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水明排与降水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基坑与土方工程
第一节集水明排与降水
在基坑开挖及基础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地下水渗入和地表水流入坑内,土体经水浸泡后,会造成边坡失稳、坍塌,以及地基承载力下降,影响正常施工等。因此在基坑施工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排水、降水和地面截水工作。排水一般采用明沟排水,降水一般采用井点降水。
(一)施工准备
1.基坑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地质水文条件及周边环境,制定排水或降水方案。
2.当基坑开挖深度不大、坑壁土体比较稳定、不易产生流砂、管涌和坍塌、土粒不致被带走时,可采用集水坑明沟排水法。
水沟或集水井的截面应根据基坑涌水量的大小确定,其排水量应满足下式要求:
V≥1.5Q
式中V--排水量(m3/d);
Q--基坑涌水量(m3/d)。
3.当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地下水位较高,而土质较差(如粉砂、细砂等),宜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常用的井点降水法,有多种类型,施工时应根据工程特点、含水层分布及类别、土层渗透系数、降水深度、设备条件,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适当的井点降水方法。通常可按下表选用。
降水类型及适用条件表3.1.1
适用条件
降水类型
土层渗透系数(m/d)
可能降低的水位深度(m)
轻型井点
0.1~50
3~6
多级轻型井点
0.1~50
6~12
喷射井点
0.1~2
8~20
电渗井点
<0.1
根据选用的井点确定
管井井点
20~200
3~5
深井井管
10~250
>15
4.依据方案内容,做好人力、材料、机具的配置准备;对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
底。
(二)操作工艺
1.集水坑明沟排水
(1)在基坑底或开挖面,沿基坑边一侧、二侧、四周或中央设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坑边设置集水井,使地下水沿排水沟流入集水井中,然后用抽水设备抽出基坑外。
(2)排水沟和集水井应设置在基础范围以外,地下水流向的上游。排水沟边缘离开基坑坡脚应不少于0.3m,排水沟底宽不宜少于0.3m,纵向坡度宜为0.1~0.2%,沟底面应比基坑底或开挖面低0.3~0.5m。集水井在基坑四角设置外,还应沿基坑边每隔30~40m设置一个,集水井底应比相连的排水沟低0.5~1m或深于抽水泵进水阀的高度以上,集水井直径(或边长)宜为0.7~1.0m。
(3)排水沟可挖成是土沟,也可用砖砌;集水井壁可砌干砖,或用木板、竹片、混凝土管支撑加固;当基坑挖至设计标高时,集水井底宜铺约0.3m厚的碎石滤层。
(4)排水设备宜采用潜水泵、离心泵或污水泵,水泵的选型可根据排水量大小及基坑深度选用。
(5)当基坑深度较大,地下水位较高且多层土中上部有透水性较强的土层时,可在边坡不同高度分段的平台上设置多层明沟,分层排除上部土层中的地下水(即分层明沟排水法)。
2.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1)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常用井点降水法,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真空抽水,有轻型井点(单级或多级)、电渗井点和喷射井点;另一类为非真空抽水,有管井井点和深井井点等。各类井点的设备主要由管路系统(含井点管或井管)和抽水设备两大部份组成,一般是按降水系统的设计,沿基坑的一侧或四周埋入深于坑底的井点滤管或井管(电渗井点法需另加钢管或钢筋作电渗的正极),各井点管连接总管和抽水设备,或把抽水设备安放在井管内,抽排地下水,使地下水逐渐降低,达到设计要求的降水深度。
(2)井点管或井管可采用水冲法、冲孔或钻孔法、套管法成孔埋设,放下至设计标高后,在管与孔壁间及时用洁净粗砂、砾石灌填作过滤层,管外过滤层的厚度在粉细砂含水层中为150~200mm,在中粗砂层中不宜小于100mm,在碎石、卵石层中不小于75mm;滤料的粒经一般为含水层土颗粒平均粒径的6~8倍,距地表1~2m左右深度内需用粘土或水泥砂浆封顶,以防止地表水回灌或防止漏气。
(3)连接管路系统、安装抽水设备及试抽水。轻型井点及喷射井点是联接井点管与总管、安装抽水设备;电渗井点是以轻型井点或喷射井点作负极,另打入金属棒(管)作正极,接入直流电,从而产生电渗现象,加速水的渗流;管井井点是在井管内插入吸水管,再联接水泵;深井井点则是在井管内安设潜水泵或深井泵。各项安装完成后进行试抽水,满足要求后始转入正常工作。
(4)不同的井点类型其管路系统各异,各类管路系统的配置、安装等应按各自的要求执行;抽水设备可根据不同的井点类型以及涌水量、渗透系数、井点管数量与间距等来选用,各种抽水设备的技术性能可在有关手册中查得。
(三)质量标准
降水与排水施工质量检验标准表3.1.2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排水沟坡度
‰
1~2
目测:坑内不积水,沟内排水畅通2
井管(点)垂直度
%
1
插管时目测
3
井管(点)间距(与设计相比)
%
≤150
用钢尺量
4
井管(点)插入深度(与设计相比)mm
≤200
水准仪
5
过滤砂砾料填灌(与计算值相比)mm
≤5
检查回填料用量
6
井点真空度:轻型井点
喷射井点
kPa
kPa
>60
>93
真空度表
真空度表
7
电渗井点正负极距离:
轻型井点
喷射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