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腐的三种心理要不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贪腐的三种心理要不得
在今年的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就对中国目前的官场做了总结性概括,即:“目前我国最大的危险是官场腐败”。

纵观不少贪腐案件,不难发现这些贪腐官员身上都存在这样的一些不良心理,正是因为这几种普遍心理,一些官员才会在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下,迷失了自己,在歧途上一步步走远,最终难以自拔,害人害己。

所以作为党员干部,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克制这些心理,如此,才能干干净净、心态平和地走好人生每一步。

一是从众心理。

有的干部在经济转型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和价值观,意志不够坚定,原则性不强,很容易被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所感染;还有的认为腐败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所谓“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做官要不贪,何必来做官”,要是自己太清廉了,别人会觉得你“不和群”,甚至背后说你“假清高”;还有的认为帮人家办事,人家送一点礼物那是很正常的事,吃点回扣,拿点好处,双方都默认接受就好,这就是一种“潜规则”。

正是因为这些“惯例”思维,所以才会使一些官员失去警觉性和防范心理,从而走上贪腐之路。

党员干部在以权谋私和腐败问题上,务必不能有这种从众心理。

党员领导干部要努力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利,邓小平曾说过,“领导就是服务”,你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那么你就要用它来为国家为人民谋福利。

这有这样,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

二是攀比心理。

有些干部看到一些个体老板成了百万千万富翁而自己却囊中羞涩时,就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凭什么我学历不比你低,能力不比你差,可收入相差这么多,于是就会千方百计进行权力寻租,通过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收受贿赂也就顺理成章;还有的领导干部原本对自己要求严格,勤奋努力,可是当看到昔日的同事或受奖或升迁,而自己却多年还在原地踏步时,就会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开始放纵自己,沉沦于金钱和美色,很多贪官都是这种失衡心理造就的。

正是因为这些不正确的“攀比”,“比”出了不良的心理,“比”出了贪婪的欲望,“比”向了犯罪的泥坑,最终也“比”入了不归路,所以这样的攀比心理要不得。

党员干部必须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看待个人利益得失,既要以贤人的高风亮节怡情养性,又要以贪官身败名裂的教训自警。

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真正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淡泊名利,做廉洁的表率。

三是侥幸心理。

所谓侥幸心理,是人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反映,是指行为人为了追求个人目的,对自己的行为所要达到的结果,过于自信,而不负责的、放纵的、投机的一种心理状态。

对于一些官员来说,侥幸心理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和传染力,它是突破思想防线的杀手,是导致犯罪的祸根,是步入歧途的跳板。

剖析近年来所有贪官走上犯罪道路的堕落轨迹,不难发现,因“侥幸心理占了上风”而一步步走向了犯罪深渊,已经成为贪官堕落的“定律”。

形成侥幸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少数腐败分子没有及时被查处,滋长了他们的侥幸心理;其二,第一次收受贿赂没有被发现和及时制止,助长了他们的侥幸心理;其三,权钱交易等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而使他们的侥幸心理疯长,最终深陷其中走上不归路。

所以,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久走夜路必撞鬼”等警句谚语,警钟长鸣,远离“侥幸”这条毒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