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各章思考题及答案整理(完整)

合集下载

化石和古生物学思考题

化石和古生物学思考题

化石和古生物学思考题:1什么是化石?从化石的定义可分为哪三类?传统定义:保存在岩(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和活动痕(遗)迹。

现代定义:保存在岩(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活动痕(遗)迹和生命有机成分的残余。

化石有3大类型:实体化石:生物体本身形成的化石。

全部或部分。

遗迹化石(trace fossil):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弃物所形成的化石。

如动物在沉积物表面留下的足迹和爬痕、在沉积物中的钻孔和潜穴,动物的粪便等。

化学化石:生物体可能因腐烂分解而全部或部分消失,但构成生物体的一些有机分子有可能在实体化石中或沉积物中被保留下来。

2影响化石保存的主要因素?A沉积环境因素迅速埋藏、宁静的沉积环境和细粒沉积物掩埋是化石形成和保存的最理想环境条件,特别有利于完整精美化石的形成。

能够形成比较稳定密闭的长期埋藏保存条件,有效阻断遗体与空气和水体的接触,降低自然和生物的破坏作用,有利于生物遗体的石化加固。

(在它们原来生活的地方被埋藏保存成为化石---原地埋藏,保存比较完整.有些生物是被搬运一定距离后才被埋藏保存成为化石---异地埋藏,化石多比较破碎,但有比较好的分选性。

) B成岩作用:影响生物遗体的石化程度。

压实和固结会使埋藏的生物遗体发生石化。

长期埋藏经石化作用加固,有利于化石的形成和保存。

C后期地质作用影响a构造抬升:造成原来深埋地下的岩层暴露到地表,遭受风化剥蚀作用。

b变质作用:高温或高压会造成含化石岩层结构和化学组分的改变。

如重结晶作用。

3从化石的保存方式上可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A未变实体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古代生物全部遗体(软体和硬体)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在极其特殊的条件下才可形成。

B变化实体化石:多数化石是在遗体被沉积掩埋以后经明显变化才形成化石的---石化作用(矿化作用)C模铸化石:在埋藏和成岩过程中生物体本身可能会由于某种原因全部或部分消失,在围岩中留下或形成印痕、印模和铸型。

模铸化石就数量来说仅次于变化实体化石。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doc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doc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痕迹。

标准化石: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它们的延限短,仅限于某段地层层位,而且有广泛的地理分布,这些化石叫标准化石。

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古代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

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生态领域内所有物种的总和。

指相化石:能反映某种特定环境条件的化石。

沉积环境: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自然地理单元。

沉积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

岩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

生物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生物特征。

壳相(底栖相):发育正常浅三叶虫,腕足等底栖生物,典型的浅海相灰岩、泥灰岩,分布于正常浅海台地区。

混合相:以正常浅海底栖生物为主,也有漂浮、游泳生物,岩石类型包括浅海相灰岩、泥灰岩、 页岩,分布区属于正常浅海与半深水或深水海槽区过渡区。

礁相:发育底栖固着的造礁生物及附礁生物,岩性为纯净的生物灰岩,属于温暖、清澈的浅海沉积环境,条带状分布于台地边缘。

笔石相:含丰富的笔石而很少底栖生物为特征的生物相,反映滞留还原环境。

相变:沉积相在空间(横向)和时间(纵向)上的变化。

瓦尔特相(定)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 、名词解释 Z HU即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与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

相标志: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

超覆:海侵作用使得沉积范围不断地扩大,后期形成的沉积岩层超越下伏的沉积岩层而直接覆盖在更老的地层之上的现象。

其超出的部分即超覆区。

海进(侵)序列:由持续海侵超覆形成的沉积物纵l,J上的下粗上细的沉积序列。

退覆:由海退造成的地层分布范围不断缩小的现象。

海退序列:由持续海退形成的沉积物纵向上的下细上粗的沉积序列。

复理石:常把巨厚的由深海浊积岩及其它重力流沉积组成的综合体称为夏理石沉积。

地层学是研究层状岩石(包括所有的沉积岩、部分火成岩和变质岩)形成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时空分布规律(狭义)和形成环境条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地质学分支学科。

地史古生物答案

地史古生物答案

绪论1.什么是古生物学,地史学?古生物学:是研究地史时期的生物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①以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为对象,②研究古生物的形态、构造、分类、生态、地理及地史分布和演化发展规律。

③了解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阐明生物界的发展史,充实和提高生物进化理论,④解决地层时代的划分和对比,恢复古地理,古气候。

地史学:是研究地壳发展历史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发展史,沉积作用(及古地理变迁)发展史,地壳构造发展史等方面。

2.研究古生物学的意义?①再造地史时期中的古地理,古气候,恢复古代的自然地理环境.再造古地理,古气候:依据不同的生物相代表不同的生活环境②探讨各地质时期古地理环境的变化及演变规律,揭示有关沉积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③建立地质年代系统,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第一篇古生物学第一章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1.化石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

遗体是保存的生物体本身部分,遗迹则是被保存下来的生物生活活动的痕迹。

2.化石的形成条件:a.硬体部分 b.迅速掩藏、密封冷冻或干燥 c.石化作用化石的保存类型:a实体化石b模铸化石c遗迹化石3.石化作用的类型(1)矿物填充作用(2)置换作用(3)升溜作用4.水生生物的生活方式底栖生物,游泳生物,浮游生物5.指相化石分布范围广,原地埋藏,适应性狭窄,并且能够反映某种气候特征的化石第二章古无脊椎动物1.蜓壳旋壁结构的类型致密层,透明层,疏松层,蜂巢层2.四射珊瑚构造类型(1)单带型(仅有隔壁和横板)(2)双带型(具有隔壁横板和鳞板)(3)三带型(具有隔壁,横板,鳞板及中轴或中柱)(4)泡沫型(隔壁不连续呈刺状,横板和鳞板均呈泡沫状)3.各古生物的生存年代蜓是灭绝的海生有孔虫,分布于石炭,二叠纪。

小纺锤蜓:中石炭纪六方珊瑚:泥盆纪贵州珊瑚:早石炭纪弓石燕: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震旦角石:中奥陶世尖棱菊石:晚泥盆世蝙蝠虫:晚寒武世王冠虫:志留纪叉笔石:奥陶纪弓笔石:中志留纪第三章古脊椎动物1.简述脊椎动物的演化史脊椎动物由无颌纲开始进化到鱼纲,其中盾皮鱼亚纲,为现代鱼的祖先,已经灭绝,硬骨鱼中总鳍鱼发展成为古老的两栖类;接着发展到两栖纲,其中鱼石螈是最古老的两栖类化石;两栖动物进化出羊膜卵向陆地发展,进化成爬行纲;爬行纲的一个旁支进化成了鸟类,最早的鸟类出现在晚侏罗世,即始祖鸟;爬行纲的另一个分支发展成为哺乳纲,其中人类是最高等的哺乳动物。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答案.docx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答案.docx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第1・2章1.什么是化石,标准化石,化石的保存类型有哪儿种?化右:保存在岩层屮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工物活动痕迹及工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屮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的化石。

化石保存类型有: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为(结构构造由简单到复杂)、(生物类型由低筹到高等)、(生活环境由海洋到陆地、空屮和海洋)。

3.就控制物种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索而言,(遗传、变异)提供物质基础,(隔离)提供条件, (自然选择)决定物种形成方向。

4.生物绝灭的方式有多种,恐龙的绝灭属(集群灭绝人5.如何区分原地埋藏的化石与异地埋藏的化石?答:原地埋藏的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不具分选性和定向性,生活于相同环境中的生物常伴生在一起;而异地埋藏的化石会出现不同程度破碎,且分选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混杂,具有一定的定向性6.石化作用过程可以有(矿质充填作用)、(宜换作用)和(碳化作用)三种形式。

7.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可分为(底栖)、(游泳)和(浮游)三种类型。

&概述“化石记录不完备性”的原因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取决于生物类别、遗体堆积环境、埋藏条件、时间因索、成岩作用条件。

并非所有的生物都能形成化石。

古生物已记录13万多种,人量未知。

现今我们能够在地层中观察到的化石仅是各地史时期生存过的生物群中极小的一部分。

9.什么是重演律?什么是化学(分子)化石?重演律一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简短而快速重演化学(分子)化右:分解后的古生物有机组分(如脂肪酸、氨基酸等)残留在地层屮形成的化石。

10.印模化石与印痕化石如何区别印模化石:生物硬体在FBI岩表而上的卬模。

(包括:外模、内模、复合模。

)外膜反映原来生物换体外表形态及结构,内膜反映换体内部的构造。

印痕化石:生物软体陷落在细粒的碎屑物或化学沉积物种,在沉积物屮留下的卬痕经过成岩作用以厉,遗体消失,印痕保存下來。

古生物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生物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纲要一、名词解说1地史学:研究层状岩石形成的先后次序、地质年月、时空散布规律(狭义)和形成环境条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地质学分支学科.她的中心目标就是成立地球科学的时间坐标。

2岩石地层单位:是由岩性、岩相或变质程度均一的岩石组成的三度空间岩层体。

其成立精心整理在岩石特点在纵、横两个方向详细延长的基础之上,而不考虑其年纪。

其地层单位可分四级:群、组、段、层,此中组为最基本的单位。

地层对照:地层对照在地层学意义上是表示特点和地层地点的相当,所重申的现象不一样,对照的种类也不一样。

穿时性:在连续地海侵海退的状况下,其地质时代因地而异的一个岩石地层体及其界限精心整理与地质时间面或化石带斜交的现象或关系。

5前寒武纪和前寒武系:无脊椎动物的双侧对称体系进一步发展,出现很多带壳的较高等门类(寒武纪);神经系统进一步发展,中枢神经系统集中化,产生了原始脊索动物和脊椎动物(无颌纲)(寒武纪)地层叠覆律:地层在未经过激烈结构改动而发生倒转的状况下,地层的次序老是上新下精心整理老。

7瓦尔特相律:只有在地理(空间)上相互有横向毗邻关系的那些相和相区才能在原生的垂向层序上挨次叠覆。

8威尔逊旋回:Therelationshipbetweenmountainbuildingandtheopeningandclosingofoceanbasin加拿大学者威尔逊提出的大洋盆地从生成到循环的演化过程。

精心整理9层型:指一个已经命名的地层单位或其界限的原始(或以后厘定的)典型剖面。

在一个特定的岩层层序内,它们代表一个特定的间隔,或一个特定的界限。

这个特定的间隔和界限就是这些地层单位的单位层型和地层界限的界限层型。

旋回堆积作用:当海退序列紧接着一个海退序列时,编形成地层中堆积物成分、粒度、化石的特点有规律的镜像对称精心整理散布现象。

11非赔偿盆地:非赔偿堆积:因为结构活动激烈造成同堆积断裂背景下的可容纳空间高速增加,或物源不充足所形成的盆地内堆积物供应相对不足的现象。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8 11章思考题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8 11章思考题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8 11章思考题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8-11章思考题第8章-前寒武纪1。

前寒武纪的主要特征。

2.地球早期水圈是如何形成的?3.地球早期的大气层是如何演化的?4.前寒武纪生物界面的特征是什么?5.简要描述前寒武纪华北板块的成因历史。

6.我国古太古界~新太古界的分布主要局限于_____地区,岩性以_____为主。

7.伊迪卡拉裸露动物群出现于_____时期。

8.宜昌峡以东南华期(冰原期)至震旦纪(埃迪卡拉纪)地层发育,自下而上依次为地层、地层、地层和地层。

9.什么是雪球?第9章----寒武纪1.张夏组为层序,常山组为层序。

2.术语解释:小型贝壳动物化石3.结合华南地区早寒武世不同类型的沉积特征、生物组合及构造古地理环境,说明补偿与非补偿的概念。

4.从沉积组合、生物组合、岩浆活动和构造古地理等方面总结比较了华北、扬子和东南活动区的地质历史特征。

第9章奥陶纪1.奥陶纪最重要的生物化石类型包括_____、_____和_____等。

2.华北唐山奥陶系剖面自下而上发育有_____组、_____组、_____组和_____组的地层。

3.中国南方奥陶系自西向东划分为扬子型地区。

与江南地区和东南地区的类型相比,该海域的性质是从西向东。

4.以湖北宜昌剖面为例,简述扬子区奥陶纪地层发育及岩相古地理特征。

5.比较华北、扬子和东南活动区奥陶系地壳的构造变化、沉积组合类型和沉积厚度?第9章-志留纪1.简述我国华南地区志留纪的地理面貌及沉积特征2.志留系扬子地台与中国东南部及寒武系和奥陶系的沉积组合类型有什么显著差异?3.志留纪末华南构造格局的主要变化是什么?4.试用沉积相―厚度分析法(补偿与非补偿的概念)分析宜昌志留系剖面的地质发展史。

第9章----加里东构造阶段地史特征概述1.地质历史上的冈瓦纳大陆南部包括现在、现在和现在。

2.加里东构造阶段,华北、塔里木板块与扬子板块以_____洋相隔。

第9章----泥盆纪1.泥盆纪生物界面的出现发生了显著变化,陆生植物和大量淡水鱼类的出现,反映了生物进化过程。

古生物学复习重点

古生物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古生物学地史学古生物地史学二、问答题1.试述古生物地史学的发展历史及其相应的重大事件。

第二章化石的形成与古生物学一、名词解释化石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自然分类二名法二、问答题1.试述化石形成的过程及保存条件。

2.简要说明研究化石的方法及意义。

第三章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一、名词解释物种绝灭假绝灭种系代谢生态代替背景绝灭大规模绝灭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特化趋同趋异二、问答题1.论述生物演化的过程、生物进化的特点及规律。

第四章古生物的主要门类(一)——无脊椎动物及半索动物一、名词解释蜓的隔壁和旋脊头足类缝合线四射珊瑚中柱面线胎管线管胞管笔石枝笔石体笔石簇二、问答题1.所学古生物门类中哪些类别具有两个壳瓣?如何从硬体形态构造来区别它们(列表比较)2.试述四射珊瑚的构造带型的特征及地史分布,并各举一例说明。

3.试述不同地质时期蜓的演化特征。

4.论述各地质时期笔石体的特征。

第五章古生物的主要门类(二)——脊索动物及古植物一、名词解释恐龙羊膜卵古植物学石松植物的叶座叶痕二、问答题1.简述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

2.试述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动物适应环境生存的进步性特点。

第六章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群落特征种生态系统优势种指相化石二、问答题1.举例说明应用古生物学分析环境的方法有哪些?第七章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一、名词解释沉积相沉积环境瓦尔特相律相标志交错层理递变层理准同生变形构造地层叠覆律海进海退超覆退覆沉积旋回穿时二、问答题1. 沉积环境的识别标志有哪些?并举例说明之。

2. 简述几种主要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

3. 详细叙述地层形成的沉积作用有哪些?第八章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一、名词解释地层对比地层划分岩石地层单位组年代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延限带顶峰带组合带层型二、问答题1. 试述地层划分的依据和地层对比原则及方法。

2. 列表对比岩石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古生物学_南京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古生物学_南京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古生物学_南京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䗴类是哪个时期的标准化石?答案:二叠纪2.我国著名的化石产地——贵州安顺,产出著名的____生物群。

其中产出个体具大的海百合,和海生爬行动物鱼龙均为此生物群的代表,反映了三叠纪晚期富饶的海洋生态。

答案:关岭3.图中展示的生殖方式是:答案:世代交替4.下列属于直立人的是:答案:“汤山猿人”(南京汤山)5.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四足动物是:答案:潘氏中国螈6.腔肠动物刺细胞的作用是:答案:保卫和捕食7.四射珊瑚的隔壁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是:答案:主隔壁、对隔壁、侧隔壁、对侧隔壁8.珍珠贝常常被人用来培育珍珠,珍珠的形成与下列哪一个结构有关?答案:外套膜9.下图是双壳类动物的哪一种齿型答案:栉齿形10.在实验课上观察的三叶虫化石标本具有大而呈新月形的眼叶,据此可判别该化石生物应归属:答案:莱得利基虫11.下列动物门类中,两胚层的动物是:答案:刺胞动物12._____是生活在距今13万-3万年前的西欧、西亚、西伯利亚地区的一类智人。

他们具有一系列特殊的骨骼特征,例如鼻腔孔较大,或者说鼻子较大,眉脊高耸,身材较为矮小,但是脑容量较大,有1200-1750ML。

他们可以制作较为复杂的石器、骨器,还可以制作艺术品,可以使用鲜花埋葬同伴。

答案:尼安德特人13.三叠纪是_____海生爬行动物的主要辐射发展时期。

各门类的代表自早三叠世晚期陆续出现,在中三叠世晚期达到发展顶峰,而大部分种类在晚三叠世绝灭,只有鱼龙类和纯信龙类的后裔——蛇颈龙类存活于侏罗纪和白垩纪的海洋中。

答案:调孔类14.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在全球范围内一致,这个规律是在19世纪初由英国的地质学家William Smith提出的,叫做:答案:生物化石层序律15.岩石里面所发现的生物化石,永远都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这个顺序决定了生物化石可以作为衡量地球时间,也就是地质历史的时间标尺,这个特性可以归结为古生物的_____属性。

古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古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古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古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现代生物的分类与进化B. 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及其遗迹C. 古人类的生活与文化D. 现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A. 化石B. 地层C. 矿石D. 古生物遗迹答案:C3. 古生物学中,化石的分类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化学化石B. 体化石C. 遗迹化石D. 人工化石答案:D4. 以下哪个时期不属于显生宙?A. 寒武纪B. 奥陶纪C. 太古代D. 志留纪答案:C5. 以下哪个是古生物学中常用的相对年代测定方法?A. 放射性同位素定年B. 地层对比C. 古地磁定年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6. 以下哪个不是古生物学研究的主要目的?A. 了解生物的演化历史B. 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C. 揭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D. 探索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答案:B7. 以下哪个是古生物学中用于描述化石保存状态的术语?A. 印痕化石B. 模型化石C. 铸型化石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8. 以下哪个是古生物学中用于描述化石分布的术语?A. 化石群落B. 化石层C. 化石分布区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9. 以下哪个是古生物学中用于描述化石形态特征的术语?A. 形态学B. 古生态学C. 古地理学D. 古气候学答案:A10. 以下哪个是古生物学中用于描述化石分类的术语?A. 系统发育学B. 古生物地理学C. 古生态学D. 古生物分类学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古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哪些?A. 化石采集与鉴定B. 地层对比C. 古地磁研究D. 放射性同位素定年答案:ABCD12. 以下哪些是古生物学中常用的化石分类?A. 植物化石B. 动物化石C. 微生物化石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13. 以下哪些是古生物学中常用的相对年代测定方法?A. 地层对比B. 古地磁定年C. 生物地层学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14. 以下哪些是古生物学中常用的绝对年代测定方法?A. 放射性同位素定年B. 热释光定年C. 裂变径迹定年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15. 以下哪些是古生物学中常用的化石分析技术?A. 显微观察B. 化学分析C. 物理分析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古生物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古生物

古生物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化石:外模:内模:遗迹化石:广栖生物:狭栖生物:窄盐性生物:广盐性生物:群落:小生境(生态):埃迪卡拉动物群:小壳动物群:澄江动物群:指相化石:标准化石:适应辐射和适应趋同:形态功能分析法:沉积环境:沉积相:岩相:生物相:浮游相:壳相(底栖相):混合相:礁相:相变:瓦尔特相(定)律:相分析:现实主义原理或“将今论古”:相标志:纵(垂)向加积作用:横(侧)向加积作用:生物筑积作用:超覆:海进(侵)序列:退覆:海退序列:补偿盆地:(√非补偿盆地、√超补偿盆地)复理石:旋回沉积作用:非旋回沉积作用:地层学: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阶:地层划分:地层对比:穿时:界限层型和单位层型历史构造分析:沉积建造分析:地槽:地台板块构造:联合古大陆:冈瓦纳古陆:广西运动:地层沉积三定律:1)地层水平律:2)地层连续律:3) 地层层序律:岩相古地理:构造旋回与构造阶段:威尔逊构造旋回构造阶段的划分:蛇绿岩套:混杂堆积:A式俯冲:B式俯冲: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

二、填空题1、化石按体积大小分为:。

2、化石的形成条件包括:3、化石的分类:4、蜓类属于动物门、珊瑚属于动物门、菊石属于动物门、三叶虫属于动物门、笔石属于动物门、恐龙属于动物门、鲸鱼属于动物门、叠层石属于植物门。

5、蜓类化石看到初房、旋圈、旋脊或拟旋脊的叫;看到初房、隔壁、房室、壳圈数的叫。

6、四射珊瑚的构造组合类型有:7、横板珊瑚的复体类型有:复体、复体、复体。

8、分左右壳的为动物,它双瓣壳,单瓣壳两侧;分背腹壳的为动物,它双瓣壳大小,单瓣壳两侧;双壳动物的耐盐性;造礁珊瑚、部分腕足动物的耐盐性。

9、菊石化石根据旋卷壳旋卷程度分为四种:卷、卷、卷、卷。

10、菊石化石的缝合线根据复杂程度,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1、三叶虫根据头甲与尾甲的大小关系可分为:、、、。

三叶虫的面线类型可分为:面线、面线、面线、面线。

12、腕足动物的腕螺分三种类型:螺顶指向主端的为,螺顶指向背方的为,螺顶指向两侧的为13、腕足类的腕螺类型有、和。

古生物地史学思考题by2005级【重要】

古生物地史学思考题by2005级【重要】

古生物地史学思考题一、古生物学基本概念1.化石的定义,化石保存的条件如何?化石保存的类型有哪几种?化石:指保存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层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化石保存的条件:生物本身的条件:生物最好具硬体,如贝壳、骨骼、牙齿等。

硬体矿物质成分不同,保存成化石的可能性也不同。

软体易腐烂,除非有特殊条件,如极寒冷条件。

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高能水动力条件下,生物尸体易被破坏,低能条件易保存;酸性环境中(ph〈7.8),碳酸硬体易溶解,中性至弱碱性易保存;氧化环境中有机质易腐烂,还原条件下有机质易保存。

埋藏条件被化学沉积物和细粒沉积物埋藏,硬体较易保存下来时间条件被埋藏的生物遗体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石化作用后才能成为化石。

成岩条件沉积物在固结成岩作用过程中,压实和结晶作用都会影响到化石保存。

只有压实作用较小、未经重结晶作用的情况下,才能保存完好的化石。

化石保存的类型实体化石:未变实体化石,变化实体化石模铸化石: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模核化石,铸型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2.研究化石有何意义?化石为什么能确定地层时代及进行地层化分与对比?意义:(了解生物化石的形态、结构构造、分类系统、生物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时空分布及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为地球科学研究、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地球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信息,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服务于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Why:由于生物进化的不可逆性,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化石,相同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生物层序律。

3.生命的起源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征,时代,化石证据。

)生命起源三阶段①原始海洋中的N、H等元素和水、CO、CO2、 H2S、HCl、CO4等化合物,在紫外线、电离辐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形成氨基酸、核苷酸及单糖等有机化合物。

②有机化合物在原始海洋中聚合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

③生物大分子聚集成以蛋白质和核酸为基础的多分子体系,呈现生命现象,构成有生命的原生体。

(完整版)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答案

(完整版)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答案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第1-2章1. 什么是化石,标准化石,化石的保存类型有哪几种?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生物活动痕迹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的化石。

化石保存类型有: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2.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为(结构构造由简单到复杂)、(生物类型由低等到高等)、(生活环境由海洋到陆地、空中和海洋)。

3. 就控制物种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而言,(遗传、变异)提供物质基础,(隔离)提供条件,(自然选择)决定物种形成方向。

4. 生物绝灭的方式有多种,恐龙的绝灭属(集群灭绝)。

5. 如何区分原地埋藏的化石与异地埋藏的化石?答:原地埋藏的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不具分选性和定向性,生活于相同环境中的生物常伴生在一起;而异地埋藏的化石会出现不同程度破碎,且分选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混杂,具有一定的定向性6. 石化作用过程可以有(矿质充填作用)、(置换作用)和(碳化作用)三种形式。

7. 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可分为(底栖)、(游泳)和(浮游)三种类型。

8.概述“化石记录不完备性”的原因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取决于生物类别、遗体堆积环境、埋藏条件、时间因素、成岩作用条件。

并非所有的生物都能形成化石。

古生物已记录13万多种,大量未知。

现今我们能够在地层中观察到的化石仅是各地史时期生存过的生物群中极小的一部分。

9. 什么是重演律?什么是化学(分子)化石?重演律—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简短而快速重演化学(分子)化石:分解后的古生物有机组分(如脂肪酸、氨基酸等)残留在地层中形成的化石。

10.印模化石与印痕化石如何区别印模化石:生物硬体在围岩表面上的印模。

(包括:外模、内模、复合模。

)外膜反映原来生物硬体外表形态及结构,内膜反映硬体内部的构造。

印痕化石:生物软体陷落在细粒的碎屑物或化学沉积物种,在沉积物中留下的印痕经过成岩作用以后,遗体消失,印痕保存下来。

古生物考试习题精心整理汇编超全

古生物考试习题精心整理汇编超全

一:名词解释古生物:泛指生活在距今约一万年前(全新世以前)的生物。

古生物学:是研究地史时期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范围包括各地质历史时期地层中保存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并且包括各时期地层中所保存的一切与生物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

化石:指保存在地层中生物的遗体和遗迹,是古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指相化石:能反映某种特定环境条件的化石。

标准化石:分布广数量大演化快延续时间短最能反映这个时代生物特征,指示该地层的化石。

遗迹化石:指保存在岩层中古代生物生活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

模铸化石:模铸化石是生物在底质、周围沉积物、充填物中留下的各种印迹,以及遗体、遗物和生物制品的复铸物。

据其与围岩的关系可分为:印痕、印模、模核、铸型化石。

微体化石:是指各地质时代沉积岩中所保存的、肉眼不能识别的微小生物化石,必须显微镜石化作用: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而成为化石的过程有四种方式:充填作用(物理),交代作用(化学),重结晶作用(化学),升馏作用(化学)外模:是印模化石的一种,指生物硬体外表面印在围岩上留下的印模,反映了生物体的外形态和构造特征,其文饰和构造凹凸与原生物体实际相反。

内模:是印模化石的一种,指生物硬体内表面印在围岩上留下的印模,反映了生物体的内部形态和构造特征,其文饰和构造凹凸与原生物体实际相反。

广栖生物:能在较宽环境范围内生活的生物。

狭栖生物:只能在特定环境范围内生活的生物。

窄盐性生物:只能适应正常盐度海水的生物,如造礁珊瑚、头足类、棘皮动物、部分腕足类。

广盐性生物:能够适应较广范围盐度变化的生物,如双壳类、腹足类、苔藓虫、介形虫等。

形态功能分析法:深入研究化石的器官构造,分析阐明这些构造的功能,重塑其生活方式。

生物进化的不可逆性:生物界是前进性发展的,旧类型不断死亡,新类型相继兴起。

已经绝灭的生物不可能再现,已经退化的器官不会再回到祖先状态。

系统发生:生物类群无论大小,小到一个物种,大到整个动物界和植物界,都有其自身的起源和发展,即系统发生(phylogensis)或系统发育。

古生物各章思考题及答案整理(完整)

古生物各章思考题及答案整理(完整)
② 环境条件:水动力条件、水体PH值、氧化还原条件、动物的吞食和细菌 的腐蚀
Hale Waihona Puke ③ 埋藏条件 :化学沉积物、生物成因的沉积物、 粗碎屑物埋藏、 特殊的
沉积物 ④ 时间因素 : 迅速掩埋、 长期石化作用 ⑤ 成岩条件 :压实作用重结晶作用
4.化石有哪些保存类型,有何特点? 1)实体化石(body fossil) 指生物的遗体或其中一部分保存为化石。 变质实体:经受不同程度石化作用而成的生物遗体化石。 未变实体:几乎全部保存未经变化或无显著变化的生物遗体化石。 2)模铸化石(fossil mold and cast) 是生物体在岩层中留下的印模或复铸物。 3)遗迹化石(trace fossil)
6.什么是同源器官,什么是同功器官?
同源器官:外形、功能不同,但具共同起源、相似结构的器官。
同功器官:外形、功能相似,但起源、结构不同的器官。 适应辐射往往导致相关种具有来自共同祖先的同源器官或同源特征。
趋同进化则导致不同分类群的种具有功能相似的同功器官或同功功能。
7.生物演化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8.什么是学名、单名法和双名法? 1)学名(scientific name):所有经过研究的生物都应给予科学的名称。学名 根据国际动物、植物、菌类命名法规和相关文件而定。生物各级分类单位均 采用拉丁文或拉丁文化的字来命名。
2)单名法:属(及属)以上的分类群采用单名,即用一个拉丁词来表示。为
了便于查阅,在各级名称之后用正体注以命名者姓氏和公历年号,两者以逗 号分开。(姓氏,1989) 3)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属名+种本名 Panthera Oken, 1861
5.有孔虫的分类位置和基本特征如何? 分类位置:原生生物门、肉足虫纲、有孔虫亚纲 基本特征: ① 有孔虫多为海生底栖单细胞生物; ② 绝大多数具有坚实的硬壳,壳的构造繁简不一; ③ 个体一般几毫米,少数大于10毫米;

古生物课后习题即答案

古生物课后习题即答案

1.化石的保存类型有哪些?2.如何理解化石记录的不完整性?1.化石的保存类型有哪些?答:由于不同类型的生物、不同的保存环境及不同的石化作用,形成不同化石类型。

常见类型有4种。

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1)实体化石未变化石:生物遗体未经任何变化(包括成分、形态);已变化石:即生物遗体经过了一定的石化作用,包括:充填作用、交替作用、升溜作用。

例如:硅化木,碳质薄膜叶片。

(2)模铸化石印痕化石:生物软体留下的痕迹,如水母、蠕虫等的印痕。

印模化石:生物遗体在周围沉积物和内部填充物上留下的印痕,遗体溶解后或采集时实体化石脱离即可显示出来。

分内模和外模。

模核化石:生物内外模形成后,内部空腔被沉积物充填,形成的与原生物空间大小和形态类似的实体。

分内核和外核。

内核是充填生物硬体空腔中的沉积物固结,其表面就是内模。

外核是埋藏的硬体溶解后在沉积物中留下的空间,此空间再经充填而形成的与原硬体同形等大的实体。

铸型化石:外模和内核形成后,化石本身溶解,所留下的空隙再为其它物质所充填,构成铸型。

(3)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生物生活、活动的遗迹和遗物,如觅食迹、脚印、卵等可反映生活方式、生态,有些也是标准化石。

(4)化学化石生物遗体虽被破坏,但组成生物的有机成分经分解后形成的物质仍可保存在地层中,虽其无形,但具有一定的化学分子结构,如各种有机质,氨基酸等。

2.如何理解化石记录的不完整性?答:化石记录的不完整性主要表现在:种类的不完整性:比如一个地区某一物种保留下来,而另一物种没有保存下来。

数量的不完整性:比如某一物种有100个,而只保留下70个。

种间的不平衡性:比如同一个种里面,只有男性保存下来,而女性没有保存下来。

形态的不完备性:比如某一动物本来有四肢,而只保留下双腿。

化石的形成和保存是受多种因素长期控制的一种动力学过程,只要化石在地层内没有被发掘出来,这种过程就没有终止。

在地层中没有被发掘出来的化石,它们仍然受着变质作用、风化作用等各种地质作用的控制,还可能遭受破坏。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思考题.doc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思考题.doc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思考题资勘专业2006-1、2、3班考试时间:2007.11.25上午9:00〜11:00,地点:9301教室一、名词解竹(共18分,每题3化石外模内模遗迹化石头足壳缝合线广栖生物狭栖生物窄盐性生物广盐性生物群落小生境(生态)指相化石形态功能分析法沉积环境沉积相岩相生物相浮游相壳相(底栖相)混合相礁相相变瓦尔特相(定)律相分析现实主义原理或“将今论古” 相标志纵(垂)向加积作用横(侧)向加积作用生物筑积作用超覆海进(侵)序列退覆海退序列补偿盆地复理石旋回沉积作用非旋回沉积作用地层学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阶地层划分地层对比穿时历史构造分析沉积组合(建造)分析地槽地台板块构造威尔逊旋【门I埃迪卡拉动物群震旦系小壳动物群澄江动物群二、填空题(共32分,每空1分)1.鲍马序列自下而上包括:层理、层理、层理、层理和层理。

2.化石按体积大小分为:、、、°3.化石的形成条件包括:、、、4.化石的保存类型:、、、o5.化石的分类:、、、、、、o6.蜓类属于动物门、珊瑚属于动物门、菊石属于动物门、三叶虫属于动物门、笔石属于动物门、恐龙属于动物门、鲸鱼属于动物门、叠层石属于植物门。

7.蜓类化石看到初房、旋圈、旋脊或拟旋脊的叫;看到初房、隔壁、房室、壳圈数的叫。

8.四射珊瑚的构造组合类型有:、、、。

9.横板珊瑚的复体类型有:复体、复体、复体。

10.分左右壳的为动物,它双瓣壳,单瓣壳两侧:分背腹壳的为动物,它双瓣壳,单瓣壳两侧;11.双壳动物的耐盐性;造礁珊瑚、部分腕足动物的耐盐性。

12.菊石化石根据旋卷壳旋卷程度分为四种:卷、卷、卷、卷。

13.缝合线根据其复杂程度,可分为以下一五种类型:、、14.三叶虫根据头甲与尾甲的大小关系可分为:15.腕足动物的腕螺分三种类型:螺顶指向主端的为,螺顶指向背方的为,蝶顶指向两侧的为。

16.笔石枝按生长方向分为7类:、、、、17.植物开始登陆的是以为主,地质时代是;脊椎动物首次成功登上陆地的是,但它不能远离,只能在边的陆地上生活;18.最早的原始两栖类是,其地质年代是:爬行类与两栖类的过渡型化石为,其地质年代是,现归属:鸟纲的过渡型化石国外为、国内为>19.泥盆纪也称为的时代;石炭-二叠纪也称为的时代;中生代也称为的时代;新生代也称为的时代。

中国地质大学古生物思考题资料

中国地质大学古生物思考题资料

中国地质大学古生物思考题资料《古生物学》思考题《古生物学》思考题第一章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古生物学什么叫化石微化石超微化石化学(分子)化石生物层序律系统古生物学演化古生物学理论古生物学生物地层学古生态学古生物学地理学生物成矿作用化石形成的条件有哪些?石化作用化石的石化作用有哪些类型?矿质充填作用置换作用碳化作用死亡群埋藏群化石群原地埋藏异地埋藏残留化石群混合化石群搬运化石群如何区分原地埋藏和异地埋藏??概述“化石记录不完备性”的原因?化石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实体化石模铸化石印痕化石印模化石外模内模核化石内核外核铸型化石第二章古生物的分类和谱系古生物分类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古生物的分类系统确定化石种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地理亚种年代亚种形态属双命名法三命名法优先律保留命名模式种模式标本正模副模原核生物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维管植物简述生物的分界及其与生物系统发生的关系。

?简述植物界和动物界的主要分类系统。

第三章古无脊椎动物一 . 珊瑚动物珊瑚的隔壁鳞板横板泡沫板主隔壁对隔壁主内沟侧内沟中轴中柱及其组成联接孔角孔壁孔联接管联接板轴管四射珊瑚有哪四种构造组合带型?每种类型包括哪些构造?四射珊瑚的隔壁是怎样发生的?在什么情况下横切面上见不到横板,而在什么情况下横切面又可以见到横板呢??比较四射珊瑚与横板珊瑚的不同点隔壁与泡沫板那种构造先生长?二软体动物软体动物主要分哪几个纲??腹足类的缝合线腹足类的脐腹足类的裂口腹足类的裂带双壳类的新月面双壳类的盾纹面双壳类的足丝凹口双壳类的足丝凹曲外套湾外套线闭肌痕双壳纲的齿系类型及其特征。

?如何区分主齿与侧齿?如何确定双壳纲的前后?头足类的住室头足类的气室体管隔壁颈连接环头足类的缝合线. 头足纲体管类型及其特征头足纲缝合线类型及其特征头足纲生态类型与形态功能分析三 . 三叶虫动物三叶虫的头鞍三叶虫的头盖三叶虫的固定颊三叶虫的活动颊三叶虫的面线三叶虫的面线类型及其特征根据头甲与尾甲的大小关系,可以分为几种尾甲类型??三叶虫的地史分布特征试述三叶虫的生态特征四 . 腕足动物三角孔三角板三角双板牙板腕骨腕棒腕环腕螺匙形台根据螺顶指向及初带,腕螺可以分为几种类型腕足动物的铰齿在哪一个壳瓣上?腕足动物的生态特征?比较腕足动物与软体动物双壳纲在硬体上的不同点?五 . 笔石动物胎管基胎管亚胎管共通管笔石体笔石簇图示笔石胎管构造?树形笔石有几种胞管?判断笔石枝生长方向是向上还是向下的依据是什么??正笔石的十种胞管类型及其特征?笔石的生态及地史分布特征?笔石页岩相?第四章古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分哪两个超纲?各超纲分别包括些纲?软骨替换骨脊椎由哪三个基本部分组成?椎体的五种类型?鱼类尾鳍的主要类型?鱼形动物分哪几个纲?爬行动物牙齿着生的主要方式?试述哺乳动物臼齿类型与习性的关系从猿到人的发展演化经历哪些演化阶段??试述脊椎动物各纲在生物进化上的主要特征?第五章古植物茎的分枝方式主要有哪些?什么叫单叶和复叶?叶序叶脉叶脉的基本类型有哪些?植物界分哪些主要门类?维管植物叶座叶痕束痕侧痕叶舌穴小羽片什么叫做间小羽片和间羽片图示磷木的叶座图示小羽片的形态类型植物化石保存特点是什么?原蕨植物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详解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详解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详解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详解1、生物进化概念:生物进化是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所导致的整个或部分生物种群遗传组成一系列的不可逆变化。

包括新环境的适应辐射,对环境变化的调节以及产生的新型生活方式以适应变化环境。

这些适应促使在发育方式、生理反应以及种群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方面更复杂的变化。

2、生物物种概念:物种是指可以相互交配而且与其它种群的个体有生殖隔离的自然群体。

3、古生物学概念: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及其发展的科学,它研究各地质历史时期地层中保存的生物遗体、遗迹及一切与生物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

4、地层叠复原理:地层层序律是指地层在未发生断层和倒转的情况下,上下有序,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在上,即上覆地层新于下伏地层。

5、生物层序律:生物层序律是指根据生物演化的前进行和不可逆性原理来进行地层划分、对比,以确定地层层序。

6、叠层石:生物成因的沉积建造,是由藻类(以兰藻为主)捕获和粘结沉积颗粒而形成一层叠一层或一层套一层(生物—沉积构造)(由蓝绿藻和绿藻与沉积物组成互层)白天一种藻向上生长,捕获和粘结沉积物颗粒;到晚上,另一种藻水平地生长,把沉积物颗粒牢固地系住。

7、化石的研究方法:化石标本和样品的野外采集,化石标本的揭露和分离,化石的鉴定和记叙,化石的照相、制图和复原,化石资料的分析与应用8.形成化石的条件1) 生物本身的条件生物具硬体部分(壳,骨骼,牙齿,鳞片,蛋)硬体多由矿物质组成,比较稳定的是方解石、硅质化合物、磷酸钙等不太稳定的是霰石、含镁方解石有机质硬体,如几丁质薄膜、角质层、木质纤维等2) 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物理条件:如高能水动力条件下生物尸体易被破坏化学条件:如水体pH值小于7.8时,CaCO3易于溶解;氧化环境中有机质易腐烂生物条件:如食腐生物和细菌常破坏生物尸体3) 埋藏条件圈闭较好的沉积物易于保存,如化学沉积物、生物成因的沉积物,具孔隙的沉积物中的古生物尸体易被破坏一些特殊的沉积物还能保存生物软体部分,如松脂、冰川冻土等基底上的内栖生物,以及一些表栖生物也能破坏沉积物内的生物遗体一些特殊的沉积物还能保存生物软体部分,如松脂、沥青湖、冰川冻土等4) 时间条件埋藏前的暴露时间及时埋藏有利于形成化石;埋藏后不被再挖掘出来;石化作用时间经过较长地质历史时间的石化作用;短暂、近期内的生物埋藏不成为化石;5) 成岩石化条件埋藏的尸体与周围的沉积物一起,在漫长的地史成岩过程中,逐步石化,形成岩石的一个部分8、蜓类的演化趋向:壳体由小变大,壳形由短轴型的凸镜形、盘形演化为等轴型的球形和长轴型的纺锤形、圆柱形;旋壁构造由简单到复杂;隔壁褶皱增强,但也不少进化种类的隔壁为平直的;旋脊由发育变为细小至消失,另一些珽则演变成拟旋脊;通道由单一通道演变为复通道或列孔。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概要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概要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2012.7.3 09:00~11:00(打“√”者需要重点掌握)一、名词解释(共18~21分,每题3分)√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痕迹。

外模:是印模化石的一种,指生物硬体外表面印在围岩上留下的印模,反映了生物体的外表形态和构造特征,其文饰和构造凹凸与原生物体实际相反。

内模:是印模化石的一种,指生物硬体内表面印在围岩上留下的印模,反映了生物体的内部形态和构造特征,其文饰和构造凹凸与原生物体实际相反。

√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古代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

广栖生物:能在较宽环境范围内生活的生物。

狭栖生物:只能在特定环境范围内生活的生物。

√窄盐性生物:只能适应正常盐度海水的生物,如造礁珊瑚、头足类、棘皮动物、部分腕足类。

√广盐性生物:能够适应较广范围盐度变化的生物,如双壳类、腹足类、苔藓虫、介形虫等。

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生态领域内所有物种的总和。

小生境(生态):对应于群落的生存环境单位。

√指相化石:能反映某种特定环境条件的化石。

形态功能分析法:深入研究化石的器官构造,分析阐明这些构造的功能,重塑其生活方式。

√沉积环境: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自然地理单元。

√沉积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

√岩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

√生物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生物特征。

√浮游相:发育笔石、菊石等漂浮、游泳生物,代表深水或静水环境的黑色页岩、硅质岩及复理石沉积,分布于局限浅海、台盆、半深水或深水海槽区。

√壳相(底栖相):发育正常浅三叶虫,腕足等底栖生物,典型的浅海相灰岩、泥灰岩,分布于正常浅海台地区。

√混合相:以正常浅海底栖生物为主,也有漂浮、游泳生物,岩石类型包括浅海相灰岩、泥灰岩、页岩,分布区属于正常浅海与半深水或深水海槽区过渡区。

√礁相:发育底栖固着的造礁生物及附礁生物,岩性为纯净的生物灰岩,属于温暖、清澈的浅海沉积环境,条带状分布于台地边缘。

[VIP专享]古生物作业答案

[VIP专享]古生物作业答案

绪论1、1)古生物学:是研究地史时期的生物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①以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为对象。

②研究古生物的形态、构造、分类、生态、地理及地史分布和演化发展规律。

③了解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阐明生物界的发展史,充实和提高生物进化理论。

④解决地层时代的划分和对比,恢复古地理,古气候。

2)地史学:是研究地壳发展历史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发展史,沉积作用(及古地理变迁)发展史,地壳构造发展史等方面。

2、研究古生物的意义?(一)地史学意义1)再造地史时期中的古地理,古气候,恢复古代的自然地理环境.再造古地理,古气候:依据不同的生物相代表不同的生活环境2)探讨各地质时期古地理环境的变化及演变规律,揭示有关沉积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3)建立地质年代系统,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

(二)生物学意义1)生物层序律2)植物界演化3)动物界演化第一篇古生物学第一章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1、化石: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

遗体是保存的生物体本身部分,遗迹则是被保存下来的生物生活活动的痕迹。

2、1)化石的形成条件:a.硬体部分 b.迅速掩藏、密封冷冻或干燥 c.石化作用。

2)化石的保存类型:a实体化石b模铸化石c遗迹化石3、石化作用的类型:1)矿物填充作用2)置换作用3)升溜作用(碳化作用)4、水生生物的生活方式:底栖生物,游泳生物,浮游生物5、指相化石:分布范围广,原地埋藏,适应性狭窄,并且能够反映某种气候特征的化石。

第三章古脊椎动物1、简述脊椎动物的演化史?脊椎动物由无颌纲开始进化到鱼纲,其中盾皮鱼亚纲,为现代鱼的祖先,已经灭绝,硬骨鱼中总鳍鱼发展成为古老的两栖类;接着发展到两栖纲,其中鱼石螈是最古老的两栖类化石;两栖动物进化出羊膜卵向陆地发展,进化成爬行纲;爬行纲的一个旁支进化成了鸟类,最早的鸟类出现在晚侏罗世,即始祖鸟;爬行纲的另一个分支发展成为哺乳纲,其中人类是最高等的哺乳动物。

第四章古植物1、1)叠层石定义:具有叠状层类的藻类沉积结构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生物分的五界分类系统是如何划分的,有何特点?
植物界
真菌界
动物界
多细胞
原生生物界
真核生物
大部分为单细胞
原核生物界
原核生物Biblioteka 单细胞生物分的五界分类系统有何特点? 1.原核生物界:单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古细菌、真细菌、蓝细菌。 2.原生生物界:最简单的真核生物,一般为单细胞,含核膜和细胞器。
植物状原生生物:具有纤维素细胞壁、含叶绿素—藻类、海带、硅藻 动物状原生生物:无叶绿素、缺少细胞壁的异养真核单细胞、草履虫、有孔虫 真菌状原生生物:黏菌、水酶
属名:斜体、首字母大写 姓氏,年号
Panthera tigris Linnaeus, 1758
属名:均小写,属名首字母大写;均斜体 种本名 姓氏,年号
属以上的单名发命名时,首字母大写,正体
第二章-生命起源与生物演化
1.早期生命历史经历了哪三个次重要的事件? 早期生命历史指生命起源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这段距今5.4亿年至38亿
2.原生生物的分为哪几个纲,其中哪个纲具有重要的化石代表?
根据原生动物的“类器官”的形态特征和运动方式不同, 原生动物一般被分为四个纲:
① 鞭毛虫纲 Mastigophora
② ③ ④ 纤毛虫纲 Infusoria 孢子虫纲 Sporozoa 肉足虫纲 Sarcodina 该类动物有些类群可以各种方式形成钙质、 几丁质外壳或硅质的骨骼,形状固定,常形成化石。
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遗留的痕迹和遗物。
4)化学化石(chemical fossil) 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生物的遗体分解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脂肪及 蛋白质等,它无原物的形态特征,仅具有有机物质。
5、当前流行的三种分类学派是什么?
1)综合系统学(综合分类学或进化分类学): 以达尔文进化论和现代生物种的概念为基础,划分分类单元的主要方法是以形态总体相似性的程度 及共同祖先的亲密程度为依据。为现今大多数学者所采用。强调生物的分类等级。 2)数值系统学(数值分类学或表型分类学): 为避免特征分析种的主观性,将用于分类的表型特征数值化,将所有数值输入计算机,计算机根据 特征的相似性程度进行分类,能较好的反映生物间性状的差异程度,缺点是没有考虑生物间的演 化关系。 3)分支系同学 认为生物分类应首先搞清各系列的亲缘关系建立分支,区分原始特征(祖征)与衍生特征(裔 征),然后建立由祖先种一分为二形成姊妹群的谱系关系。分类基础是系统发育。出现早,演化 上原始的特征通常归为祖征;出现晚,演化上进步的特征可能为裔征。分支系统要求一个分类单 元应包括一个共同祖先所有的已知后裔,即单系类群(monophyletic group),各分类单元经分支进 化而产生。
2.古生物学有哪些重要的分支学科?
古藻类学 古动物学 古生物学
古无脊椎动 物学 古脊椎动物 学 古人类学
古植物学
孢子花粉学
3
3.什么是化石,形成化石需要哪些条件? 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遗体、生命活动的遗迹以及生物成因 的残留有机分子。
① 自身条件:矿物组成的硬体、有机硬体、特殊条件下的软体
(多细胞藻类、动物胚胎化石)
2.什么是大进化和小进化,而者有何区别? 大进化: 1.种和种以上分类群的进化 2.综合现代生物和古生物资料研究种和种以上的高级分类在长时间 (地质时间)内的进化现象 3.进化革新事件需要小进化积累 小进化: 1.发生在种内个体或居群层次上的进化 2.现生生物居群和个体在短时间内进化的改变 3.进化的基础
古生物各章思考题 及答案整理
@Azure__爱地科七班到永远
第一章-总论
1.什么是古生物学,他有哪些研究方向?
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各地史 时期地层中保存的生物的遗体和遗迹,以及一切与生命活动的有关的地质 记录。 生物学方面 :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构造、分类、个体发育、系统发 生、生物演化和环境适应、生物生理、生物化学 地质学方面 :古生物地质时间含义、兴衰与迁移、古地理以及古生物 与能源、矿产等
5.有孔虫的分类位置和基本特征如何? 分类位置:原生生物门、肉足虫纲、有孔虫亚纲 基本特征: ① 有孔虫多为海生底栖单细胞生物; ② 绝大多数具有坚实的硬壳,壳的构造繁简不一; ③ 个体一般几毫米,少数大于10毫米;
④ 壳壁大多为钙质壳,次为胶结壳,少数为假几丁质壳和硅质壳,壳壁具微
细构造。 胶结壳:有孔虫分泌胶结物胶结外来物质而成,多粒状结构; 假几丁质壳:由含蛋白质的有机质组成,薄而易碎,很少保存为化石。
8.什么是学名、单名法和双名法? 1)学名(scientific name):所有经过研究的生物都应给予科学的名称。学名 根据国际动物、植物、菌类命名法规和相关文件而定。生物各级分类单位均 采用拉丁文或拉丁文化的字来命名。
2)单名法:属(及属)以上的分类群采用单名,即用一个拉丁词来表示。为
了便于查阅,在各级名称之后用正体注以命名者姓氏和公历年号,两者以逗 号分开。(姓氏,1989) 3)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属名+种本名 Panthera Oken, 1861
年的生命进化史。
经历了原核生物的发展、真核生物的起源和演化、后生动物和后生植物的 起源和演化等重要进化事件。 1、约35亿年前(原核生物):最原始的生命形式、生存时间最长35-33亿年 以前就存在、区 域分布最广叠层石 。 2、约20亿年前(真核生物):大气圈氧含量的增加、大型球状疑源类化石。
3、约6亿年前(后生生物):多细胞生物、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瓮安生物群”
6.什么是同源器官,什么是同功器官?
同源器官:外形、功能不同,但具共同起源、相似结构的器官。
同功器官:外形、功能相似,但起源、结构不同的器官。 适应辐射往往导致相关种具有来自共同祖先的同源器官或同源特征。
趋同进化则导致不同分类群的种具有功能相似的同功器官或同功功能。
7.生物演化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3.放射虫的分类位置和基本特征? 分类位置:原生生物门、肉足虫纲、放射虫亚纲 ① 个体微小,常呈放射状,骨壳形态一般为球形、椭圆形、帽形、盔形、 盘形和螺旋形等,壳体多0.1~2.5mm, 群生的可大于15mm ② 与其他原生动物的主要区别是在体中央有一球形、梨形或盘形的中心
囊,将细胞质分为囊内和囊外。
第三章-原生动物门
1.原生生物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① 原生动物是最原始的类动物原生生物,个体为真核单细胞或单细胞的群体。 ② 原生动物由一个细胞构成,这个细胞可以完成运动、捕食、呼吸、新陈代 谢、繁殖等一系列生理功能。 ③ 原生动物完成上述生理功能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细胞器和各种特殊的细胞 构造来进行(如胞口、眼点、肛点、伸缩泡、食物泡、鞭毛等),它们的 生理功能类似于高等动物的器官,所以常被称为“类器官”。 类器官:原生动物的细胞质分化形成的,执行着类似于高等动物的某些器官 的功能的结构。
原生生物概述: 最简单的真核生物,个体微小,多数为单细胞,细胞核有核膜和细胞器, 细胞基本无组织分化。从原核生物祖先进化来的第一种原始真核生物,不 仅是大量的和多样化的现代原生生物的祖先,也是其后出现的多细胞真核 生物——植物、真菌、动物的祖先。 分类: 植物状原生生物:具有纤维素细胞壁、含叶绿素—藻类、海带、硅藻 动物状原生生物:无叶绿素、缺少细胞壁的异养真核单细胞、草履虫、有孔虫 真菌状原生生物:黏菌、水酶
1.演化的不可逆性:生物在发展演化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重复过去。即生物的器官及其它特征在 发展过程中已经消失则不能再生;已经绝灭的生物不能再出现。 2.器官相关律:某种器官的构造发生变异,必然会引起其它器官相应随之变化。18世纪法国著名 的学者居维叶提出。根据这原则,可对保存不完整的化石资料进行整体复原。 3.个体发育、系统发育、重演律、异时发育: (1)个体发育:生物的个体发育是指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的形成,直到发育成 性成熟个体的过程。该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 (2)系统发育:是指生物种族的发展史,可指一个类群形成的历史,也可指生命自起源以后至今 的整个过程。 (3)重演律(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的简单重演。 蛙的个体发育经历了受精卵、囊胚、原肠胚、蝌蚪、幼蛙(有腿、有尾)、成蛙等几个阶段, 分别相当于系统进化过程中的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群体生物、腔肠动物、鱼类、有尾两栖类、 无尾两栖类等阶段,这说明蛙的个体发育反映了蛙的系统发育过程。 (4)异时发育:在个体发育中,祖先特征在出现时间或发育速率方面发生的变化
③ 放射虫的骨骼通常包藏在细胞中,由细胞质分泌。骨架的化学成分, 硅质、含有机质硅质,少数含碳酸锶。
4.放射虫的地史分布如何?
放射虫全部为海生,营漂浮生活,广布世界各海洋。主要受温度 和深度影响,大多生活于水体上几百米之内。 放射虫自寒武纪至现代均有分布。泥盆纪-石炭纪、侏罗纪-白垩 纪繁盛;新生代极盛。 放射虫硅质岩:最常见的远洋深水沉积类型,野外呈规则的薄层状露头, 可见少量泥质、锰质或磷质夹层或结核。沉积构造环境所含生物化石以具 有硅质骨骼的浮游型放射虫为主,有时也可见牙形石、海绵骨针等共生, 一般代表海洋深部碳酸盐补偿深度(CCD面)以下的深水环境。 代表已消失古海洋的重要地质记录。
3.真菌界:多细胞,不含光合色素,异样,细胞分化简单,由菌丝构成菌丝
体。具有一个活动的似变形虫繁殖阶段。地衣。
4.植物界:多细胞,真核。有细胞壁和叶绿体,行光合作用,自养。 5.动物界:多细胞,真核。无细胞壁和叶绿体,不行光合作用,异养。
7.古生物的分类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古生物的分类和命名采用与现生生物一致的分类等级和命名方法。 界 Kingdom 门 Phylum(Division) 纲 Classic 目 Order 科 Family 属 Genus 种 Species 辅助等级,在主要分类等级术语前加前缀:超(super-)或亚(sub-) 如超纲(superclass)、亚目(suborder)、亚科(subfamil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