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完整资料).doc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盾构/TBM施工信息管理系统在北京地铁十号线11标和沈阳地铁一号线四标得到全面应用后,又被应用与天津地铁二号线10标和深圳地铁三号线2202标,目前系统正在这两个标段运行,运行效果良好。
以上应用说明盾构/TBM施工信息管理系统完全能够对盾构施工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盾构施工进行有效的信息分析、合理的施工组织和管理。
3 盾构施工实时管理系统
以项目为依托,本项研究成功推出了盾构/TBM施工实时管理系统。该系统克服了传统系统的缺点,开辟了盾构施工远距离实时监控的新领域。
4 地面沉降实时监测系统
作为本项研究的重要副产品–地面沉降和楼体倾斜实时监测系统显示了其在地铁工程中的广阔应用前景。该系统真正实现了地层移动和地表沉降的实时监测,满足了盾构施工快速的最大特点,克服了传统监测方法的不足,为地下工程施工危险性预测和预报,打下了坚实基础。
7 左线隧道监控量测研究报告;
三.课题变化情况
1 刀具磨损与换刀问题
由于盾构施工过程中,实际遇到的复合地层引起的刀具磨损很少,两次盾构到达时的测量结果,刀具磨损量均少于10毫米、实际也没有进行换刀。因此刀具磨损规律、换刀技术、刀具材料等项内容,没有进行研究。
2 盾构穿越桥区与桥桩保护问题
工程原设计盾构隧道穿越三元桥桥区时,盾构隧道与桥桩的最小距离为0.2-0.9米不等,实际工程中,由于隧道的调线,使得盾构隧道与桥桩的距离大大增加,因此盾构穿越桥区和桥桩保护的内容,没有进行研究。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成果
登记号
登记
批准日期
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鉴字[]第号
成果名称
:
混合地层小半径连续正反向曲线(延长S型)段土压平衡盾构综合施工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
: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住总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鉴定形式
:
会议鉴定
2地面沉降监控系统的应用情况
地面沉降监控系统在北京地铁十号线11标盾构近距离旁穿南北小街八号楼时用来监测楼和地面的相对沉降量,地面沉降监控系统首次在地铁沉降监测中实现了地面沉降监测的实时无线遥测,并取得非常满意的结果。地面沉降监控系统在北京地铁十号线11标应用以后,又被应用到沈阳地铁一号线4标段盾构近距离的旁穿沈大路8号七层住宅楼的监测项目中,在盾构穿越楼房的施工过程中对楼房的沉降进行了实时的监测,确保了楼房的安全。
盾构穿越南北小街8号楼群时,左右线隧道相距最近仅1.69m,在既要保证楼群的安全的同时也要保证左线隧道的安全,因此对盾构施工过程参数的控制要求非常严格。盾构/TBM施工信息管理系统对盾构穿越上述楼区的施工过程起到了很好的监控作用,保证了施工参数的及时调整和处于有效的控制范围内,为右线盾构隧道顺利穿越楼群区域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是“材料消耗”界面统计每一环的同步注浆量对控制地面沉降是至关重要的,保证了楼群的变形在可控范围内。
组织鉴定单位
:
(盖章)
鉴定日期
:
鉴定批准日期
: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一九九四年制
简要技术说明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本课题属于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复杂钢结构施工关键技术攻关(课题编号:Z00055184041131)大课题的第五子课题。
本项研究,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先进模拟技术,首先从理论上解决混合地层高水压条件下盾构工法施工中的混合地层变形力学行为,土体损伤机理及其控制理论;同时根据北京地铁十号线十一合同段盾构工程的实际进程,在已有(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工程实践中的一个个具体技术难题,逐一攻关,最后做到全面解决的目的。因此本项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既有一定理论研究水平,又具有重大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的工程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关键技术:理论研究中的技术关键在于根据北京地铁十号线十一合同段的具体混合地层有水条件选择合理的物理模型,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为后续的具体技术措施提供依据。具体技术研究的关键在于根据各个问题不同的地层条件,如何应用理论研究的成果,做好技术方案,并在实践中适当调整和具体落实。
系统在沈阳地铁一号线4标段的运行过程中,时间统计界面对施工单位提高盾构施工效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通过总时间统计界面和详细时间统计界面,施工单位不断压缩停止时间和管片拼装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沈阳地铁一号线4标段创造了盾构日掘进34环(34×1.2=40.8m)的全国记录。
1.3系统在天津地铁二号线10标和深圳地铁三号线2202标的应用
盾构/TBM施工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在北京地铁十号线11标盾构生产中得到初步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系统对十号线11标右线盾构顺利穿越301所楼群、京顺路、机场高速路、三元桥、两次穿越东三环主辅路、南北小街8号楼群区域等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参数显示功能不仅形象地显示了盾构/TBM施工过程,也对盾构施工过程起到了很好的监控作用;数据分析功能对盾构数据进行分析,对盾构施工参数的合理选择和调整起到有效指导作用。
5 超近长距离平行盾构隧道施工
隧道调线引起的长距离盾构平行隧道施工关键技术,也是本项研究的重要内容,原计划中的施工关键技术,全部转化为本项研究中,为国内外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经验积累和需遵循的要点。
推广应用前景与措施
1盾构/TBM施工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情况
1.1系统在北京地铁十号线(含奥运支线)11标的应用情况
就系统在北京地铁十号线11标段盾构区间隧道生产中的运行情况来看,盾构/TBM施工信息管理系统完全能够实现信息反馈和盾构施工的实时监控,便于用户对盾构施工进行有效的信息分析、合理的施工组织和管理。
1.2系统在沈阳地铁一号线4标的应用情况
盾构/TBM施工信息管理系统在沈阳地铁一号线4标段得到全面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系统对盾构下穿重工立交桥,穿越沈大路8号七层住宅楼和下穿沈山铁路起到了关键作用。参数显示界面很好的监控了盾构施工全过程,数据分析界面不仅全面的分析盾构施工全过程,而且对盾构施工参数的设定和调整也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根据课题任务书Βιβλιοθήκη 要求并充分考虑工程建设过程中实际情况的变化,本次研究主要涵盖了以下七个方面:
1 土压平衡盾构开挖面与舱内压力理论研究报告;
2 数值模拟分析研究报告;
3 盾构/TBM施工实时管理系统研究报告;
4地面沉降实时监测系统研究报告;
5 超近长距离平行盾构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报告;
6 长距离盾构曲线施工测量控制技术研究报告;
以上应用说明盾构/TBM施工信息管理系统完全能够对盾构施工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盾构施工进行有效的信息分析、合理的施工组织和管理。
3 盾构施工实时管理系统
以项目为依托,本项研究成功推出了盾构/TBM施工实时管理系统。该系统克服了传统系统的缺点,开辟了盾构施工远距离实时监控的新领域。
4 地面沉降实时监测系统
作为本项研究的重要副产品–地面沉降和楼体倾斜实时监测系统显示了其在地铁工程中的广阔应用前景。该系统真正实现了地层移动和地表沉降的实时监测,满足了盾构施工快速的最大特点,克服了传统监测方法的不足,为地下工程施工危险性预测和预报,打下了坚实基础。
7 左线隧道监控量测研究报告;
三.课题变化情况
1 刀具磨损与换刀问题
由于盾构施工过程中,实际遇到的复合地层引起的刀具磨损很少,两次盾构到达时的测量结果,刀具磨损量均少于10毫米、实际也没有进行换刀。因此刀具磨损规律、换刀技术、刀具材料等项内容,没有进行研究。
2 盾构穿越桥区与桥桩保护问题
工程原设计盾构隧道穿越三元桥桥区时,盾构隧道与桥桩的最小距离为0.2-0.9米不等,实际工程中,由于隧道的调线,使得盾构隧道与桥桩的距离大大增加,因此盾构穿越桥区和桥桩保护的内容,没有进行研究。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成果
登记号
登记
批准日期
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鉴字[]第号
成果名称
:
混合地层小半径连续正反向曲线(延长S型)段土压平衡盾构综合施工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
: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住总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鉴定形式
:
会议鉴定
2地面沉降监控系统的应用情况
地面沉降监控系统在北京地铁十号线11标盾构近距离旁穿南北小街八号楼时用来监测楼和地面的相对沉降量,地面沉降监控系统首次在地铁沉降监测中实现了地面沉降监测的实时无线遥测,并取得非常满意的结果。地面沉降监控系统在北京地铁十号线11标应用以后,又被应用到沈阳地铁一号线4标段盾构近距离的旁穿沈大路8号七层住宅楼的监测项目中,在盾构穿越楼房的施工过程中对楼房的沉降进行了实时的监测,确保了楼房的安全。
盾构穿越南北小街8号楼群时,左右线隧道相距最近仅1.69m,在既要保证楼群的安全的同时也要保证左线隧道的安全,因此对盾构施工过程参数的控制要求非常严格。盾构/TBM施工信息管理系统对盾构穿越上述楼区的施工过程起到了很好的监控作用,保证了施工参数的及时调整和处于有效的控制范围内,为右线盾构隧道顺利穿越楼群区域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是“材料消耗”界面统计每一环的同步注浆量对控制地面沉降是至关重要的,保证了楼群的变形在可控范围内。
组织鉴定单位
:
(盖章)
鉴定日期
:
鉴定批准日期
: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一九九四年制
简要技术说明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本课题属于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复杂钢结构施工关键技术攻关(课题编号:Z00055184041131)大课题的第五子课题。
本项研究,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先进模拟技术,首先从理论上解决混合地层高水压条件下盾构工法施工中的混合地层变形力学行为,土体损伤机理及其控制理论;同时根据北京地铁十号线十一合同段盾构工程的实际进程,在已有(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工程实践中的一个个具体技术难题,逐一攻关,最后做到全面解决的目的。因此本项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既有一定理论研究水平,又具有重大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的工程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关键技术:理论研究中的技术关键在于根据北京地铁十号线十一合同段的具体混合地层有水条件选择合理的物理模型,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为后续的具体技术措施提供依据。具体技术研究的关键在于根据各个问题不同的地层条件,如何应用理论研究的成果,做好技术方案,并在实践中适当调整和具体落实。
系统在沈阳地铁一号线4标段的运行过程中,时间统计界面对施工单位提高盾构施工效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通过总时间统计界面和详细时间统计界面,施工单位不断压缩停止时间和管片拼装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沈阳地铁一号线4标段创造了盾构日掘进34环(34×1.2=40.8m)的全国记录。
1.3系统在天津地铁二号线10标和深圳地铁三号线2202标的应用
盾构/TBM施工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在北京地铁十号线11标盾构生产中得到初步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系统对十号线11标右线盾构顺利穿越301所楼群、京顺路、机场高速路、三元桥、两次穿越东三环主辅路、南北小街8号楼群区域等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参数显示功能不仅形象地显示了盾构/TBM施工过程,也对盾构施工过程起到了很好的监控作用;数据分析功能对盾构数据进行分析,对盾构施工参数的合理选择和调整起到有效指导作用。
5 超近长距离平行盾构隧道施工
隧道调线引起的长距离盾构平行隧道施工关键技术,也是本项研究的重要内容,原计划中的施工关键技术,全部转化为本项研究中,为国内外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经验积累和需遵循的要点。
推广应用前景与措施
1盾构/TBM施工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情况
1.1系统在北京地铁十号线(含奥运支线)11标的应用情况
就系统在北京地铁十号线11标段盾构区间隧道生产中的运行情况来看,盾构/TBM施工信息管理系统完全能够实现信息反馈和盾构施工的实时监控,便于用户对盾构施工进行有效的信息分析、合理的施工组织和管理。
1.2系统在沈阳地铁一号线4标的应用情况
盾构/TBM施工信息管理系统在沈阳地铁一号线4标段得到全面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系统对盾构下穿重工立交桥,穿越沈大路8号七层住宅楼和下穿沈山铁路起到了关键作用。参数显示界面很好的监控了盾构施工全过程,数据分析界面不仅全面的分析盾构施工全过程,而且对盾构施工参数的设定和调整也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根据课题任务书Βιβλιοθήκη 要求并充分考虑工程建设过程中实际情况的变化,本次研究主要涵盖了以下七个方面:
1 土压平衡盾构开挖面与舱内压力理论研究报告;
2 数值模拟分析研究报告;
3 盾构/TBM施工实时管理系统研究报告;
4地面沉降实时监测系统研究报告;
5 超近长距离平行盾构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报告;
6 长距离盾构曲线施工测量控制技术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