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详细解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及解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谏太宗十思疏[唐] 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则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②!人君当神器之重③,居域中之大④,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⑤,欺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⑥,承天景命⑦,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⑧。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⑨,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11),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2)。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13)。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14);载舟覆舟(15),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16),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17),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8),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9),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22),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3),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24),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茲九德(25),简能而任之(26),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7);文武并用,垂拱而治(28)。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注释〕①本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疏,古代大臣向皇帝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②下愚,最愚笨的人。
这里是魏征自谦之词。
明哲,明智的人。
③当,有“主持”“据有”的意思。
神器,帝位。
重,这里是“重权”“重势”的意思。
④居域中之大,在天地间是一大。
《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域中,天地间。
⑤戒,革除,消灭。
以,用。
⑥凡百,所有一切。
元首,指帝王。
⑦景,大。
封建阶级常把帝王的高踞万民之上,说成是上天让他这样作的。
说“神器”,“域中之大”,也是这种用意。
⑧克,能够。
盖,表示对所说的事不作十分肯定的判断。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注释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9].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yú[同“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yō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想要使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树根不稳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将会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永无休止的美善,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谏宋太宗十思疏重点词注释和译文
谏宋太宗十思疏重点词注释和译文第一思:忧天下之难- 忧:担忧、愁虑- 天下:指整个国家或世界- 难:困难、问题疏文:太宗之第一思疏者,忧惧国家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第二思:宽天下之急- 宽:缓解、舒缓- 急:紧急情况、需求疏文:太宗之第二思疏者,努力缓解国家面临的紧急情况和需求。
第三思:存天下之深恩- 存:珍爱、保护- 深恩:指天下人民给予的深厚恩惠疏文:太宗之第三思疏者,珍爱并保护国家人民所给予的深厚恩惠。
第四思:忍天下之大饥- 忍:忍受、承受- 大饥:严重的饥荒疏文:太宗之第四思疏者,承受并应对国家面临的严重饥荒。
第五思:速天下之急救- 速:迅速、立即- 急救:提供紧急的援助疏文:太宗之第五思疏者,迅速提供国家所需的急救援助。
第六思:明天下之忠- 明:明确、清楚- 忠:忠诚、忠心疏文:太宗之第六思疏者,清楚表明对国家的忠诚之心。
第七思:厉天下之暴- 厉:严厉、强力- 暴:暴力、强力疏文:太宗之第七思疏者,以强力对抗国家面临的恶劣环境和暴力。
第八思:专天下之利- 专:专心致志,专注- 利:福利、利益疏文:太宗之第八思疏者,专心致志于国家的福利和利益。
第九思:导天下之治- 导:引导、指引- 治:管理、治理疏文:太宗之第九思疏者,引导国家的治理和管理。
第十思:明天下之机- 明:明确、清楚- 机:机会、发展机遇疏文:太宗之第十思疏者,明确把握国家的发展机遇和机会。
以上为《谏宋太宗十思疏》的重点词注释和译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谏太宗十思疏全文主旨
谏太宗十思疏全文主旨思疏第一思,思疏第一思,即为忠诚。
忠诚是臣子对待君主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臣者,应当心怀忠诚,言行合一,为君主着想,为国家着想。
作为一位忠诚的臣子,应当始终保持警醒,时刻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忠诚之道。
思疏第二思,思疏第二思,即为尊重。
尊重是君臣相处的基本原则,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君主应当尊重臣子,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臣子则应当尊重君主的决策和权威。
在尊重的基础上,君臣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
思疏第三思,思疏第三思,即为勤勉。
勤勉是成功的基础,也是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
君主应当勤勉于国事,兢兢业业,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而努力奋斗;臣子则应当勤勉于职守,尽心尽力,为君主贡献智慧和力量。
勤勉不仅可以使个人获得成就,也可以为国家带来更大的发展。
思疏第四思,思疏第四思,即为公正。
公正是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
君主应当公正行事,依法治国,以公平的标准对待每一个人;臣子则应当以公正之心履行职责,不偏袒不私心,为国家的公正和法治体系的健全努力奋斗。
只有公正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思疏第五思,思疏第五思,即为廉洁。
廉洁是君臣关系的重要基石,也是反腐败的重要保障。
君主应当廉洁自律,以身作则,为臣子树立榜样;臣子则应当廉洁奉公,清正廉洁,自觉抵制腐败的侵蚀。
只有廉洁才能树立良好的政治生态,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思疏第六思,思疏第六思,即为宽容。
宽容是君臣相处的重要品质,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君主应当宽容待人,容纳不同意见,尊重多样性,并为人民提供宽松的政治环境;臣子则应当宽容他人,包容不同观点,尊重各方利益,并为国家的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只有宽容才能凝聚君臣之间的团结力量,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思疏第七思,思疏第七思,即为谦逊。
谦逊是君臣关系中不可或缺的品质,也是成功的重要素质。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疏文,用以谏诤当时的唐太宗李世民。
以下是《谏太宗十思疏》的原文:臣闻天下之治,莫善于太宗,然太宗有十思之疏,臣竭忠谏之,以为陛下之忧,亦臣之忧也。
一思天下苦,二思社稷危,三思宗庙弃,四思社稷贫,五思士民疾,六思官吏独,七思诸侯异,八思子孙负,九思贤良少,十思天下老。
陛下之所以忧者,皆在此十思之中。
愿陛下勉之,无使天下之苦,复归于此十思之上也。
《谏太宗十思疏》是韩愈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观察和对太宗治国策略的反思。
下面我会对每一思进行简要的赏析:一思天下苦:韩愈指出天下百姓所受的苦难,包括战乱、灾害、赋税等。
他希望太宗能够关注人民的疾苦,采取措施减轻他们的负担。
二思社稷危:韩愈警示太宗,国家的安危是最重要的,如果社稷危险,就意味着国家的灭亡。
他希望太宗能够时刻警惕外患,保卫国家的安全。
三思宗庙弃:韩愈提醒太宗,宗庙是国家的精神支柱,如果宗庙被忽视或废弃,将会导致国家的道德沦丧。
他希望太宗能够重视宗庙的祭祀和教化作用。
四思社稷贫:韩愈指出国家贫困是社稷的一种危机,他希望太宗能够采取措施改善国家的经济状况,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五思士民疾:韩愈关注到士人和百姓的困苦,他建议太宗重视士人的培养和百姓的福利,使他们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
六思官吏独:韩愈批评官吏的专权和腐败现象,他希望太宗能够选拔廉洁能干的官员,加强监督,以保证政府的廉洁和高效。
七思诸侯异:韩愈提醒太宗,各地诸侯的异心可能会威胁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他希望太宗能够密切关注并妥善处理与诸侯的关系。
八思子孙负:韩愈关注到太宗子孙的行为和品德,他希望太宗能够教育子孙,使他们成为有德有才的继承者,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九思贤良少:韩愈建议太宗注重培养贤良之士,给予他们机会展示才华和参与国家事务,以提高国家的治理水平。
十思天下老:韩愈提醒太宗,老年人是国家的智囊和传统的守护者,他希望太宗能够尊重老年人,听取他们的意见,以使国家更加稳定和有序。
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赏析
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赏析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赏析魏征又名魏徵,钜鹿郡(河北省)人。
都说时势造英雄,在隋唐之间的时间觑隙里成长起来的一群人演绎着属于他们的传奇人生。
以下为您带来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赏析,欢迎浏览!谏太宗十思疏唐代: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望国一作:思国)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赏析《旧唐书》曾赞扬魏征的奏疏“可为万代王者法”。
对于魏征这篇奏疏,唐太宗非常重视,说它是“言穷切至”,使得自己“披览亡倦,每达宵分”。
他还曾使用“载舟覆舟”的比喻来训戒太子。
宋、明、清三代的一些君主,也经常拜读这篇奏疏,用以规戒自己。
由此可见它在封建时代的重要意义。
谏太宗十思疏重点词注释和译文
谏太宗十思疏重点词注释和译文
臣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必须让它的根基稳固;想要水流远,必须疏通其泉源;想要国家安定,必须积累德行和义理。
如果根基不稳,就不能指望树木长得高;如果泉源不畅,就不能指望水流远;如果德行不厚,就不能指望国家治理好。
虽然臣下最愚昧无知,但也知道这一点,更何况明智的君主呢?君主掌握着国家的重权重任,居于重要的地位,应该推崇天峻,永保美好,不要只想着安逸而不思危险,要戒除奢侈,俭朴节约,保持德行的厚度,克服欲望的冲动,否则就像伐根求木茂,___欲流长一样。
所有的元首,都承受着天命,深深地忧虑着治理道路,功成名就之后,德行却逐渐衰退。
有些人做好了开始的准备,但却很少能够坚持到底。
难道取得容易,守护难吗?过去取得时有余,现在守护却不足,为什么呢?因为在深深的忧虑中,必须竭尽全力等待机会;而一旦成功,就会放纵自己的情感,傲慢自大,看不起别人。
竭尽全力时,吴越就会团结一体;傲慢自大时,亲戚朋友就变成了陌生人。
即使用___怒来震慑,最
终也只是苟且免罪而不感激仁德,表面上恭敬,内心却不服气。
怨恨不在于强大的力量,而在于人的心理;载重的船可以翻覆,所以必须非常小心谨慎。
君主如果能够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应该知道满足自己的欲望需要自我警醒;如果想要建设,就应该知道适可而止以安抚人民;如果想要高位,就应该谦虚自省并加强修养;如果担心自己会变得骄傲自满,就应该思考江海之下有无数的河流;如果喜欢打猎,就应该控制自己的欲望。
如果心态懈怠,就应该始终保持谨慎和敬畏;如果思考被堵塞,就应该打开心扉。
谏太宗十思疏解释
谏太宗十思疏解释
哎呀,朋友,你知道不?这可是一篇相当厉害的文章!
就比如说,咱们过日子,要是总不操心家里的收支,能过得好吗?
唐太宗治理国家也一样啊!就是魏征给唐太宗提的一些特别重要的建议。
魏征说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就好比我们在顺风顺水的时候,也得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得意忘形,对吧?要是唐太宗不这么做,国家
能稳定繁荣吗?
还说“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就像一艘大船航行在大海上,百姓
是水,皇帝是船,水既能让船稳稳前行,也能把船掀翻。
唐太宗要是
不重视百姓,能坐稳江山吗?
这篇文章里的每一条建议,那可都是魏征的良苦用心啊!你想想,
魏征得有多大的勇气和智慧,才能给皇帝说出这么掏心窝子的话?
在我看来,这不只是给唐太宗的建议,对咱们普通人也很有启发呢。
它告诉我们,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经营自己的生活,都得时刻保持清醒,多反思,多谨慎。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的谏议大夫魏徵,在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上书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奏疏;文章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对这个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
原文:谏太宗十思疏唐代-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翻译: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谏太宗十思疏课文详解
原文: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 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翻译: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 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即使处 在很低的地位,(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递进)何 况 对于明智的人呢?
谏பைடு நூலகம்
劝谏 ;
太宗 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 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 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 “贞观之治”; 十思 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 况 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 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 见的奏疏。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原文: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以)朽索,其可忽乎? 翻译: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民心向背;老百姓 就像水一样,既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这是应该 深切警惕的。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急驰的马车,难道可以 忽视吗?
原文: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 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 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忧懈怠,则 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 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 无因怒而滥刑。
原文: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 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 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 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翻译: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却显得才 能不足,为什么呢?因为处在深深的忧虑中必定竭尽诚心 用来对待臣民, 已经实现了愿望,就放纵自己的情感来 傲慢地对待他人;竭尽诚心,就能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 联合成为一体。傲慢地对待别人,就会使骨肉亲属成为陌 路之人。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来监督他们,用威风 怒气来震慑他们(状后),(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 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名-状)恭顺在内心里却不服 气。
《谏太宗十思疏》译文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译文及赏析【作品介绍】《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于贞观十一年,劝谏唐太宗的上疏。
魏微一生上疏直谏二百余篇,常使李世民情面上难以忍受,有时甚至怒不可遏,但魏徵仍然从容尽言,而李世民事后也常常承认自己的过错。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微去世,李世民亲自为他撰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将魏徵比作“人镜”。
【原文】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
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震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6]——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徵传》【注释】[1]疏:奏议的一种。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
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
《谏太宗十思疏》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赏析《谏太宗十思疏》赏析《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谏太宗十思疏作者:(唐)魏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
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震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6)【注释】(1)疏:奏议的一种。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和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和翻译及知识点归纳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注释《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注释《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注释,希望对你有帮助!《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注释 1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9].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yú[同“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yō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26]注释[0]长(zhǎng):生长,长成。
谏太宗十思疏字词解释
谏太宗十思疏字词解释1 序言《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大臣魏征写给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疏文,主要是对当时腐败的政治环境和皇帝的个人行为进行责难和劝告,并提出了十个思考建议。
这篇疏文不仅成为了古代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成为了现代政治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这十个思考建议进行字词解释。
2 第一思:尚贤院尚贤院是一个选拔人才的中央机构,主要负责选拔出具有优秀才干、政治清明的人担任官职。
从字面上来看,“尚”意为优秀,尊敬;“贤”则表示有才德、能力;“院”指大型机构建筑。
因此,尚贤院就是“优秀人才机构”。
这个机构在唐朝十分重要,是选举朝廷官员的唯一渠道。
3 第二思:宽法用刑宽法用刑是指在审判犯罪的时候不要太过于苛刻,应根据罪行轻重、社会影响作出合理的量刑。
这样既能使犯罪者得到应有的惩罚,又不会伤及无辜。
宽法用刑的本质是以公正为中心,减轻刑罚对社会造成的伤害。
政治清明是指领导者要保持清醒、明晰的头脑,清晰地认知自己的使命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
政治清明包括了正直、透明、诚实、公正、清廉等方面,可以有效地防范唐朝时期的贪污腐败和政治黑暗现象。
5 第四思:引贤任能引贤任能是指招募有才干的人才,将其任用在适合其才能的职位上。
它涵盖了两个方面,一是贤人的选择,二是符合其能力的岗位的创立。
换句话说,就是让具有优秀才干的人担任更高层次、更负责任的职务。
6 第五思:以民为本以民为本,就是把人民的切身利益放在政策决策的首位。
政治决策、民生工程、经济改革都必须以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出发点,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广泛征求民意和建议,重视人民的声音和权益。
7 第六思:先帝之业先帝之业,是指李世民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所建立的功业。
具体来说,是指唐朝先代创造的繁荣状况和文治武功等成就,要让这些成就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以法治国是指通行公正的法律制度,以法律为基础,通过法律来治理国家。
法制恰好可以引导人民行为、为实现国家进步目标提供支持。
在此基础上再逐渐完善与完全当时法律制度。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一、本篇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二、文章翻译:我听说,如果想要树木长得高大,就必须先让它的根部稳固;如果想要水流流得远,就必须先挖掘和疏通它的源头;如果想要国家安定,就必须积累德行和道义。
如果源头不深却希望水流远,根部不稳固却希望树木高大,德行不深厚却想要国家治理得好,我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是明智的君主呢?君主掌握着国家的重要权力,居于世界的中心,应该追求像天一样高峻的道德,永远保持无边无际的幸福。
如果不在安定的时候考虑危险,在奢侈中不知道节俭,在德行不深厚的时候却想要国家治理得好,这就像是砍掉树根却希望树木茂盛,堵塞水源却希望水流长远一样。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导读:第一段:原文:臣闻求木之长1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必浚3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4,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5乎!人君当神器之重6,居域中7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8。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注释:1、长(zhǎng):生长。
2、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
本,树根。
3、浚(jùn):疏通,挖深。
4、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5、明哲:聪明睿智(的人)。
6、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
神器,指帝位。
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7、域中:指天地之间。
8、休:美。
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第二段:原文:凡百元首9,承天景命10,莫不殷忧11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12繁,能克终者盖寡13,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4。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1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6。
虽董17之以严刑,振18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19,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20,可畏唯人21;载舟覆舟22,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注释:9、凡百元首: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
谏太宗十思疏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赏析谏太宗十思疏赏析《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下面是爱汇网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赏析,供大家参阅!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赏析唐代: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望国一作:思国)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赏析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其详细解释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其详细解释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
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呼?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此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6〕——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注释】〔1〕固:使……稳固。
〔2〕远:使……流得远。
〔3〕浚: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
《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域中,天地间。
〔6〕以:用,行。
〔7〕凡百:所有的。
〔8〕景:大。
〔9〕克:能够。
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
〔10〕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
殷:深。
〔11〕傲物:看不起别人。
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得意见;畏惧说坏话得人,就想到端正自己得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
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
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得事,发扬光大“九德”得修养。选拔有才能得人而任用她,挑选好得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得人就能充分献出她得谋略,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
(古代)所有得君主,承受上天(赋予得)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得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得(却)很少、难道就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不?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会竭尽诚心地来对待臣民、
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
如果真得能够做到见到自己喜欢得,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自己得地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要不忘谦虚来(加强)自我修养;害怕
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
会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害怕受蒙蔽,
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
国君掌握着国家得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得地位,不考虑在安逸得环境中想着危难,戒除奢侈,厉行节俭,这也(如同)就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
第一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个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得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得危害。
背景提示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得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朝初年,为了缓与阶级矛盾,求得治国方略,朝廷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在众多谏臣中,魏征就是最杰出得一个。她有胆识,有智谋,敢于直言诤谏,据理力争,不怕触怒皇帝。一开始,唐太宗听着很不顺耳,曾发誓杀死魏征。后来渐渐领悟出,她得犯颜切谏就是为了国家得长治久安,也就采取了宽容得态度,而且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就是魏征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得。当时,经过战后得休生养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追求珍宝异物,四处巡游打猎,劳民伤财。有大臣进谏时,她竟说:“百姓无事则骄,劳役则易使。"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爽快地接受下级得意见。贞观十一年(637),魏征上《十思疏》,告诫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猛醒,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课文解析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得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得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就是不可能得,何况(您这)明智得人呢!
谏太宗十思疏
作者简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她就是唐朝初年著名得政治家、史学家与文学家。少孤贫,有大志,留意纵横之术。隋大业末,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初为太子洗(xiǎn)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谏而名垂史册。她同那些尸位素餐、苟何取容得封建官吏不同,有意见敢当面提,当面顶,不口就是心非,不瞧脸色行事、史以“诤臣"称之。后世一些诤臣,如称为青天得包拯都以她为楷模。她不仅敢谏,而且善谏。从唐太宗贞观初年到其去世,十七八年间共上重要奏疏二百多次,达数十万言,大都为太宗采纳,使太宗避免了政治上得不少失误。唐初社会能够出现号称“贞观之治”得太平盛世,作为谏臣得魏征就是有其功劳得。迁秘书监、门下省侍中,领导周隋各史得修撰工作。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魏征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她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赠司空,谥文贞。魏征在文化事业上也颇有贡献,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得编撰工作。《隋书》得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得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她在《隋书·文学传》序中,对汉魏至隋得文风作了概括得评论,崇尚质朴纯正,反对浮靡轻巧,视梁陈以来得宫体、骈俪一类作品为“亡国之音",反映了她得文学观点。她得谏议政论文,颇传名篇
所宜深慎。
这就是应当深切戒慎得、
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得道理、为三层、(1)总结历史经验,表明自己得担忧不就是“杞人忧天"。(2)创业艰难,易得人心;守成容易“傲物”,使人离心离德。(3)人民得力量就是可怕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所以不能懈怠。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
既已成功,则放纵自己得情感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得势力(与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
虽然(可以)用严酷得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得只有老百姓;(她们像水一样)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
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
勇敢得人就能完全尽到她得力量,仁爱得人就能散播她得恩惠,诚信得人就能献出她得忠诚;文臣武将一起任用,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天下就能治理好。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得职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