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酵母缺陷型菌株的筛选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实验说明
• 1.本实验采用的诱变剂是物理诱变剂——紫外线。紫外线诱变处理的有效波长为 200~300×10nm,最适为254nm(此为核酸的吸收高峰)。dna和rna的嘌呤和嘧啶吸收 紫外光后,dna分子形成嘧啶二聚体,即两个相邻的嘧啶共价连接,二聚体出现会减弱 双键间氢键的作用,并引起双链结构扭曲变形,阻碍碱基间的正常配对,从而有可能 引起突变或死亡.另外二聚体的形成,会妨碍双链的解开,因而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 总之紫外辐射可以引起碱基转换、颠换、移码突变或缺失,即是所谓的诱变。 2.利用酵母菌进行诱变工作,首先要获得单倍体菌株。在二倍体细胞中,隐性性状(突 变往往是隐性)不能表现。而单倍体细胞,隐性突变性状就能直接表现。因此,获得 单倍体细胞对诱变工作来说是重要的。 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利用营养细胞和子囊孢子的耐热性差异进行热处理,就能很容易 得到单倍体细胞。具体做法是把二倍体营养细胞接种于产孢子培养基的斜面上,用5毫 升无菌水制成悬浊液,将此悬浊液浸于55℃—60℃恒温水浴中,不断振荡处理约10分 钟(处理时间,根据对营养细胞耐热性预备试验而定。一般以约106—107的营养细胞 菌悬液经一定时间处理后,用接种环挑取一环菌液接种于完全平板或斜面,30℃培养2 天后,看完全不生长或只有一两个菌落生长为标准作为所需的处理时间)。处理后, 用自来水迅速冷却,适当稀释涂布于完全培养基平板,30℃培养2天后,用接种环挑取 较小的圆锥形菌落镜检,从形态上判断单倍体细胞。用这方法,一般要划线纯化后较 为可靠。为了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可接种于产孢子培养基上看是否产孢子来确定。如 先用一定浓度的纤维素酶处理,再进行热处理可提高获得单倍体细胞的效率。
2.诱变处理
• • (1)从30℃水浴中取出另一支菌悬液,倒入灭菌培养皿中。将培养皿至于紫 外灯下,打开紫外灯照射1h,打开培养皿盖照射。 (2)等待时间进行对照组处理。时间到关闭紫外灯,盖上培养皿盖。将培养 皿中液体吸回原离心管中,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培养皿并定容到10ml刻度处。 立即离心(3500转/分10min),弃去上清液,加无菌水至5毫升打匀菌块, 再加生理盐水至10ml,制成菌悬液(号液)。 (3)将熔化不烫手的完全培养基倒入灭菌培养皿中(每皿15—20毫升), 放平待凝,共6皿。 (4)将经紫外线处理过的菌液稀释为10-3(希望每只培养皿中长50—100个 菌落。稀释方法:吸取号液0.1ml于1支灭菌离心管中,加生理盐水至10ml 刻度处作为号液,吸取号液0.1ml于1支灭菌离心管中,加生理盐水至 10ml刻度处作为号液,吸取号液0.1ml于1支灭菌离心管中,加生理盐水 至10ml刻度处作为号液),吸取0.1ml号液于上述预先倒好的培养皿中。 (5)用灭过菌的Y形涂棒将菌液涂匀,30℃培养3—4天,计算活菌数。 (6)计算杀菌率及存活率(从诱变组中选择不污染、菌落分布均匀、菌数适 中的培养皿留作下步影印备用)。
实验步骤
• 4.影印 • (1)准备好影印用丝绒布(高压灭菌,干燥箱内烘干备用)。 • (2)将一定数量的母平板和预先准备好的基本培养基及完全培养基 平板,以一个母平板,一个基本平板,一个完全平板作为一组,每组 编号,并在每个平板的底部用记号笔划上箭头作为标记。 • (3)将灭菌的丝绒布放在圆本柱上,用橡皮筋扣住(注意绒面不能 用手摸),先取母平板倒复在绒面上,然后用铅笔轻轻在皿底上均匀 地敲几下,取下母平板(放冰箱保存起来),立即把MM平板(基本 培养基平板)按箭头标记的相同方向复印上去(方法同上),取下 MM平板,再把CM平板(完全培养基平板)也按上述同样方法复印, 印毕,30℃培养2—3天。影印见图14-l。
• •
• •
3.活菌计算(用没有经紫外线处理的菌液作对照)
• (l)从30℃水浴中取出一支菌悬液,然后用生理盐水稀 释到10-4、10-5(稀释方法:在菌悬液中加入生理盐水至 10ml作为A液,吸0.1mlA液于1支灭菌离心管中加入生理 盐水至10ml作为B液,再吸0.1mlB液于1支灭菌离心管中 加入生理盐水至10ml作为C液,再吸0.1mlC液于1支灭菌 离心管中加入生理盐水至10ml作为D液)。 • (2)将熔化不烫手的完全培养基倒入灭菌培养皿中(每 皿15—20毫升),放平待凝,共4皿。从D液中吸取0.1和 0.5ml于上述预先倒好的培养皿中,各做2皿,共4皿。 • (3)用灭过菌的Y形涂棒将菌液涂匀,先涂布低浓度小剂 量的,再涂布高浓度大剂量的,30℃培养2天,计算活菌 数。
实验步骤
• • 5.点种复证 (1)将每组复印的平板按箭头标记的同一方向进行比较,找出CM平板上生 长而MM平板上不生长的相应菌落,用记号笔在相应位置的母平板上作上记号, 并编号,以便进一步复证。 (2)准备MM平板和CM平板,平板数量可根据编号菌落多少而定,一个皿 可划36个格子左右。 (3)用灭菌牙签从母平板上挑取已编号的单菌落,按顺序在MM和CM平板 上的相应位置上点种,点毕,30℃培养2—3天左右。
•
•存斜面上,用接种环 挑一些菌,接种到盛有5ml完全液体培养液的灭菌 离心管中,28℃—30℃培养16—18小时,共接2 支。
• (2)将培养过的菌液倒入盛有玻璃珠的灭菌三角 瓶中,振荡10分钟,使酵母菌充分均匀分散。
• (3)将上述菌液各吸4ml于2支灭菌离心管中离 心(3500转/分,10分钟),倒去上清液,各加无 菌水至5ml制成菌悬液,打匀菌块,并存放在 30℃水浴中备用。
实验结果
处 皿 稀释 取样 活菌总数 理 数 菌数 菌数 /ml /皿 对 4 照 存活菌数 菌数 /皿 菌数 /ml 突变型数 菌数 /皿 菌数 /ml 杀菌率 诱变率
10-4 或 者 10-5
10-3
0.5 0.1 0.5 0.1 0.5 0.1
紫 6 外 线
实验结果
啤酒酵母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
实验原理
• 利用化学诱变剂诱发突变是遗传学研究和育种工作的常用手段。
•
化学诱变剂按其诱变机理一般可分为三类:(1)通过掺入DNA分子引起突变,(2) 通过和DNA直接起化学反应后引起突变,(3)通过一对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引起突变。 例如:以烷化剂亚硝基胍(nitrosoguanidine,NTG)为诱变源,它的诱变机理属于第 二类。现在一般认为烷化剂的诱变机理主要是由于对鸟嘌呤N-7位置上的烷化作用(鸟 嘌呤其它位置以及其它碱基的许多位置也可能被烷化),然后被烷化的碱基同碱基结 构类似物作用机制一样,通过DNA复制,引起碱基错误配对导致碱基转换或颠换造成 基因突变。通常烷化后的碱基(G)偶然与胸腺嘧啶(T)错误配对代替胞嘧啶(C)。
NTG主要诱发GC—AT的转换。它除有较强的诱变作用外,还能诱发邻近位置基因的并 发突变,而且特别容易诱发DNA复制叉附近的基因突变,随着复制叉的移动,它的作 用位置也随着移动。 NTG是一种超诱变剂,它的诱发效率可使百分之几十的细菌发生营养缺陷型突变,因 此经NTG处理的细菌不必经过青霉素浓缩处理,而只要通过适当的筛选方法就能检出 营养缺陷型。一般讲,一种高效率的诱变剂,只要有一种有效的筛选方法是可以获得 任何突变型的。 诱变处理所用的细胞一般为对数期细胞。化学诱变剂的剂量一般以药物浓度表示。一 定的剂量有一定的杀菌率和诱变率,通过杀菌率和诱变率可帮助我们了解一定剂量的 诱变作用。诱变作用往往与药物处理时间和温度有关。具有较强诱变作用,较弱杀菌 作用的诱变剂(如烷化剂)可采用较低剂量(约50%的杀菌率),反之,紫外线一般 采用较高杀菌作用的剂量(如90%—99.9%杀菌率)。
• •
•
•
(4)从温箱中取出培养皿,用接种环挑取确实只能在CM上生长而MM上不 生长的单菌落接种于CM斜面,30℃培养2天
后放冰箱保存,供生长谱鉴定用。
实验步骤
• 6.生长谱鉴定方法与微生物大肠杆菌诱变营 养缺陷型的鉴定方法相同,所以从略。
实验报告
1.绘制本实验的实验流程图,以保证实验的 思路清晰。 2.根据实验结果填写下列表格:见下页 3.总结酵母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筛选实验的成 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