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不应以市场为导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教育不应以市场为导向(乙方二辩:疲马羁禽)
尊敬的评委好!对方辩手好!大家好!
我方一辩在文章中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充分阐述了“大学教育绝不能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因。

不可否认,教育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社会公共事业,绝不可为稻粮谋。

而对方一辩行文虽然洋洋洒洒7000多字,但是通读几遍之后,我仍然只看到两个字——“赢利”。

首先,对方在阐述观点时便和“教育”宏观意义背道而驰。

我方认为,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对待教育应该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教育所要培养的对象,是现代化建设长远战略目标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他们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无不影响民族复兴事业的进程,而且很大程度地决定了我们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水准。

教育绝不能如对方辩友所鼓吹的那样——急功近利只着眼于眼前。

其次,尊敬的评委们一定会留意到对方辩友“‘财政教育’已是不堪重负奄奄一息。

再不打开‘社会办学’……‘教育立国’将演变成‘教育害国’了”这样的奇谈怪论,对方辩友了解日本二战后的经济是怎么实现腾飞的吗?日本把本来应该拨给皇室的供给都投资给教育了!对方辩友文中又说道“90%以上的地方财政,教育经费支出都是‘老大’,占到一半以上甚至70%、80%”,请问对方辩手:如此庞大的教育投资是如何分配的?是花费在大学教育上的吗?显然不是!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大学教育,请对方辩友不要留级到初级教育为好。

在你引用这些数据之前,一定忽略了关键性的东西吧。

作为一个热血青年,我还要在这里题外地质问一声:谁又知道从学子的父母们身上收取的教育巨资流向哪儿了?!真是完全使用在教育上么?!
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市场经济大潮下的教育改革》一书告诉我们,大学教育以市场为导向造成的危害如此触目惊心:1、择校收费现象俞演俞烈。

2、东西部教育水平的距离拉大。

市场导向带来的是不是学生受教育权利的现实不平等?3、商海涌动的大潮,教师队伍不稳定。

因此请问那些强烈鼓吹“大学教育市场化”、“大学教育产业化”、“大学教育商品化”的旗手们,你们又如何给出说服国人的理由?
我们注意到,对方辩友文中还说道西方的教育是以市场为导向的。

我要告诉对方辩友,中国民众支出在教育上的比例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它是美国的2.8倍,是日本的3倍,是挪威的7倍,瑞士的11.3倍(数据来自2003年秋季教育咨文报告——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所以,在中国民众担负了如此重的教育投资的压力下,我们的国家还能给那些含辛茹苦的父母肩上再增加更为沉重的负担么?对方辩友还一相情愿地举出“美国从来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来论证,真是这样的吗?其实美国的大学教育体制强调的就是非赢利性!这是常识。

对方辩友文中又引用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这个《决定》的确是强调了加快教育的发展,但目前的投资效率低下和投资不足才是我们要改进的地方,并不等于说让市场来引导大学教育,这不是逆命题。

请对方辩友注意
原文中的关键词:全局性、先导性!从中我们应该看出,国家是把大学教育放在一个“引导、掌控”“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的地位上的!也就是说:它所行使的是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的引导职能,因此,反之,我们应该说是大学教育对市场具有导向功能才对。

对方辩友文章的第二部分——“大学教育以市场为导向”更是貌似理性地、想当然地在自圆其说。

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一个关键性的概念,这就是——什么是“以市场为导向”?我们说,它就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制基本方式的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要求或条件是必须具有独立的市场主体——市场上各种商品和投入要素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必须有完全充分的竞争。

供给者之间、需求者之间、供给与需求者之间在市场上广泛的展开自由平等的竞争。

在市场主体自身利益的驱动下,达到资源优化配置。

本身,市场导向是具有短视行为的,此外教育并不具备市场化的条件,这也是极其关键的。

们不能将经济领域的市场资源配置方式简单的移植到教育中来,大学教育以市场为导向,是不可行的。

大学教育以市场为导向还有诸多行不通之处。

高等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其相应产生人才、科研成果和社会劳务三类。

请问基础学科的研究、文艺政法人才的培养又如何“以市场为导向”?真正说起来,市场导向会导致基础科学完蛋!学基础理论人文学科的同学,学天文学、数学、理论物理、哲学、考古、地质、农业、渔业、林业……也去市场导向?哪家公司要?看来只能举家搬迁到瑞士了。

试问,教育一方面在培养学生时抑制其自由思想,另一方面在学生毕业找工作时又提倡市场化,教育如何不出问题?
对方一辩文章第三部分中,对方辩友自问自答了三个问题。

但显而易见,这是一种平行的推理方式,没有逻辑联系点,即由根本不存在的论据建构自己支持的观点。

“以市场为导向”是有悖于大学教育“文化传承”职能的。

我方队友黄土层在立论中已经充分阐述了——大学不是养鸡场,大学教育内在的一种真正精神在于自修与研究,这决非“市场”可以导的。

“以市场为导向”的大学教育是否与培养道德公民相悖?对方辩友答非所问地玩了一招偷换概念——“存天理灭人欲”就是我们所要培养追求的道德?请尊敬的评委注意,对方辩友文中说到“大学道德教育追求的不是什么最高的道德标准,恰好相反,它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如何保持和坚守最低道德底线,这才符合‘道德市场’需求,才是人性化的”。

我也要向边民兄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怎么样的道德价值观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所追求的?如果像对方所说保持一个道德底线,那国民的道德水准永无提升之日了!我方认为,个体的、具有主体性的人的道德水准是决定整个民族的道德素质的关键,社会生活和现代教育的发展都呼唤着“道德人格教育”。

而这又是“市场”所不能导向的。

大学生们,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全面发展潜能的健全的国民。

作为大学教育目标之一的社会服务,是通过对人类与民族文化的积累与传承,通过对具有自由人格,有理想有
教养,具有自我完善、自我批判和社会批判能力,自尊且尊重别人,敬业乐群又尊重自然的人,我们称之为“健全的国民”的培养来实现的。

最后,“大学教育以市场为导向”还与教育公平相悖。

尊敬的评委们再请注意对方辩友文中“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合法报酬自由选择服务”这样的言论。

因为大学生是一个没有经济能力的受教育对象,所以对方这一句话便剥夺了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导致辍学的莘莘学子们的受教育权。

我想在座的善良的人们,脑海中一定常常闪出无数双辍学大学生的渴求的眼睛吧。

受教育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权利,从来没有哪个国家把教育当作一种赢利的手段,一种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

众所周知,教育是具有迟效性和风险性的。

教育的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即教育对于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已经社会的进步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教育形式的自身属性与人和社会的对教育的需求决定了。

综上所述,以市场为导向,完全追随市场某一时刻的意志,必然缺乏主动性,教育投资必定受短视利益的约束。

如果实现教育以市场为导向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无异于杀鸡取卵。

教育和经济不一样,教育,是不可以以市场为导向的。

谢谢大家!(字数28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