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范畴的积累问题小议(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范畴的积累问题小议(教学论文)

先从语文能力的问题说起。从老师们的分析来看,学生语文能力差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其中有三个因素特别值得关注:

其一,各方面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均有待深入。

由民族文化特点和自身的发展历史决定了,语文是一门个性较强、规律复杂的学科,它要求学习者在驾驭母语的交际工具来发展个性时不断提高自主性。因此,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主体人格的发展密不可分,并且具有“不见其增而终有所长”的特点。语文的学习内容,要求学习者广泛涉猎各种文化知识,要求学习者养成真诚沟通、平等“对话”的习惯,要求学习者超越功利的沉潜其中,乐而忘返。因此,在评价尺度上忽视语文的个性,就会造成语文学习没意思或者不必重视的偏见;在教学方法上不深入探索其规律,就会偏向于机械化、程式化。

其二,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关于这一点,可详见下文所谈)。

其三,学生尚未品尝到语文学习的滋味。

或由于课程体制的安排问题,或由于考试的制约,或由于教师的引导不够,很多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还没有产生兴趣,或者学习不得法,虽然年复一年的上课,但是语文水平的提高较为缓慢。

进一步分析,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水平,是与师生语文素养的积累过程紧密联系着的。如果将言语方式和语料的积累看作是显性的,将言语主体的认识水平、审美水平,以及情感的丰富程度等等,作为隐性的积累,就汉语文的特点来说,二者各自的发展程度,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方式,是语文能力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那么,我们要如何看待语文教学范畴的积累问题呢?

说到语文的积累,我们往往先联想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用生活的活水来滋养语文,诚然是语文教育的重要规律,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学生一生的生活提供取之不竭的能量?换言之,语文课内的学习,是最重要的积累;对于母语及其所包含的民族文化的积累,是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应该承担的基本责任。

这种积累的内容,不仅仅是背诵名言名篇,它要求师生对每一个学习个案都尽可能的作科学的把握,长此以往的坚持;同时,在应对现实的母语交际问题的过程中,将所积累融会贯

通。例如,就阅读教学来说,在阅读每一篇课文的时候,都有一番文字层面、情感层面、文化层面、审美层面的互动;积累,则是不断的在这当中涵泳深入。就教学策略而言,教学民主,是与基于对美的尊重而形成的合作相辅相成的。

由此看来,积累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下笔成文,而是在实践中逐渐的体悟到生活的规律,学会如何理解人、尊重人,从而能够应用母语这样的公共交流媒介发展个性。为此,像有的老师在作业中说的,语文的积累应该高于生活(看到这些话,感到于我心有戚戚焉。)——它应该主要的在审美的层面上展开,而不仅仅是联系或者还原了现实。就好像教学《背影》,不是让学生人人产生愧疚到无地自容才算成功,至少,要让学生在体味着作品的感染力的基础上,了解作品朴素的语言与巨大的感染力之间的“矛盾”,是来自于作者典型化的创作功夫。

至于积累的方法和途径,如老师们所提出的,诵读和识记是最基本的。同时,这也是传统语文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条方法论,是在积累语料、培养语感的过程中,主体的“精思”过程。具体来说,它应该包括这样一些环节:

1.诵读:诵读是读书的第一步,首先是借助朗读疏通字句;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吟咏、吟诵,则是介于朗读与歌唱之间的唱读,要求读出抑扬顿挫的韵律、读出激扬跌宕的兴味。此

外,听读也有其功效:“或每日令人诵读,却从旁听之。其话有未通者,略检注解看,却时时诵其本文,便见其语脉所在。”

诵读的这些方式,目的主要是为了明白大意:“须是读熟了,文义都晓得了,涵泳读取百来遍,方见得那好处,那好处方出,方见得精怪。”

在明了文本意义的基础上,才可以涵养文本的意味,这种涵养过程对于提高学习者品位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2.玩味:一味诵读是不够的,“沉潜讽诵”要与“玩味义理,咀嚼滋味”相结合。玩味的内容,大致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对这两个方面的学习,都应该抱一种鉴赏的心态。这样,无论是掌握内涵也好,还是注重对文学性的体认也好,逐渐的会从中得到性情的涵养,所以要读出滋味、读出妙处,让自己有所“感发”,才算到位。

3.通悟:理解意义,玩味义理,体会艺术,都不是割裂的,而是通过诵读涵泳整合为一体,转化为学习者的涵养。

这尤其表现在对知识的学习上。如朱子尝言:“《诗》中头项多,一项是音韵,一项是训诂名件,一项是文体。若逐一根究,然后讨得些道理,则殊不济事,须是通悟者方看得。”音韵、训诂等等相关的知识,是学《诗》的基础。朱子先自将相关知识提供给弟子,学生要做的,主要是以此为凭借去熟读

玩索,将基础知识的学习放到具体诗篇的语境当中,结合对人情语脉的理解体悟来学习知识,这是体现在知识学习中的所谓的“通悟”。

4.自解:这是在理解了文本的基础上作个性化的解读,不但要读出滋味,还读出自己的体会,这当中,便包含了学习者的创新。而这与借自欧洲的“对话”理论、接受美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像很多老师在作业中说的,积累不是结果,而是一个发展过程,那么,欲令学生好好的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老师先须是经历过的,就像林砺儒先生所说:“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归根结蒂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学识修养。语文是基础学科,就是说它无所不名,用得到的知识甚广,教师必须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语文是人生中无所不在的现象,要教好语文就必须对于人生有丰富而深入的体验,尤其对儿童、青年有透彻的了解。用一句古老的话说,语文教师是经师,也是人师。”这不是什么难事,教师因热爱而不断自我提高着,自然明白个中妙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