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教案: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第七章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人类社会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第七章,就是把这些动力系统地进行阐述,从而通过研究,帮助我们全面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自觉地投身于实践活动之中去。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发展动力是一个包括多因素、具有多层次的综合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最深层次的动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指它制约着其它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及面貌,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
社会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是指它不是哪一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而是从原始社会到至今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发展过程的始终,是指一个新的社会形态的建立,并不意味着社会基本矛盾的消失,而是它解决了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而同时新的矛盾又存在,并发展着。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二者辩证统一于社会生产方式)先来复习一下第六章所讲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概念: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资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根本的矛盾。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情况不一样,其中,▲(一)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首先,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最终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不同历史阶段上的生产关系的区别,是由生产力发展的不同状况决定的。
离开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任何新的生产关系都难以建立。
例如,●石器(生产力要素中的生产工具)对应的只能是原始公社的生产关系。
作图表练习:青铜器奴隶制生产关系。
铁器封建制的生产关系。
大机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内容,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则是生产力赖以发展的社会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一)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1.社会形态及其活动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阶段。
(1)五种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之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观念形态的统一体。
到目前为止,人类历史已经形成了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把人类社会看做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历史的唯物辩证本性的揭示。
这一思想表明,人类社会虽然有着与自然迥然不同的特点,但本质上同自然界一样,是一种物质体系,其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主要含义是:第一,从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存在的基础看,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存在离不开自然界,其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就是每日每时都必须进行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活动,即采取一定的生产方式进行的物质生产活动。
第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正是在这两对矛盾的推动下,依次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这是一个不依任何个人、任何阶级以至整个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过程。
第三,社会现象尽管是不可逆的,但在不可逆的社会现象背后,历史规律却有着“重复性”。
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必然重复出现。
确认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发展看做是自然历史过程。
这是因为:①生产力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根源。
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第一节社会发展一、社会形态理论及其意义1、社会形态(了解)社会形态是指同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特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经济基础是指同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组织设施。
社会形态理论把由生产力最终决定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区分为社会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前者主要是指生产关系,后者包括政治关系、道德关系、精神文化关系等。
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任何社会形态都有特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任何社会形态都不是“纯粹”的,都有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和相适应的上层建筑,规定着该社会的本质特征,同时又往往存在着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残余以及未来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萌芽。
21、“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一种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C无论哪一种社会都不能使生产力充分发展;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2005年多选)2、社会形态理论对分析社会历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理解)(1)它指出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存在抽象的“一般”社会,要求我们具体地分析和把握社会,了解一定社会形态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过程。
(2)它指出了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体,揭示了社会形态的共同本质,为我们区分和认识社会形态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3)它指出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为我们科学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一把钥匙。
6、“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一句话说的是: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B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C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动机的影响;D社会发展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7章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及其规律 笔记 考研笔记-精品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知识框架】【考情分析】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第一节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即两大发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 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 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从此,科学社会主义便成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揭开了伟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三.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阐述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互关系的重要原则: 一是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
二是坚持各国党的独立自主和完全平等。
四.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列宁根据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得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 利”的结论,即著名的“一国胜利论"。
在"一国胜利论”的基础上,列宁根据对俄国国内革命形势和国际状况的科学分析,进一 步得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并且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维埃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五.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过程: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 即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马克思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D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2.“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B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3.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D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4.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5.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DA人们选择的主动性 B人能够随心所欲,为所欲为C人类能够摆脱必然性 D人们在对必然认识的基础之上对客观的改造6.“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 A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7.“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A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8.“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B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9.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D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10.“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 CA时间性概念 B空间性概念 C历史性概念 D物质性概念11.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 D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1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AA两种不同的状态 B两种不同的选择 C两条不同的道路 D两种不同的理想13.自由王国是指人们:D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14.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D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15.“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C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6.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1. 引言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一个社会的进步往往伴随着人的思维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变革。
本文将探讨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影响。
2. 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指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不断进步和变革。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社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其次,政治的稳定和民主的发展也是社会进步的关键。
民主制度的建立和规范化能够保护个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最后,文化的交流和创新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多元文化的融合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3. 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上的全面提升和成长。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源泉。
在生理层面,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健康和生理机能的正常发展。
在心理层面,人的发展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力等方面的提高。
在社会层面,人的发展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4. 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社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其次,社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社会福利和保障。
社会福利体系的建立能够保障个人的基本权益,并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
再者,社会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角色和机会。
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职业和生活方式,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
5. 人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的影响人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动力。
人的智力和创造力的提升推动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其次,人的发展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人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能够推动文化的多元化和繁荣。
最后,人的发展对社会稳定和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第七章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发展的规律。
生物界的必然 太阳系中的必然
必 然
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发展的规律。
思维中的必然
社会中的必然
自 由
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 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必然性
认识
改造
自由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 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 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 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
典型的小农经济
封建社 会,中国最 具典型意义 。
典型的封建专制制度
封建社 会,中国最 具典型意义 。
发达的科技文化
繁荣富庶的社会生活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由较低的社会形态向较高 的社会形态转变时所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 的社会形态转变时所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
攻占巴士底狱
日本明治维新
法国通过革命进入资本主义,而日本则通过改革。 法国通过革命进入资本主义,而日本则通过改革。
第七章 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进步的辩证特性 第二节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第三节 共产主义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
社会进步的辩证特性
一、社会进步过程的决定性与选择性 1、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含义 (1)社会发展的决定性
社会发展的决定性,是指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 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即社会经济运动 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最终的决定性和制约性,使社会 运动过程呈现出一定的轨迹和趋势。
一般趋势、一种平均数
其次, 其次,社会规律所揭示的社会过程之间的 内在联系,不是单值对应的线性因果关系, 内在联系,不是单值对应的线性因果关系,而 是多值的非线性的因果关系,即或然决定。 是多值的非线性的因果关系,即或然决定。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最终的发动力。 (3)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大体已经过手
工生产、大机器生产、自动化生产三 个阶段(P262) (4)在最终动力即生产力发展的推动 下,社会形态相应地不断由低级向高 级发展。(P261) 2、理解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 动力的方法论(P263) (1)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划出经
律及其意义(P260—261)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 质和变化(P260)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 层建筑服务于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 础时,就促进经济基础、生产力的发展 和社会进步;当上层建筑服务于阻碍生 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时,就阻碍生产力 发展和社会进步(同上)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 接动力 1、社会改革及其同社会革命的本质区
别(P269—270) (1)社会改革定义(P269) (2)本质区别:改革不改变社会根本 制度,社会革命有改变社会根本制度; 社会改革由统治阶级自上而下发动和 展开,社会革命由革命阶级自下而上 发动和展开;受到的阻
第三节 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科技革命及其社会影响
济领域来,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出生
产关系来,并把它当作决定一切关系 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 (2)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 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 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 做自然历史过程。(P263) 3、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思想 在当代中国的发展(P264) (1)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 (2)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七章社会发展规律及动力选择题

13.阶级斗争是:
A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 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C 无阶级社会向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D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4.社会革命是:
A同一个社会形态内部生产关系的调 整 B社会发展中的非根本性的量变过程 C 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决定 性环节 D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
9.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是:
A 根本经济制度的改革 B根本政治制度的改革 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D 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方 面和环节的调整 E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方 面和环节的调整
4.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 用具体表现在: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 经济基础的变更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独立性 E 经济基础的任何变化都会立即引发上层 建筑的根本变革
5.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表现在:
A 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 B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发展变化的趋势 C 同危害自己经济基础的各种势力进行斗 争 D 摧毁旧上层建筑.改造旧经济基础 E维护和帮助自己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形 成.巩固和发展
A 二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B 二者并行不悖 C 以前者为基础,二者相互联系, 相辅相成 D 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解 决
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之间的关 系是:
A 二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B 二者并行不悖 C 以前者为基础,二者相互联系, 相辅相成 D 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解 决
2.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 系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纲8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⑴识记:无产阶级革命。
答: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无产阶级专政。
答: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⑵领会: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答:19世纪初期欧州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在总结、吸收前人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但因为他们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不能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和客观必然性。
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则正好相反,它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答: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答: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答:⑶简单应用: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答:⑴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这是以住不同私有制之间相互取代所产生的革命不可比拟的。
以前的社会经济制度变迁一直是以一种私有制取代另一种私有制,这之中也会发生革命,例如资产阶级革命。
但与社会主义革命比较起来,资产阶级革命并不要求消除私有制,而是代之以资本主义私有制。
⑵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以住的革命是以一个阶级的剥削与统治代替另一个阶级的剥削与统治,无产阶级革命则是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并最终消灭阶级和阶级统治。
⑶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权利,它们的存在与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没有矛盾和冲突。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它的阶级利益同广大劳动者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无产阶级革命必然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最广泛的革命。
社会和谐发展和人的发展

社会和谐发展和人的发展社会和谐发展和人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关系。
社会和谐发展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动力。
本文将从社会和谐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路径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和实现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社会和谐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关系。
社会和谐的发展能够为人的个体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有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和良好的社会关系,才能为每个人提供平等机会和公平竞争的环境。
这样的社会环境有助于激发每个人的潜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同时,人的全面发展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动力。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精神、道德、智力等多个方面,只有每个人都有机会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如果有部分人的发展被限制或受到不公正待遇,必然会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阻碍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走上一条有序、平衡、可持续的路径。
这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各方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制定公平正义的政策与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实现。
企业需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结合。
个人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做人原则,发扬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美德,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动力。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精神、道德、智力等多个方面。
物质方面,要保证每个人都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发展机会,实现物质上的平等。
精神方面,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让每个人都能实现个人价值,拥有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道德方面,要加强道德建设,培养公民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智力方面,要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智力素质的提高。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教育体制的,营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提供多样化的发展机会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七章 社会发展和人发展

首先历史进步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社 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必然不断地向前 发展;
其次,历史进步的原因还在于社会发展 是一个量变和质变的过程,这里既有量的积 累,又有质的飞跃,这种飞跃以辨证否定的 形式继承和发展了人类社会;
最后,历史进步的主体原因在于,人民 群众不但希望社会进步,而且还是推动历史 进步的主体力量。
24
2、人的价值问题就是人活着的意义问题。 唯物史观认为,人的价值首先在于人能够创造 价值。因为人的本质首先是劳动,正是人的劳 动活动才创造了一切满足人的需要的东西,即 创造了一切价值。因此,普天之下人为贵,贵 在人能够创造价值,这是人区别万物的根本价 值。
3、人作为创造价值的价值实际上是人的自我 价值。在这里人既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客体, 人的自我价值就是人自己对自己所具有的价值。
13
四、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1、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是一个历史进步过程。 历史进步就成为唯物史观用来表达人类社会发 展过程前进性趋势的哲学范畴。坚信历史进步, 相信人类社会发展的前进性,就会对人类社会 的未来抱乐观主义的态度。
14
2、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作出历史进 步的判断不是盲目的乐观主义和纯粹的理想主 义,而是有充分的逻辑理由和历史根据。
22
3、劳动是人的类本质,社会关系是人的群 体本质,无论是人的类本质还是人的群体本 质,都说明人的本质是社会性,不是自然性。 自然性是人的先天性,社会性是人在后天的 活动中所产生的性质。
23
二、人的价值
1、要理解人的价值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什 么是价值。价值是人的需要和满足需要的东西 之间的关系,在价值关系中,人是价值主体, 满足人的需要的东西就是价值客体。因此,价 值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东西所具有的特性。
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演讲稿

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这一重要的话题。
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而个人发展则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社会发展离不开每个个体的努力和奉献,而个人的发展也受制于社会的环境和机遇。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和个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成长。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社会发展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在这样的环境下,个人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同时,社会的进步也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让个人的发展变得更加顺利和有利。
因此,可以说社会的发展为个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
然而,个人的发展也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每个人都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个人的努力和创新为社会的进步贡献着力量。
正是因为有了每个人的奋斗和贡献,社会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不断实现自身的进步和完善。
因此,可以说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在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中,我们要认识到,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奉献,而个人的发展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只有当社会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个人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而只有当个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更多的贡献,社会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进步和繁荣。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社会为我们创造的条件和机遇,努力奋斗,不断提升自己,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社会更加和谐、进步、美好。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社会更加繁荣,让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谢谢大家!。
马克思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D4.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A 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 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 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5.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 D A 人们选择的主动性B 人能够随心所欲,为所欲为C 人类能够摆脱必然性D 人们在对必然认识的基础之上对客观的改造6.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这是: A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资本论》中的一段话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历史性概念 D 物质性概念 DA 奴隶社会B 封建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D 共产主义社会 1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AA 两种不同的状态B 两种不同的选择C 两条不同的道路D 两种不同的理想13. 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D A 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 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 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 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14.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第七章习题及答案A 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C 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2 •“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B 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 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BA 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 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3.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DB 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 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A 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 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 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A 《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BC 《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7.“人的依赖性关系”是:A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8.“物的依赖性关系”是:B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9. 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别”的关键在于:D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 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15.“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 CA 是矛盾的B 是两回事C 是有着内在联系的D 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6.江泽民说: “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 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浅析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

浅析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首先,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互推动的。
个人的进步和发展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个人的才能和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不仅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和发展动力,也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
反过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机遇。
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秩序为个人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多的机会可以让个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其次,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制约的。
个人的发展受到社会环境和制度的限制,也受到社会阶层和地位的影响。
一个相对落后的社会往往难以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培训资源,使个人难以获得全面的发展。
同时,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现象也会限制个人的发展,使一部分人在个人发展的机会和权益上处于不公平的状态。
因此,只有在社会公平和公正的环境中,个人发展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和促进。
再次,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互矛盾的统一体。
个人的发展并不是完全独立于社会的,个体的成长和进步是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中实现的。
因此,个人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与社会发展矛盾的情况。
个体的追求和个人主义倾向与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团队合作之间会存在冲突。
个人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之间的平衡和统一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重要矛盾。
最后,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个人的进步和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支撑。
个体的才智和创造力为社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动力。
在个人追求自身发展和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作出了贡献。
社会发展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资源和机会,为个体的成长和进步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综上所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推动的。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促进,社会的发展也需要个体的进步和发展为基础。
只有在个人和社会之间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和平衡关系,才能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推动社会持续进步和个人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第四部分-科学社会主义(7~8章)

第四部分科学社会主义(7~8章)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主要内容:阐述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可概括为:建立、发展、政党。
重点: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探究;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和曲折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
难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如何相识苏东剧变。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9世纪初期欧洲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没有正确相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定规律。
找不到安葬资本主义的力气。
找不到通往志向社会的现实道路。
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标记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暴力革命、非暴力革命。
但迄今的实践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成功的理论,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究1.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究从1917年末的十月革命到1924年初列宁逝世仅有短短的六年多时间,大体可分三个阶段,即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
2.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究首先是生产资料全部制的变革。
其次是安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最终是政治思想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1936年12月,在苏维埃第八次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的苏维埃宪法宣布:苏联已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在其次次世界大战前,东欧诸国的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已有肯定程度的发展,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出现了波兰、捷克斯拉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等一批社会主义国家。
第七章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2)

三、简述题 1.简述社会进步及其客观必然性。
答:(1)社会进步是指社会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合乎规律的前进性、上升性运动,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经济⽣活、政治⽣活和⽂化⽣活的进化与变⾰。
正确理解社会进步要注意:①社会进步是社会的前进性、上升性运动、各种形式的复辟、倒退、逆转等,是对社会进步的反动。
②社会进步是社会的整体发展。
只有社会的物质⽂明与精神⽂明共同发展,社会经济、政治、⽂化等全⾯进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2)社会进步主要表现在两个⽅⾯:①社会进步突出地表现在新的社会形态取代旧的社会形态,使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化都有全⾯的发展,社会形态发展到更⾼⼀级的阶段。
②社会进步还表现在同⼀社会形态内进⾏的必要改⾰和调整,也或多或少地推动着⽣产⼒的发展和社会⽣活的进步。
(3)社会之所以必然地从低级向⾼级不断进步,其根源在于社会本⾝的内部⽭盾。
①社会基本⽭盾不仅推动社会的运动变化,⽽且推动着⽣产⽅式、上层建筑乃⾄整个社会⽣活也必然从低级向⾼级的不断进步。
②社会进步的必然性还在于它是⼀个辩证否定即"扬弃"的过程,每⼀次社会进步都使社会上升到更⾼更新的⽔平。
③社会进步的必然性还在于它符合⼈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是得到⼴⼤⼈民群众的⽀持和拥护,所以虽有曲折,但终会成功。
2.简述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和⽣产⼒标准的⼀致性。
答:(1)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从⾃⾝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对客体进⾏选择和评价时所参照的标准。
⼈们总是⽤合乎⾃⼰的需要、符合⾃⼰的利益的标准所确定的价值尺度去衡量社会是否进步以及进步的程度。
(2)所谓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与⽣产⼒标准相⼀致,是指在阶级社会⾥,⾰命的、进步的阶级的价值尺度与⽣产⼒标准相⼀致。
因为这些阶级是先进⽣产⼒的代表,代表⽣产⼒发展的⽅向,是新的⽣产关系的承担者。
按照它们的利益和需要所确定的标准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就能够正确评价社会是否进步及进步的程度,因⽽就与社会进步的标准-⼀⽣产⼒的发展相⼀致。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七章 社会发展和人发展

首先历史进步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社 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必然不断地向前 发展;
其次,历史进步的原因还在于社会发展 是一个量变和质变的过程,这里既有量的积 累,又有质的飞跃,这种飞跃以辨证否定的 形式继承和发展了人类社会;
最后,历史进步的主体原因在于,人民 群众不但希望社会进步,而且还是推动历史 进步的主体力量。
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人在自己的活动中争取的自由有两个层 次:第一个层次是人类自由,它使人类在自然 界面前所获得的自由;第二个层次是个人自由, 这是个人在发展过程中,从社会中所获得的自 由。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个人的自由 解放程度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通过人的发展的 历史形态认识个人的自由解放程度问题。
31
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 1、人的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个人对
要让每个人都能进入自由王国,自由全面 的发展自己的一切才能,就必须一方面发展生 产力,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物质条件 和自由时间;另一方面必须消灭阶级、消灭私 有制、消灭剥削制度,使每个人都成为自食其 力的劳动者。
38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原始社会处于必 然王国,阶级社会一部分人进入了自由王国, 大部分人仍然处于必然王国,只有共产主义社 会才能使每个人都进入自由王国。因此,我们 说共产主义是人类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 跃。
1
第七章 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进步过程 第二节 人的发展是一个自由解放过程 第三节 共产主义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 本章知识点、难点、重点和思考题
2
第一节 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进步过程
一、社会发展与社会形态演变 二、社会发展过程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三、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四、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1992年文科)33.联系现实思想状况,评述下列两种观点:“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人是目的同时又是手段”。
“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口号,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但它离开人的社会关系谈论人的问题,是一个抽象的人道主义原则,不是科学的命题。
(2分)人是目的还是手段,就其实际内容来说,是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问题,即人的社会价值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价值只有在对社会和他人的关系中才能体现出来。
(2分)在社会生活中,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个人只有作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对社会作出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人实现自己目的的过程也就是充当他人和社会的手段的过程,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3分)在剥削制度下,人的目的和手段是分离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人的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片面强调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实质上是把自我当作目的,而把他人和社会作为满足自己欲望的手段。
这是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成长是极为有害的。
(3分) 。
(本题的主要要求是考察考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现一定的思想倾向。
联系实际部分的酌情给分,分析评述优秀者应给满分。
)解折:这道试题属于历史唯物论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是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该题的立意在于考查是否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联系现实思想状况的正确导向。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人的社会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因此,人的本质也是历史地变化的,人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抽象的人性论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的自然生理属性,把人的本性看作固定不变的,用抽象的人类共性否定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都是不对的。
人的价值的根本点在于人的自主创造性,人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统一,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人的价值只有通过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去满足社会的需要,对社会作出贡献,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去实现人的自我价值,我们要正确地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对社会贡献之大小作为衡量人的价值尺度。
在正确理解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基本理论的基本上,必然坚持人只能既是目的的同时又是手段,始终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片面强调入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在理论上是荒唐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是极端自私的价值观。
这类评述题型的答卷不可能同答案的思路一样,只要评述全面、深刻,联系实际和思想,导向正确,就会得比较高的分数。
(1993年文科)17.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历史观不同B.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态度不同C.社会思想不同D.实现理想的途径不同E.依靠的社会力量不同答案ADE17.答案:A、D、E解析:这是有关科学社会主义的试题,考查考生对空想与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区别的认识。
对现在的考生而言,显得有些陌生。
空想社会主义虽然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上作出伟大贡献,但它与科学社会主义存在原则区别。
首先历史观不同,他们受唯心史观的限制,不能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必然陷入空想;其次,他们幼想用和平的方法,即呼吁有产者援助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计划;第三,他们把无产阶级看作是受苦最深的阶级予以同情,找不到建立新制度的社会依靠力量。
因此,A、D、E是正确项。
B、C恰好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要贡献,并为马克思、思格斯所批判继承,因此是干扰项。
(1994年文科)23.“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备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
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品性之能,心力是爱”,因此人的本质是理性、意志和心。
答案要点:这是人本主义哲学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1分)这一命题认为一个完善的人必须具备理性、意志和情感是合理的,但它把人的理性、意志和心归结为人的本质是错误的。
它把人看成脱离一‘定社会关系的抽象的、自然的人,把个的本质理解为人类共同的,“自然本质”,反映了抽象人性论的观点。
从这种抽象的人性论出发去解释历史,必然导致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3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分)(1997年文科)2.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 人的自然属性D. 人的社会关系答案 D(2001年理科)18.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内涵有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C.人的本质是自由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E.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答案BDE(2002年理科)18.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A. 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B. 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C. 是社会发展的目的D. 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E. 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答案ABCDE(2002年文科)3. 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A. 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 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C. 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 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答案D(2002文科)17. 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A. 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B. 在历史进程中没有多种道路可供人们选择C. 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D. 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E. 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并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答案ACD(2004)3、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C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D人的价值表现了人的能力的大小答案 C(2006)20. 深圳青年歌手丛飞在8年时间内,捐资上百万元资助很多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而自己却身患癌症,负债17万元。
有人这样评价他:“丛飞能够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
”丛飞的行为表明A.人的价值不包含个人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等主观方面B.人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C.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D.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个人价值的牺牲为代价答案BC(2007年)20、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A、具体的现实的人B、广大人民群众C、做为个体的人D、社会全体成员答案:ABD(2009年) 4.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司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B. 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C.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 自由理性的外化【答案】C【解析】人固然具有自然属性和意识属性,但人的自然属性和意识属性中渗透着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人的前提属性,但人突破了自然属性的某些限制而创造其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使自然属性从属和包含于社会属性之中。
人的社会属性是人所特有的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是在社会关系中产生和发展的,是由社会决定的。
所以A不正确。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质,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劳动;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
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
因此,要真正达到对于现实的人的认识,应该深入到现实的社会关系中。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选项,B错误。
D项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009年)20.华罗庚生前曾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
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这段话对我们如何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教益是()A.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B.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C.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归宿D.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答案】ABC【解析】华罗庚这句话的意思是: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环节和链条,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所以,可以推出正确答案是A选项“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和B选项“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社会价值体现为个人为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个人价值体现为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为了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即个人需要的满足,也就是个人价值的实现。
所以,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归宿,这里的归宿是最终目的的意思,因而C选项正确。
D选项“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明显错误,应排除。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2010年)1. 19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
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答案A(2010)21.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B.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发展模式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概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