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的中医诊疗方案
支气管肺炎的中医诊疗方案
![支气管肺炎的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e79b0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9.png)
支气管肺炎的中医诊疗方案支气管肺炎的中医诊疗方案一、支气管肺炎的定义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
是支气管壁黏膜及其附近的肺泡发生炎症的疾病。
临床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等为特征。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以冬春季多发。
本病属于中医学“肺炎喘嗽”等范畴。
二、一般原则江苏省中医院儿科袁斌(一)西医:支气管肺炎1.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麻疹、百日咳、流感等传染病史。
2.患儿多数起病较急,表现为发热,咳嗽,气急,可伴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轻度恶心、腹泻等症。
早期为刺激性干咳,逐渐加重,极期反略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
重症患儿有呼吸增快,鼻翼煽动,口唇发绀,明显三凹征,甚则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中毒性脑病。
肺部叩诊浊音,听诊闻及管状呼吸音、中小水泡音。
心率增快,心音低钝。
3.细菌感染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且有核左移及中毒性颗粒,病毒感染白细胞正常或偏低。
4.胸部某线透视或摄片示两肺中下野有大小不等的点片状阴影,或融合成为片状阴影;也可伴有肺气肿或肺不张。
(二)中医:肺炎喘嗽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
(三)中医证型:分为常证和变证。
常证分为:风寒闭肺,风热闭肺,痰热闭肺,阴虚肺热,肺脾气虚;变证分为心阳虚衰和邪陷厥阴。
(一)辨证论治1.常证(1)风寒闭肺症状:恶寒,发热,无汗,呛咳频作,痰白清稀,甚则呼吸急促,舌淡,苔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
治法:辛温开肺。
主方:三拗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牛蒡子、前胡、鱼腥草、甘草。
加减:发热无汗,表证重者,加荆芥、豆豉辛温解表;痰多白黏,苔白腻者,加苏子、陈皮、半夏、莱菔子化痰止咳平喘;若寒邪外束,肺有伏热者,加桂枝、石膏表里双解。
中成药:杏苏止咳颗粒、通宣理肺丸、止咳止喘糖浆可选择一种口服治疗。
(2)风热闭肺①轻证症状:发热恶风,有汗或无汗,咳嗽气急,痰少,口渴不甚,咽红,舌红,苔薄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散热,宣肺化痰。
中药治支气管炎好的方子
![中药治支气管炎好的方子](https://img.taocdn.com/s3/m/c1f67cb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68.png)
中药治支气管炎好的方子
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
中药在治疗支气管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
1.肺力咳合剂
肺力咳合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为金银花、前胡、百部、梧桐叶等。
具有清热解毒、镇咳祛痰的作用,可用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症状。
2.十味龙胆花颗粒
十味龙胆花颗粒是一种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为龙胆花、川贝母、枇杷叶等。
对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3.气管炎丸
气管炎丸是一种具有散寒化痰、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为苦杏仁、甘草、干姜等。
可用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症状,尤其适用于寒性咳嗽。
4.桂龙咳喘宁颗粒
桂龙咳喘宁颗粒是一种具有止咳化痰、降气平喘作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为桂枝、龙骨、牡蛎等。
可用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尤其适用于寒性咳嗽。
5.麻杏止咳糖浆
麻杏止咳糖浆是一种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为麻黄、苦杏仁、甘草等。
可用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
6.贝桔止咳糖浆
贝桔止咳糖浆是一种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为浙贝母、桔梗等。
可用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
肺炎诊疗方案
![肺炎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61603f02768e9951e738bd.png)
肺炎诊疗方案————————————————————————————————作者:————————————————————————————————日期:泗洪县中医院儿科2013中医优势病种-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疾病名称(TCD:BEZ020)中医:肺炎喘嗽西医:支气管肺炎一、概述: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
是支气管壁黏膜及其附近的肺泡发生炎症的疾病。
临床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等为特征。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以冬春季多发。
本病属于中医学“肺炎喘嗽”等范畴。
一、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12月发布的《小儿肺炎中医诊疗指南》和2002年第6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的相关内容进行诊断。
(一)西医:支气管肺炎1.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麻疹、百日咳、流感等传染病史。
2.患儿多数起病较急,表现为发热,咳嗽,气急,可伴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轻度恶心、腹泻等症。
早期为刺激性干咳,逐渐加重,极期反略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
重症患儿有呼吸增快,鼻翼煽动,口唇发绀,明显三凹征,甚则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中毒性脑病。
肺部叩诊浊音,听诊闻及管状呼吸音、中小水泡音。
心率增快,心音低钝。
3.细菌感染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且有核左移及中毒性颗粒,病毒感染白细胞正常或偏低。
4.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示两肺中下野有大小不等的点片状阴影,或融合成为片状阴影;也可伴有肺气肿或肺不张。
(二)中医:肺炎喘嗽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
(三)中医证型:分为常证和变证。
常证分为:风寒闭肺,风热闭肺,痰热闭肺,阴虚肺热,肺脾气虚;变证分为心阳虚衰和邪陷厥阴。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1.常证(1)风寒闭肺症状:恶寒,发热,无汗,呛咳频作,痰白清稀,甚则呼吸急促,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
治法:辛温开肺。
主方:华盖散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苏叶、苏子、陈皮、茯苓、白前、半夏、莱菔子等。
中西医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良方
![中西医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良方](https://img.taocdn.com/s3/m/57b2fa4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f.png)
中西医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良方【概述】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肺炎,1岁以内发病者占80%。
急性者居多,四季均可发病。
我国北方以冬春季较多,华南地区则以夏季多见。
营养不良、佝偻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合并肺炎时,不仅病情较重,而且往往迁延不愈。
本病不仅发病率高,病死率亦高,严重威胁小儿健康。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多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向下蔓延所致,或继发于麻疹、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偶亦可经淋巴或血行侵入肺部。
常见的病原体为细菌和病毒。
(一)细菌常见的有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B型流感杆菌、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等。
(二)病毒常见的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1、2及3型、流感病毒A1、A2和B以及腺病毒3、7、11、21型。
此外,也可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致成肺炎,即所谓“混合性感染”。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致菌群失调,由耐药菌株如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真菌所致的肺炎日见增多,应引起重视。
由于血清学诊断水平的提高,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者也逐渐增多。
二、中医病因病机本病病因,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内因责之于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抵抗力差而发病。
小儿感受风邪,或从皮毛,或由口鼻而入,侵犯肺卫,肺气失宣,清肃之令不行,即可出现肺炎喘嗽。
风邪有夹寒、夹热不同,可以产生风寒闭肺或风热闭肺,其中以风热闭肺最为常见。
肺为娇脏,其位最高,是五脏之华盖。
肺又主气,为水之上源。
肺的正常生理功能,司皮毛开合,主一身之气化,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其性能以下降为顺,上升则逆。
如邪气痹阻于肺,肺络失宣,则水液输化无权,留滞肺络,凝而为痰,阻于气道,常可出现咳嗽,气促,喉中痰鸣。
若温邪化热,热邪炽盛,则灼津炼液成痰。
痰热壅于气道,痰随气逆,往往壮热烦渴,喘嗽多痰,甚则痰声漉漉。
如热邪炽盛,热从火化,内陷厥阴,则可致狂乱、昏迷、抽搐之变证。
5.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5.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37de07ed630b1c58eeb502.png)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肺系病证。
(2)主要临床表现:咳而有声,或伴咯痰。
(3)由外感引发者,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由外感反复发作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引发者,多病程较长,可伴喘及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2009版)。
(1)症状:起病急,通常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
初为干咳或少量粘液痰,随后痰量逐渐增多,咳嗽加剧,偶伴血痰等。
(2)体征: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
也可在两肺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减少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正常。
伴有感染者,可伴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沉加快。
X线胸片一般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4)无慢性肺部疾病者需除外肺炎。
根据病史、咳嗽和咳痰等症状,两肺散在干湿性啰音等体征,结合血象和X 线胸片,可作出临床诊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风寒袭肺证:①咳嗽、痰白、痰清稀,或干咳;②鼻塞、流清涕;③恶寒、无汗或并发热;④肢体酸痛;⑤舌苔白,或脉浮或浮紧。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中2 项。
2.风热犯肺证:①咳嗽、痰黄或白黏,或痰少、咯痰不爽,或干咳;②鼻塞、流浊涕,或鼻窍干热;③恶风或并发热;④咽干甚则咽痛;⑤口干渴;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数。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⑥中3 项。
3.燥邪犯肺证①干咳,或痰少或黏、难以咯出;②唇鼻干燥;③口干甚则口渴;④咽干甚则咽痛;⑤恶风或并发热;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或浮数。
治疗支气管炎偏方教你3个偏方治疗支气管炎
![治疗支气管炎偏方教你3个偏方治疗支气管炎](https://img.taocdn.com/s3/m/44db91c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9.png)
治疗支气管炎偏方教你3个偏方治疗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对症治疗,如若治疗方法不当,急性支气管炎发展成为慢性支气管炎,不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同时给患者也带来了很严重的伤害,以下就具体的说一下治疗支气管炎的偏方:
治疗支气管炎的三个偏方,①葛红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准备葛根,红花,光杏仁,鱼腥草,川贝母,百部,款冬花,一同加水煎煮服用,寒痰阻肺者,可以加炙麻黄,干姜,白芥子,制半夏,痰热阻肺,加连翘,黄芩,枇杷叶,桑白皮,具有化痰止咳,解痉活血的功效,②金银咳止汤,准备金荞麦,金银花,黄芩,知母,地骨皮,薄荷,杏仁,桔梗,前胡,枇杷叶,炙麻黄,生石膏,碧玉散,鲜芦根,一同加水煎服,具有清热解毒,理气化痰的功效,③茜草散,准备茜草,橙皮,一同加水煎煮,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以上所述的三种偏方治疗支气管炎是很有效果的,支气管炎的患者可以试试这些偏方,除此之外的偏方还有很多种,但大多都没有得到科学的验证,有的偏方可能使用之后不仅没有治疗到病症,使用不当可能还会诱发别的病症,所以偏方一定要谨慎使用。
温馨提示:支气管炎患者饮食要特别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发
性海鲜类的食物,饮食以清淡营养为主,可以多吃蔬菜和水果,每天坚持的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也能够抵抗住病症的发生,一定要根据天气的变化适时的增减衣服,以免受凉而导致感冒的发生,而且患者有一个好的心情对病症的恢复有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乐观愉悦的心情对病症的康复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气管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气管炎的中医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6462e2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5.png)
气管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炎性变化,粘液分泌增多,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特征。
下面店铺就和大家分享气管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气管炎的症状:(一)咳嗽其特点是长期反复咳嗽,多在寒冷季节、气温骤变时发生,早晚咳嗽频繁,白昼减轻。
(二)咯痰多为白色粘痰,或白色泡沫痰,早晚痰多。
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且为粘液脓性痰。
(三)喘息部分患者可出现支气管痉挛,引起喘息,多在急性期发作。
(四)体征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或仅有呼吸音粗糙,随病情发展肺部可闻及干、湿罗音急性发作期干湿罗音明显增多,咳嗽咯痰后罗音可减少。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可闻及哮鸣音气管炎的中医治疗方法:1.支气管炎中药方1-肺燥感寒【症状】咳嗽阵作,痰少,形寒,饮食减少,口燥不欲饮,舌苔薄白,脉象小滑。
【治法】散寒清肺,顺气化痰【方药】炙麻黄2.4克,杏仁9克,生甘草4.5克,苏子9克,炙紫苑12克,蒸百部9克,炙白前6克,炙款冬6克,海哈壳12克,炙枇杷叶9克【用法】水煎服。
【按语】形寒未除仍属风寒未彻,故用三坳汤合止咳散加减,止咳散化痰止咳作用好,外邪未清者可与宣肺散寒或清肺润燥同用。
此方对慢性支气管炎尤为有效。
其中紫苑、百部、白前三味为治咳良药。
紫苑性温而润,用量可适当重些,与百部配合,有肺热者亦无妨。
百部性寒味苦而润,白前温润降逆,再与甘润之药配合,相得益彰,取效更为满意。
2.支气管炎中药方2-风热袭肺【症状】咳嗽夜间喘甚,吐黄痰,身体疼痛,纳呆,大便两日未下,舌苔黄腻,脉象浮数。
【治法】宣肺解表,泄热定喘【方药】前胡3克,薄荷3克,桔梗3克,杏仁泥3克,紫苑4.7克,15.6克,生川军3克【用法】生川军后下。
【按语】此为风热袭肺,热邪移于胃肠,致使肺气失于宣降,胃肠热雍气滞,热灼津液为痰,而出现咳喘,发热,大便秘结等症,故治以宣肺泄热化痰之法。
其方用薄荷、前胡、桔梗以宣肺,黄苓、花粉、白茅根清热,更以生川军攻泻胃肠之热,即釜底抽薪之义,又佐以杏仁、贝母、紫苑、苏子化痰降气,肺之宣降得复,肠胃气机通达,则症自愈。
肺炎的中药治疗处方
![肺炎的中药治疗处方](https://img.taocdn.com/s3/m/1188455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1.png)
肺炎的中药治疗处方
肺炎是一种呼吸道疾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组织炎症。
近年来,中药治疗肺炎的效果备受关注。
中药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能够缓解炎症症状,并加速病情的康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治疗肺炎的处方。
一、麻黄汤
1. 配方
•麻黄(6克)
•桂枝(9克)
•杏仁(6克)
•石膏(15克)
•半夏(9克)
•生姜(3片)
2. 用法
将上述药材煎煮,取汤浸泡脚部15分钟,每日一次,连续三天。
二、连翘汤
1. 配方
•连翘(10克)
•金银花(15克)
•甘草(6克)
•炙甘草(6克)
•薄荷(6克)
•槐花(12克)
2. 用法
将上述药材加水煎煮,分2次服用,每日一次,连续三天。
三、银翘散
1. 配方
•金银花(30克)
•连翘(30克)
•栀子(30克)
•苦参(15克)
•藿香(15克)
•忍冬藤(30克)
•炙甘草(15克)
2. 用法
将上述药材制成粉末,每次服用3克,每日三次,连续三天。
以上三种中药治疗肺炎的处方是经过临床验证的,其药理作用能够有效缓解肺部炎症,并提高免疫力,加速痊愈。
但需注意,中药治疗肺炎仅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不能代替西药治疗和医生的指导。
最后,为了保证疗效和安全性,使用中药治疗肺炎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按照处方要求进行正确的用药和用量。
希望本文对肺炎患者有所帮助!。
急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急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1695e3b8f67c1cfbd6b80c.png)
急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一、定义1、中医定义:支气管炎相当于中医:咳嗽,痰饮等范畴。
支气管炎临床以咳嗽,咯痰或伴喘息为主要特征。
其中急性者多属外感咳嗽,慢性者多为内伤咳嗽。
2、西医定义:本病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为支气管粘膜发生炎症所致。
因气管大多同时发炎,实际上可以说是气管支气管炎。
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双肺可闻干罗音或不固定的粗湿罗音。
二、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1、诊断依据的出处: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第6版,“咳嗽”章节。
2、诊断要点:(1)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作。
(2)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或有少许干罗音。
(3)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
3、中医鉴别诊断:(1)顿咳: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主证,咳毕呕吐痰涎,伴鸡鸣样回声,进行性加重,入暮尤甚。
(2)肺炎喘嗽: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证,肺部听诊有细湿罗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斑片状阴影。
(二)西医诊断1、诊断依据的出处:参照陈吉庆,吴升华主编《实用儿科诊疗规范》2002年版。
2、诊断要点:(1)症状:可急可缓,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后逐渐咳嗽加重。
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发热可有可无。
婴幼儿可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年长儿可诉头痛、胸痛。
(2)体检: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可闻干罗音或粗湿罗音,随体位变动及咳嗽而改变。
(3)X线检查:可以正常或有两肺纹理粗重。
(4)血常规:感染导致的支气管炎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严重者可有核左移。
病毒感染者多数白细胞计数正常。
3、西医鉴别诊断:(1)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伴鼻咽部症状,干咳,双肺听诊无异常。
(2)支气管肺炎:发热、咳嗽、喘憋,双肺听诊吸气末可闻及固定的中小水泡音,重症肺炎有呼吸困难及紫绀。
(3)支气管异物:有异物吸入史,呛咳,双肺体征不对称,限局性肺气肿及肺不张,胸部X线透视可见纵隔摆动。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一)风寒袭肺1.主证:咳嗽声重有力,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或伴恶寒,无汗,头痛肢楚,舌苔薄白,脉浮紧。
支气管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支气管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f9833efab069dc5122015e.png)
1咳嗽:以咳嗽为主证,可伴发热,无气急、气喘、鼻煽,双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粗或 干 罗音。 2哮喘:以咳嗽,气喘,呼气延长为主证,多数不发热,肺部听诊以哮鸣音为主,伴继 发 感染者,可闻及湿罗音。
(二)西医诊断 1、诊断依据的出处:参照陈吉庆,吴升华主编《实用儿科诊疗规范》2002 年版。 2、诊断要点: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支气管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一、定义 1、中医定义:支气管肺炎相当于中医“肺炎喘嗽”等范畴。临床以气喘、咳嗽、咯痰痰
鸣、发热为主要特征。
2、西医定义:肺炎系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喘憋和
肺部固定的中小水泡音为其共同的临床表现。多见于婴幼儿。小儿以支气管肺炎为主。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风寒闭肺 1.主证: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气喘鼻
煽,痰稀白易咯, 可见泡沫样痰,或闻喉间痰嘶,咽不红,口不渴,面色淡白,纳呆,小 便清长,舌淡红, 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治法:辛温宣肺,止咳平喘。 方药:华盖散加减。恶寒身痛加桂枝、白芷;咳嗽痰多加白前、远志;如兼见内热可加 石膏、黄芩。 2.西医治疗: 1 一般治疗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室温一般保持在 20~22℃,相对湿度 55~60%。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勤吸痰,经常翻身拍背。 3.发热者宜卧床,进食易消化富营养食物,不能进食者,静脉补液每日 60~80ml/kg。 2 对症治疗 1.退热:高热者可用物理降温或口服退热药,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 2.镇静:烦躁不安者可用 10%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肠,每次 0.5ml/kg,或安定静注每次 0.25~0.5mg/kg。 3.祛痰止喘:可应用雾化吸入。止喘用氨茶碱每日 3~5mg/kg 溶于 10%葡萄糖 20~40ml 中静脉滴注。可应用酚妥拉明每次 0.3~0.5mg/kg 静脉滴注,最大量不超过 10mg。 (3)抗生素治疗:一般多采用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或大环内酯类药物。痰培养阳性者, 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药。 4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每天剂量为 10~15mg/kg,加入 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入, 疗 程 5~7 天。 5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可减少炎症渗出,解除支气管痉挛,减轻中毒症状。对严重暴 喘 ,用其他方法治疗无效者,或有严重中毒症状以及中毒性脑病可短期应用。常用地塞米 松 每次 2~5mg,每日 2 次,疗程 3~5 天。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诊疗技术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诊疗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c7a6b72b9d528ea80c7792d.png)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诊疗技术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痰多、气促等症状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是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
属祖国医学中咳嗽、哮喘、痰饮的范围。
主症咳嗽,气喘,咳痰,病程长及反复急性发作而加重。
多在冬春季发病,发作时咳嗽加剧。
痰量增多,喘促不宁,有的病人甚至不能平卧。
咳嗽和咳痰,尤以晨间起床后明显,痰量也以清晨较多。
如属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在发作时常有哮鸣音,呼吸常显困难。
病因病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由饮食起居,吸烟嗜酒,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长期互相作用,逐渐引起肺脾虚弱,复感外邪侵袭,诱发成疾。
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肺气虚弱,外卫空疏,利于六淫外邪乘虚而入,邪客于肺,使肺气不得正常宣降,故咳嗽,气喘之症遂作。
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职,不但饮食谷物精微上奉日少,水湿亦因之停聚为痰饮,痰饮上逆,阻塞气道,故喘促痰多。
肾主纳气,主水主命门火,肾虚则气不归根,故动则气促;命火不足,则水失其制,上泛为痰。
辨证施治根据病人病情表现,注意分清标本及分清久病和新病。
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中医理论,一般急性发作期以治标为主,或配以西药的消炎、解痉、止咳、祛痰等治疗;缓解期则以固本为主,多以中医中药固本治疗,以调补肺脾肾三脏为主。
1.外寒内饮主证:恶风寒,发热或不发热,无汗,咳嗽,气喘,喉中痰鸣,痰多而清稀。
形寒肢冷。
常随气候寒冷而病情加重。
舌质淡,苔薄白或滑润,脉弦滑。
治法:温肺化饮,宣肺化痰。
选方:小青龙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0g、干姜8g、细辛3g、法半夏10g、五味子10g、甘草3g。
加减:内有郁热而烦躁面赤者,加石膏、黄芩、鱼腥草;咳喘重者,加杏仁、前胡、紫苑;痰多稀薄者,加白芥子、海浮石、陈皮。
2.外寒内热主证:恶寒,无汗或有汗不多,气喘,咳嗽,痰多而稠,难以咯出,舌尖红,苔腻,脉滑数。
支气管炎中西医治疗及联合用药
![支气管炎中西医治疗及联合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8fa4ce4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2.png)
支气管炎中西医治疗及联合用药支气管炎指的是因为生物、过敏等一些因素诱发的支气管粘膜和周围组织慢性肺特异性炎症,一般为散发,没有流行倾向,年龄大、身体素质较差等人群容易感染。
天气突然变化的时候支气管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支气管炎这种疾病的主要特征为慢性反复咳嗽,伴随喘息等。
这种疾病一般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年龄不断增长的同时支气管炎的发病率也随之不断上升,年龄超过五十岁的人群患支气管炎的几率高达百分之十五。
支气管炎往往和阻塞性肺气肿同时存在,这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之一。
前些天的温度好像是寒冬,这几天的温度就好像到了夏天,在这样的环境中李爷爷最近咳嗽问题十分严重,刚开始他并没有在意,以为是因为天气骤变导致感冒出现咳嗽,但是最近几天李爷爷发现咳痰量明显变多,偶尔还会咳出血痰,儿女担心李爷爷便带他去医院接受全面的检查。
通过各种检查后最终得出李爷爷患上了支气管炎的结论。
医生建议李爷爷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这种疾病,李爷爷和儿女都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存在一些疑问,不了解这种治疗方法。
那么下面我们详细为李爷爷和他的儿女以及一些支气管炎病人介绍一下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炎方面的知识。
1.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支气管炎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分为三种:第一种为病原微生物因素,可以由细菌或者病毒直接感染,也可以由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或者细菌蔓延所造成患上这种疾病。
一般致病细菌中包括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
第二种为物理因素以及化学因素,像是吸入冷空气等。
第三种为过敏反应,一般吸入致敏原包括粉尘等。
2、支气管炎的中西医治疗(1)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通过收集一些相关报道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炎和单一使用西药或者中药治疗支气管炎相比前者治疗效果更优,将中药和西药进行联合使用可以起到良好的互补效果。
一些学者将接受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的病人划分成两组,两组病人同时运用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进行口服或者吸入,配合运用抗感染、低流量吸氧等一些方法进行治疗,第二组在第一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运用自拟固本平喘汤进行治疗,通过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发现第二组病人治疗效果要比第一组病人治疗效果更好。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及秘验方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及秘验方](https://img.taocdn.com/s3/m/bb432307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3c.png)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及秘验方慢性支气管炎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
本病的病理变化为气管、支气管腺体增生肥大,分泌功能亢进,黏膜上皮的杯状细胞增多;支气管壁多数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和纤毛组织增生。
疾病进展又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劳动力和健康。
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其属于中医“咳嗽”、“痰饮”、“咳喘”等范畴。
由于本病病程较长,各脏腑之间互相影响,造成内脏虚损,先病于肺,咳嗽日久,损伤肺气;又因其反复感染,肺热内蕴,热灼阴伤,致成肺的气,阴亏虚;肺病累及于脾,脾气亏虚,水湿运化失常,聚而成痰,痰浊阻肺又加重了咳嗽,故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脾肺两虚,日久及肾,肾阳气虚,遇寒受凉则更易反复发作。
故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肺虚,脾虚,肾虚者居多。
因此,在本病的迁延期和缓解期,益肺、健脾、补肾,既能调整内脏功能,又能提高免疫能力,抗复发和加速病人痊愈。
(一)辨证论治1.肺气亏虚证【主要表现】咳嗽声低,喘促气短,咯痰清稀,自汗畏风,神疲乏力,平素易于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方药】补益肺气,化痰止咳。
补肺汤加减:党参15g,黄芪30g,熟地黄15g,五味子5g,紫菀10g,百合15g,鹿衍草15g,甘草5g。
2.脾肺气虚证【主要表现】咳嗽痰多,痰白黏稠,胸闷痞满,食少腹胀,四肢倦怠,咳声低沉,神疲气短,畏风自汗,舌质淡,苔白腻,脉弱。
【治法方药】补脾益肺化痰。
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2g,白术10g,茯苓12g,法半夏10g,薏苡仁15g,杏仁10g,苍术12g,陈皮5g,甘草5g。
3.脾肾阳虚证【主要表现】咳喘日久,呼多吸少,动则喘甚,痰多清稀,或咳则小便出,畏寒肢冷,食少纳呆,腰膝酸软,舌质淡胖,舌苔白润,脉沉迟无力。
50个急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小秘方
![50个急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小秘方](https://img.taocdn.com/s3/m/9986fe7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7.png)
50个急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小秘方50个急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小秘方。
急、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痰或白或黄,或稀或稠。
急性支气管炎,初起常有喉痒、干咳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两日后咳出少量黏痰,逐渐转为黄脓痰或白黏痰。
慢性支气管炎以慢性咳嗽、咳痰为主,一年中持续3个月以上,病程缓慢,症状逐渐加重,咳嗽、咳痰以早、晚较重。
辨证分型:中药治疗见“咳嗽”一症。
1、治慢性支气管炎偏方:百丑、黑丑各半两,4个白皮鸡蛋,7粒白胡椒。
将黑、白丑与胡椒粒研碎,与4个白皮鸡蛋的蛋清混在一起,搅拌5分钟后,将其敷在患者脚心处。
男性患者敷左脚心,女性患者敷右脚心,每次敷15个小时。
一天一次,大约10次后,慢性支气管炎就能治愈。
2、治疗老慢支方:A、芪枣汤:黄芪12克、大枣15只,加适量水煮约半小时。
功效:作为保健饮料经常服用,有祛风、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适用于老慢支、反复感冒者。
B、胡桃仁方:核桃仁15克、生姜1—2片。
将核桃仁和生姜研碎,混合均匀。
功效:早晚2次细嚼食,能补肺益肾、平喘止咳,适用于肺肾两虚、久咳痰喘者。
C、银杏蒸鸭:银杏3克、白鸭一只,花椒、葱、姜、盐、酒各适量。
银杏去壳,放开水中燜熟,然后去皮膜,在热油锅内炸至微黄捞出。
白鸭洗净,用花椒、葱、姜、盐、酒腌制约一小时,去鸭骨。
然后加入银杏入笼屉,蒸熟即可。
功效:有平喘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老慢支咳喘、痰多者。
D、虫草老鸭汤:冬虫夏草3克,鸭一只,葱、姜、盐、味精适量。
将鸭洗净入砂锅,再放入虫草、葱、姜,加适量清水,大火烧沸后,文火炖一小时以上,使鸭肉酥烂。
最后放入盐、味精即可。
功效:有肺肾双补的作用,适用于咳喘、气短以及腰部感觉酸软者。
3、支气管炎偏方:A、白鲜皮6—9克(一剂)。
(白鲜皮有清热、祛火、消炎的作用,可以祛风湿、化痰止咳,对治疗慢性气管炎效果明显)用适量水煎,每日早晚各喝一次,7剂为一疗程,一般一个疗程就有好转,患者可视病情,增加一到两个疗程,用此方如出现呕吐现象,要放弃此方。
中医内科支气管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内科支气管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ad47c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5.png)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有急、慢性的区别。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因病毒和细菌感染、物理和化学性刺激(如过冷空气)或寄生虫(如钩虫、蛔虫等幼虫)所引起。
慢性支气管炎可以由急性支气管炎迁延而成,也与大气污染(如化学气体)、各种粉尘、吸烟与过敏等因素有关。
本病以咳嗽为主症,属于中医学“咳嗽”范畴。
急性的属外感暴咳,慢性的属内伤久咳,多因人体正气不足,气候多变,尤其冬春季节,外邪从口鼻侵犯于肺,肺气宣降功能失常而发生咳嗽;如反复发作,久延不愈,可导致肺气亏虚,痰饮伏肺,而形成咳喘。
【诊断要点】1.急性支气管炎,初起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先有喉痒干咳,广2天后咳出少量黏痰或稀薄痰,逐渐转为黄脓痰或白黏痰,可持续2~3周。
2 .慢性支气管炎,多有长期反复咳嗽病史,秋、冬天气寒冷时易于复发或加重,早晚咳嗽较剧,痰多为白色清稀或黏液样。
此为单纯型,如伴哮鸣者则为喘息型。
病程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与临床缓解期。
如咳嗽频繁,咳吐黄脓或白稠痰,伴有发热的,应考虑继发感染;如兼见气喘、气短的,应考虑合并有肺气肿。
3 .检查听诊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有散在性干、湿啰音(湿啰音以肺底部较多);在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病人并可听到哮鸣音。
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在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时可以增高。
4 .老年人、婴儿或体质衰弱的病人,如见发热较甚、气喘、肺部听诊有湿啰音等情况,提示可能并发支气管肺炎,可作肺部X线检查。
【治疗】一、辨证论治根据外感新病和内伤久病的不同,临床上可分为风寒、风热、痰湿、寒饮等证型施治。
1.风寒起病较急,咽痒咳嗽,咯痰稀白或黏,并有鼻塞、流涕,或有恶寒、发热、头痛、四肢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相当于急性支气管炎早期)。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化痰。
方药举例:止嗽散加减。
苦杏仁IOg,枯梗6g,前胡10g,金沸草10g,紫WlOg,甘草3g。
加减:胸闷,泛恶、痰多、苔白腻者,加法半夏10g,橘皮6g,伴有气喘、喉间痰鸣者,去桔梗;加麻黄5g,佛耳草15g。
支气管肺炎方
![支气管肺炎方](https://img.taocdn.com/s3/m/c3a875aabe23482fb5da4c65.png)
支气管肺炎【概述】支气管肺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
起病较急,临床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翼煽动及肺部有散在湿性??音为主要特征。
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冬春季节及气候骤变时最易发生。
若能早期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年龄幼小,平时体质又差,患病之后,病情容易反复,导致迁延难愈。
本病中医认为系感受外邪,郁闭肺络所致,称“肺炎喘嗽”、“肺风痰喘”、“马牌风”等。
【病因病理】本病病因,有内外两方面。
外因为感受风邪,侵犯肺经所致,风邪有风寒、风热之分;内因为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易导致外邪侵袭肺经,引起肺炎。
也有因麻疹、百日咳、猩红热等急性热病之后,邪毒侵袭肺经致病;或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素体虚弱,患病后常迁延不愈。
致病原因虽有不同,但其病位都在肺经。
病理变化为邪侵于肺,肺气郁阻,郁而生热,肺热熏蒸,灼津为痰,痰液阻滞肺络,气道为之壅塞,以致肺气闭塞而发病。
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为人体水之上源,肺气以下降为顺,上升为逆,痰邪互阻肺络,肺气失于宣肃,腠理开合失度,可出现发热咳嗽,肺气郁闭,阻滞不畅而见明显气急鼻煽。
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肺络痹阻则可见面部及口唇青紫,甚者导致心阳不振,心力衰竭。
当邪热猖厥,内陷厥阴,还可引动肝风而神昏、抽搐。
【诊断要点】1.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或不发热,咳嗽气急,呼吸浅表,鼻煽烦躁,口周青紫,三四征。
肺部有细小湿??音或捻发音。
2.严重患儿并发心力衰竭时,出现心率增快(>160次/分),心音低钝,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肝脏进行性增大等。
3.X线检查肺部有散在点状或片状阴影。
细菌性肺炎,血白细胞总数大多增高,中性增高;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低下或正常。
【辩证分型】1.风寒闭肺症状:发热咳嗽,恶寒无汗,气急痰鸣,痰白清稀,口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不红,脉浮数而紧。
证候分析:风寒之邪由皮毛而入,直犯肺经,肺气为风寒所束,宣降失常,故咳嗽气急。
名中医治急性支气管炎十八个秘方
![名中医治急性支气管炎十八个秘方](https://img.taocdn.com/s3/m/23b2a966b8f67c1cfad6b8ed.png)
名中医治急性支气管炎十八个秘方治急性支气管炎秘方(18首)10.1疏表止嗽汤【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组成】桑叶、菊花各10克,杏仁、炙白前、炙前胡各9克,广皮6克,荆芥5克,竹茹、生枇杷叶、连翘各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散邪降逆,化痰止咳。
【方解】外感咳嗽,邪气必由皮毛而入。
皮毛为风寒所闭,内热不得外达,热为寒束,治宜解表以散寒,清里以肃肺,表解里清则咳嗽自止,方用桑叶、菊花、荆芥解表以散邪;杏仁、枇杷叶、前胡、白前、广皮降逆化痰以止嗽;竹茹清胃以化痰;连翘清热以消炎,合而用之,共奏解表清热、降逆化痰之功。
【主治】感冒后引起的咳嗽。
【加减】如表寒郁闭较重者加苏叶5克;咳痰稀白者加清半夏9克,云茯苓12克;如痰不易咯出是为肺燥,加款冬花12克或加梨膏30克,化入汤药中,肺得润则痰易出,痰出则咳自止。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颇佳。
10.2辛温止咳方【来源】文子源,《临症见解》【组成】荆芥、前胡、桔梗、杏仁各9克,百部、紫菀、白前各12克,茯苓15克,橘红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辛温宣肺,化痰降气止咳。
【方解】风寒外感,寒束皮毛,故方用荆芥散寒祛风,使风寒之邪由表而出;以桔梗、前胡宣肺疏表,一升一降,气得通畅,则咳嗽可止;杏仁宣肺降气;百部、紫菀、白前温肺通络,降气止咳;茯苓、橘红、甘草健脾和中,行气化痰。
全方配合,既有疏表祛风、宣肺散寒,复有健脾化痰、降气止咳之功。
【主治】风寒咳嗽,证见咳嗽声重,口唾痰涎,痰多稀白,鼻流清涕,头胀头痛,或喉痒气喘,过食清凉,久咳不止,夜咳频多。
舌淡,苔薄白或淡黄,脉浮缓或濡滑,或细弱。
【加减】证有偏胜兼夹,体有强弱,宜随证加减。
如痰盛加法半复12克;气逆喘咳甚加旋覆花12克、麻黄3克;肺气虚寒,脾胃虚弱,本方去荆芥,加党参、白术各12克,春砂仁6克;恶风畏寒,表邪外困,加防风、紫苏叶各9克;头胀头痛加川芎、白芷各6克;风寒化热,苔微黄白加柴胡6克,黄芩、连翘各9克;湿热夹痰交蒸,痰涎稠黏,苔白腻,脉弦滑加法半夏12克,桑白皮9克,瓜蒌皮12克;痰热阻气,清窍不利,咳而喉中作梗,加牛蒡子、射干各9克;胸膈闷,腹胀满,苔白腻,加枳壳、瓜蒌皮、郁金各9克,川朴6 克;伤食嗳气加神曲6克,枳壳9克;咳引胁痛加柴胡6克,青皮9克,枳壳6克;寒饮停留胸膈,口淡、吐稀涎沫,加细辛3克,干姜9克,法半夏12克,白芥子6克;胃逆呕吐夹水加法半夏12克,生姜9克,白蔻仁4.5克;寒甚四肢清冷加附子、干姜各9克;脾虚肾水上泛,咳甚痰涎壅盛,加附子15克,干姜12克,白术15克,法半夏12克;心悸怵惕、头目眩晕、痰水凌心加桂枝9克,白术15克、炙甘草、干姜各9克;气喘上逆,咳嗽痰盛加旋覆花12克,代赭石30克,党参12克,法半夏12克;肾虚久咳不止,腰骶酸痛,气喘加补骨脂、菟丝子各12克,胡桃肉15克。
中药治支气管炎偏方
![中药治支气管炎偏方](https://img.taocdn.com/s3/m/6b8e85d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6.png)
中药治支气管炎偏方支气管炎是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很多人发生支气管炎之后会着急知道支气管炎吃什么药好,以及慢性支支气管炎偏方有哪些?接下来跟着店铺一起来了解中药治支支气管炎的偏方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药治支支气管炎的偏方支气管炎的治疗偏方一药方:白茯苓、川贝、杏仁、桑皮、甘草、五味子、京半夏、当归、陈皮各6克。
第一剂药于第一天下午5点熬,晚上9点服;第二剂药干第二天晚上9点熬,第三天早晨7点服;第三剂药于第四天早晨7点熬,中午11点服。
最后,3剂药渣合在一起,第五天下午5点熬,晚上9点服下。
每剂只熬一次,加冰糖一次服下。
无论病情轻重,3剂药服完后即除病。
禁服:烟、酒、茶。
盐、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物。
支气管炎的治疗偏方二取酸石榴两枚(约500克),洗净去掉榴蒂,将石榴掰碎连皮带籽一同放入药锅,对100克蜂蜜(瓶装蜂蜜即可),加水没过石榴,用文火炖,不可煎糊。
待水分蒸发于石榴熬成膏状起锅,将石榴盛人洁净的大口瓶中,每日服用数次,每次两小勺。
食后有酸涩之感,若嫌酸涩可适当增添蜂蜜。
年老体弱者慎服。
支气管炎的治疗偏方三其治疗方法是:成人每次50毫克,每日3次,连服6_7天。
其作用机理为:该药对所有小核糖核酸病毒,均能选择性地抑制其中药治支支气管炎NA(核糖核酸)的合成,从而抑制病毒的增殖过程。
本治疗方法简单易行,经济安全,见效快,疗效好,很适合在基层部队及居民中推广应用。
但须注意的是,潘生丁对冠状动脉有窃血现象,冠心病患者不宜应用,以免加重病情。
中药治支支气管炎的症状1.咳嗽其特点是长期反复咳嗽,多在寒冷季节、气温骤变时发生,早晚咳嗽频繁,白昼减轻。
2.咳痰多为白色黏痰,或白色泡沫痰,早晚痰多。
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且为黏液脓性痰。
3.喘息部分患者可出现支气管痉挛,引起喘息,多在急性期发作。
4.体征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或仅有呼吸音粗糙,随病情发展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急性发作期干湿啰音明显增多,咳嗽咳痰后啰音可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肺炎的中医诊疗方案【诊断】一、支气管肺炎的定义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
是支气管壁黏膜及其附近的肺泡发生炎症的疾病。
临床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等为特征。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以冬春季多发。
本病属于中医学“肺炎喘嗽”等范畴。
二、一般原则(一)西医:支气管肺炎1.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麻疹、百日咳、流感等传染病史。
2.患儿多数起病较急,表现为发热,咳嗽,气急,可伴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轻度恶心、腹泻等症。
早期为刺激性干咳,逐渐加重,极期反略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
重症患儿有呼吸增快,鼻翼煽动,口唇发绀,明显三凹征,甚则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中毒性脑病。
肺部叩诊浊音,听诊闻及管状呼吸音、中小水泡音。
心率增快,心音低钝。
3.细菌感染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且有核左移及中毒性颗粒,病毒感染白细胞正常或偏低。
4.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示两肺中下野有大小不等的点片状阴影,或融合成为片状阴影;也可伴有肺气肿或肺不张。
(二)中医:肺炎喘嗽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
(三)中医证型:分为常证和变证。
常证分为:风寒闭肺,风热闭肺,痰热闭肺,阴虚肺热,肺脾气虚;变证分为心阳虚衰和邪陷厥阴。
【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1.常证(1)风寒闭肺症状:恶寒,发热,无汗,呛咳频作,痰白清稀,甚则呼吸急促,舌淡,苔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
治法:辛温开肺。
主方:三拗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牛蒡子、前胡、鱼腥草、甘草。
加减:发热无汗,表证重者,加荆芥、豆豉辛温解表;痰多白黏,苔白腻者,加苏子、陈皮、半夏、莱菔子化痰止咳平喘;若寒邪外束,肺有伏热者,加桂枝、石膏表里双解。
中成药:杏苏止咳颗粒、通宣理肺丸、止咳止喘糖浆可选择一种口服治疗。
(2)风热闭肺①轻证症状:发热恶风,有汗或无汗,咳嗽气急,痰少,口渴不甚,咽红,舌红,苔薄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散热,宣肺化痰。
主方:银翘散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牛蒡子、杏仁、桑叶、前胡、枇杷叶、薄荷(后下)、蝉蜕、甘草。
②重证症状:高热微恶风,有汗,咳嗽气急,痰多,烦躁不安,气急鼻煽,口渴,咽部红赤,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数。
治法:辛凉清热,宣肺化痰。
主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生石膏(先煎)、黄芩、大青叶、桑白皮、法半夏、前胡、莱菔子、生甘草。
加减:咳剧痰多,加浙贝母、瓜蒌皮、天竹黄;热重,加鱼腥草、板蓝根、虎杖。
中成药:急支糖浆、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任选一种口服。
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任选一种静脉注射。
(3)痰热闭肺症状:壮热烦闹,咳嗽频作,咯痰黄稠,气急鼻煽,喘剧者可见张口抬肩,摇身撷肚,或有喘憋,喉间痰鸣,面赤,唇红或紫,口干欲饮。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涤痰,止咳平喘。
主方: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常用药:炙麻黄、杏仁、生石膏(先煎)、葶苈子、桑白皮、黄芩、鱼腥草、法半夏、浙贝母、甘草。
加减:腑实便秘,加大黄(后下)、芒硝(冲服);口唇紫绀,加丹参、桃仁;痰重,加瓜蒌皮、黛蛤散,必要时加鲜竹沥或猴枣散口服;热重,加虎杖、栀子。
中成药:金振口服液、小儿清肺化痰颗粒、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止咳平喘糖浆任选一种口服。
清开灵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任选一种静脉注射。
(4)阴虚肺热症状:病程迁延,低热潮热,面色潮红,干咳无痰或黏痰难咯,唇燥口干。
舌红少津、苔少或光剥,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化痰。
主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门冬、玉竹、天花粉、紫菀、桑白皮、地骨皮、百部、干地黄、炙批把叶。
加减:阴虚潮热,加青蒿、鳖甲;痰稠难咯,加川贝母、阿胶(烊化)。
中成药:养阴清肺口服液(膏)、蜜炼川贝枇杷膏、川贝雪梨膏,任选一种口服。
(5)肺脾气虚症状:低热起伏不定,面色苍白无华,动则汗出,咳嗽乏力,喉中有痰,纳呆,大便溏薄。
舌淡、苔白滑,脉细软。
主方: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另炖)、白术、茯苓、五味子、紫菀、款冬花、百部、甘草。
加减:低热起伏,营卫不和,加桂枝、白芍、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动则汗出,加炙黄芪、防风;食欲不振,加焦山楂、焦神曲、炒麦芽;腹泻不止,加山药、木香、诃子。
中成药:健脾八珍糕、参苓白术丸、玉屏风口服液,任选一种口服。
2.变证(1)心阳虚衰症状:虚烦不安,面色灰白,呼吸浅促,唇指青紫,额汗不温,四肢厥冷,右胁下胀痛,心悸,小便量少。
舌质紫暗,脉细数而弱。
治法:温补心阳,通脉救逆。
主方: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另炖)、白芍、丹参、制附子、红花、甘草、龙骨(先煎)、牡蛎(先煎)。
加减:口干舌红,加西洋参(另炖)、麦门冬、五味子。
中成药: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任选一种静脉注射。
(2)邪陷厥阴症状:壮热神昏,面色青灰,烦躁谵语,口噤项强,四肢抽搐。
舌质红绛、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数或细数。
治法:清心开窍,凉肝熄风。
主方:羚角钩藤汤加减。
常用药:干地黄、钩藤(后下)、白僵蚕、黄芩、白芍、竹茹、蝉蜕、石决明(先煎)、羚羊角粉(冲服)。
加减:壮热烦闹,加石膏(先煎)、知母、栀子;便秘,加大黄(后下);痰涎壅盛,加猴枣散(冲服)。
中成药:醒脑静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任选一种静脉注射。
【中西医结合治疗】1、有心慌、气促、心率增快可用参麦和或丹参注射液,一般连用7-10天。
2、如合并腹泻、厌食等可加用小儿健脾颗粒。
3、如合并鼻痒、流清涕、喷嚏、易感冒、过敏性鼻炎可加用辛芩颗粒。
4、如合并病毒感染,可选用利巴韦林、炎琥宁、干扰素等。
5、如出现发热和血象明显增高,可选用青霉素一类的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过敏可选用阿奇霉素或根据药敏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疗效评定标准】1、临床治愈: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2、显效: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等症状明显好转。
3、改善:咳嗽、气急等症状减轻。
4、无效:患者经治疗原有症状无明显改善。
【中医治疗难点分析】支气管肺炎的发病率较高,是小儿住院的首位病种,属于我国小儿四病防治的重点疾病之一,也是威胁小儿生命的主要疾病,虽然随着抗生素的应用,小儿细菌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卫生条件改善,小儿细菌性肺炎发病率显著下降,病毒性肺炎在肺炎中所占比例升高,西医药在针对病毒性肺炎方面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可供临床选用,而既往多项研究结果证实中医药在防治病毒性肺炎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主要体现在减少并发症,提高痊愈率,缩短住院天数,节约费用,减少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但临床上采用单一中医药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问题如下:1.支气管肺炎患儿出现严重并发症时,中药优势不明显,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微循环衰竭等需要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2.既往关于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做了大量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均证实中医药对于病毒性肺炎具有肯定的疗效,而对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等则缺乏有说服力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规范化临床研究总结资料。
3.西医关于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多以病因分类为依据,根据不同病原体采用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但对病毒性肺炎未见特异性疗效。
中医药在小儿肺炎的治疗中临床应用广泛,效果也值得肯定,但目前还缺乏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外的病毒性肺炎(西医不同病因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和疗效评价研究,也缺少中医辨证属于痰热闭肺证以外较少证型的规范化研究报告。
4.小儿肺炎的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主,此年龄组患儿中药汤剂口服有一定困难,依从性差,因此开发新的中药制剂对于推广中药在小儿肺炎中的使用率意义重大。
5.反复肺炎是儿科临床医师治疗中的棘手问题,如何运用中药增强患儿体质,减少肺炎发生率是一个重大临床问题。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支气管肺炎中的作用,并使其疗效优势得到认可,本专科拟提出如下解决措施和思路:1.以往的临床研究均侧重于选择轻中度病情的支气管肺炎患者,但对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医药的介入将在对患者整体调节的基础上,减少并发症、控制病情进展。
因此,提高中医儿科对支气管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将从整体上提高支气管肺炎的疗效、降低病死率。
建议在重点专科协作组内重点开展支气管肺炎重症患者的监测与中医药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
2.我科在研究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小儿肺炎诊疗方案和疗效评价体系,即将由国家局法规局发布,下一步期扩大西医不同病原体肺炎研究范围,进一步优化小儿肺炎诊疗常规。
3.深入研究小儿肺炎中医不同证型(风寒闭肺证、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西医不同病因(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规律,在此基础上,形成小儿肺炎全面、规范病证诊断、疗效评价体系,优化的临床治疗方案。
4.以便于推广应用为目标,提高有效性、安全性为要求,进行药物剂型改革。
研制小儿肺炎的系列院内中药制剂,产生中药新药,争取研制肺炎的中药注射液,完善包括雾化吸入等在内的综合性治疗方案。
5.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通过平时扶正固本的药物治疗和预防调护措施,增强患儿抗病能力,降低小儿肺炎的临床发病率。
【疗效评价标准】1、2012年1月-6月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分析报告如下:住院病例数:150例平均住院天数:7天占总病例比:62﹪平均住院费用:1134.50元中药使用率:96﹪治愈:92.6%好转率:8.4﹪中医治疗率:0%2、疗效分析:本年度所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平均年龄2.5岁,本年度通过中医药支气管肺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好转率达98.6﹪,形成独特特色。
通过对方案的实施,全科的医生基本掌握了优势病种的中医治疗方案,并用此方案指导治疗,使中医治疗参与率明显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广大患者对祖国医学的认识和了解,使部分患儿也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
实施方案以来,在中医药治疗参与率提高的前提下,临床疗效也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提高了本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