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建闽(德州学院) (1)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管理和教学在某一段时期内出现了一些非正常现象),在排除了实施过 程中存在的问题后,就应该考虑培养目标是否脱离了实际、课程体系设计
中是否存在问题。——修订的前提是要解决问题!
怎样才能知道课程体系是否存在问题呢?可以从举办专业的学科、社 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等多个视角来分析。站在学科视角,要看毕业生能否胜 任进一步进行学科学习和研究、以及是否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从社会需 求的视角,要看毕业生能否很好地胜任相关岗位的工作要求和适应不断发 展的社会需要;从学生发展的视角要看他们是否具备了全面可持续发展的 能力和素质。
关联关系标明并非随意组合课程都可构成课程体系。如,
倘若学生在全校数千门课程中不加任何限制地随意选择自己 想要修习的课程,或教务部门不对各院系提供的(选修)课
程进行必要设计和规划,许多学生所修习课程就因缺乏必要
联系而难以构成一个系统。“课程碎片”(fragmentation)或 “课程大杂烩”(potpourri)对于高层次人才培养不利。

对职业领域的重要性
3

2

1
职业写作 职业演讲 应用数学能力 外语水平 决策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交际能力 团队合作精神 知 识 面
二、为什么要修订课程体系?
刚进入职业领域毕业生的普遍性
高 3
对职业领域的重要性
中 2
低 1
诚 信 道德规范 表达沟通 创新能力 进取精神 奉献精神 吃苦耐劳 仪表面貌 学习能力 敬业精神 事业心责任感
二、为什么要修订课程体系?
大众化/就业方式转变/社会发展等因素造成毕业生就业压力大: 6月11日,中国社科院在京举行“2012年就业蓝皮书新闻发 布暨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研讨会”,并发布《2012年中国大学 生就业报告》。 蓝皮书显示:在就业的2011届本科毕业生中,有47%对自己就 业现状表示满意(本科50%,高职44%),就业半年后在“政府机构、 科研事业”就业满意度最高(60%),在“民营企业、个体” 满 意度最低(43%)。 本科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是警察、建筑师和税收工作者 (均78%)。最低的是旅馆服务台职员(27%)。高职高专就业满意 度最高职业是石油技工类(79%),最低是机床操作工(24%)。 本科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行业是“银行、保监会和证监 会”“烟草制造业”(均74%),最低行业是“医疗健康用品零售 业”(32%),高职最低行业是“办公及居住区的物业服务业”。
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
2012本科就业绿牌发展专业: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 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运输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
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审计学。2012高职高专就业绿牌发
展专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焊机技术与自动化、楼宇 智能化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课程体系微调例外)
课程体系编制涉及到目标定位、课程及内容选择、课程 之间关系、实施与评价、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人财物资源 配臵与协调等学校教育的诸多方面。由于课程体系的复杂 性、综合型和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决定了编制过程是 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一项团队活动。
三、应该由谁来(修)制定课程体系?
需要一位能从全局来指挥和协调的“总工程师”,就好 比乐队必须通过指挥统一“步调”才能演奏出和谐优美的 乐章一样。 国内外实践证明,如果没有强有力领导,编制活动的顺 利开展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假若有一位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产生原因的强有力
一、课程体系是什么? 2、整体性:高质量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
培养目标的整体性
课程结构与课程功能的整体性 课程体系实施的整体性
国外一项研究表明,高质量的课程体系是由一定数量的必修课和适当的选 修课构成的。 近年来实践中有了课程群概念。什么是课程群?没有概念上的界定。精品 课程有个联合申报课程(一般由3-5门课程组成),应该体现课程群的总体特 征。但实践中比较乱,面和心不合、拉郎配的现象有之。 左右关系:全校不同专业开设的高等数学是不是群? 前后关系:前继后续课程是不是群?
成为一种语言腐败。改革首先是要针对问题的,要分析存在
的问题及其成因,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改革。
三、应该由谁来修(制)定课程体系?
三、应该由谁来(修)制定课程体系?
学界有一种观点:应将课程编制和管理的责任全权委托 给学科教授,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术信条和兴趣来编制课 程体系。 中外高等教育实践证明:这样编制的课程体系,无论对 学校教育目标还是学生自己发展目标来说都难以实现。
二、为什么要修订课程体系?
二、为什么要修订课程体系?
如果一所高校某专业培养毕业生长期受社会广泛欢迎和青睐,甚至供 不应求(满足国家需要),这样的课程体系一般来说是成功的。反之,如 果某专业培养的多数毕业生不受社会欢迎,说明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不能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假若这种差距不是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例如学校
“关联”和“整体”是这一概念中的两个基本特征。
(关于“课程”这一基本概念我们不在此讨论)
一、课程体系是什么? 1、关联关系:课程之间关系的基本描述
关联是指课程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 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主要反映这些课程在培养人才知识、 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内在联系,它像“粘合剂” 将各门课程有 机粘合成了联系紧密的人才培养整体。
课程体系构建(编制)理论与方法

究竟什么是课程体系? 为什么要修订(制定)课程体系?
应该由谁来修订(制定)?
怎样进行课程体系的修订(构建)?
如何对课程体系进行评价?
…… 是高校管理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感谢大会组委会给我这次与大家分享几年来研究成果和思想的机会!
(前几天参与省精辟课程的评审,觉得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更有现实意义)
二、为什么要修订课程体系?
2011届本科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专业门类是工学(92.5%),最低是法学 (86.8%)。 2012届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 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 部分红牌专业是供大于求造成的;部分红牌专业如计算机类是人才培 养质量达不到产业的要求造成的,一方面应届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岗位,一
课程体系构建(编制)理论与方法
一、课程体系是什么?
一、课程体系是什么?
人们普遍认可课程体系是一个系统的观点。实际上“体系” 和“系统”中文词义本质上一致,课程体系就是一个关于课程
的系统。英文与“课程体系”对应词汇之一是“curriculum”,
美学者阿克塞尔罗德(Joseph Axelrod)1968年第一个将其看 成了是一个系统。(program) 系统可简洁描述为“一组相互关联的事物组成的整体”。 因而课程体系就是“一组相互关联的课程所组成的整体”,
的领导,能对影响编制的各种因素有较全面的认识,对整
个工作能进行综合指挥、协调和统一管理,并具备在不同 意见间进行协调和对话能力,能够营造一种激发广大教师
二、为什么要修订课程体系?
• 调查同时可以得到校友的工作、岗位分布等信息。 • 发现不同毕业生对课程认为的差异;甚至发现课程之间在衔
接方面出现具体问题;
• 可以发现现有教学及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 可以对本校毕业生所在层次的行业发展做出某种预测。
„„
“改革”不应该仅仅成为一种口号,“改革”一词也不能
高校课程体系构建 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巩建闽 (德州学院)
gjm@dzu.edu.cn 2012年7月28日

人才培养离不开课程体系,因为它决定着人才培 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高等教育中对于课程体系 理论和构建方法研究被长期忽略了,这与西方发达 国家能用于指导实践的研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一是课程设臵 (前提和基础),二是教学(关键)。随着我国高 等教育将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改革的实践越来 越需要课程体系及课程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指导。
二、为什么要修订课程体系?
“一个基于校友反馈的人才培养质量问卷及案例分 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第4期(7月出版) 通过分析美国学者罗伯特·M·戴尔蒙德的校友 调查问卷,结合案例探讨了通过校友问卷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的方法——旨在给出一个可资借鉴的模板
二、为什么要修订课程体系?
刚进入职业领域毕业生的普遍性
来自“无业与退休”家庭的毕业生半年后的低就业比例最高,
本科为13.7%。
二、为什么要修订课程体系?
行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及用人单位调研对于高校宏观调整专 业结构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但对具体专业,毕业生反馈信息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 更具针对性。因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最终都反映在毕业生发展上。 而毕业生长期形成的分布状况实际上也代表了一所高校办学层次 和办学水平,很大程度上预示着今后一段时期内该校毕业生可能 走向。即使是那些不再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校友,他们从自 身发展角度对专业、特别是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培养方面的建议, 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时也代表行业) 毕业生反馈信息可通过问卷获得。国内现有研究多为较宏观 层面探讨和通过问卷对发现问题分析,针对问卷本身研究并不多 见,也缺乏简单易行、科学有效的问卷设计方法,这与我们长期 对毕业生反馈环节关注不够有关。
一、课程体系是什么? 1、关联关系:课程之间关系的基本描述
美国一些高校有“个人专业”概念,如果学校现有专业不能满足学生 需要,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组合课程方式来设计属于自己“个人专业”。个 人专业通常涉及多学科,学生必须撰写出详细的专业设计方案,经过院学 术委员会批准后,学院根据新设专业组成跨学科委员会指导该学生学习, 完成计划后可授予特别“专业”本科学位。由于有着严格审核程序,学习
程”和“后续课程”上。这一讨论同样适用于从能力和素质 等培养的角度来分析课程之间关系的场合,例如,一个具体
的能力究竟应该在哪一门课程中首次进行培养,在哪一门课
程中得到进一步加强,又在那些课程中得到综合应用甚至是 对其进行评价等。
一、课程体系是什么? 2、整体性:高质量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
课程体系的构建决不仅仅是增加或减少几门课程的问 题,除了关联关系外,课程及其内容的选择更要根据专业 的培养目标从整体上来精心谋划。例如,研究型大学就更 多关注学科发展、注重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以及具有较 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而承担大众化任务的 地方高校,既要考虑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对知识的深度要 求,还要注重知识的社会应用价值,根据需要更多地注重 区域社会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具 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一个设计优良课程体系应该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与 课程功能,以及实施等几个方面体现出整体特性,这也是 系统科学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一条基本的科学原理。
一、课程ຫໍສະໝຸດ Baidu系是什么? 1、关联关系:课程之间关系的基本描述
课程之间关系可以从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等视角来考察。 对于理工科,如果仅从知识角度来看,不同课程对于某个特 定的知识就可能存在着“介绍/培养”、“重现”、“直接引 用或运用”,以及在此知识基础上“继续发展”等关系,该
特定知识就成了课程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外显在了“前继课
现象 ———高等教育中也有搭便车
二、为什么要修订课程体系?
《光明日报》(2012.06.13):14%的大学毕业生处于“低 就业”状态——“低就业群体”定义为从事与专业不相关的
工作或半职工作,并且在本地区月收入处于最低的25%的毕业
生。调查发现,低就业的大学生中,有10.4%毕业生为自愿低就 业,3.6%为非自愿低就业,也就是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岗位。 调查显示,2011届本科毕业生中,教育学专业毕业生处于 低就业状态的比例最高,为22.1%;医学毕业生最低,仅为6.2%。
较为困难,因此毕业生很少——“个人专业” 也反应出了美国高等教育
对于课程体系的重视。 关联关系有一个“度”的问题:不意味着任意两门课程之间就一定要 存在着某种关系。另一方面,国内高校同一专业课程中,不同课程之间存 在着许多明显的知识重复或重叠现象。表面上看这些课程之间存在着相当 多的“关联”,但这种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完全可以替代的重叠关系,当这 种重复过多时,就势必抑制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课时的浪费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