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暗房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白暗房工艺
黑白胶卷的冲洗
现场拍摄完成后,就要在暗房中对胶片作后期处理。
后期处理包括胶卷的冲洗、照片的印放和剪裁等。
学习摄影,还应该了解并掌握暗房操作的基本技术。
暗房又叫暗室,是一种不透光的、用于胶片冲洗和照片制作的专用房间。
暗室内通常分为干区、湿区两部分。
干区内安放印相箱、放大机等设施,供印相和放大用;湿区主要供配制药水,进行显影、定影和水洗等项操作之用。
对暗室的基本要求是不透光、设备布置有序,给排水便利,安静、无震动,电源稳定,通风良好,最好能保持恒温。
一、胶片冲洗的原理
胶片曝光后,部分卤化银在光的作用下生成潜影。
这些潜影人们看不见,必须经过显影、定影,把这些潜影变成可见影像,并经印相或放大,方能得到与景物明暗一致的照片。
所以,拍摄后要得到照片,必须经过胶卷的显影、定影、负像转正像(印相或放大)等环节。
胶片曝光时,胶片上的卤化银由于光能的作用而分解成银离子和卤素离子,感光多的部分,分解的银离子就多;感光少,卤化银分解也少。
分解的银离子与卤素离子放出的电子相遇成为银原子,构成了潜影。
显影过程是利用显影剂的还原作用,把胶片上已经感光的卤化银还原成金属银。
由于胶片各部位感光不同,还原出的银粒子有多有少,因而胶片各部位的密度也不相同,而未感光的卤化银依然留在胶片上。
定影过程是利用定影剂的溶解作用,把未感光的卤化银溶解在定影液中,以防其见光变色,难以长久保存。
定影后,胶片上只留下还原出来的银粒子所组成的影像。
这是与现实景物影调明暗相反、黑白颠倒的像,称为负像。
负像转正是利用印相或放大的过程,使黑白颠倒的负像再次颠倒,成为与景物影调的一致的正像。
在负片上,景物高光部分的密度大,阻光率高;阴影部分的密度小,阻光率低。
印相或放大时,底片上密度大的部分通光少,还原出的影调浅淡,密度小的部分通光多,还原出的影调深暗,从而与被摄景物的明暗程度相一致。
黑白暗房工艺(2)
常用冲洗配方
黑白感光片常用的冲洗配方包括冲洗胶卷的显影液、冲洗黑白照片的显影液和通用定影液。
1.冲洗胶卷的显影液
冲洗胶卷的显影液应具备几个条件:一是能显影出层次丰富的影调,密度要适中;二是显影出的底片影像的银粒要细,便于放大;三是反差不宜太高或太低。
反差太高,会影响高光部分影调的表现,细微部分的层次难以显示;反差太低,
影像又平淡无力。
适合上述三项条件的显影液比较多,最常用的有D-76显影液和依尔福PQ-FGF微粒显影液。
D-76显影液
温水(52℃)750ml
米吐尔2g
亚硫酸钠100g
对苯二酚5g
硼砂2g
加水至1000ml
其pH值为8.4~8.7
原液使用,罐显,18℃显影时间8~12分钟,20℃显影时间为5~10分钟。
D-76显影液早在1927年就已使用,其感光度、颗粒性、清晰度等综合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保存性。
作为标准的微粒显影液,能够得到反差适中、银粒细腻的效果,一直受到好评。
常用的依尔福PQ-FGF微粒显影液,配方如下。
PQ-FGF显影液
温水(52℃)750g无水亚硫酸钠100g对苯二酚5g硼砂3g硼酸3.5g溴化钾1g 菲尼酮0.2g加水至1000ml PQ-FGF显影液原液使用,具有保存性能好、显影能力强的特点。
此液与D-76显影液呈现同样的细微颗粒,反差柔和,稳定性好,显影活性强,影调丰富,可增感至 1.5~2倍。
如需增感,可以拍摄时把ISO100/21°胶卷当ISO200/24用,显影温度为20℃,盆显时间为9~13分钟,罐显时间为12~16分钟。
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PQ-FGF型显影液的性能不易掌握,故以使用D-76显影液为佳。
4、用于印放照片的显影液
照片是供读者直接观看的,因此要求照片有明快的影调,丰富的层次,适中的反差,尽量小的灰雾度。
照片制作量较大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要求照片显影液有较快的显影速度。
通用的相纸显影液是D-72显影液。
D-72显影液
温水(45℃左右)750ml米吐尔3g无水亚硫酸钠45g对苯二酚12g碳酸钠67g 溴化钾2g加水至1000mlpH值10.2D-72配方的特点是显影剂含量较多,碱性较强,显影速度快。
亚硫酸钠含量则少于冲洗胶卷的配方,起保护显影剂和防污染的作用,溴化钾则能防止灰雾产生。
用作一般照片显影,可按1:1或1:2加水稀释。
18℃~20℃时,印相纸显影1~2分钟,放大纸显影2~3分钟。
显影效果与药液浓度密切相关,原液使用时,显影速度快,照片反差大,影调硬。
花卉、风景及人像等要求颗粒细腻、反差适中的效果,可将原液稀释后再用。
在没有微粒显影液冲洗胶卷时,也可用D-72配方加倍稀释后使用,如1:4稀释后,显影时间4~8分钟;在1:10稀释后,可用显影罐冲洗,18℃~20℃时显影12~16分钟,可得到较为细腻的颗粒和适度的反差。
3、定影液
常用的定影液有酸性定影液、酸性坚膜定影液和快速定影液等多种。
目前通行的定影液是F-5酸性坚膜定影液,可同时用于胶卷和照片的定影。
配方如下:F-5酸性坚膜定影液
温水(60℃~70℃)600ml硫代硫酸钠240g亚硫酸钠15g28%乙酸48ml硼酸7.5g铝钾矾15g加冷水至1000ml注:加铝钾矾时药温不超过30℃。
这是柯达公司推出的集停显、定影、坚膜三合一的配方,在国际上最为常用,性能也较全面。
F-5定影液用于胶卷定影,原液使用,定影时间为10~20分钟。
用于照片,定影时间为5~10分钟。
如定影时间太短,则不易定透;照片定影时间过长,反差和密度会削弱,若定影液渗入相纸纤维过多,会增大水洗难
黑白暗房工艺(3)
三、影响胶片冲洗效果的因素
除正确曝光外,胶卷冲洗是决定照片质量的另一重要环节。
冲洗时,显影配方、冲洗时间、药液温度和显影过程中的搅动都会影响到负片的密度、反差、影调和层次的表现。
因此,“定时、定温、定搅动”成为胶片冲洗的基本要求。
1.显影配方对冲洗效果的影响
不同的显影液配方,显影剂含量不同,其pH值不相同,显影效果也就不同。
显影剂含量多,其显影能力强,对胶片还原作用就强;显影液中对苯二酚含量多,反差就大;显影液的碱性强,其显影能力会增强,影像颗粒也会变粗,灰雾度会加大。
2.药液温度对冲洗效果的影响
感光片的冲洗温度一般都标定在18℃-20℃,此时,能得到正常的反差、密度和影调。
如果药液温度偏低,显影剂还原能力降低,胶片的密度、反差无法得到正常的表现;如果药温偏高,显影剂还原能力提高,会导致胶片密度增大,反差提高,甚至灰雾度加大。
3.显影时间对冲洗效果的影响
在正常的显影温度下,适当延长或缩短显影时间,可以调控影像的密度和反差。
显影时间延长会使感光片的密度增加,如果延长的时间超过一定的临界点,会导致未感光的卤化银还原而产生灰雾,从而降低反差,并影响层次的表现和画面清晰度的表现;相反,缩短显影时间会使感光片的密度减小,反差降低。
显影时间应从胶卷浸入显影液时开始计算,至胶卷完全浸入停显液或定影液中才算结束。
不用停显液时,应把第二次水洗30秒的时间计算在内,因为水洗时乳剂中的显影剂依然在起作用。
4、搅动对冲洗效果的影响
冲洗胶卷时的适度搅动,一是防止显影进入胶卷后产生气泡而造成显影不均匀;二是在显影时,从乳剂中溶解下来的溴化物堆积在胶片表面,影响显影剂发生作用,搅动可以驱散这些溴离子,使胶片得以正常显影。
搅动次数少,影调柔和、反差偏小;搅动次数多,反差大,则影调较硬。
5、药液新鲜程度对冲洗效果的影响
显影液、定影液的新鲜程度对冲洗效果也有影响。
新鲜显影液的显影还原能力强、效果强烈;使用过的显影液由于受胶片溶解的溴化物的影响,显影能力受到一定抑制。
多次使用会使显影剂消耗较多,显影能力降低,因此不加补充液的显影液用后不宜保存
黑白暗房工艺(4)
四、冲洗的程序和方法
胶卷的冲洗,是指把经过曝光的胶卷利用显影液和定影液的作用,将胶卷感光乳剂中所产生的潜影还原为可见影像,把未感光的乳剂溶解掉形成负像的过程。
显影和定影,是胶卷冲洗的两个主要环节。
1、冲洗程序
胶卷冲洗的程序为:水洗(30秒)→显影(8~12分)→停显或水洗(30秒)→定影(10分~20分)→水洗(15~30分)→晾干(原图6-1)
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可以开始冲卷了。
用显影罐冲洗,需在暗袋或暗房内装片,装好后,盖上显影罐,即可在明室中进行操作;如果用显影盆冲卷,则整个过程在暗室中进行。
水洗:时间约30秒,水洗的作用一是湿润感光乳剂,使其进入显影液后能均匀地吸收显影液,使显影均匀;二是洗去胶卷上的防光晕层和保护层,减少污染胶卷的可能,保护显影液。
显影:倒入显影液,第一分钟反复搅动,以后如果罐显,则每分钟摇动10至20秒直到显影结束;如是盆显,则将胶卷浸泡在显影液中轻轻地反复卷动或上下拉动直到结束。
应防止手指接触乳剂膜,尽量避免显影中将胶片提出显影液暴露在空气中。
在盆显进行到约2/3时,可在暗绿色的安全灯下观察显影效果,检查密度是否合适,继续显影到密度符合要求为止。
停显或水洗:在停显液或清水中作30秒钟的水洗,以洗去胶片表面残留的显影液,防止污染定影液。
定影:将经过水洗或停显后的胶卷放入定影液,操作同显影。
定影时要注意将胶卷定透,以防日后变色或出现乳白色的灰雾。
水冼:定影后,即可在明室作水洗。
一般需流水冲洗15~30分钟。
水洗时,水温太低会影响水洗质量,应相应延长水洗时间。
晾干:将水洗后的胶卷挂在阴凉干燥处,注意防尘。
如急需放大,可用电吹风微风吹干。
3.胶卷冲洗的方法
黑白银盐胶卷冲洗分盆显和罐显两种,黑白染色胶卷应送彩扩店用C-41彩色负片的冲洗工艺用冲洗。
盆显:指用显影盆冲洗胶卷的方法。
冲洗前,先准备好三只显影盆,分别注入温度适合的显影液、停显液(或清水)和定影液,按冲洗顺序排好,做好准备后,关上灯、在全黑状态下用手工操作完成从洗到显影、定影等环节,其中显影过程和定影过程均可在暗绿色的安全灯下检查效果。
定影结束后,方可开灯。
盆显的好处是能及时发现密度变化,从而得到较好的显影效果;缺点是整个操作需在黑暗中进行,显影中胶卷与空气接触多,易氧化产生灰雾;卷动胶卷的过程中,还可能划伤乳剂膜。
罐显:指用显影罐冲洗胶卷的方法。
显影罐是一种用胶木、塑料或不锈钢制成的专门用于冲洗胶卷的密封性用具,轴心有胶带式和轨道式两种。
冲洗前,要在暗室或暗袋中先把胶卷装上片轴,再放入罐中盖好盖,以后即可在明室操作完成冲洗过程了。
罐显的好处是:除装片外,其他整个过程均可在明室操作;胶卷固定在片轴上,乳剂不易划伤;胶卷完全浸没在显影液中,不与氧气接触;容易控制显影时间和显影温度。
定时、定温、定搅动的胶卷标准冲洗,使冲片质量优于盆显
黑白暗房工艺(5)
五、负片的鉴别和保存
1.负片的鉴别
胶卷冲洗后,需要检查拍摄和冲洗质量,选择供印放的底片。
负片鉴定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
(1)密度底片的密度受曝光量和显影质量的制约。
曝光量的大小与底片的密度成正比,曝光量多密度大;曝光量正常,密度适中;曝光量少,则密度偏些显影质量主要由药液的浓度、药温、显影时间以及药液的碱性对密度产生影响。
(2)反差底片反差受拍摄条件和显影条件的控制。
拍摄中,天气情况、景物自身明暗对比、镜头锐度等都会影响反差。
冲洗中,不同的配方,不同的浓度,不同的药温和碱性,不同的
显影时间和搅动以及感光片本身的反差性能都会对反差产生影响。
(3)颗粒度颗粒度与胶片的感光度成正比,感光度高则颗粒度大;曝光过度导致银盐积淀,颗粒度偏大,反之偏小;冲洗中如药液碱性强或温度偏高,颗粒均易偏粗。
鉴别负片可使用密度计或观片箱来鉴别,也可选择光线柔和而均匀的窗口。
放一张洁净的白纸在桌上,用白纸的反射光在放大镜下观察负片。
首先看负片的清晰度,有的由于放大倍率增大
而使照片模糊就不能用。
在此基础上,再看负片的密度、反差和颗粒。
有三种情况比较容易鉴别。
其一是密度适中,反差正常。
底片不厚不暴亮部和暗部层次分明,影调丰富。
其二是密度偏大,灰雾偏大、反差偏小,颗粒偏粗。
由于曝光过度,显影时间过长,药液活性太高等原因,导致底片密度过大,亮部缺乏层次,惟暗部影调尚好,放大时因底片偏黑、反差
偏小,带来一定困难。
其三是密度偏小,反差偏小,颗粒较细。
这往往是由于曝光不足、显影不足而造成的。
底片偏薄,暗部无层次,亮部有较好的影调,放大时由于底片密度小,易产生灰雾。
对负片的鉴定,很多初学者认为不大好把握曝光与冲洗两个因素中到底哪一方面有问题,这可用一简便方法鉴别。
在胶卷出厂时,每一个胶卷边上都有一些文字符号,彩色负片还有某种特
定颜色的条纹,这些标记都是用标准曝光印上去的,彩色片的有色标记是由特定的色光印出来的,通常称为色标,我们可以从这些标记的情况来判断是曝光问题还是冲洗的问题。
如果影像的最大密度部位与标记的深浅大致相同,最小密度比片基透明度略高,则曝光正常,显影正常。
此时的负片反差适中,最大密度和最小密度之间均有丰富的层次;如果标记浅淡,影
像浓黑,则是显影不足,曝光过度;如果标记浓黑,影像深黑,当是显影与曝光均过度;如果标
记黑度正常,影像密度不足,是显影正常,曝光不足;如果标记黑度正常,影像密度大,是显影
正常,曝光过度;如果标记浅淡,影像浅淡,是显影与曝光均不足。
通过标记与影像密度的浓淡
程度可进行具体分析判断,找出问题所在(原图6-4)。
2.负片的保护
每一次拍摄产生大量的负片,但并不是所有的片子都有用,通常要作一些选择。
初选时,即把有弊病的、不合适的负片淘汰掉;选出马上要印放的底片,即选取影像清晰,影调、反差适中
的底片洗出样片。
把一些暂时不需印放的底片留存备用,并认真做好底片的保存工作。
黑白暗房工艺(6)
黑白照片的制作
经过冲洗得到明暗与实物相反的负像后,还需经过印相或放大才能得到与实物影调一致的照片。
因而,了解印相和放大知识很有必要。
一、相纸的选配
1.相纸的型号
黑白照相纸有印相纸和放大纸两种,分别供印相和放大用。
无论是印相纸还是放大纸,都有型号,国产照相纸通常分为1、2、3、4号。
照相纸的型号表示它不同的反差和宽容度。
反差是指照片中黑白阶调之间的比值,反差小的感光纸称为软性纸,反差大的则称为硬性纸。
1~4号纸分别被称为软性纸、中性纸、硬性纸和特硬纸,不同型号的相纸可以适应不同反差的负片的制作需求。
黑白照相纸的宽容度是指它对曝光量的适应能力,即曝光多一些或少一些能否获得较好的效果。
照相纸的宽容度同其反差系数呈反比,即1号纸的反差系数小,宽容度就大,4号纸的反差系数量最大,其宽容度最些
2.照相纸的感光感色性
黑白照相纸的感光能力低于胶卷的感光能力,而印相纸的感光能力又低于放大纸。
照相纸只与黑白底片配合使用,乳剂中未加增感色素,感色能力控制在波长510纳米以内,感受不到橙红色光,对橙黄及黄绿色光感受迟钝,故而在制作照片时可用橙红色灯作安全灯。
二、黑白印相方法
印相是制作照片比较简单的办法,主要用于大尺寸的负片、证件照片和照片小样的制作。
初学者在没有放大条件时,也可用印相的方法获得小幅照片。
1.印相所需的器材
印相所用的器材主要是印相箱或印相框(也叫印相夹)。
印相框类似镜框,构造简单实用。
使用时,将底片和照相纸膜面相对夹在两片玻璃中,底片四周用黑纸遮挡后即可曝光。
光源可以是自然光,也可用灯光,无论何种光源,均需注意曝光的均匀。
印相箱也叫印相机或晒箱,它是一只方形或长方形的箱子,内装1~2只白炽灯泡和一只红色安全灯,灯的上方装有1~2块磨砂玻璃,使灯的光线均匀而柔和。
印相箱的顶端有一块长方形的透明玻璃和一个能开合的箱盖,箱盖朝玻璃的一面贴有一层厚绒布或毛毡,用来压紧负片和照相纸。
除了印相框和印相箱外,印相时还需一些辅助工具。
裁纸刀:用来裁切照相纸和照片的边框。
定时钟:用来控制胶卷的冲洗时间、照片的曝光时间,有的印相箱装有定时器,可不用定时钟。
暗室温度计:在安全灯下也能看清楚,用以测量药温、水温。
相纸夹:用于冲洗照片时夹持相纸,避免用手接触药液。
冲洗盘:盛放显影液、定影液和清水,用于胶卷盆显和洗相、放大的显影液、定影液。
黑色硬卡纸:作遮光框用,以使照片留有适度白边。
其他还包括安全灯、烧杯、贮液用的瓶子、加仑桶、量杯、天平、毛巾等。
2.印相的方法和程序
首先做好印相和冲洗的准备。
把要印相的底片和相纸准备好,做好印相箱、裁刀、冲洗工具的清洁工作,检查电源,稀释好洗相用的D-72药液,贮好清水,配好F-5定影液,即可开始印相(图6-6)。
(1)安放底片和相纸在安全灯下,将要印相的底片药膜面同印相纸的药膜面相对,底片对着光源铺放在印相箱的玻璃上。
相纸应大于底片,可用黑纸作的遮档框遮住多余的相纸边缘,轻轻合上箱盖。
(2)曝光印相箱的箱盖合上后,稍用力下压,则按钮压下,此时红灯灭,白灯亮,相纸开始曝光,在按下箱盖后即开始曝光计时。
一张密度适中的底片,曝光时间约需数秒钟。
如果底片密度大,需增加一些曝光量,底片密度小,曝光量适当减少一些。
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可先做试条,即先用一些相纸条按不同的曝光量试验,从中选择曝光正确的试条,按该试条的曝光时间正式曝光。
(3)显影用D-72显影液,将曝光后的相纸斜插入显影液内,用相纸夹夹住相纸边缘轻轻翻动,消除相纸上的气泡,并可使药液均匀浸润相纸,均匀显影。
当相纸出现影像后,可观察出影的快慢。
出影快,影调深,说明曝光偏多;出影慢,影调浅,说明曝光偏少。
正常的显影时间为1~3分钟。
(4)停显和定影经过显影的照片有了合适的密度后,夹起浸入停显液约半分钟,再放入定影液进行定影。
现在大多使用停显、定影、坚膜合一的F-5定影液,这样可先将相纸在清水中略洗几秒钟,换用另一相纸夹,将相纸沥干水后放入定影液中定影10~15分钟。
换相纸夹和水洗是为了防止将显影液带入定影液,影响定影质量。
定影时要适时翻动相纸,以防粘贴而导致定影不彻底。
(5)水洗照片定影后应在流动的清水中漂洗20~30分钟,以漂去相纸上的定影液和盐的化合物。
水洗的水温以20℃(±5℃)为佳。
(6)上光与烘干如使用涂塑纸,则无需上光,可自然晾干。
如使用钡底纸,则需烘干。
如用大光纸,还需上光。
使用上光机烘干的同时,照片亦同步上光。
最后,将干燥后的照片裁边,即可供使用了。
黑白放大技艺
照片放大是利用放大机将负像转为正像的同时,放大底片的画面。
在放大光源的投射下,负片影像通过放大机镜头结影在放大纸上。
镜头离放大纸愈近,影像的放大倍率越小;镜头离放大纸愈远,放大倍率愈大,放出的影像就愈大。
放大与拍照的原理是相通的。
拍照是把感光片装在不透光的照相机暗盒内,外面的景物在光线作用下,通过镜头到达感受光片上成像;放大则光源与负片均在放大机内,影像通过放大镜头呈现在放大纸上,因此放大须在有安全灯的暗室里进行。
1、放大照片所需器材
除前述印相时所涉及的辅助工具外,放大照片最主要的器材是放大机。
(1)放大机的种类常见的放大机根据淘汰和照明方法的不同分为集光型、散光型和半集光型三种。
集光型放大机采用发光强度较大的明玻璃泡或磨砂灯泡作光源,有两块平凸集光镜,其特点是亮度高、感光快,放制的照片结像清晰,反差较大。
散光型放大机使用冷光管加奶白玻璃作光源,也有用奶白灯泡的。
不装集光镜而装有散光玻璃,其特点是光线柔和均匀,放制的照片层次好,颗粒细,反差平和。
半集光型放大机使用磨砂灯泡或奶白灯泡,同时装有集光镜和散光玻璃,它既有集光型放大机投射光线明锐的特点,又有散光型放大机散射光线柔和的特点,尤其适合制作反差适中的照片。
一般情况下,集光型、半集光型放大机多用于黑白照片的放大,可获得较好的清晰度和锐度。
彩色放大则多用散光型放大机,可获得较好的层次和色彩的表现(原图6-7)。
(2)放大机的结构黑白放大机的基本结构是由灯室、集光镜、片夹、镜头、调焦钮、承影板等部分组成(原图6-8)放大机光源位于不透光的灯室内,其上部装有一只平头专用放大灯泡,灯泡选用100W、150W或200W均可;下部装有集光透镜或散光玻璃。
灯室下部是安放负片用的可调尺寸片夹,片夹下方是放大镜头,最下面是承影板。
灯室、片夹、镜头等都安装在可调节高度和方向的支架上。
通过调节高度来调节镜头至承影板(放大纸压板)的距离,从而调节放大倍率。
通过微调装置可精确调焦,以获得清晰的影像。
2.放大照片的操作程序
(1)安放底片
将预先选定要放大的底片按编号一张一张准备好后,把首先要放大的底片放入片夹内的中心位置,放时药膜面向下,影像应倒置,这样投射在承影板上的影像就是正像,便于操作者剪裁和调焦。
安放好底片后,应仔细调整片夹的遮光框,以便把空余的边框遮住,避免漏下的光线影响照片的质量。
(2)调整机身位置,剪裁画面,确定放大尺寸
先将放大机承影板的活动压尺板调到所需的放大尺寸,将预先准备的调焦纸(可用废相纸代替)放在压尺板上,开启光源,调大光圈,影像投射到调焦纸上,调整放大机身的高低,直到所需的剪裁画面符合画幅尺寸为止。
(3)精确调焦
放大时,需精确地调整镜头,使影像达到最清晰。
调焦时,把光圈开到最大,使影像明亮,以便于调焦。
调焦时要注意观察黑白线条分明的部位,如人的眼睛、头发等是否清晰。
调完焦后再将光圈调小到适当程度(一般缩小两级),以提高照片的成像质量。
(4)放大试样,求取最佳曝光量
放大曝光同拍摄曝光一样,也需要准确的曝光量。
大多数暗室都没有专用的测光仪,需要靠人工来确定曝光量。
影响放大曝光量的主要因素有:底片的密度,放大倍率,放大纸感光度,灯光强度,曝光时间和镜头光圈等,在放大曝光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上诸因素。
具体的曝光量可以通过试样进行测试。
在调好焦后,可先用小条放大纸曝光测试,常用的试样方法有主要部分试样和梯级试样。
主要部分试样是把试样条放在画面的主要部位,根据经验给出一个初定的曝光量,曝光后,在显影过程中观察出影快慢及层次表现,从而对初定的曝光量作出调整。
往往需要反复试几次样才能找到合适的曝光量。
梯级试样是在试条上分别按几种不同的时间曝光,如10秒、15秒、20秒,然后放入显影液,观察不同曝光量的密度和影调,选出合适的曝光量稍作调整,即可正式放大。
在观察试样时要了解红灯下照片的影调与白光下照片影调的差别。
白光下正常的影调在红灯下、显影液中会显得暗一些,这时如果按白光下的印象处理,会使显影不足,影调过浅。
(5)放大曝光
试样取得正确的曝光数据后,关闭放大灯,在承影板上预定的尺寸框内放置好放大纸,四边用滑尺压往,再按试样取得的数据曝光。
曝光时,操作者身体不要靠住放大机台,手也不能按在承影板上,以免因震动造成影像的虚化。
曝光后的相纸显影、停显、定影、水洗以及上光、烘干与印相的操作相同,不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