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岳麓书院-导游词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祠已恢复祭祀陈设,祠内正中悬挂周濂溪像,两旁有赞语,壁上嵌清代《移建濂溪祠碑记》、《濂溪祠记》碑刻。
【麓山寺碑】麓山寺碑是我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唐碑,也是长沙现存时间最早价值最高的碑刻。位于园林麓山寺碑亭内。唐 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 李邕撰文并书丹,江夏黄仙鹤刻。叙述麓山寺沿革及历代来此主持之名僧说法传教情况。因其词章、书法、刻 艺俱精,故有“三绝碑”之称。碑高272厘米,宽133厘米。圆顶上饰有龙纹浮雕,上有阳文篆书“麓山寺碑”额。碑文28行,每行56 字,共1419字。碑左和右下方有损缺,整碑漫漶270余字。碑侧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正书阴刻题名“元丰庚申元日同广惠道人来襄阳 米黻”字样。
【六君子堂】又名慕道祠,明嘉靖五年(1526年) ,学道许宗鲁、知府杨表创建。此后多次迁移,又屡有所毁。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 重建于今址,现存建筑为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修。祠内嵌有《改建六君、明通判陈钢、同知杨茂元六
【百泉轩】创建于宋代,朱熹、张拭曾论学于此。始建于宋代,中经兵毁,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 学政刘必大重建。延祐元年(1314年), 郡别驾刘安仁重修,著名理学家吴澄作《百泉轩记》。建筑经历代重修,为书院山长(院长)住处。百泉轩,因地处岳麓山清风峡谷口 溪泉荟萃处而得名。历代山长爱溪泉之妙,常筑轩而居,为书院风景绝佳之地。轩北门与讲堂相连,门额“百泉轩”三字集朱熹字而成, 亦为纪念这位有功于书院的大学者。
【岳麓书院二门】二门建于明代嘉靖元年,二门上方有一块“名山坛席”匾,这块匾撰者无考证,现在所看到的是集清代湘籍 书法家何绍基的字所成,“名山”在中国指五岳,在湖南指衡山,而在这里专指衡山72峰峰尾也就是我们后面的岳麓山,因为 衡山是回雁为首、岳麓为尾的。“坛席”,因为古代书院学生上课是没有桌椅的,他们都是拿着蒲席,席地而坐,“除地为坛, 上设席位”表示对老师的尊敬,所以有名山坛席之说。
人才,树立新的学风。湘水校经堂在治学上强调“精微并举”,注重朱熹张械理学的传统,能兼容各学派的不同观点,无门]户之见。 培养的著名学生有郭嵩焘、左宗棠等。
【濂溪祠】专祀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始建于今六君子堂处,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迁于今址。周敦颐(公元 1017-1073年) ,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晚年筑室庐山莲花峰下的小溪上,取道州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后人据此尊称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是理学开山鼻祖。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其学说对以后理学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被尊称为理学开山祖师。祠内原悬有 “超然会 太极”匾,是清代山长车万育为颂扬周公太极图说理论而题书的,原匾散失。今匾为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改为“悠然会太极”。
【文庙】岳麓书院祀孔始于书院初创时期,先是建礼殿于讲堂前内塑先师十哲像,画七十二贤。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迁礼殿 于院左今址。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重修,改称文庙。现存文庙系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陆续修复,由照壁、牌楼、大成门、两庑、 大成殿、崇圣词、明伦堂等部分组成,基本保存了原有建筑格局。
如,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此外,在台的左右外壁上,有道教八仙标志
【船山祠】专祀明末岳麓书院著名学生王夫之,祠庙原为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创建的湘水校经堂。光绪元年(1875年)湘水校经堂迁入 河东办学,于是辟为船山祠以祭祀王夫之。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字而农,人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 祠前悬有清代岳麓书院著名学生、外交大臣郭嵩焘所撰对联:训诂笺注,六经周易犹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 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训诂笺注”指阐述注释古籍。“六经”指《诗》、《书》、
【慎斋祠】亦称罗山长祠,专祀岳麓书院山长罗典。罗典(公元1719- 1808年),字徽五,号慎斋,湖南湘潭人。授编修官,督学四 川,后转任御史,官至鸿胪寺少卿,后以侍奉老母为由回籍。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始任岳麓书院山长,凡二十七年。罗 氏学问广博,品行兼优,老成宿望,在岳麓书院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罗氏对书院的贡献有二: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掌教 期间,肄业学生三倍于朝廷定额数,“名下士发名成业者数百人”;其二对岳麓书院进行了改造建设,修岳麓书院八景。
《礼》、《乐》、《易》、《春秋》。“羲、文、周、孔”均系人名,即伏羲、周文王、周公、孔子。上联的大意是说王夫之在阐述
注释经典中最专六经,善于吸取伏羲、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圣人的思想精华,就连汉宋诸儒在他的面前也只有洗耳恭听。下联中的
“节义”指操守、义行。“濂、洛、关、闽”分别指理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周敦颐、二程、张载、朱熹所创立的理学学派。下联大意指 王夫之的节操义行和治学行文,终生都以理学思想为准绳,是继周敦颐濂学、二程洛学、张载关学、朱熹闽学之后,元明两代自成体系 的一代学术大师。全联系统地介绍了王夫之的治学专长、承传、人品、文章及学术地位,文字深刻,对仗严谨,是一不可多得的佳联。
位建院有功之臣。后凡有功于书院者,皆祀其中。
【四箴亭】供祀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程颢、程颐均为理学的奠基人,曾问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著作收入《二程全书》,其 学说后来被朱熹继承和发展,史称程朱学派。明代嘉靖五年(1526年) , 明世宗撰“敬一箴”,并亲注程颐“四箴”颁行天下学校。嘉靖七 年(1528年), 岳麓书院得御制“敬- -箴”,知府潘镒于九年建“敬一箴亭”于文庙大成殿后,藏“敬一箴”及“四箴”石刻。天启四年(1624年), 推官林正亨重修,改名“四箴亭”,自此专祀二程。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 迁建于今址。现亭已恢复祭祀陈设。
【崇道祠】又称朱张祠,供祀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张械。朱熹、张械二人所继承的都是二程的学说,同为理学大家,两人对岳麓书 院的发展建设都有重大影响,史称“朱张”。始建于元延祐元年(1314年) , 原址在讲堂左侧,合祀朱张及书院建设有功之臣,称诸贤祠。 明弘治七年(1494年) ,始建祠于讲堂后,专祀朱张。后毁。清乾隆四十- -年(1776年) ,布政使觉罗敦福重建于今址。现存建筑为同治七 年(公元1868年) 重建。现恢复古代祭祀,祠内悬“斯文正脉”匾,塑朱张二人像。
【讲堂】讲堂也称“忠孝廉节堂”,始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设讲堂五间。历宋、元、明、清至今,几经风雨,屡 毁屡建,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巡抚丁思孔重建,经同治七年(1868年)大修后的遗构。是书院的教学
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讲堂正中设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坛,为古代老师授课的地方。上摆两把红木雕花座椅,为山长和副讲的席
位,也有纪念朱熹和张械两位大师同堂讲学之意。讲台之后为木质屏风,上面嵌刻山长张拭撰写的《岳麓书院记》。该文内容实为古代 岳麓书院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为历代山长所推崇,对研究书院教育史极具价值。1983年由原湖南省书协主席、当代女书法家周昭怡 (1912-1990)补书。
【屈子祠】又称三闾大夫祠,专祀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长沙知府张 翔、学政范整与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屈子祠于岳麓书院北侧。壁嵌张翔《建修屈子祠记》与范鳌《屈子祠祭田记》刻石。门口悬挂 “植体洁芳,三代以还存直道;盟心忠爱,六经而后发奇文”楹联。咸丰二年(1852年),祠宇遭兵毁。十二年,院长丁善庆修复。1938年, 复遭日军机轰炸,院宇渐废。六十余年后,庙祀始复其原,忠魂终得安妥。2006年,改建屈子祠于今址。屈子祠的创建,是岳麓书院 以传承湖湘文化为己任的集中体现。岳麓故有禹王碑,且屡修亭台以护之,又有历代咏诗以颂之,先人故而以禹王于衡麓治水的芙雄 故事为岳麓文化发源。
【赫曦台】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应著名理学家张栈的邀请,来到岳麓书院讲学,朱熹常与张枝相约,登岳麓山顶,观日出。 将观日的地方命名为赫曦,张杭修筑“赫曦台”,朱熹题额。后台毁。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山长罗典在大门前建筑前台。道光 元年(1821年),院长欧阳厚均发现朱熹“赫曦台”碑原迹,为缅怀圣贤,改前台名为赫羲台。现存建筑为清代同治七年(1868年)修缮。 从文化上来讲,赫曦台是儒家文化与民间文化融合的经典建筑。台前后左右两壁檐上,有《拾玉镯》(后右)、《秋胡戏妻》(后左)、 《老子出关》(前左上)、《麻姑献寿》(前左下)、《张良进履》(前右上)、《加官进禄》(前右下)等戏曲故事堆塑,造型别致,形态自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主要介绍岳麓书院的基本沿革、重要地位、 功能布局及重要代表性景点,如千年学府匾、赫曦台、岳麓
书院大门、讲堂以及宋明理学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简介】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 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 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1988年,岳麓 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水校经堂】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 ,原名成德堂。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 ,湖南巡抚吴荣光与山长欧阳厚均仿学海堂例建 湘水校经堂于今址,吴荣光亲题门额。湘水校经堂是仿照阮元诂经精舍、学海堂的方式方法创办的以研习汉学为主的学校。吴荣光创 办湘水校经堂的目的是为了矫正当时书院教育专重科举仕进的陋习,另辟蹊径,培养通经史、识时务的经世致用
【御书楼】始建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 , 为书院藏书之所,始称书楼。其后屡建屡毁,其址亦屡经变迁,名称也相继改为藏经阁、尊 经阁等。至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 ,巡抚丁思孔从朝廷请得十三经、二十-史等书籍,增建御书楼于今址。其后,又屡经战火,乾 隆、嘉庆、咸丰、同治各代又数次重修。在清代中后期,书楼已发展成我国民间一座较大型的图书馆,藏书14130卷。书楼提出的“书 不贵藏贵能读”的藏书理念,对后人很有启发意义。1938年, 书楼被日机炸毁,今存建筑为1986年重修。今天的御书楼仍然作为图书 馆供书院教研人员及其学生使用,藏书数量已逾5万册,大型工具书如《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部备要》 、《四部丛 刊》 、《古今图书集成》等均有珍藏。
【岳麓书院大门】始建于北宋,曾称“中门”、“簧门”。现存大门建于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修。 大门采用南方将军门式结构,两旁置汉白玉抱鼓石。为宋明时期珍贵艺术品。相传道光年间,岳麓书院学生、两江总督陶澍严 惩贪官曹百万,没收其财产时,发现这对古物,即转赠书院珍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