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十六大对教育方针的新表述

合集下载

建国以来八次教育方针和改革思想

建国以来八次教育方针和改革思想


1966年8月8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中 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提出 :“在各类学校中,必须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提 出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的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 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 化的劳动者。” • 但是,整个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战线是重灾 区,教育方针受到歪曲篡改,未能得到正确理解 和贯彻执行,使教育事业遭受到严重摧残,使中 华几千年文化遭受到空前浩劫。

谢谢观赏


• 第二次:(1953—1957年的第二次课程改革) •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1953年我国开始执 行“一五”计划,教育势必紧跟经济的发展做出相应 的变动。1953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学大纲(草 案),主要学习苏联经验,基本上是参照苏联大纲的 模式。

1953年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共中央 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教育工作的中心转移到为社 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服务的轨道上来。教育方针 的提法随之发生了变化。1954年1月全国中学教育会 议提出:当前中学教育的任务,是以国家总路线的精 神教育学生,把他们培养成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 保卫祖国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 同年5月,政务院公布《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 的指示》,提出:“中学教育的目的,是以社会主义 思想教育学生,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 的成员。”
• 第八次:(1996至今第八次课程改革)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提出并开始 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有别于应试教育的 课程。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了更好地解决 前七次课程改革遗留的课程问题,为了顺应世界 课改的潮流,中国政府又开始了一场广泛、全面、 深入持久的课程系统改革。

主题教育方针16字内容

主题教育方针16字内容

主题教育方针16字内容主题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改革。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改革。

立德是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根本目标。

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他们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具备扎实的人文基础。

只有通过立德树人,培养出道德品质高尚、具有人文素养的年轻一代,才能为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树人要注重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只有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深化教育改革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

教育改革是不断适应时代需求,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过程。

要深化教育改革,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进行有力的改革措施。

改革要面向未来,注重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推动教育创新与改革的深入发展。

在实施主题教育方针的过程中,要强调学校和家庭的联动。

学校和家庭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力量,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合作,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

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合作,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家庭要关心和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过程。

此外,主题教育方针还需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资源配置。

师资力量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只有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同时,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供均衡的教育机会,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最后,实施主题教育方针还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

监督和评估是保证教育改革和发展有效进行的重要手段。

要建立科学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要重视学生和家长对教育工作的反馈,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使教育工作更贴近实际需要。

党的教育方针心得体会

党的教育方针心得体会

党的教育方针心得体会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党员在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时有什么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的教育方针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党的教育方针心得体会一胡锦涛同志在“”报告关于教育的论述中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学习胡锦涛同志在“”报告关于教育的论述的体会。

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是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就要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

努力地教书育人。

教师的天职是育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

所以,做教师首先做人师,又做经师。

做人师,做教师首先教人做人,我作为教师的教师更要先做人。

要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积极的思想政治表现;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坚决拥护改革开放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全身心投入教育改革、课程改革之中。

现代教育学题库及答案+绝对经典

现代教育学题库及答案+绝对经典

《现代教育学》试题库绪论一、单选题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A.培根B.格斯纳C.洛克D.克伯屈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A.卢梭的《爱弥儿》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A.《大学》B.《论语》C.《学记》D.《礼记》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

()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三、材料分析题‚所谓现代教育学就是现代社会的教育学‛。

四、论述题1.教育学经历了哪些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特点是什么?2.你认为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一、单选题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这反映了。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4.教育起源于。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5.在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现代教育学试题及答案(666)

现代教育学试题及答案(666)

《现代教育学试题》及答案绪论一、单选题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A.培根 B.格斯纳 C.洛克 D.克伯屈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A.卢梭的《爱弥儿》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礼记》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

()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三、材料分析题“所谓现代教育学就是现代社会的教育学”。

四、论述题1.教育学经历了哪些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特点是什么?2.你认为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一、单选题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这反映了。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 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 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4.教育起源于。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 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5.在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题目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 D 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 A 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CA.培根 B.格斯纳 C.洛克 D.克伯屈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BA.卢梭的《爱弥儿》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

(×)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 。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这反映了 C 。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 A 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 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 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4.教育起源于 A 。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 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5.在 A 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当代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D 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原始教育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B 三个阶段。

新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 ...

新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 ...

新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旧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六大报告对党的教育方针有新的发展:一是提出了新观点,第一次把“为人民服务”纳入教育方针,写到教育的旗帜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文关怀精神;二是明确了新要求,突出强调教育要努力促进人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更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走与经济社会相结合的道路。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十六大对党的教育方针的新表述,既和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基本方针一脉相承,保持了连续性,同时又反映了时代的新要求,注入了新的内涵。

因此,这一表述贯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提出,是以现实国情和国际环境为背景的。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浪潮中,我国已进入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阶段。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国家创新能力,而教育与人才培养是通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和关键所在。

文化与经济的日益融合,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象牙塔”式的教育,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

了解教育方针制定的背景和依据,有助于我们理解教育方针的内涵,提高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自觉性。

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提出,也是理论创新的成果。

新的教育方针具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科学性。

表述涵盖了教育的方向、培养目标和实施途径,明确回答了我国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等问题,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方针内涵。

高等教育学习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学习与研究高等教育学的意义:(1)有助于高校教师系统了解高等教育(2)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3)有助于高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4)有助于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1)高等教育就是分专业与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2)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3)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

3、高等教育的定义:高等教育就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4、高等教育的特殊性:高等教育的性质与任务具有特殊性,高等学校的教师行为与活动具有特殊性,学生具有特殊性,、、职能具有特殊性。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1、《中华人民共与国教育法》中规定的我国的教育方针就是什么?“十六大”中的教育方针就是怎样规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教育方根的表述就是怎样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什么?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目的?我国高等教育目的: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加班人。

全面理解我国的高等教育目的需注意:(1)注重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注重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3)注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3、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1、导向作用。

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对人的素质的提高,因而具有导向作用。

2、调控作用。

具有宏观与微观的调控。

3、激励作用。

高等教育的目的反映的就是需要与动机,能激励人们为实现这个没目标而努力。

解读十六大对教育方针的新表述

解读十六大对教育方针的新表述

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工作要求,为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六大报告关于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论述,对新世纪新阶段教育工作具有长期而深远的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百年:演变脉络、结构体系和基本特点

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百年:演变脉络、结构体系和基本特点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西部项目(XMA180283)作者简介:谢延龙(1973—),男,河南南阳人,宁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2021 11No 11,2021学 术 探 索AcademicExploration2021年11月Nov.,2021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百年:演变脉络、结构体系和基本特点谢延龙(宁夏大学 教育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摘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大”到“六大”的教育纲领、苏区的文化教育方针和边区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总方针三个阶段,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和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三个阶段。

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经过百年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结构体系,主要由“培养什么人”的目标、“怎样培养人”的途径和“为谁培养人”的任务三部分构成。

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的百年发展,体现出党的领导是根本、为党育人是灵魂、人民立场是主线、育人规律是遵循的特点。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演变;结构;特点中图分类号:G40-011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21)11-0135-07一、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百年:演变脉络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的百年发展,以新中国成立为界,总体上可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个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经历了建党后“一大”到“六大”的教育纲领、苏区的文化教育方针和边区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总方针三个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教育方针发展,可分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和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三个阶段。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党的教育方针发展1 建党后“一大”到“六大”的教育纲领中国共产党建立后,就把教育作为革命斗争工具,在召开的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纲领,这些教育纲领作为党对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意见,其实质就是党的教育方针。

最根本任务教学方针的特点

最根本任务教学方针的特点

最根本任务教学方针的特点党的教育方针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事业的总方向和总指针,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和根本要求,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教育方针的制定和落实,事关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兴衰成败。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的教育方针适应时代要求,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历史过程,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方向、目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时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关于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总方向和根本方针,为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是党不断适应时代要求,总结教育规律,把握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要求而提出的教育事业行动指南,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的教育方针发展演进的结果。

新中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提出与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也揭开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之初,培养什么样的人,成为教育事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为了尽快改变文化教育十分落后的局面,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改造旧教育、建设新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顺利完成了从旧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转变,确立了党的教育方针,明确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

新中国教育方针的形成与演变

新中国教育方针的形成与演变

新中国教育方针的形成与演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也揭开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共和国成立之初,为了尽快改变文化教育十分落后的状况,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改造旧教育、建设新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顺利完成了从旧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转变,确立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

教育方针的制定和落实,事关国家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适应时代要求,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历史过程,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

新中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提出与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成为教育事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1949年9月,就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全面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为使教育事业适应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急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逐步明确提了出来。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一重要论述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贯穿于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目标之中,形成了新中国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这一方针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持久的指导作用。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同时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后来概括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即“两个必须”)。

“三生教育”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的重要性

“三生教育”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的重要性

“三生教育”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的重要性作者:张树梅来源:《教育界》2011年第06期【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也在不断更新,对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指导思想。

三生教育的提出正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以人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也相应的在更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表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十六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在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在性质上,增加了“为人民服务”,在途径上,增加了“社会实践”,在目标上,增加了“美”。

十七大报告对如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又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们看到教育方针的核心始终是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这是教育方针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时代性的统一。

而在这一核心之上,教育方针越来越明确地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

“三生教育” 的提出正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以人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

一、“三生教育” 体现了教育要以人为本、坚持为人民服务“三生教育” 是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的简称。

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存在及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及非人类生命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领悟生命的本质、价值和意义,牢固树立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生命尊严的价值理念,在生命层面上做到“知己”、“知人” 和“知物”。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把握生存规律、增强生存意志和提高生存能力,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生存问题。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点,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方针政策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一、建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教育方针政策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这一方针要求教育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这个新的方针下,学生被视为全面发展的个体,他们的个性、智力、能力和潜能都应该得到充分发展。

同时,教育方针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二、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还强调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素养和实践素养。

通过素质教育,学生能够在多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为了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方针政策提倡多元评价体系。

这种评价体系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综合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成果。

通过这种评价体系,学生将会得到更全面、客观的评价,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反映教育的综合效果。

三、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还注重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教育公平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的关键所在。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教育方针政策不仅要提供均等的机会,还要提供公正的质量。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帮助,使得这些地区的孩子也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此外,教育方针政策还鼓励高等学府向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拓展,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减少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四、推动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还注重推动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一、义务教育阶段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我国的教育方针在教育法第5条中有全面的表述,具体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的教育方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有相近表述。

理解我国的教育方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包括经济基础的建设,也包括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需要方方面面的齐心协力;教育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好政治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第二,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重要教育原理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现代社会的大工业生产客观上要求教育为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同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是改造旧社会、实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培养社会新人的唯一途径。

邓小平同志赋予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新的含义,他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

第三,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培养的目标。

德不仅是品德,同时包括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

智不仅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养成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体不仅是体格、体能、体质,还包括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高尚情操等。

我们的教育必须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教育方针中将建设者和接班人并提,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为迎接国内国外各方面的挑战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根本要求,要求培养出来的新一代,不仅要精通业务,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水平,能经得起经济竞争和技术革命的挑战,同时要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能够打垮敌对势力的政治进攻。

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回顾

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回顾

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回顾作者:左莎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7期摘要:阐述了教育方针的基本概念及特点,回顾了我国自清末、民初至21世纪我国关于教育方针的表述,并指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教育方针;全面发展;为人民服务一、教育方针的基本概念及特点1.教育方针的基本概念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是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的要求,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教育方针的四个特点(1)时代性与可变性。

教育方针应鲜明地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某一时代的特点。

正因如此,教育方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情的变化而做出适当调整。

(2)稳定性与连续性。

教育方针应保持相对稳定和前后的连续,以利于与之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的相互协调,切忌频繁变动,朝令夕改。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方针在不同时期的表述尽管有所不同,甚至出现过反复,但仍具有相对稳定的内容,基本保持了连续性。

(3)广泛性与导向性。

教育方针既然是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若确立得当并认真贯彻,必然会广泛地引导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各级各类教育全面而健康地发展,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

(4)简洁性与规范性。

教育方针的表述应简明扼要,便于记忆,易于掌握,而且其表述力求严密,严格规定教育的性质、职能、目的及实现目的的途径等,并以立法的形式加以确立和保障。

二、我国教育方针的沿革教育方针反映教育工作全局的总方向。

教育方针是一个动态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国情在变化,教育方针相应要作更新。

这是一条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回顾历史,在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育方针有着不同的表述,但核心是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这正反映了教育方针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时代性的统一。

1.建国前我国的教育方针(1)清末和民国时期,教育工作的目的和任务,有时称教育宗旨,有时称教育方针,两者实质是相同的。

光绪年间,清王朝提出的“钦定教育宗旨”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教育法试卷及答案

教育法试卷及答案

教育法试卷及答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考试试题学校:姓名:一、填空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通过,自9月1日起施行。

2、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民族团结的教育。

3、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4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

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和。

5、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管理。

6、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7、学校、教师可以对提供家庭教育辅导。

8、国家建立以为主、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9、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和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

10、税务机关依法足额征收,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主要用于实施义务教育。

11、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的原则,不得违反中国法律,不得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1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由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

二、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民办学校,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3、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4、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

()5、国家教育考试由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

()6、按照国家规定具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能力的公民,应当接受扫除文盲的教育。

()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民办教育除外。

解读十六大对教育方针的新表述

解读十六大对教育方针的新表述

解读十六大对教育方针的新表述
徐志伟
【期刊名称】《《研究生教育研究》》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百名学者评论中国教育”专栏属常设性的 ,2 0 0 2年 1月开始并且常
年接受稿件。

诚请各位同仁在百忙中赐教赐稿!来稿时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年龄、学位、职称、单位、职务、邮政编码、通讯地址、E -mail地址等。

稿件寄下列电子信箱 :zjjh_ly @163.
【总页数】2页(P73-74)
【作者】徐志伟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教育局浙江绍兴 3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0
【相关文献】
1.党的十六大教育方针解读 [J], 高丹;赵岩;苏畅
2.解读十六大对教育方针的新表述 [J], 徐志伟
3.准确表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在教育方针座谈会上的讲话 [J], 张承先
4.也谈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兼评张承先等同志的教育方针表述方案 [J], 萧宗六
5.党的性质与“三个代表”思想——论十六大党章修正案对党的性质的新表述 [J], 赵大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教育方针

最新教育方针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弄清楚的基本问题。

从广义上讲,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的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着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任务是将“自然人”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从狭义上讲,教育是指专门设置的教育机构中实施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教育家认为,教育是“传递社会经验并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系统地将年轻一代社会化”,是学生“养成习惯的地方”,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场所”;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关于学校教育功能的问题,或许可以用美国哈佛大学校门口的那句话来概括:“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同胞走出去!”这里所提出的德育与智育两大培养目标,是对学校教育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最简单、最通俗的界定。

关于学校教育分段问题,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年龄特征,需要不同的教育方略。

因此,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进行分阶段的教育。

教育一般可分为以下七个阶段:婴儿教育(0~3岁)、幼儿教育(3~6岁)、儿童教育(6~12岁)、少年教育(12~15岁)、青年期教育(15~25岁)、成人教育(25~65岁)、老年教育(65岁以上)。

这种划分仅是一家之言,各种书刊的说法有所不同,只是帮助大家大体了解各阶段的教育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最落后的教育是婴儿教育,这是我国教育的一个空白区,目前仅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开始启动婴儿教育。

此外,从百度上可查到山东省潍坊市早在2002年12月即制订了“潍坊市0~3岁婴儿教育实施意见”。

好在国家人口计生委已提出明确要求,2009年我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开展人口早期教育和独生子女培养工作,2010年绝大多数省(区、市)要有国家级“示范区”。

最新党的教育方针

最新党的教育方针

最新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提出的有关教育事业的总方针和总政策,有丰富的内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最新党的教育方针,欢迎大家阅读。

最新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提出党的最新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

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

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最新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

认真贯彻《中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提高德育质量,建设良好校风,培养“四有”新人,制定此方案。

一、认识意义,明确目标,把握基本要求。

1、全体教职工要充分的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因,是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

学校的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起互相促进、相互相成,保证培养人材的正确方向,有着主导的作用。

2、德育的培养目标是:提高中华民族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质,遵守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培养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热爱集体、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小公民。

3、德育的基本要求是: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教育内容,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着重抓好二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倡导以集体主义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和热爱祖国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解读十六大对教育方针的新表述
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工作要求,为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六大报告关于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论述,对新世纪新阶段教育工作具有长期而深远的重要指导意义。

教育方针反映着党领导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关系教育工作全局的总方向。

教育方针是一个动态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国情在变化,教育方针相应要作更新。

这是一
条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回顾历史,在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育方针有着不同的表述,但核心是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这正反映了教育方针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时代性的统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被确立,教育方针在改革实践中得到发展并逐步完善。

为适应新形势需要,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了教育方针的新表述,后被写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并经一定的立法程序在《教育法》中加以规定,大大强化了教育方针的导向性。

《教育法》第五条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显然,十六大报告对党的教育方针有新的发展:一是提出了新观点,第一次把“为人民服务”纳入教育方针,写到教育的旗帜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文关怀精神;二是明确了新要求,突出强调教育要努力促进人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更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走与经济社会相结合的道路。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十六大对党的教育方针的新表述,既和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基本方针一脉相承,保持了连续性,同时又反映了时代的新要求,注入了新的内涵。

因此,这一表述贯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提出,是以现实国情和国际环境为背景的。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浪潮中,我国已进入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阶段。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国家创新能力,而教育与人才培养是通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和关键所在。

文化与经济的日益融合,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象牙塔”式的教育,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

了解教育方针制定的背景和依据,有助于我们理解教育方针的内涵,提高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自觉性。

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提出,也是理论创新的成果。

新的教育方针具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科学性。

表述涵盖了教育的方向、培养目标和实施途径,明确回答了我国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等问题,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方针内涵。

这一表述集中反映了教育的外部关系与内部关系规律,因而是科学的、严谨的、全面的;二是时代性。

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相对于“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言,更明确、更直接地突出了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宪法原则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首次完整提出,进一步明确了美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使
美育在教育方针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也表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培养对象的基本素质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所以,表述立足国情,着眼素质教育,放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洋溢着时代精神;三是实践性(或称可行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较之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方面拓宽了对培养人才途径的认识。

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但不是惟一的实践活动,我们培养人不能仅仅局限于教育同生产劳动的结合,更要坚持教育同整个社会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拓宽了对教育功能的认识。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教育同经济、科技、社会实践越来越紧密的结合,正在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这是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党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产物,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必将指引我国教育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必将有力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革故鼎新。

全面理解和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是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教育方针的丰富内涵,自觉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一代新人做出应有贡献。

当前,我们重点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扩大资源,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快发展高中段以上教育,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关心教育对象中的弱势群体,保证人民
群众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二是以人为本,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积极倡导个性化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是改革创新,增强教育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能力。

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

全面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

通过改革创新,永葆教育的生机与活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