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综合实践教学阐释教学策略
综合实践教学新理念(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综合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讨综合实践教学的新理念,分析其内涵、实施策略及意义。
一、综合实践教学的内涵1. 综合性综合实践教学强调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知识融合,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综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融合:将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知识的相互渗透。
(2)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3)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实践操作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实践性综合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如实验、实习、实训等。
(2)实践形式:采用多种实践形式,如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创新创业等。
(3)实践评价:以实践成果为依据,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综合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1. 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1)课程体系:设置综合性、实践性强的课程,如跨学科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等。
(2)实践基地:建设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3)实践项目:开展各类实践项目,如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志愿服务等。
2. 创新实践教学方式(1)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项目教学: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
(3)实践操作: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展各类实践操作训练。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2)引进实践型人才: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
(3)开展教师实践锻炼:鼓励教师参与实践项目,提高实践能力。
4. 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1)政策支持:加大对综合实践教学的投入,为实践教学提供政策保障。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 教材分析: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深入理解课程中所包含的知识点、能力要求和教学目标,为教学策略的制定提供基础。
2. 情境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情境化教学的方法设计各种场景和情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体验、探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游戏教学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实地考察、调查与研究、模拟实验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5. 评估与反馈:不断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纠正和改进,促进学生持续进步和提高。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是综合化和实践性的,注重学科知识和能力培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其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探析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探析【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与实践活动的重要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可谓是在新课标背景下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一项特色扩展内容,其能够充分展现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综合性以及趣味性、思考性以及操作性等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探索实践学习渠道。
在此,本文将简要探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一、前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与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式,开展起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通过对自身知识以及相关生活经验的有效运用,采用自主合作探索的方法来解决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具备有一定综合性以及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实现对学生创造能力的优化提升,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提供开阔空间,使其更具教学弹性。
二、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1.教师对课程认识存在有一定偏差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这门课程没有过多的学时安排,而且并没有针对其安排考试,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把该教学课程当作是选学内容,只是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自主实施相关内容的学习与操作,造成这门课教学过程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
2.在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时存在很大难度对于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来说,综合与实践课程可谓是教学中的一个全新领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用来借鉴的相应教学经验是少之又少的,再加之教材的匮乏与情境的不符,导致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程教授的进程当中遭遇重重困难。
3.相应的课程教学评价难以落实到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这门课程本身具备有很强的开放性,其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可以遵循,学生就问题所给出的答案也可以使多种多样的,由于有些教师欠缺相关的教学评价,其仍然沿用传统模式上的量化形式来针对学生实施评价,使得评价工作难以真正被落实。
三、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中所实施的有效策略1.针对教材展开深入研究,为综合与实践活动提供有力基础纵观而言,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的二十四个综合与实践内容,均是在学生完成数学本体知识学习以后所实施安排的相关实践活动,在第一个学段期间,综合与实践课程主要是将知识点较为单一的实践操作活动作为主体内容的,在第二个学段期间,则主要是将众多知识点综合起来实施运用为主体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一般遵循的原则为把学生学习的就近知识点作为参照来进行活动安排。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而综合实践教学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如何更好地结合核心素养理念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教学。
研究表明,核心素养包括认知能力、情感态度、道德价值、身心健康等方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普遍面临着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的困惑。
有必要深入探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策略,并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背景的分析,揭示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提升小学教育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策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效果,进一步验证该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通过本研究,旨在指导学校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如何运用核心素养理念,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研究还将深入分析不同核心素养对学生综合发展的影响,从而为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提供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最终,通过评估该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为未来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核心素养在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一系列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这些素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也是他们未来成功的重要基础。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为重要。
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
通过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形成更加完整和深入的认知结构。
通过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可以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拓展思维,从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积累。
综合实践教学组织策略(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综合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综合实践教学的内涵、组织原则、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综合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
一、综合实践教学的内涵综合实践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活动。
综合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知识与技能的融合,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综合实践教学的组织原则1.目标导向原则:综合实践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确保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教育目标相一致。
2.学生主体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4.创新与实践相结合原则: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开放性与互动性原则:创设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综合实践教学的组织策略1.合理规划课程体系(1)设置综合性课程: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开设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提高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
(3)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
2.优化教学方式与方法(1)项目式教学:以项目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岗位的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翻转课堂:将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后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策略
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策略引言综合实践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用于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1. 情境化研究情境化研究是一种通过创造真实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研究的方法。
在一年级上册的综合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各种角色扮演活动、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研究。
例如,在研究动物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去动物园参观,观察和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
2. 项目研究项目研究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研究方式,通过开展综合性的项目活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在一年级上册的综合实践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小型的项目,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完成任务。
例如,在研究植物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种植实验,并让他们负责不同的任务,如浇水、观察生长情况等。
3. 游戏化研究游戏化研究是一种将游戏元素融入教学中的方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在一年级上册的综合实践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研究。
例如,在研究数字的时候,可以设计数字拼图游戏,让学生通过拼装数字来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4. 实践性评估实践性评估是一种通过实际操作来评估学生研究成果的方法。
在一年级上册的综合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实践性评估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例如,在研究绘画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根据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来评估他们的研究成果。
结论通过采用情境化研究、项目研究、游戏化研究和实践性评估等策略,可以有效提高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的效果。
这些策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策略,并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阐释(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阐释,以期为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课涵盖多个领域,包括科学、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活动: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2. 技术制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科技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企业等,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艺术欣赏与创作活动:让学生欣赏各类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5. 体育与健康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技精神。
四、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系列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完成。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项目式学习法:将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个项目,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面锻炼自己的能力。
4.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基于问题的学习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合教学实践阐释(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教学实践为背景,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阐述了创新与挑战。
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深入剖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教学实践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面临诸多创新与挑战。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教学实践中的创新1. 教学目标创新(1)明确课程目标: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方向。
(2)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目标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3)培养创新精神:将创新精神融入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教学方法创新(1)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3)翻转课堂:将课堂与课后时间进行重新分配,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上进行讨论、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3. 教学评价创新(1)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
(2)过程性评价:注重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而非单纯关注学业成绩。
(3)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实践中的挑战1. 教师素质挑战(1)教师知识更新速度慢:随着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适应教学需求。
(2)教师教学能力不足:部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 学生个体差异挑战(1)学生认知水平差异: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
小学综合实践的教学策略(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从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注重实践、合作学习、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小学综合实践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引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以创新为目标的课程。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植物的生长过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内的植物园,让学生亲身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引导发现,激发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磁铁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实验,观察磁铁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对磁铁性质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1. 设计实践任务,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例如,在教授“烹饪”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烹饪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授“环保”课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环保意识。
四、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1. 分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例如,在教授“科学实验”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2. 交流分享,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分享,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024年初中综合实践计划(6篇)
2024年初中综合实践计划关于课程目标、原则、评价及工作重点的说明一、课程目标本校课程致力于在学生实践中增进对其自身的认识,通过反思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探索人生意义。
我们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兴趣和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内容,以促进每个学生的个别发展。
我们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能力,以实现自我表达和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并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促进学科知识的综合理解。
二、课程原则1. 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法。
2. 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个人需求和兴趣。
3. 实施灵活的课时制度,实现集中与分散使用课时的有机结合。
4. 鼓励学生探索和利用校内外资源,强化学校、家庭与社区之间的互动。
三、课程评价评价体系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的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其中包括学校管理团队、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课程评价。
学生评价侧重于形成性激励,每位学生将拥有个人“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我整理学习成果和多元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行政和学生共同完成。
四、工作重点1. 强化理论学习,完善听评课制度,提升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解和教学能力。
2. 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科知识,合理确定活动内容,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提升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3. 要求教师备课充分,作业设计合理,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4. 确保活动时间,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5. 评价制度将纳入教科研管理,实施动态化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的提升。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旨在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之成为具有生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
2024年初中综合实践计划(二)一、指导思想概述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将依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进行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以体验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特点的课程,实行三级管理,并具有强烈的生成性。
综合实践教学说课(3篇)
第1篇一、说教材本次综合实践教学的主题为“探索自然奥秘”,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生物学、地理学和化学三个学科的知识点展开。
教材选取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生物学、地理学和化学三个学科的基本知识。
- 掌握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探究方法。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1. 重点:- 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 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
-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五、说教法学法1. 教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 运用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 结合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2. 学法:-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自然现象背后蕴藏着哪些科学知识?2. 提出问题:如何探究自然奥秘?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探究活动1. 生物学探究:- 学生分组,观察校园内植物的生长状况,记录相关信息。
- 分析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生物学原理,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课教学策略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将学习数学的过程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来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和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一、设定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课主体要求(一)活动主题要有趣味性、体验性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一定要有趣味性和体验感,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因此,教师在提前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有趣性,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学习热情。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在制作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课的内容时要保证内容的有趣性、多样性,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欲望和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可以采用多种的教学素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需求制定教学内容,让数学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张秋红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课教学策略摘 要在新课标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综合与实践”部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小学数学课堂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验、观察、研究等实践过程中,通过小组交流、自己探索等方式得出数学学习结果、总结活动经验。
但目前的情况显示,这一实践体系还不成熟,很多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给予实践活动一定的重视程度。
本文针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课教学有效应用的具体分析与相关策略的总结。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教学策略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欲望,并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化的学习情境,通过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的设计
“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的设计1、确定活动目标mdash;mdash;强调联系与综合,但需要依托具体的数学知识。
必须体现数学学科特点,如《剪一剪》一课所要体现的是学生对对称、旋转等知识的应用,而不能上成劳技课去关注剪纸的技法。
2、选择活动类型mdash;mdash;强调以教材为线索,但要注意适当挖掘和拓展。
3、构思活动过程mdash;mdash;强调实践和体验,但需要设计有探索空间的大问题。
《剪一剪》一课可以设计几个大问题,构成整节课的主线:连续图案怎么剪,旋转图案怎么剪;《铺一铺》一课可以围绕哪些图形可以密铺这一大问题展开。
4、设计教学情境mdash;mdash;强调与生活的联系,但延伸要适度和适量。
如在《确定起跑线》一课中,可以对教材加以处理,还原起跑线确定的本来面目,设计练习。
综合与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创设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
2、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思考、交流的空间。
注重同伴互助。
3、要加强实践活动的指导。
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m..,及时干预和指导,防止学生进行无效的实践活动。
4、要重视在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5、要体现数学味。
以《剪一剪》为例,如果过分纠缠于折的方法、折的种类,那么就会削弱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平移、旋转概念的理解,削弱对想象和空间观念的培养。
又如《铺一铺》一课,应充分挖掘基本图形的特征,关注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
6、要注重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密铺在初中阶段要进行系统学习,因此《铺一铺》一课应该淡化密铺条件的系统研究,而把重点放在密铺活动中积累经验,为今后继续探究打好基础。
7、要重视实践活动后的评价交流。
综合与实践教学中注意的问题:1、创设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
2、为学生提供充分操作、思考、交流的空间。
综合实践课_教学策略(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课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综合实践课的学习,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勇于尝试新方法、新思路。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综合实践课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教学策略1.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1)精选教学内容。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2)整合学科知识,实现跨学科学习。
综合实践课应打破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实现跨学科学习。
(3)注重实践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注重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验、调查、参观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1)采用案例教学法。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施项目教学法。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提高教学效果。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2)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浅析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综合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地位,充分展现小学数学课程的综合性和趣味性,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教师通过新型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综合与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强化数学知识,进而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字: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引言:运用综合与实践来进行数学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当作课程的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开场先抛出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经过小组讨论研究,最后进行动手实践来印证知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从而得心应手。
1.小学生数学教学课关于“综合与实践”存在的问题(一)、教师对“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解存在误差教师对“综合和实践”的教学模式的认识存在偏见[1],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上不被重视,基本很少在数学课上安排“综合与实践”的课程,对“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模式关注太少,教师只是将其作为选学的课程内容,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教师应该时刻了解先进的教学策略,不可一昧守旧,只是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为了教学而教学,太过注重形式,身为教师,应该从学生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至关重要,而不是单纯为了成绩去学习,教师应该对“综合与实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关注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专业能力。
(二)、教学内容难以选择,缺乏教材教师在进行“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模式无法正常施展,教学知识的选择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综合与实践是一个新兴的教学模块,还在处于初步阶段,以至于缺少相关的教材资料,而且这种教学模式提倡学生动手操作,学校就需要提供相应的教育工具和学习工具,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上始终缺少相应的教学资源支持,所以导致教师只能选择传统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
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现有教材,将数学知识与身边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设计生动有趣的课程方案来丰富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潜移默化地细化重点难点以及易混淆的知识点,并在课堂上举一反三,使学生完全掌握,也可以给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把实践课带到日常生活当中去,更好地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综合实践教学策略探讨(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从综合实践教学的内涵、现状、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提高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一、引言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在我国高校实践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方法单一、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因此,探讨综合实践教学策略,对于提高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综合实践教学的内涵1. 综合实践教学的概念综合实践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2. 综合实践教学的内涵(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实践教学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渗透,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2)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进行知识整合,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
(3)实践形式多样化:综合实践教学采用实验、实习、实训、项目、竞赛等多种实践形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4)考核评价体系多元化:综合实践教学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我国高校综合实践教学现状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1)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匮乏:部分高校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2)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部分高校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难以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单一(1)重理论轻实践:部分高校实践教学仍停留在理论层面,忽视实践环节。
(2)教师主导性强: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干预,学生自主性不足。
3. 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1)考核方式单一:主要依靠期末考试和实验报告等,忽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
(2)评价标准不合理:部分高校评价标准过于注重理论成绩,忽视实践能力。
综合性实践教学特点(3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综合性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综合性实践教学的定义、特点、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综合性实践教学的定义综合性实践教学是指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成长,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综合性实践教学的特点1. 实践性综合性实践教学的核心在于实践,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成长。
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 综合性综合性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技能、人文素养、创新思维、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
通过综合性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在多个领域得到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 创新性综合性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互动性综合性实践教学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6. 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教学体系的完整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三、综合性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1.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评价等。
综合实践老师教学分享(3篇)
第1篇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XX学校综合实践课的一名教师,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在综合实践课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综合实践课是新课改背景下诞生的一门新型课程,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以下是我对综合实践课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实践经验。
一、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
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探究中主动学习。
2. 跨学科整合。
综合实践课应打破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有机融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教学内容。
3. 注重过程评价。
综合实践课的评价应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强调实践体验。
综合实践课应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开展“家乡文化”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遗址,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历史底蕴。
2. 跨学科整合,拓展视野。
在综合实践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整合,拓展学生的视野。
如在学习“环境保护”主题时,可以结合地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让学生全面了解环境问题。
3. 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综合实践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交流、成长。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4. 注重实践,提升技能。
综合实践课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技能。
如在学习“科技创新”主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5. 评价多元化,关注过程。
综合实践课的评价应多元化,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
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策略(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策略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策略。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创设真实情境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
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环境中感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营造愉悦氛围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三、注重合作,培养团队精神1. 分组讨论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2. 互助学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组,让学生在互助中共同进步。
四、创新教学,提升实践能力1. 案例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实践能力。
五、评价多元,关注学生发展1. 过程性评价教师在综合实践教学中,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通过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2. 多元化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应多元化,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成果、团队合作等多方面。
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1.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创新的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的策略(3篇)
第1篇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迅速适应和胜任。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教学应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1. 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根据专业特点,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等环节,形成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 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三、创新实践教学方式1. 项目驱动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行业现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模拟教学:利用仿真软件、模拟设备等,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践环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1.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2. 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加大实践教学设施投入,提高实践教学设备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3. 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搭建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五、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1. 制定实践教学评价标准: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
2. 评价方式多样化: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注重评价结果的应用:将评价结果用于改进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六、加强实践教学与就业对接1. 联合培养: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 实习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毕业生跟踪调查:定期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为实践教学提供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综合实践教学阐释教学策略俗话说,你可以把一匹马牵到河边,但你没有办法强迫它喝水。
因此,要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就必须促成学生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
新课程标准已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在活动过程中如何贯穿这种理念呢?
策略一、学习的形式要体现活动性
文实践活动必须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进行。
实践是主体对客体有目的的变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实现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语文实践活动既把实践看作知识的感性来源和知识的检验标准,又把实践看作是发现知识的手段。
“语文+活动”,活动是形式,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语文,让活动贯穿始终。
这里的活动既包括外显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内隐观念性活动(动脑),要提高活动的效率,必须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使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例如,让学生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唱一唱、跳一
跳等形式,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
任何一种能力的获得,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实践,学生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也必须经过长期的语言实践。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活动情境,为学生展示自己提供机会。
只有学生主动从事活动,才能达到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目的。
实践活动必须以活动为主要手段,一方面要立足课内,真正使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另一方面要拓宽学生实践的空间,注重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校内与校外的交融,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
策略二、改变问题呈现方式,努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不利于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片面倾向,表现在重视知识结果获得的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偏重认知性学习,以及受教材左右的机械的决定性教学等方面。
这种在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极大地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不利于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综合实
践能力。
顾冷沅教授曾说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等待接受式”向“主动获取发展式”转变之时,是学生综合素质逐步提升之始。
现代社会快节奏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往学生在学习中主要满足于解决问题,记忆一些现成的人类的优秀研究成果,在考查时能够再现知识便是好学生,这样的选拔标准显然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要求大相径庭。
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多元,势必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具有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素质的主导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改变以往“去问题”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于“研问题”教学法。
在实施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问题情景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自己个人或与人合作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三维目标有机地加于整合,实现由“被动等待接受式”向“主动获取发展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策略三、蹲下来欣赏学生
教师应努力实践着新课程的理念,创造出如沐春风的课堂。
教师的教学意识要增强,教学行为也应发生变化,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
过去,课堂上,教师常说的一句话是“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现在,教师们喜欢说的一句话是:“谁想发表自己的见解?”“谁还有问题请站起来说?”一节课眼看要下课了,老师还会说:“现在还有最后一次发言机会,这个机会我想给刚才没有发言的同学,好吗?”教师心中有了学生,有了每一个学生。
学生的愿望、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发展在教师心中有了位置。
我觉得:课改,让我学会了蹲下来欣赏学生。
过去,我觉得学生都应该像理想中那样,讲过的知识必须会,要求他们做到的必须做到,哪怕有一个字不会写,上课做一个动作都不行。
我忽略了一点,他还只是个孩子,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
蹲下来,用欣赏的眼光看每一个孩子,就会发现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很努力。
如果我们都能强迫自己蹲下来欣赏学生,慢慢形成习惯,学生因教师的欣赏而十分自信,教师也因欣赏学生而感受到教育工作的快乐。
应该说学生有了问题不是问题,关键是教师怎样对待问
题,教师应该把问题的解决作为学生成长进步的阶梯。
让老师学会了从自身寻找原因,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
同时,老师还应学会换位思考。
如在上三年级的《树——人类的好朋友》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制作树叶贴画,班里顿时响起了嗡嗡声,仔细一听,是学生边做边交流:“你看,选哪片树叶更好呢?”“好了,我把金鱼的尾巴贴好了,真像!”“嘿,我再选片银杏叶做女孩的裙子。
”仔细观察一下,同学们都在专心致志地做着,看到这些,我们想,如果我们在做手工,做到兴奋处,也会情不禁地说出声来,我们怎能非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安安静静,不说一句话呢?由于换位思考,教师就能更多地理解了学生。
置身于温馨的课堂,我们高兴地看到师生互教互学的生动场面,真切地感受到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正在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
策略四、让学生在课堂上“亮”起来
每个学生身上究竟有没有“亮点”?在学校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教师习惯于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同一班级中的学生,人为地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有的评价为“聪
明”、“能干”,有着“光明的前途”;有的则视为“愚笨”、“不可救药”,如同雨天的夜空,没有丝毫亮点。
古罗马教育家普罗塔克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亮”起来,教师要重视发现蕴藏学生身上的“火种”,多做“助燃”工作,防止将“火种”浇灭。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们尽量体现这一点,努力遵循“四为主”原则,即以教师点拨为主,在学生的疑难之处,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以学生自学为主,把动手、动脑的时间和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主动学习、自觉钻研,积极思考,充分表达;以实践为主,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用眼看、耳听、心想,避免上课以听为主的现象;以悟法为主,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习惯、常规的行为操作训练,让学生有较多的机会进行实践,从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学习应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我们尽量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有价值的问题和意见,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讥讽、嘲笑。
积极创造条件,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经常这样提醒学生:“你可以自
己思考,可以与同学商量,还可以和老师一起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此外,还经常结合教学需要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去查阅资料、收集资料进行探究学习,然后在自学自得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合作、筛选出最优的资料和方法,彼此借鉴。
学生在互学、互动、互补的学习中,逐渐形成新型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儿童的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