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学习目标:
1、掌握魏源、严复学习西方的主张和詹天佑、侯德榜的事迹以及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
2、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
3、学习近代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们的爱国精神、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难点:引导学生分析事迹又要兼顾到基础知识
三、课程导入
1905年,清政府决定自己修筑京张铁路,委任詹天佑为总工程师。
在施工过程中,詹天佑碰到了哪些难题?而他又是怎样逐一克服的?这反映了他一种什么崇高品质?“人” 字形路轨是怎么回事?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
京张铁路建成典礼
四、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时间:15分钟)
姓名时代主要成就思想特色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学习西
方背景
魏源
严复
2、比较
近叵代的两位科学家
姓名主要成就优秀品质(具体表现)
F T
3、由表格比较近代史上四位文化名人成功的共同原因有哪些?由此你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必
须具备哪些条件?
五、合作探究:采用同桌T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
六、精讲点拨:
1魏源和严复
师生共同总结:成就:他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强烈批判闭关锁国政策,抨击愚昧言论。
思想核心:“师夷长技以制夷”。
优秀品质及表现:崇高的爱国精神[反抗外侵];良好的道德品质[讲诚信,不负林则徐重托];强烈的创新意识[批判闭关锁国政策,破除轻视科技的愚昧观点]。
师点拨:清代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魏源是冲破闭关锁国的思想束缚,提出向西方学习掌
握敌的长处,克敌制胜的,这是他爱国、进步的重要表现。
他的思想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里的先进人物,开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
严复
成就:译著《天演论》影响最大,其进步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思想核心: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
优秀品质及表现:崇高的爱国精神[反抗外侵,主张
救亡图存];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好学,既学军事,也广泛涉猎西方政治学说];强烈的创新意识[为译著加按语,叙述己见,警醒世人,宣传变法]。
师点拨:严复是一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严译《天演论》的特点不在于
简单地转述原著,而是创造性地发挥,用进化论观察人类社会,以求服务于当时中国社会的
需^<
师总结:两位思想家学习西方的背景。
2、詹天佑和侯德榜
(1).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
(学成本领,报效祖国)
(2).强列的创新意识。
(设计人字形路轨)
(3).良好的道德品质。
(勤奋好学,克服困难,全力以赴)
(4).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第一线,战胜困难、攻克难关等)
侯德榜
主要成就由学生简要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其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学成归来,投身实践,报效祖国;良好的道德品质[刻苦钻研,意志坚强;强烈的创新意识[挑战外国垄断,探索新工艺,敢于超越西方。
3、引导学生归纳四位文化名人成功的共同原因。
由刚才表格的内容, 学生很容易答出他们都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 强列的创新意识; 良好
的道德品质; 都向西方学习等。
而第二问是个开放性的题目, 识一个
人要想成功必须具备上述优秀的品质和学习西方的精神, 化了难点)
七、达标检测 1、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
A.滇越铁路 B .唐胥铁路 C .京张铁路 D .淞沪铁路
6、“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
(1) 上述材料是谁的言论?
(2) 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7、“各出所学, 各尽所知, 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 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1) 谁说的? 他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2) 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你受到哪些启发?
参考答案:
1、C 2 、 C 3 、B 4 、 D 5 、C
6、 (1)魏源( 2)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长处,抵御外敌的入侵,改变中国的现状。
7、 ( 1)詹天佑,设计并修筑京张铁路( 2)略
八、拓展提升: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畅所欲言)
通过此题目的回放引导学生认 从而进一步突出了重点,
2、20 世纪上半期, 在制碱工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詹天佑 B •李四光 C •侯德榜 3、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
A.林则徐 B •魏源 C •严复
4、 严复翻译的著作是(
) A.《海国图志》 B .《盛世危言》 5、 魏源和严复的主张的共同点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D .茅一升
) D .康有为 C .《四洲志》 D .《天演论》 )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学习西方的长处,改变中国的现状 D .效法西方, 推行维新改革
讨论:你认为魏源和严复的观点,哪一个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更有指导意义?
(都非常有指导意义, 强调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
谁先进就向谁学习, 在
学生的激烈争论和教师的强调中达到高潮)
九、课外作业: 1、 必做题
《天演论》对当时社会有什么重大影响?
2、 选做题
胡适原名嗣糜,学名洪骍,参加“庚款”留学考试时改名胡适。
你知道他为什么要改成
这样一个名字吗?这其中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思想很有关系。
那么,“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这一思想是谁在哪部书里提出的呢?又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知识梳理:
Hlpil : <1
这足屮冈人『I 行设汁僭施I ;的端 用供跻「线
地崗圧-种涉希诙咚的ft I 曲料 IE1叱己中期,威洲人<2塔能
M 跖饨喊.肛威艾律IH 柠副還用注聲順起也,鴉恆外阿 -IH -I 匚竝中所;霸的纯盛.
光全依軼週JI
2H 111:ft* ao %代,怔皑檢iilU 目山地就
I 侯绘掬按巧丄制SO —书.捋制繊的理柢公猜干琵・扌J 賊缄业的
和年代・憔atf®丈怀囁出制缄餉新匸艺,比臥洲的制絨庁试降低 底木『以・这种
制般也醜命聃丸r 克氏制戲总”
近代中国的两条铁路 "陛/llltw
的思埋T it W : ill 代VI 眾・网厚人“ + I "1家能4r ・唱| q 的崽也家认出训安比疋现然+
低工1厂・制葩轮黠.枪呦.凫办KI1J 11业 7-刃呻甘绳兵H" 用贡成成器琵待平駅 |H 音; 砂介绍「rhW ・欧X ft N 的历史陀理 编场LI 的* f 弾贡艮捷议制 思豐VHt 兀演咆 程枇IH ・Rff 波沈州力-・推片维新改殆
迴“观点;-n^xrf ・込再t ;存s ”慣通麋nr 以屣于
今”
僅址*烈幷对的屮网・□发『期讥诈去挥篠两片
瓷进的仝.atrt 『封住阚吐殍h
代我
人竹
一、近代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
作为近代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是由英国人私自修建的。
1876年7月,淞沪铁路正式通车。
这条铁路从吴淞至上海,全长约14. 5公里,列车时速为24〜32公里。
对于
当时的中国人来说,由于铁路是前所未见的新奇事物,以致“两旁观者云集”。
然而,火车仅运行一个多月就轧死了一名路人,再加上当时的人们认为铁路会阻碍庄稼生产,破坏祖坟风水,所以抗议活动不断。
1876年10月,清政府用28. 5万两白银买下这条铁路并将其拆毁,把拆下的机车、路轨等运至台湾,拟于台湾铺设铁路。
后因种种原因,台湾铁路未能修建,这些设备由于被长期搁置而日久锈烂,成为一堆废铁。
二、“马车铁道”——唐胥铁路
1879 年,为解决开平煤炭外运问题,直隶总督李鸿章奏请修建唐山至胥各庄的一段铁路。
由于唐山靠近东陵,顽固派借口火车奔驰会“震动陵寝”而加以反对。
几经周折后,清政府最终同意修建唐胥铁路,但为了不震动皇家陵寝,火车不许用机车牵引。
1881 年初,
唐胥铁路开始动工修建,同年11 月竣工,全长9. 7 公里。
这条铁路最初只能用骡马充当火车头,在铁轨上拖曳煤车,所以在当时被称为“马车铁道”,成为世界铁路史上的奇观。
随着开平煤矿的开采规模不断扩大,“马车铁道” 远远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最终改用的一台牵引力较小的轻型蒸汽机车。
魏源与《海国图志》
魏源( 1794-1857 ),道光时期思想家和诗人。
鸦片战争期间,他亲眼看到英国侵略者用洋枪洋炮打开中国大门,也亲眼看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不了解世界形势。
1846 年,他编成《海国图志》100 卷,系统地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他在《海国图志》的序言中,说明写这部书的目的是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意思是说,在同外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要通过学习外国的长处,以抵制外国的侵略。
所谓的“师夷”,就是学习西方的一套先进军事技术。
他说,外国的长处有三:一、轮船;二、枪炮;三、练兵的方法。
他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创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的练兵方法,改造军队;
改革考试制度,增设水师科。
他还特别强调向俄国彼得大帝学习,改革中国内政。
所谓的“制夷”,就是抵抗外国侵略的方法。
他提出“战”、“守”、“攻”三项军事原则。
“战”是在军事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是抵抗敌人侵略的总原则。
“守”是诱敌深
入的战术方法。
他认为守海洋不如守海岸线,守海岸线不如守内地。
调外地兵作战,不如训练本地士兵。
“战”、“守”、“攻”这三项军事原则,不是孤立的消极抵抗,而是有机的统一的整体,积极地进攻敌人、消灭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