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教学怎样突出师范性
师范生实习报告:发挥专业特长,打造独特教学风格
师范生实习报告:发挥专业特长,打造独特教学风格在师范生实习过程中,学生们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实践锻炼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发挥专业特长,打造独特教学风格。
本文将就此主题展开论述。
首先,师范生实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真正地接触到教育教学现场,亲身体验教学过程和管理实践,了解教育管理的各项具体任务和要求,以及校内外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
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学生、教师和校方的交流掌握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思想和人际交往能力。
另外,实习期间还可以培养细心、耐心、珍惜光阴等思想品质和个人素质。
其次,作为一名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发挥专业特长非常重要。
在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展现自己的专业特长能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语文专业为例,一名专业的中学语文教师通过综合知识的运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采层出、寓意深刻的文章;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师范生在实习中还要打造独特教学风格。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自己的教学风格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打造出独特的教学风格,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在产生良好的教学感悟的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教育、对老师的感性认识和认同。
在试教或课堂教授中,可以探索自己的教学方式和特点,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对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反思,不断完善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师范生的实习活动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打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将自己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也为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事业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浅谈专业课教师的“三性”
浅谈专业课教师的“三性”1. 引言1.1 概述专业课教师的“三性”专业课教师的“三性”是指专业性、师德性和教育性。
这三性是专业课教师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专业性是指教师在所教授的学科领域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师德性是指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包括诚实守信、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等方面的素养。
教育性是指教师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方法,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技能。
这三性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优秀专业课教师的基本素养。
只有专业性、师德性和教育性三者兼备,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专业课教师的“三性”,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帮助。
2. 正文2.1 专业性专业性是专业课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是指教师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专业性包括教师对于所教学科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教师才能准确无误地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专业性还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应用,只有将学科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才能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专业性还包括教师对于学科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的关注和探索,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和教学方法,才能保持教学的活力和有效性。
为提高专业性,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来提升自己的学科水平和教学能力,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研讨会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与其他专业教师进行学科交流和分享经验也是提升专业性的有效途径。
专业课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整合和综合运用,培养自己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的教学需求。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学习,专业课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性,为学生带来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浅谈高校专业课教师如何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浅谈高校专业课教师如何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高校专业课教师如何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在高等教育的领域中,专业课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
因此,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课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技能。
本文将浅谈高校专业课教师如何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首先,一名优秀的专业课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
作为专业课程的授课者,教师应严谨而全面的掌握所教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
只有通过广泛的学术积累和实践经验,教师才能够在教学中做到有理有据,准确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
其次,优秀的专业课教师需要善于教学方法的选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例如,通过案例教学、团队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以更加生动和直观的方式呈现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优秀的专业课教师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资源。
例如,对于较容易掌握知识的学生,可以提供更深入的学习材料和挑战性的问题;对于较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体和系统的辅导。
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优秀的专业课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纸上得来终觉浅,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研究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教师的角色也应该转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帮助他们通过实践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五,优秀的专业课教师需要注意课程评估和反馈机制。
教师应该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评估标准,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如何突出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的师范性-4页word资料
如何突出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的师范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大院校普遍开设了音乐教育系,而声乐课程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必修课程。
多年来,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沿袭音乐院校声乐专业授课方式方法,认为只要让学生唱好歌,声乐课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师范学校在对学生开展声乐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演唱能力。
师范学校的教师应当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师范性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在教学过程中以基础教育为主1.注重言传身教,规范自身行为教师在声乐教学活动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需要具备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
师范学校开展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师范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教师行业,因此,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这就需要教师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基础教育为主,让学生能够记牢基本知识,能够对基本功进行灵活的运用。
教师也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引导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
2.提高教学效率,做好基础工作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根据他们掌握基本功的扎实程度来体现的。
一个歌唱家既能够表演也能够成为一名音乐教师,对于音乐教师的要求也是如此,其既能够具备教学能力,又能够具备演唱能力。
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这些能力。
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总体体现就是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基础知识。
师范学校的声乐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声乐教育培养歌唱家,另一种是通过声乐教育培养优秀教师,两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今后从事工作的方向。
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注重提高教学效率,做好基础工作。
3.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体现学生个人价值在以往,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缺乏对学生的重视。
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个人价值,让学生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声乐教学与其他教学不同,每个学生可能拥有的基础知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嗓音还有唱法的不同,其演唱出来的感觉就有所不同,这时教师就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因材施教,体现学生的个人价值。
突出教学重点、提高传授技巧,为学生成长发挥更大作用
突出教学重点、提高传授技巧,为学生成长发挥更大作用2023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如何突出教学重点,提高传授技巧,为学生成长发挥更大作用?这就需要教育者们不断地反思和创新,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积极探索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更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来说,如下几点:1.突出知识的核心和重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知识面积覆盖。
2.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4.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透彻将知识融合到生产生活中去。
5.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未来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
二、提高传授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传授技巧是教育者们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教育者们应该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具体的方法如下:1.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利用教学资源,如案例研究、多媒体资料等来提高教学效果。
2.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法,比如激情演讲、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参与。
3.严格执行学生评估制度,让学生的成绩和表现成为课堂教学的反馈标准,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
4.利用新的信息技术,如智能教室、网络资源等,积极地与学生互动沟通,在有效的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未来的发展方向在21世纪,教育行业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未来的发展方向几乎是无限的。
下面是几点未来的发展方向:1.发展AI教育技术,将AI技术注入教育行业,从而实现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2.深度融入互联网技术,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充分地融合在一起,实现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
高等师范声乐教学如何凸显师范性
高等师范声乐教学如何凸显“师范性”【摘要1声乐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教学能力的培养,是新世纪高师声乐教学目标的重要一环。
为此,高师声乐教学要注重基础理论与技巧、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统一,讲究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l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师范性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以下简称高师音教专业)中,声乐课是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这充分显示了高师音教专业的声乐教学在培养基础教育合格音乐师资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高师音教专业的声乐教学。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基本教学方法以及具有良好的歌唱审美情趣:能分析、理解和表现声乐作品,懂得青少年歌唱训练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具有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歌唱能力和课外声乐辅导的工作能力。
虽然高师音教专业的教学对象主要是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服务于基础音乐教育,与音乐院校培养的音乐表演方面的专门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同之处(一个主要是上讲台.一个主要是上舞台).但是就声乐教学的规律来讲.高师音教专业的声乐教学与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因此。
长期以来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基本上沿袭了音乐院校的“一对一”的声乐教学模式,只是限于教学对象的声音条件、音乐素质以及培养目标上的不同。
在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中,怎样突出“师范性”,也就是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教学生“唱”的同时如何贯穿让学生掌握“教”的能力,这便是师范音乐教育声乐教学改革探索的目标之所在。
近年来.部分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也在尝试进行突出“师范性”的探索改革,在原来声乐教学的个别课基础上又增加了集体课、观摩课、示范课、小组课和必修课、选修课相结合的多形式、多层次的教学形式。
这样,学生除了在个别课中自身得到技能训练以外.又可通过集体课、观摩课、示范课等观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手段.了解和掌握除自身问题之外的各种声乐问题的解决办法.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教”打下一定的基础。
突出师范特色 培养合格师资
突出师范特色培养合格师资摘要:师范教育是地方师范院校的特色教育。
面临日益开放的教师教育,地方师范院校不但传统的优势日趋减少,而且出现师范性严重缺失的现象。
地方师范院校师范性缺失的表现极为鲜明,在当前形势下,地方师范院校必须突出师范特色,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特色;教师教育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师范教育直接决定着师资的质量和水平。
面临日益开放的教师教育,地方师范院校不仅传统的优势日趋减少,而且出现师范性严重缺失的现象。
立足实际,合理定位,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应是地方师范院校摆脱困境的必由之路。
一、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现状:师范性严重缺失(一)师范性缺失的结果及表现师范教育是地方师范院校的特色教育、优势教育。
这种特色客观地体现在毕业生的素质上。
面向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应是地方师范院校的根本任务,也是其办学特色最集中的体现。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地方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
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地方师范类院校培养的学生“含金量”不足,师范性严重缺失,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职业技能匮乏,综合素质低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要教书育人,除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要能够从教育的视野认识和评价教育现象,能够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要具备过硬的师范生基本功“三字一话”,要能够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而当前的师范毕业生与非师范生相比,除了拥有几门教育心理学理论课的成绩,并没有显示出师范生应有的优势。
会写毛笔字的简直是凤毛麟角,钢笔字和粉笔字水平也只是一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大多有碍观瞻。
2.知识结构不合理,适应能力弱传统的师范教育一直是书本加粉笔,专业加教育,而当前的师范教育,既没有继承优良传统,更没有与时俱进,对当前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了解得少,学习得少,研究得更少,对学生的培养仅仅是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流于形式的教育实习的简单相加,导致师范生知识结构单一,只剩下陈旧的专业知识和些许教育理论的点缀,稍跨专业就举步维艰,无法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强化高师舞蹈教学实践中的师范性培养
强化高师舞蹈教学实践中的师范性培养对高师舞蹈教学而言,教学生能跳和让学生能教是高师教师的重要职责。
相对而言,教学生能跳是每一位教师都注重的环节,而培养学生教的能力却是我们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本文对强化高师舞蹈教学实践中的师范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标签:高等师范;舞蹈教育;师范性为了圆满完成高等师范的教学目的与任务,让我们的毕业生不仅自己能跳,还能教书育人,胜任舞蹈教师这一职业,就必须在我们的工作中突出高师舞蹈教学的师范性。
在高师舞蹈教学中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教”的能力:一、注重教材的选用学生人学,首先接触的是教材,看到什么样的教材,就会有什么样的思维。
让学生站在一个正确的位置即师范生的位置来看待自己的学业,教材的选择就显得特别重要。
因此,舞蹈教材应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和代表性。
(一)、教材应符合高师舞蹈教学的目标高师舞蹈教学的目标是为中小学培养有舞蹈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的教师。
因此,教材内容、范围应当相对的宽广、简单。
教材应以”芭蕾”、”民间舞”、”现代舞”基训和基础理论为主体,增加适量的倾向中小学的舞蹈组合和成品舞范例。
这不仅能引起学生心理认同,还便于学生今后的舞蹈教学。
(二)、教材应符合舞蹈的教学规律教材在内容结构上要遵循舞蹈教学的规律,循序渐进,大体上分成三个部分,分别与三个年级相对应。
三个部分之间的多少、难易程度,应该是呈螺旋型上升趋势。
每个部分都有理论知识、技能、技巧训练的重点。
如:一年级以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训练学生的软开度、向学生传授舞蹈基础理论为教学重点;二年级以民族民间舞基本风格、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动作基本韵律特点,民族民间舞的教法与现代舞基训、现代舞教学、舞蹈创作理论为教学重点。
(三)教材要符合现代舞蹈教学的特点教材除了有系统的教科书外,还配有与教科书同步的音像资料和参考书,便于教学的拓宽、补充和参考。
多样性即教材不是单一的高校舞蹈课本,还应该选取一些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中小学舞蹈课本,让学生了解自己毕业后面对的教学工作应如何进行。
论教师教育中的“学术性”和“师范性”
论教师教育中的“学术性”和“师范性”作者:柳晓娜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5期摘要:20世纪80年代高校教师开始参加教师培训工作,随后90年代教育政策大幅度调整,教师教育这一策略随后走进了各个院校。
教师教育在形成不同的培养模式之后效果显著。
总之,在新时代培养的高要求、高质量教师的前提下,实现学术与师范融合的目的,改变过去呆板、单一的教学方式,结合理论与实践达到教师专业的理想程度。
关键词:教师教育;学术性;师范性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5-0029-02一、引言我国的教师教育在学术性和师范性这对矛盾问题上往往差强人意。
目前教师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指明了教师应达到的具体目标以及要求:培养学科和教育兼得的新型教育资源,这就改善了师范与学术长期以来的矛盾问题,实现了教师教育的学术与师范的融合,使得这一矛盾走向和平相处的道路上。
二、学术性和师范性对峙是教师难以回避的问题教师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师范性和学术性对教师进行培养、训练来达到教师的专业化。
一般来说,师范性是反映教师的思想、道德、行为、素养和技能等方面的因素。
它体现的是一个教师的教育专业化程度,主要问题是“怎么教”,但学术性则是在学科知识和教研任务中的学术水平程度,主要问题是“教什么”。
这是人们的普遍看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因为教师教育的追求目标是学术性的专业教育和师范性的水准保证,两者缺一不可。
就因为对学术与师范的内涵有了简单的理解和教师教育的双向性的结构矛盾,使得两者的长期对峙问题难以解决[1]。
长久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的师范性普遍,学术性也不高,导致对于教师工作的专业化发展被忽视。
前者主要是教学课本内容老旧、仅限于书本的内容;后者主要是长期存在单一的、呆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实践中体现单一教学而忽略学术方面的研讨。
因为学术性与师范性各自的实现水平,以至于影响着教师教育的专业化,使得它们各自独立,互相影响。
师范院校专业课教学中师范性的现状及对策
湛江师 范学院 学报
J OU RNAL OF Z ANJ ANG H I NORM AL COLLE GE
A p . O1 2 0 r
VO1 31 NO 2 . .
师 范 院校 专 业课教 学 中师 范性 的现 状及 对 策
二要借鉴职业教育成果改变办学理念 , 进行有针对性 的教 学, 高教 学效率 , 提 三要 学习义务教育课程 标准和 高中教
育 课 程 标 准 , 成 教 师 适 应 新 课 标 要 求 的教 育教 学观 念 。 养 关 键 词 : 业 课 ; 范性 ; 学 改 革 专 师 教 中图分类号 :60 G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7 22 1) 2 O O 4 10 —4 0 (0 00 一O l —O
作者 简介 : 泉 良(9 1 ) 男 , 杨 1 6 一 , 内蒙 古 通 辽人 。 江 师 范 学 院人 文 学 院教 授 , 事 语 文 课 程 与 教 学 论研 究 。 湛 从
第 2期
杨泉 良: 师范 院校 专业 课 教学 中师范性 的现 状及 对 策
中文专 业 , 应 的岗位 是 中小 学语 文教 师 , 文课 包 对 语
其课程设 置和 培养 方 案应 始 终 围 绕着 师 范性 进 行 。
所谓 的师范性 , 就是 师 范 院 校从 培 养适 应 于 中小 学
教学职业 的 目标 出发 , 以专业 知识 为基 础 , 着重 于 职
业素养 的形成 和教学 技 能训练 为核心 开展 教育教 学 活动 。师范性 应是 师 范 院校 办 学 的最 显 著 特征 , 也
理 为辅 助 。而 师范 院 校则 以专 业 知识 、 文化 素 养 为
师范教育质量标准
师范教育质量标准
一、课程设置
师范教育质量标准要求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要与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
相结合。
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科知识的培养,同时侧重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等师范专业知识的学习。
师范生还应接受关于教育伦理、教育法
律等知识方面的教育,以培养其合格的教育专业人士。
二、师资队伍建设
师范教育质量标准要求师范院校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师范
教育师资队伍要具备良好的学术背景和教学能力,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的学
习和研究。
此外,师范生也要有机会与优秀的教师进行互动,接受他们的
指导和培养,以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
三、教学方法
师范教育质量标准要求师范院校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师
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教学技能。
师范生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教育实习等
方式,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学习并应用教学方法。
此外,
还要注重培养师范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校外实践
师范教育质量标准要求师范生要在校外进行实践教学或教育见习。
通
过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师范生能够练习和应用所学的教育理论、教学技能
和教育管理知识。
这样既能锻炼师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能让他们了解
教育实践中的各种具体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凸显“三性”提高教研实效
凸显“三性”提高教研实效教研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如何提高教研实效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的一大关注焦点。
而在实际的教研工作中,凸显“三性”即学术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成为了提高教研实效的有效路径。
一、凸显学术性学术性是指教研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性质,教研成果需要有理论基础和学术价值。
教研工作需要立足于理论研究,深入挖掘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理论分析与探讨。
教研成果需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具备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广度。
教研工作也需要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能够形成一定的研究特色和风格。
凸显学术性,可以提高教研的理论含量和科研价值,使教研成果更具有说服力和实践指导意义。
在实际的教研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学术修养;利用互联网资源,及时获取最新的学术资料和研究成果;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只有在不断的学术积累和学术交流中,才能够凸显教研工作的学术性,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二、凸显实用性实用性是指教研成果需要能够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操作价值。
在进行教研工作时,需要立足于教学实践,深入分析和研究教学中的难点和痛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教学策略。
教研成果需要贴近教师的实际需求,能够直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凸显实用性,可以使教研成果更容易被教师所接受和应用,也更容易产生实际的教学效果。
在进行教研工作时,教师可以通过深入的课堂观察和教学实践,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需求;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讨会,了解最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教育资源,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
只有在深入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才能够凸显教研工作的实用性,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三、凸显创新性创新性是指教研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研成果需要能够产生新的观点和新的成果。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如何突出师范性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如何突出师范性【摘要】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模式传统陈旧,缺乏针对基础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与探索。
因而,要调整课程结构与设置,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才能突出师范性。
【关键词】美术教育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基本技能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是培养基础教育美术教师的主要渠道。
其培养的人才素质、能力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新课改实施后,对美术教师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我国现行的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模式却仍沿用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偏离了师范性的方向,培养出来的教师很难适应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因此,要明确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合格教师。
一、缺少师范性的表现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多数高师院校仍套用美院的课程设置体系。
重视学科课程,尤其是其中的技法类课程,这类课程占总学时量的80%以上;而教学论、教学法和教育实践等课程仅占总课量的5%左右。
教育实习一般为4周~8周,这样的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学生重技法轻理论,重专业(美术)轻职业(教师),缺少职业实践能力和经验,很难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二是学科课程的教学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教学只注重对学生的绘画技能的培训,缺少画理分析,更缺少学生评价环节。
美术史论课的教学也多是教师一言堂,缺乏师生互动,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因而,当学生的角色转变为教师角色时就很难适应。
三是不重视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
如两字训练、技法演示、口语表达、欣赏评述、课件制作等。
二、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如何突出师范性《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美术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美术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因此,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也要针对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进行改革与调整。
浅谈专业课教师的“三性”
浅谈专业课教师的“三性”【摘要】专业课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具备责任性、爱心性和专业性等“三性”。
责任性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发展的担当上,爱心性则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帮助上。
专业性是教师必备的扎实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这三性相互关联,共同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营造有利条件。
专业课教师的“三性”意义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启示是,专业课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爱心和专业素养,助力学生成长。
未来专业课教师的发展方向应注重提高师德师风,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 专业课教师, “三性”, 责任性, 爱心性, 专业性, 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教学, 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专业课教师的重要性专业课教师在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是教育现代化的中坚力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持。
专业课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和榜样。
他们教授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专业课教师的工作涉及到学生的思想教育、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专业课教师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专业课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需要具备责任感、爱心和专业素养等“三性”。
只有具备了这些“三性”,才能真正做好教育工作,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而专业课教师的“三性”也是我们本文要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深入了解专业课教师的“三性”,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到他们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他们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在下文中,我们将详细讨论专业课教师的“三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1.2 “三性”概念介绍在教育领域,专业课教师的“三性”是指责任性、爱心性和专业性。
责任性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和教育事业的使命感。
爱心性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和理解,能够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师专语文教学中要突出师范性
师专语文教学中要突出师范性师专语文课就其目的来讲,是在强化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其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初步能力。
可见,突出师范性是师专语文教学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区别。
然而,目前的师专语文教学与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雷同之处,如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尽管开设了教法课,但学生的教学能力训练还是远远不够的,毕业后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突出师范性教育,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提高语文教学的能力已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化语文教学的改革意识长期以来,在师范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种片面现象,就是只强调其工具性,而忽视了师范学校语文教学的师范性,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与培养语文教学的能力相脱节。
因而导致了教学中出现观念陈旧、模式僵化、方法单一等教学弊端,造成了理论教学多,实践机会少;知识讲授多,能力训练少;教师包办多,学生能动性差等局面,这与高中语文教学相差无几。
要改变这种现状,要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1.强化能力训练的意识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语文能力和教学能力也是如此。
所以强调实践就是因为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相比,后者比前者难。
例如:朗读教学,表面上看学生容易掌握,容易得高分,但较高的朗读能力必须通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形成。
听、说、读、写、教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
只有听、读的训练,没有说、写、教等表达方式的训练,能力是很难形成的。
要缩短师范生和小学教师之间的过渡时间,就必须强化学生在校期间的能力训练,在语文各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并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教等方面的能力。
2.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教学活动是一个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双向过程,在这一双向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启发诱导的作用。
学习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
因此,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把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来抓,突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师范性,培养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突出师范教育特色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突出师范教育特色[摘要]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
高等师范院校应把师范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全新的教学模式和管理理念,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体系,为高师学生今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等师范教育创新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崛起和腾飞的必然选择,更是时代赋予高等院校的历史重任。
目前,对高等师范院校创新教育问题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如何培养出能适应新时代潮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深受社会欢迎的创新型教师,这是摆在我们师范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高等师范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应把师范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全新的教学模式和管理理念,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体系,为高师学生今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打下良好基础。
一、构建创新型的教学模式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对教育内涵高层次的本质要求,是高等教育质量体系的重要构件,是发掘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活动过程,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和现代教育的探索,使教育过程和结果更加符合社会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要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注重教学的结果向注重教学的过程转变。
创新教育就是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组合教育资源,通过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
创新型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和教师有的放矢的辅导,使自学和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大量地独立钻研和自主实践的时间、空间和具体条件,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实践和探索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交往和沟通能力等,使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和优良的品质,具有科学和人文素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专业课教学方案
教师专业课教学方案1.引言教师专业课指的是培养教师专业素养的一门课程,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优秀的教师专业课教学方案对于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教师素养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目标设定教师专业课教学方案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3.课程内容教师专业课的课程内容应该根据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目标来确定。
包括教育理论、教育管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系统性的学习,教师能够掌握必要的教育知识,为将来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
4.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专业课教学方案的核心。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等。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课堂评价教学方案应该明确课堂评价的标准和方式。
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价结果可以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参考依据,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自学自评能力。
6.师生互动在教师专业课的教学中,师生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同时,教师需要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和观点,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7.实践教学教师专业课的教学方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来进行。
8.教学资源教学方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取相关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各种多媒体设备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9.教学环境教学方案还应该考虑教学环境对教学的影响。
教室的布局、教学设备的使用等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
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教学环境,以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怎样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师范特点
作者: 徐福春
出版物刊名: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80-83页
主题词: 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初中教师;教学工作;教学组织形式;教育工作者;教学内容;教学计划;自学材料;教学方法
摘要:<正>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祖国培养更多更好的建设人才,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已落到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身上。
怎样才能实现这一任务,首先要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文件精神和本学科的教学大纲,提高认识,为搞好教学改革奠定思想基础。
学校的培养目标制约和影响着它的教学工作,不同类型学校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因而它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也各具特色。
师专是培养初中教师的,因此也必须以这一目标为准绳,来组织教学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 李宝亭北京通县师范学校[内容] ——浅谈中师《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教学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法》则是中师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否顺利地担当起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开始,由于学生对这门专业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它的特点认识不清,往往出现两种倾向:一是思想上不重视。
二是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学习缺乏信心。
那么,《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教学,怎样突出师范性,使学生学得进,学得懂,用得上,逐步培养起学习这门专业课的兴趣呢?通过教学实践,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教学应坚持以改革课型结构为重点,以写“一课一得”为主线,以改进考查办法为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改革课型结构《小学语文教学法》课,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它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学习教法,还要训练技能,指导实践。
根据教学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尝试着采用以下课型:(一)理论讲授课。
这种课型重在理解概念,传递信息。
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掌握概念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在生活实践中认识和掌握概念,称为日常概念;二是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熟悉、掌握有关概念,属于科学概念。
如研究、理解、掌握小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小语学科的性质、任务、基本功训练等。
这是小语教学的纲,是难点,也是重点,需要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小学的教学实际,充分利用学生在日常交际中形成的日常概念,精辟地、深入浅出地讲解。
比如,学生对小语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感到深奥费解,教师就结合政治课上学习的辩证唯物主义有关常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说明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再认识小语教学的指导思想,神秘感破除了,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再比如,讲小语教学任务,先从字面上理解,再联系教学的典型事例,逐项加以剖析,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从而形成清晰的认识。
讲授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重视搜集、积累和传递语文教改的新信息,还要注意信息反馈,及时帮助学生排疑解难,鼓励他们的进步,增强学习信心。
(二)阅读讲练课。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教学是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训练,这个训练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使学生逐步做到不要老师教就能自己阅读,即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做为未来教师的中师生在校期间就要培养、训练进而具备这种能力。
为此,以《小学语文教学法》课本为凭借,按照阅读教学的程序、方法、步骤,将阅读讲练课具体化为四步教学:[!--empirenews.page--] 第一步:自学探索。
明确自学目的,提出预习提纲,教给自学方法,达到预习要求。
第二步:登台试讲。
在预习基础上,自愿登台试讲,要求明确具体,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步:集体评议。
边听边想边组织语言,当场进行评议,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应变能力。
第四步:教师小结。
明确学习重点,补充典型事例,澄清模糊认识,总结评议情况。
此种课型的目的是运用所学语文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通过实际运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在讲练中,既培养了教师意识,又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三)欣赏观摩课。
一堂好的语文课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是师生感情的沟通与升华,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
一是复录优秀语文课堂教学记实,供学生欣赏。
在统编教材中穿插编排了不少素有定评的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记实或精彩的教学片断,这是执教者多年心血的结晶,是极为珍贵的材料。
我请优秀语文教师复讲录音,再现了执教者课堂教学风采。
这样,就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将抽象的课堂记实转化为声情并茂的录音,学生欣赏时如临其境,感受很深。
二是组织观摩优秀语文教师录像课。
比如对于难度较大的“为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要处理好四个关系”这部分,我们组织观摩优秀录像课《富饶的西沙群岛》,加深了学生对如何处理四个关系的具体认识。
欣赏观摩课,旨在通过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加强教学的师范性,加深对基本教学理论的理解,弄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集体试评课。
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看课评课。
其中有学校任课教师的课,见习中听的课,毕业实习录像课,优秀教师语文课。
可评一节课,也可将几节课综合比较评;可书面评、口头评,也可在自评基础上进行集体评。
就事论理,各抒己见,沟通思想,互相学习。
试评课旨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语文课进行评价,一方面是对教学理论进一步理解、消化和吸收;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教学水平。
(五)实习汇报课。
实习即是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触也就颇多颇深,是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再学习、再认识,收获也最大。
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总结”这个环节,常以《实习归来话收获》为题,上好实习汇报课。
具体要求是:你在实习过程中,运用哪些基础理论,解决了教学中哪些问题,收到了什么效果;存在哪些不足,吸取哪些教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在自评自结的基础上向师生汇报。
[!--empirenews.page--] 这种课旨在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培养勇于实践、勤于总结的良好习惯,通过汇报,沟通思想,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学任务能否很好地完成,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效率。
改革专业课的课型结构,就要突出师范性,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专业课的特点出发,从未来教学需要出发,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还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学习。
二、撰写“一课一得”《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教学,不但要调整、改革课型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要探索出一条突出师范性、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学习途径,让它成为一条主线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这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是什么呢?就是写“一课一得”,即一堂课后写一篇学习心得。
再以此为起点,为线索,分步、综合进行教师必备的各项基本功训练。
第一步——写。
一节课后,学生感触很多,要求运用课上学习的教学理论,联系自己的思想认识,联系小学语文的实际,联系见习、实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就某个问题,或就某个基本观点发表见解,记录在“一课一得”本上,用朴实的语言来表达实实在在的内容,像和老朋友聊天,说说心里话。
第二步——讲。
课上先是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写的心得,旨在互相交流、学习、借鉴;而后,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说自己写的心得,旨在加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再后,要求站在讲台上,以教师的角色意识,仪态自然地有感情地讲自己的心得,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教师意识和教学能力。
第三步——评。
评,即听者对讲者所讲内容中心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条理是否清楚,语言是否简练,教态是否自然,综合进行评议。
旨在促进讲者提高讲的质量,培养听者边听边想边组织语言的能力和习惯,发展科学的辩证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
“写——讲——评”的学习途径,纵看是一个整体,是个逐步要求、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横看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力图将听说读写熔为一炉,使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
上述做法,综合起来有六方面效果。
(一)加强了预习,促进了听讲[!--empirenews.page--] 为了不断提高“一课一得”的质量,学生养成了认真预习和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有的学生说:“在老师上课前,我总要预习,发现头脑中的模糊认识,初步加以纠正;在听课过程中,本着寻求真理的态度,积极思考,明确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从而牢固掌握指导实践的理论。
”(二)促进课后复习,巩固学习成果要写好“一课一得”,就得重温教材,只有深刻理解,才能写出真实感受,这不仅巩固了学习成果,而且养成了课后自觉复习的良好习惯。
有个学生深有感触地说:每篇心得,必在复习基础上,确实有了深刻感受才能写好,这就巩固、加深了所学知识。
到期中笔试时觉得很轻松,因为平时学的好多内容记忆犹新,写“一课一得”实在必要。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兴趣的培养莫过于让学生随时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写“一课一得”就是最佳办法之一。
一课一篇,一学年五十多篇,厚厚的一本。
有个学生说:“一篇,两篇……我情不自禁地翻阅着,心里感到是一种充实,是一种享受。
”同学们把《小学语文教学法》专业课的学习喻为“长征”,把一篇篇“心得”看做是艰难跋涉留下的“足迹”,把厚厚的“心得”笔记视为收获的丰硕成果。
(四)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较高的阅读分析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
而写作能力需要在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兴趣也需要在写作实践中培养。
一提作文就皱眉头的学生,经历了一个从不爱写、不会写到爱写、会写、乐写的过程。
普遍反映“一课一得”是“一举多得”,“受益匪浅”。
有位同学在总结里写道:“通过写一篇篇的心得,我在不知不觉中感到有了写作灵感,一日不写就像缺少点儿什么。
现在同学们提起笔来得心应手,说起话来也能滔滔不绝了。
同学们都有了“入门”、“上瘾”的感觉。
(五)以写促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好口才——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写是讲的基础,写得清才能讲得明。
读——说——讲——评,是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个学生总结道:“从在座位上读心得,到上讲台脱稿讲心得,从单纯讲,到边板书边讲,不爱说话的爱说了,不敢讲话的敢讲了,教师意识增强了,口头表达能力逐步提高了。
”的确如此,有的还能临场发挥,有了一定的应变能力。
(六)及时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内容多,课时少,难度大,任务重。
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未来工作需要着眼,而阅读和听学生讲、评“一课一得”都是调查研究的良好时机,它像一面面镜子反映出教与学的情况,它从多方位、多角度给教者以启迪和帮助,利于及时调整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empirenews.page--] 总之,写——讲——评“一课一得”,是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专业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师范性、全面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虽然尚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但却受到历届学生的欢迎,有一位学生感慨地说:“每一课都留下自己的脚印,再以此为主线苦练教学基本功,天长日久,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必然会踏出一条路——一条通向成功之路!”三、改进考查办法《小学语文教学法》的考查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查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促进知能转化。
考查能促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再学习,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用于实际,形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