时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 在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除了量筒外还应该选择胶头滴管 例题1:量取40 ml酒精,应选用的仪器是( )。 A(10 ml的量筒 B(100 ml的量筒 C(50 ml的量筒和滴管 D(100 ml的量筒和滴管 三、量简没有“0”的刻度 读数时应把量筒放平,观察刻度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否则,读数会偏高或偏低。(可以通过画图法判断) 根据实验的目的不同,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量取一定液体的体积(即对量筒里的液体读数)仰视读数偏小、俯视偏大 画图时先将眼睛与凹液面的最低处连线,直线与筒壁的交点就是所获得的读数 (2)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即对着空量筒的某刻度倾倒一定量的液体) 仰视取液偏多、俯视取液偏少 画图时先将眼睛与筒壁上的刻度连线,直线的延长线所对应的凹液面即为所取的液体量 例题2: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为19毫升,倾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是11毫升,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A8毫升 B大于8毫升 C小于8毫升 D无法判断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有关量筒的使用。正确使用量筒的方法是:将量筒放平,面 对刻度,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如果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会造成读数偏小;如果俯视则会使读数偏大。(如下图所示) 例3 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俯视液面,读数为 19毫升,倾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液面,读数是11毫升,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 积是: A8毫升 B大于8毫升 C小于8毫升 D无法判断 例4 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 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9毫升,倾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 是11毫升,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A 8毫升 B大于8毫升 C小于8毫升 D无法判断 例5 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 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9毫升,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初次视线与量筒 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是11毫升,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A 8毫升 B大于8毫升 C小于8毫升 D无法判断

小学科学教学仪器60004量筒500mL 玻璃 使用说明

60004量筒500mL 玻璃使用说明小学科学教学仪器 规格参数:容量500mL 一、量筒的使用简介 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的一种常见的玻璃仪器。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规格以所能量度的最大容量(ml)表示,常用的有10ml、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等。外壁刻度都是以ml为单位,10ml量简每小格表示0.2ml,而50ml量筒每小格表示1ml。可见量筒越大,管径越粗,其精确度越小,由视线的偏差所造成的读数误差也越大。所以,实验中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分次量取也能引起误差。如量取80ml液体,应选用100ml量筒。量筒读数到小数点后一位。 量筒是实验室中使用的一种量器,主要用玻璃,少数(特别是大型的)用透明塑料制造。用途是按体积定量量取液体。 量筒为竖长的圆筒形,上沿一侧有嘴,便于倾倒。下部有宽脚以保持稳定。圆筒壁上刻有容积量程,供使用者读取体积。最大衡量容积从几毫升到几升。筒壁自下而上印有刻度。观察读数时,实验人员要注意视线需要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或凸液面的最高处)相平。 二、量筒的用途 用来测液体体积的容器还有刻度吸管、移液管和滴管,前两者都比量筒的准确性高。但一只移液管一次只能量取固定量的溶液,刻度吸管可以量取需要的刻度量,而滴管使用上比较繁琐,也相对准确度差,一般用于粗略移取,如显色剂、缓冲液等。 三、量筒的使用方法

1、把液体注入量筒 向量筒里注入液体时,应用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试剂瓶,使量筒瓶口紧挨着量筒口,使液体缓缓流入。待注入的量比所需要的量稍少时,把量筒放平,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到所需要的量。 2、量筒的刻度面对自己 量筒没有“0”的刻度,一般起始刻度为总容积的1/10。不少化学教科书上的实验图,量筒的刻度面都背着人,这很不方便。因为视线要透过两层玻璃和液体,若液体是浑浊的,就更看不清刻度,而且刻度数字也不顺眼。所以刻度面对着人比较好。 3、读取液体的体积数 把量筒放在平整的桌面上,注入液体后,等1~2分钟,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出刻度值。否则,读出的数值偏小。观察刻度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否则,读数会偏高或偏低。 四、注意事项 1、不能作反应容器 2、不能加热(量筒面的刻度是指温度在20℃时的体积数。温度升高,量筒发生热膨胀,容积会增大。) 3、不能稀释浓酸、浓碱 4、不能储存药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